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襦裤短裤膏粱纨裤兜兜裤棉裤合欢裤缦裆裤牛仔裤
五裤韦裤负板裤兜肚裤佛光裤筒裤裈裤女裤
纨裤合欢裤负板裤袍袴廉公裤喇叭裤裙裤套裤
脱裤穷裤久裤马裤毛裤穿连裆裤袜裤瞒裆裤
歌裤廉裤单裤连裆裤溺裤刺文裤袜裤睡裤
袍裤弊裤韡裤连脚裤灯笼裤罩裤袜头裤坏裳为裤
靴裤膝裤袜裤长裤开裆裤绮襦纨裤袜头裤 
衣裤卫生裤背带裤龙裤缚裤绮襦纨裤衬裤 
缚裤膏粱纨裤超短裤棉毛裤穷裤绒裤褶裤 

词语解释:襦裤  拼音:rú kù
(1).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袴。”《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 治 郑 , 邓析 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南史·儒林传·贺德基》:“ 德基 少游学都下,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 清 唐孙华 《大雨叹》诗之二:“篋中无襦袴,堂上鸣笙竽。”
(2).见“ 襦袴歌 ”。
词语解释:襦裤歌  拼音:rú kù gē
东汉 廉范 为 蜀郡 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 唐 张玄晏 《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亦省作“ 襦袴 ”。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宾客不见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司马光 《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之二:“襦袴嗟来暮,簪绅惜外迁。”
词语解释:五裤  拼音:wǔ kù
见“ 五絝 ”。
词语解释:五绔  拼音:wǔ kù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词语解释:纨裤
亦作“ 紈絝 ”。亦作“ 紈裤 ”。 细绢制的裤。古代贵族子弟所服。《汉书·叙传上》:“数年, 金华 之业絶,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 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也。并贵戚子弟之服。”后因以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含贬义。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请婚》:“画轂鸣騶,紈裤相仍逞贵游。”《红楼梦》第一回:“锦衣紈袴之时,飫甘饜肥之日。” 洪深 《申屠氏》楔子:“有一个浑身锦绣,而鄙俗不堪的纨袴,调戏那女子。”
词语解释:脱裤  拼音:tuō kù
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溪边布穀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王十朋 集注:“土人谓布穀为脱却破袴。” 宋 陆游 《闻鸟声有感》诗之一:“小市提壶酤浊酒,东陂脱袴插青秧。”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邓广铭 笺注:“提壶、脱袴:俱鸟名,以其鸣声而得名者也。”
词语解释:歌裤  拼音:gē kù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为 蜀郡 太守时,“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词语解释:袍裤  拼音:páo kù
(1).即袍绔。 唐 薛逢 《宫词》:“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牀。”参见“ 袍絝 ”。
(2).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岭 南首领 陈元光 设客,令一袍袴行酒。 光 怒,令拽出,遂杀之。”
词语解释:袍绔  拼音:páo kù
袍子和套裤。《后汉书·李忠传》“时 世祖 自解所佩綬以带 忠 ” 李贤 注引《东观记》:“上初至不脱衣带,衣服垢薄,使 忠 解澣长襦, 忠 更作新袍絝鲜支小单衣韤而上之。”
词语解释:靴裤  拼音:xuē kù
亦作“鞾裤”。 革靴套裤。古代戎装。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及郊,司徒公红帓首、鞾袴、握刀,左右杂佩,弓韔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
词语解释:衣裤
上衣与裤子
词语解释:缚裤  拼音:fù kù
1.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
词语解释:短裤  拼音:duǎn kù
裤脚在膝盖以上的裤子
词语解释:韦裤  拼音:wéi kù
