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楚襄 拼音:chǔ xiāng
(1).指 战国 时 楚襄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2). 楚 地 襄阳 。泛指 楚 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 梁 目注舫中,见一少年丈夫,科头叠股其上;傍有二八姝丽,挼莎交摩。念必 楚 襄 贵官。”词语解释:荆襄
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词语解释:七襄 拼音:qī xiāng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词语解释:怀襄 拼音:huái xiāng
见“ 怀山襄陵 ”。
词语解释:怀山襄陵 拼音: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蔡沉 集传:“怀,包其四面也。襄,驾出其上也。”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流金烁石, 汤 德弥光;怀山襄陵, 尧 风益扇。”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有识者观之,不过如洪水之怀山襄陵,猛兽之咆哮击扑而已。”亦省作“ 怀襄 ”。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观 河 倾之患,而不遏以隄防,方欲疏而导之,用速怀襄之害。” 宋 沉辽 《云陵观大水》诗:“ 睢 阜已怀襄,那能辨閭巷?” 清 魏源 《啑古吟》之二:“金汤何处坚,平地有怀襄。”词语解释:赞襄 拼音:zàn xiāng
辅助,协助。语本《书·皋陶谟》:“ 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皇太子册礼毕德音表》:“严赞襄之礼,赐与有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相从之事,出於本人情愿,非小弟所可赞襄。”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自序》:“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词语解释:师襄
春秋卫国的乐官词语解释:磬襄 拼音:qìng xiāng
古人名。掌教击磬钟等乐器,相传名 襄 ,故称。因避世出居海边。事见《论语·微子》。 汉 马融 《长笛赋》:“ 瓠巴 聑柱, 磬襄 弛悬。”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闻道 磬襄 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词语解释:夔襄 拼音:kuí xiāng
夔 与 师襄 的并称。 夔 , 舜 时乐官; 师襄 , 春秋 鲁 乐官。 汉 马融 《长笛赋》:“ 夔 襄 比律, 子野 协吕。”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骋神。”词语解释:上襄 拼音:shàng xiāng
犹上驾。马之最良者。《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驂鴈行。” 郑玄 笺:“襄,驾也,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一说,犹言前驾。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上者,前也,上襄犹言前驾,谓并驾於车前。”《拾遗记·周穆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进则充服於上襄,而驂驪於瑶輅。退则羈弃於下圉,思驭於帝闲。”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两服。”词语解释:文襄 拼音:wén xiāng
(1). 春秋 五霸中的 晋文公 与 宋襄公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二方之於上国,亦犹 秦繆 、 楚庄 ,与 文 襄 而并霸。”
(2). 春秋 时的 晋文公 与 晋襄公 的并称。《国语·晋语八》:“世及 武子 ,佐 文 襄 为诸侯,诸侯无二心。”词语解释:顷襄 拼音:qǐng xiāng
指 战国 楚顷襄王 。《淮南子·主术训》:“ 顷襄 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昬乱,其积至 昭奇 之难。” 高诱 注:“ 楚顷襄王 。”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顷襄王》诗:“ 顷襄 还信 子兰 语,忍使江鱼葬 屈原 。”词语解释:冯襄 拼音:féng xiāng
谓漫溢侵陵。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古迹不可考》:“大水冯襄,﹝ 河伯 祠﹞了无遗迹。”词语解释:公襄 拼音:gōng xiāng
复姓。 春秋 鲁襄公 太子 子野 之后,姓 公襄 。词语解释:匡襄 拼音:kuāng xiāng
辅佐帮助。《封神演义》第八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特开内阁总理,枢机六卿,分职各司,其属即古之四岳九官辅弼匡襄之职也。”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及 熊成基 调至 安庆 , 范 乃竭力匡襄。”词语解释:云起龙襄 拼音:yún qǐ lóng xiāng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颜师古 注:“襄,举也。”一本作“ 云起龙驤 ”。词语解释:允襄 拼音:yǔn xiāng
襄助。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官诰荣封》:“妻 李氏 内政允襄,无媿鸡鸣之警。”词语解释:龙襄 拼音:lóng xiāng
见“ 龙驤 ”。
词语解释:龙骧 拼音:lóng xiāng
(1).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
(2).骏马。 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 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 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 ,遣龙驤将军 王濬 、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 ,名茂 龙驤 。”
(4).指画家 顾恺之 。 唐 温庭筠 《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 曾益 等注:“《画苑》:‘ 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
(6).指大船。 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清 赵翼 《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参阅《晋书·王濬传》。词语解释:朱襄 拼音:zhū xiāng
炎帝 的别号。《吕氏春秋·古乐》:“昔古 朱襄氏 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 士达 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羣生。” 高诱 注:“ 朱襄氏 ,古天子 炎帝 之别号。”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有 庖羲 之八索,称 朱襄 之五絃。” 唐 刘允济 《天赋》:“軼 大庭 而包 太昊 ,孕 元頊 而掩 朱襄 。”词语解释:劻襄 拼音:kuāng xiāng
辅佐。劻,同“ 匡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委办断绝洋泾浜接济出力人员拟请分别奖励禀》:“惟在事司董局勇人等,勤营日久,尽力劻襄,均属结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