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裤襦裤脚袴下之辱裤衫裤角裤具裤头裤腰带
裤襦歌裤子袴子裤衩裤腰裤管裤包脑裤裙
裤褶袴口裤带裤裆裤纨裤筒裤纨 
裤靴袴靴裤靴裤腿裤口裤岔裤裆 
裤带袴褶裤袜裤腰带裤包脑裤兜裤袜 

词语解释:裤襦  拼音:kù rú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词语解释:裤襦歌  拼音:kù rú gē
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 宋 杨万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但无田里嘆,不必袴襦歌。” 宋 王禹偁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参见“ 袴襦 ”。
词语解释:裤襦  拼音:kù rú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词语解释:裤褶  拼音:kù zhě
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於 汉 末,始为骑服。盛行於 南北朝 ,亦用作常服、朝服。 唐 末渐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迁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范 出,更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閤下启事,自称领都督。”《晋书·杨济传》:“ 济 有才艺,尝从 武帝 校猎 北芒 下,与侍中 王济 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輦前。”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袴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杜氏书画》:“画中有伟丈夫,设皋比亭中,亭下壮士林立,挟弓矢,衣袴褶,顾盼自雄。”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裤靴  拼音:kù xuē
亦作“裤靴”。 指军服。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鞾迎郊。”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春日〉》之二:“少小从军事袴靴,祇今庙算主通和。”
词语解释:裤带  拼音:kù dài
亦作“裤带”。系裤的带子。 南唐 张泌 《妆楼记·丹脂》:“ 吴 孙和 悦 邓夫人 ,尝置膝上。 和 弄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血洿袴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 李壮 忽然翻转了脸,颼的一声,在裤带上拔出一枝六响手枪。”
词语解释:裤脚  拼音:kù jiǎo
裤腿的最下端
裤腿
词语解释:裤子  拼音:kù zǐ
亦作“裤子”。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五 ﹞披着一领旧布衫,露着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里面匾扎起裤子。”《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从窗户映着月光一看,只见那俩人身上止剩得两条裤子,上身剥得精光。” 沙汀 《还乡记》一:“每一个大利盘剥者都有权脱去他们最后一条像样的裤子。”
词语解释:袴口
裤口。裤管的边缘;裤管
词语解释:袴靴
指军服
词语解释:袴褶
骑兵的战服
词语解释:袴下之辱
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
词语解释:袴子
裤子。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
词语解释:裤带  拼音:kù dài
1.亦作"裤带"。
2.系裤的带子。
词语解释:裤靴  拼音:kù xuē
见“ 袴鞾 ”。
词语解释:裤袜  拼音:kù wà
亦作“裤袜”。 隋 唐 时称膝裤(罩在足上的无底袜)为“袴袜”。《隋书·礼仪志六》:“祭服,絳缘领袖为中衣,絳袴袜,示其赤心事神。”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花袴袜,上戏曰:‘贵妃袴袜上乃真鸳鸯莲花也。’”
词语解释:裤衫  拼音:kù shān
指袴褶。《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小儿奴子,并青布袴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于闐国 ﹞其俗妇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
词语解释:裤衩  拼音:kù chà
亦作“裤衩”。 贴身穿的短裤。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 柯岩 《妈妈下班回了家》诗:“亲爱的小儿子站在床上,大冷的天只穿一条裤衩。”
词语解释:裤裆  拼音:kù dāng
亦作“裤襠”。 两条裤腿相连的地方。《北齐书·陆法和传》:“有小弟子戏截蛇头,来诣 法和 。 法和 曰:‘汝何意杀蛇。’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见蛇头齚袴襠而不落。”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一:“大姊裁罗襦,小妹熨袴襠。”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出国以后的苦战中,他像许多的战士一样,裤子的膝盖、裤裆都飞了花,但他补得很干净。”
词语解释:裤腿  拼音:kù tuǐ
亦作“裤腿”。
(1).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红楼梦》第六三回:“﹝ 芳官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緑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2).旧时缠足妇女于裤下另制布的筒状物缚于踝间,前遮足面,后蔽足根。《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 蕙莲 於是搂起裙子来与 玉楼 看,看见他穿着两双红鞋在脚上,用纱緑线带儿扎着裤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脚下的裤腿儿看不清楚,原故是登着一双大红香羊皮挖云实纳的平底小靴子。”
词语解释:裤腰带  拼音:kù yāo dài
亦作“裤腰带”。腰间系裤的带子。《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正闹着,齐巧 余藎臣 出去解手,走进来鬆去扣带,提起衣裳,两隻手重行在那里扎裤腰带。” 茅盾 《当铺前》二:“他把裤腰带收紧些,没命的跑。”
词语解释:裤角  拼音:kù jiǎo
亦作“裤角”。 裤腿的最下端。 王安友 《协作》四:“只见他裤角卷到膝盖以上,两条腿上黏上了一层泥土……看样子是剪地瓜苗才回来。” 李之华 《光荣灯》:“脱下草鞋把我那棉鞋换,青布腿带儿来把裤角缠。”参见“ 袴脚 ”。
词语解释:裤脚  拼音:kù jiǎo
裤腿的最下端
裤腿
词语解释:裤腰  拼音:kù yāo
亦作“裤腰”。 裤子最上端系腰带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两个把钱数了一数,分作两分儿掖在裤腰里。” 沙汀 《航线》:“一个头顶发亮的老头儿,把吊在裤腰上的烟盒子打开,取出船票,挥着手嚷道:‘这难道是假的呐?还怕他查!’”
