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装褫颓褫夺褫追褫扑褫崩褫绵褫 
厖褫辑褫魂惭色褫沿褫沦褫剥褫裱褫 

词语解释:装褫  拼音:zhuāng chǐ
装裱古籍或书画。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国朝 太宗皇帝 使典仪 王行真 等装褫,起居郎 褚遂良 ,校书郎 王知敬 等监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宋理宗 内府所藏。” 清 恽敬 《答秦抚军》:“ 米襄阳 山水画,无气韵,已失神矣,字係双钩,印章一手伪刻,印色亦一色,其装褫则高手也。”
词语解释:厖褫  拼音:máng chǐ
大福。《后汉书·张衡传》:“ 汤 蠲体以祷祈兮,蒙厖禠以拯人。” 李贤 注:“《尔雅》曰:‘厖,大也;禠,福也。’言蒙天大福以拯救人。”
词语解释:颓褫  拼音:tuí chǐ
犹废弛。《魏书·元徽传》:“时 灵太后 专制,朝纲頽褫。”
词语解释:辑褫  拼音:jí chǐ
谓辑补修治。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陆龟蒙 借人书,篇帙舛坏,必为辑褫刊正。”
词语解释:夺褫
剥夺
词语解释:魂惭色褫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唐 司空图 《释怨》:“二子魂慙色褫,跼听玉音。”
词语解释:追褫  拼音:zhuī chǐ
追削封赠,禠夺官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朱勇恤典》:“至言官追论 希忠 夺王爵,遂并 张懋 之 寧阳 而追褫之。”《明史·李遂传》:“詔追褫 懋官 及 克廉 职。”
词语解释:沿褫  拼音:yán chǐ
相沿脱漏。
词语解释:扑褫  拼音:pū chǐ
犹宰割。 南朝 齐 周颙 《与何点书》:“观其饮啄飞行,人应怜悼,况可甘心扑褫,加復恣忍吞嚼。”
词语解释:沦褫  拼音:lún chǐ
消失;废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自 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於是地,基构沦褫。”《魏书·刘裕传》:“於是官品沦褫,士人浑乱。”
词语解释:崩褫  拼音:bēng chǐ
败坏;塌毁。《宋书·竟陵王诞传》:“谨按 元嘉 之末,天纲崩褫,人神哀愤,含生丧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 清水 又东逕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桥石崩褫,餘基尚存。”
词语解释:剥褫  拼音:bāo chǐ
革除,褫夺。《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纶 悖慢逾甚,乃取一老公短瘦类帝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於庭。”
词语解释:绵褫  拼音:mián chǐ
亦作“緜褫”。 谓年久脱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外国图》又云:从 大晋国 正西七万里,得 崑崙 之墟,诸仙居之,数説不同。道阻且长,经记緜褫,水陆路殊,径復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
词语解释:裱褫  拼音:biǎo chǐ
亦作“褾褫”。 在画背的上端,裱有一段用来包裹画身的色绢或色纸。俗称“包首”。《说郛》卷六九引 宋 赵构 《翰墨志》:“本朝自 建隆 以后,平定僭伪,其间法书名跡皆归秘府。先帝时又加採访……命 蔡京 、 梁师成 、 黄冕 辈编类真贗,纸书练素,备成卷帙。皆用皂鸞鹊文锦褾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参阅 冯鹏生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