见“ 韦絝 ”。
词语解释:韦绔
亦作“韦裤”。 皮套裤。《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輒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挽车者皆衣韦袴。”
词语解释:合欢裤  拼音:hé huān kù
有对称图案花纹的丝裤。
词语解释:穷裤  拼音:qióng kù
见"穷绔"。
词语解释:廉裤  拼音:lián kù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词语解释:五绔  拼音:wǔ kù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词语解释:弊裤  拼音:bì kù
破旧之裤。《韩非子·内储说上》:“ 韩昭侯 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 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今夫袴,岂特嚬笑哉!袴之与嚬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三国 魏 曹植 《赏罚令》:“乃知 韩昭侯 之藏弊袴,良有以也。”
词语解释:膝裤  拼音:xī kù
古时对无底半袜(亦称裤腿)、袜均称“膝裤”。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锦袴袜……袴袜,今俗称膝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 唐 诗尤众,至 杨妃 马嵬 所遗,足徵 唐 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首帕。”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素帛製为小袜,似膝裤而有底。”
词语解释:卫生裤  拼音:wèi shēng kù
方言。即绒裤。一种线织而表面起绒的较厚的裤子。
词语解释:膏粱纨裤  拼音:gāo liáng wán kù
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
词语解释:膏粱纨裤  拼音:gāo liáng wán kù
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晋怀帝》:“ 晋 武分诸王使典兵, 晋 不竞矣。彼皆膏粱紈袴之子也。” 清 钮琇 《觚賸·汉东君》:“今三 吴 之间,簪缨云集,膏粱紈袴,形同木偶。”《红楼梦》第五六回:“真真膏粱紈袴之谈!你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
词语解释:负板裤  拼音:fù bǎn kù
粗制的衣服。《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 晋 郭澄之 《郭子》:“ 孙兴公 道 曹辅佐 才 云:‘白地明光锦,裁为负板袴。非无文綵,然酷无裁製。’”亦作“ 负版絝 ”。 清 李业嗣 《集〈世说〉诗》:“譬如明光锦,裁为负版絝。”
词语解释:负板裤  拼音:fù bǎn kù
1.粗制的衣服。
词语解释:久裤  拼音:jiǔ kù
旧裤。《南史·卞彬传》:“若吾之蝨者,无汤沐之虑,絶相弔之忧,晏聚乎久袴烂布之裳。”
词语解释:单裤  拼音:dān kù
单层的裤子。《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小珍珠 依旧还是两个布衫,一条单裤,害冷躲在厨房。” 张天翼 《春风》:“他上身穿一件臃肿的破棉袄,下面可是一条单裤。”
词语解释:韡裤  拼音:wěi kù
靴和套裤。指戎装。 清 钱谦益 《〈孙楚惟诗稿〉序》:“嚄唶宿将,袜首韡袴,免胄而趋风,磨盾草檄,横槊赋诗,何其壮也!”
词语解释:袜裤  拼音:wà kù
古代妇女穿的袜子和套裤相连的下衣。《宋史·舆服志五》:“是岁,又詔敢为 契丹 服若毡笠、钓墪之类者,以违御笔论,钓墪,今亦谓之韈袴,妇人之服也。”
词语解释:背带裤  拼音:bēi dài kù
一种装有背带的裤子。在胸前附有护胸或背带与裤子相连。裤子多为工装宽松型样式。多在护胸、背带和口袋的形式上进行变化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工装裤款式。
词语解释:超短裤  拼音:chāo duǎn kù
很短的短裤
词语解释:兜兜裤  拼音:dōu dōu kù
小孩夏天穿的带兜肚的小短裤。
词语解释:兜肚裤  拼音:dōu dù kù
连着兜肚的裤子。参见“ 兜兜裤 ”、“ 兜肚 ”。
词语解释:袍袴
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词语解释:马裤  拼音:mǎ kù
特为骑马方便而做的裤子。膝部以上肥大,以下紧瘦。《恨海》第七回:“﹝ 伯和 ﹞低头一看,右面大腿上流出许多血来,穿的那单马裤上破了一个焦洞,纔知道是着了枪子。” 艾明之 《火种》第十九章:“ 丘德奎 擤了一把鼻涕,在马裤上擦干净手。”
词语解释:连裆裤  拼音:lián dāng kù
(1).裆里不开口的裤子。如:小孩子穿开裆裤,大孩子穿连裆裤。