词语解释:裤纨  拼音:kù wán
犹纨袴。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多含鄙薄意。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妾爱才若渴,不幸辱於袴紈,前见君文采,眷恋已非一日。适从窗隙窥见之,感触旧怀,特命婢子奉攀清话。”
词语解释:裤口  拼音:kù kǒu
亦作“裤口”。
(1).裤管的边缘。《晋书·五行志上》:“ 太康 中,又以氊为絈头及络带、袴口。”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晋六朝男女俑》:“头上近似孝巾部分,当时名‘帕头’,是和络带、裤口同时流行,用毛织物作成的。”参见“ 袴褶 ”。
(2).裤管。 宋 张端义 《贵耳录》卷下:“御前有 燕 杂剧伶人妆一卖故衣者,持裤一腰,只有一隻裤口。”
词语解释:裤褶  拼音:kù zhě
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於 汉 末,始为骑服。盛行於 南北朝 ,亦用作常服、朝服。 唐 末渐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迁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范 出,更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閤下启事,自称领都督。”《晋书·杨济传》:“ 济 有才艺,尝从 武帝 校猎 北芒 下,与侍中 王济 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輦前。”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袴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杜氏书画》:“画中有伟丈夫,设皋比亭中,亭下壮士林立,挟弓矢,衣袴褶,顾盼自雄。”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裤包脑  拼音:kù bāo nǎo
亦作“裤包脑”。方言。见不得世面的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二:“看你这个裤包脑,你去试试,说不过,就找帮手。”
词语解释:裤具  拼音:kù jù
腰带上的饰具。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腰带乃是九环十三环带也。言环,即今之带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袴具。”
词语解释:裤管  拼音:kù guǎn
亦作“裤管”。 裤腿。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前髮齐眉,后髮垂肩……亦著蝴蝶履,长拖裤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参见“ 袴腿 ”。
词语解释:裤腿  拼音:kù tuǐ
亦作“裤腿”。
(1).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红楼梦》第六三回:“﹝ 芳官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緑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2).旧时缠足妇女于裤下另制布的筒状物缚于踝间,前遮足面,后蔽足根。《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 蕙莲 於是搂起裙子来与 玉楼 看,看见他穿着两双红鞋在脚上,用纱緑线带儿扎着裤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脚下的裤腿儿看不清楚,原故是登着一双大红香羊皮挖云实纳的平底小靴子。”
词语解释:裤筒  拼音:kù tǒng
亦作“裤筒”。 裤腿。 碧野 《大巴山人》:“只见有一个中年汉子,把裤筒卷到大腿,站在河里,抡动胳膊指挥卡车过河。”参见“ 袴腿 ”。
词语解释:裤腿  拼音:kù tuǐ
亦作“裤腿”。
(1).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红楼梦》第六三回:“﹝ 芳官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緑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2).旧时缠足妇女于裤下另制布的筒状物缚于踝间,前遮足面,后蔽足根。《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 蕙莲 於是搂起裙子来与 玉楼 看,看见他穿着两双红鞋在脚上,用纱緑线带儿扎着裤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脚下的裤腿儿看不清楚,原故是登着一双大红香羊皮挖云实纳的平底小靴子。”
词语解释:裤岔  拼音:kù chà
亦作“裤岔”。 裤衩。 沙汀 《困兽记》十二:“ 田畴 立刻脱掉衬衫,脱掉白哔叽西装裤,只剩一条裤岔和一件有着破洞的旧麻纱背心了。”
词语解释:裤兜  拼音:kù dōu
亦作“裤兜”。 裤子上的口袋。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上只有中饱而肥的皮肉,满裤兜的美钞和白洋。”
词语解释:裤头  拼音:kù tóu
裤衩。例如:游泳裤头。
词语解释:裤包脑  拼音:kù bāo nǎo
1.亦作"裤包脑"。
2.方言。见不得世面的人。
词语解释:裤纨  拼音:kù wán
犹纨袴。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多含鄙薄意。
词语解释:裤裆  拼音:kù dāng
1.亦作"裤裆"。
2.两条裤腿相连的地方。
词语解释:裤袜  拼音:kù wà
1.见"袴袜"。
词语解释:裤腰带  拼音:kù yāo dài
1.亦作"裤腰带"。
2.腰间系裤的带子。
词语解释:裤裙  拼音:kù qún
类似裤子的一种分腿裙子;裙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