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裳衣 拼音:cháng yī
裳与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词语解释:裳裳 拼音:cháng cháng
鲜明美盛的样子。《诗·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毛 传:“裳裳,犹堂堂也。” 孔颖达 疏:“彼堂堂然光明者,华也。” 陈奂 传疏:“传以裳裳为堂堂之假借。《説文·门部》云:‘闛闛,盛皃’,与堂堂同。《广雅》云:‘常常,盛也。’裳常一字, 毛 与三家《诗》同意也。於华言裳裳,於叶言湑,皆有盛义。” 王先谦 集疏:“ 鲁 韩 ‘裳’作‘常’。”词语解释:裳裾 拼音:cháng jū
衣襟。《宋史·李纲传论》:“ 纲 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噭噭焉挽其裳裾而从之。”词语解释:裳袂
衣袖词语解释:裳服 拼音:cháng fú
衣服。《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吕向 注:“谓美人之徒相与备整衣裳服装,饰以相招擕也。”词语解释:裳裙
衣襟词语解释:裳帷 拼音:cháng wéi
亦作“ 裳幃 ”。
(1).帷裳,即车围子。《礼记·杂记上》:“﹝诸侯﹞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 孔颖达 疏:“緇布裳帷者,輤下棺外,用緇色之布以为裳帷以围绕棺也。” 孙希旦 集解:“輤者,载尸车饰之总名,若分而言之,则盖於上者为輤,属於輤而四垂者为裧,周於四旁者为裳帷,在輤之内,周於尸者为屋。”《周礼·春官·巾车》“皆有容盖”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容,谓幨车。 山 东谓之裳幃,或曰幢容。” 孙诒让 正义:“《士昏礼》云‘妇车有裧’注云:‘裧,车裳幃。《周礼》谓之容车,有容则固有盖。’……幃即帷之借字。”
(2).即帷堂。古行丧礼时设于堂上用以分隔内外的帷幕。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入君之户,但有裳帷,思与君言,不见容仪。”参见“ 帷堂 ”。
词语解释:帷堂 拼音:wéi táng
(1).古代丧礼,小殓前没帷幕于堂上。《礼记·檀弓上》:“ 曾子 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 仲梁子 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左传·文公十五年》:“ 声己 不视,帷堂而哭。”
(2).张挂帷幕的殿堂。 隋 江总 《卞山楚庙》诗:“帷堂寂易晚,桴鼓自相和。”词语解释:裳帏 拼音:cháng wéi
见“ 裳帷 ”。
词语解释:裳帷 拼音:cháng wéi
亦作“ 裳幃 ”。
(1).帷裳,即车围子。《礼记·杂记上》:“﹝诸侯﹞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 孔颖达 疏:“緇布裳帷者,輤下棺外,用緇色之布以为裳帷以围绕棺也。” 孙希旦 集解:“輤者,载尸车饰之总名,若分而言之,则盖於上者为輤,属於輤而四垂者为裧,周於四旁者为裳帷,在輤之内,周於尸者为屋。”《周礼·春官·巾车》“皆有容盖”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容,谓幨车。 山 东谓之裳幃,或曰幢容。” 孙诒让 正义:“《士昏礼》云‘妇车有裧’注云:‘裧,车裳幃。《周礼》谓之容车,有容则固有盖。’……幃即帷之借字。”
(2).即帷堂。古行丧礼时设于堂上用以分隔内外的帷幕。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入君之户,但有裳帷,思与君言,不见容仪。”参见“ 帷堂 ”。
词语解释:帷堂 拼音:wéi táng
(1).古代丧礼,小殓前没帷幕于堂上。《礼记·檀弓上》:“ 曾子 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 仲梁子 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左传·文公十五年》:“ 声己 不视,帷堂而哭。”
(2).张挂帷幕的殿堂。 隋 江总 《卞山楚庙》诗:“帷堂寂易晚,桴鼓自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