(2).比喻互相勾结、包庇叫穿连裆裤。 刘绍棠 《花街》九:“鱼贩子跟 连阴天 穿连裆裤,压低鱼价,巧取豪夺。” 蒋子龙 《蛇神·过去的故事之六》:“叫她多长个心眼儿, 方 杨 暗中很可能还穿着连裆裤。”
词语解释:连脚裤  拼音:lián jiǎo kù
婴儿穿的一种裤子,裤脚不开口,包住脚底。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小孩儿们,有的穿着满身的白羊绒,有的从头到脚一身红绒的连脚裤。”
词语解释:长裤  拼音:cháng kù
指由腰及踝,包覆全腿的裤子
词语解释:龙裤  拼音:lóng kù
渔民下海时穿的黑色长裤,形如灯笼裤。 郑秉谦 《柳金刀和他的妻子》:“第一个跳出船来的是 柳金刀 ,肥大的龙裤在风里飘得刮刮地响。”
词语解释:棉毛裤  拼音:mián máo kù
一种较厚的棉针织品的单裤子。
词语解释:棉裤  拼音:mián kù
絮有棉花的裤子。《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又孤贫每名日给盐菜银五釐,大口岁给棉衣一件,棉裤一条,共折给银九钱五分。”
词语解释:佛光裤  拼音:fó guāng kù
古代服式名。 宋 陶穀 《清异录·佛光裤》:“ 潞王 从珂 出驰猎,从者皆轻零衫、佛光袴。佛光者,以杂色横合为袴。”
词语解释:廉公裤  拼音:lián gōng kù
见“ 廉袴 ”。
词语解释:廉裤  拼音:lián kù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词语解释:毛裤  拼音:máo kù
用毛线编织成的裤子。
词语解释:溺裤  拼音:nì kù
垫接尿滴的内裤。《汉书·周仁传》:“ 仁 为人阴重不泄。常衣弊补衣溺袴,期为不洁清,以是得幸,入卧内。” 颜师古 注:“故为不絜清之事而弊败其衣服也。溺读曰尿。尿袴者,为小袴以藉其尿。”
词语解释:灯笼裤  拼音:dēng lóng kù
一种裤腿肥大而下端缩紧的裤子。《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男的服装令人想起了 欧洲 古代的牧羊人,那长筒白袜和灯笼裤尤其别具一格。”
词语解释:开裆裤  拼音:kāi dāng kù
亦作“ 开襠袴 ”。幼儿穿的裆不缝合的裤子。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童子七八岁,无男女皆著开襠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在她还是一个穿开裆裤的毛丫头的时候,人家就是稻地里出名的人了。”《〈许杰散文选集〉自序》:“这好比一个人到了成年或老年以后,看自己还穿开裆裤时的照片。”
词语解释:缚裤  拼音:fù kù
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宋书·沉庆之传》:“ 湛 被收之夕,上开门召 庆之 , 庆之 戎服履靺缚袴入。”《隋书·礼仪志六》:“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途穷重走 伏波 军,短衣缚袴非吾好。”
词语解释:穷裤  拼音:qióng kù
见“ 穷絝 ”。
词语解释:穷绔
亦作“穷裤”。 一种有前后裆系着固密的裤子。后泛指有裆裤。《汉书·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 光 ( 霍光 )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絝,多其带。”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穷絝有前后当,不得交通也。’使令,所使之人也。絝,古袴字也。穷絝,即今之緄襠袴也。”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古乐府云:‘爱惜加穷袴,防闲託守宫。’《冷斋夜话》云:‘穷袴, 汉 时语,今襠袴也。’” 清 赵翼 《新晴民皆跨街晒衣》诗:“积雨初晴衣共晒,街悬穷袴裲襠多。”
词语解释:合欢裤  拼音:hé huān kù
有对称图案花纹的丝裤。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时著金缕合欢袴。”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紕软鈿头裙,玲瓏合欢袴。”
词语解释:筒裤  拼音:tǒng kù
裤腿呈筒状的裤子,裤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叶文玲 《篱下》:“ 雅雅 的那条紧腰身兜裆子的齐脚脖筒裤,又使 小鹃 更加别扭,还没开步就差点绊倒。”
词语解释:喇叭裤  拼音:lǎ bā kù
一种裤腿上窄下宽呈喇叭状的长裤。《十月》1981年第3期:“儿子并没穿喇叭裤,也不迷新歌星。”《小说月报》1981年第10期:“赶明儿我要招工进了城,我就买条喇叭裤。”
词语解释:穿连裆裤  拼音:chuān lián dāng kù
喻相互串通、勾结。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暂时利用把头,是因为他们掌握和控制了一些工人,甚至有少部分工人和他们穿连裆裤呢!”
词语解释:刺文裤  拼音:cì wén kù
绣有花纹的裤子。《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 谢仁祖 年少时,喜著刺文裤出郊郭外,其叔父誚责之, 仁祖 於是自改,遂为名流。”
词语解释:罩裤  拼音:zhào kù
在坏天气时作防护或为防污垢而穿在正常衣服外面的宽大长裤或套裤。亦称“套裤”
词语解释:绮襦纨裤  拼音:qǐ rú wán kù
见"绮襦纨绔"。
词语解释:绮襦纨裤  拼音:qǐ rú wán kù
见“ 綺襦紈絝 ”。
词语解释:绮襦纨绔
绫绸衣裤。绫绸之类古代为显贵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贵子弟。多含贬义。《汉书·叙传上》:“﹝ 班伯 ﹞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 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也。并贵戚子弟之服。”亦作“ 綺襦紈袴 ”。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举口不离綺襦紈袴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亦省作“ 綺襦 ”。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乐处士之号,不汩綺襦之间。”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堂中綺襦集,门前华轂驰。”
词语解释:绒裤  拼音:róng kù
较厚的一种线织带绒的裤子。有地区叫“卫生裤”
词语解释:缦裆裤  拼音:màn dāng kù
不开裆的裤。《梁书·诸夷传·高昌国》:“国人言语与中国略同……辫髮垂之於背,著长身小袖袍、縵襠袴。”
词语解释:裈裤  拼音:kūn kù
亦作“裩裤”。 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词语解释:裙裤  拼音:qún kù
一种妇女服装,样子像喇叭裙,但像裤子那样分开并缝制的
词语解释:袜裤  拼音:wà kù
1.即膝裤。
词语解释:袜裤  拼音:wà kù
即膝裤。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祕书丞 张鍔 ,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虽暑月中著袜袴,纱緜相半。”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砖刻杂剧人丁都赛》:“吊敦或钓墪显然是一种东西……史志加以说明,‘钓墪,今亦谓之袜袴,妇人之服也。’”按,《宋史·舆服志五》作“韈袴”。参见“ 膝裤 ”。
词语解释:膝裤  拼音:xī kù
古时对无底半袜(亦称裤腿)、袜均称“膝裤”。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锦袴袜……袴袜,今俗称膝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 唐 诗尤众,至 杨妃 马嵬 所遗,足徵 唐 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首帕。”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素帛製为小袜,似膝裤而有底。”
词语解释:袜头裤  拼音:wà tóu kù
1.即膝裤。
词语解释:袜头裤  拼音:wà tóu kù
即膝裤。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每云:‘ 黄 寇之后,所失已多。唯袜头袴穿靴,不传旧时也。’”参见“ 膝裤 ”。
词语解释:膝裤  拼音:xī kù
古时对无底半袜(亦称裤腿)、袜均称“膝裤”。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锦袴袜……袴袜,今俗称膝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 唐 诗尤众,至 杨妃 马嵬 所遗,足徵 唐 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首帕。”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素帛製为小袜,似膝裤而有底。”
词语解释:衬裤  拼音:chèn kù
穿在里面的单裤。 沙汀 《困兽记》十七:“有的甚至打着赤膊,只留一袭衬裤,踞坐在一张破席上搓揉着香港足。”
词语解释:褶裤  拼音:zhě kù
(1).骑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适一人褶裤急装,繫马於树。”参见“ 袴褶 ”。
(2).旧时女子的膝袜。也称膝裤。《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客人把包袱打开,拿出他老婆的衣裳、裤子、褶裤、鞋来。”
词语解释:裤褶  拼音:kù zhě
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於 汉 末,始为骑服。盛行於 南北朝 ,亦用作常服、朝服。 唐 末渐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迁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范 出,更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閤下启事,自称领都督。”《晋书·杨济传》:“ 济 有才艺,尝从 武帝 校猎 北芒 下,与侍中 王济 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輦前。”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袴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杜氏书画》:“画中有伟丈夫,设皋比亭中,亭下壮士林立,挟弓矢,衣袴褶,顾盼自雄。”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牛仔裤  拼音:niú zǎi kù
原为 美国 劳工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后成为一种风行世界的服装。多用质地牢固的牛仔布、劳动布或灯芯绒等制成。 左轶 《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那不是曾在电视上见过的誉满全球的苹果牌牛仔裤吗?” 水运宪 《祸起萧墙》十一:“你见过西服领带牛仔裤大喇叭腿的政工干部吗?绝不会有的。”
词语解释:女裤  拼音:nǚ kù
妇女和女孩穿的裤子
词语解释:套裤  拼音:tào kù
罩在裤子外面的,用以御寒或保护裤子的无腰裤。
词语解释:瞒裆裤  拼音:mán dāng kù
有裆的裤子。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吴洪 、 王七 ﹞恰待奔入这店里来,见个男女:头上裹一顶牛胆青头巾,身上裹一条猪肝赤肚带,旧瞒襠袴,脚下草鞋。”
词语解释:睡裤  拼音:shuì kù
专供睡觉时穿的比较宽松的裤子。
词语解释:坏裳为裤  拼音:huài cháng wéi kù
《南史·刘穆之传》载, 刘裕 召 刘穆之 为主簿(军吏), 穆之 “坏布裳为袴”,往见 刘裕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袴,指军装。后以“坏裳为袴”代指从军。 宋 陆游 《叹息》诗:“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袴老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