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红裙 拼音:hóng qún
(1).红色裙子。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红裙结未解,緑綺自难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指美女。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红裙传觴,盘列珍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尊有緑蚁,座有红裙,与你痛饮一回何如?”《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词语解释:罗裙 拼音:luó qún
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词语解释:青裙 拼音:qīng qún
青布裙子。古代平民妇女的服装。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张子房》:“﹝ 张良 ﹞遇四、五小儿路上羣戏,一儿曰:‘着青裙,入天门,揖 金母 ,拜 木公 。’”《新五代史·楚世家·周行逢》:“﹝ 严氏 ﹞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读太夫人《緑浄轩自寿》云:‘自分青裙终老妇,滥叨紫綍拜乡君。’”词语解释:榴裙 拼音:liú qún
红如榴花的裙子。 元 王逢 《听郑廷美弹琴》诗:“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瓔脱飞鞚。”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银塘风味,岂甘心丛林自栖。谁念我桃叶无缘,幸逢卿榴裙堪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榴裙裂破舞风腰,鸞鞾翦碎凌波靿。”词语解释:石榴裙 拼音:shí liú qún
朱红色的裙子。亦泛指妇女的裙子。 南朝 齐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风捲蒲桃带,日照石榴裙。” 唐 武则天 《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娇红争妬石榴裙。” 清 陈维崧 《临江仙·赠柯翰周》词:“好将断肠句,写徧石榴裙。”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八:“她,不光能盯住 美国 人、 英国 人,还能弄得 德国 人、 意大利 人、 法国 人、 俄国 人,一古脑都收在她的石榴裙下。”词语解释:湔裙 拼音:jiān qún
古代的一种风俗。《北史·窦泰传》:“﹝ 竇泰 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湔裙节令,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详“ 湔裳 ”。
词语解释:湔裳 拼音:jiān cháng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词语解释:练裙 拼音:liàn qún
亦作“ 练帬 ”。
(1).白绢下裳。亦指妇女所着白绢裙。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鬭清妍。”
(2).《宋书·羊欣传》:“ 献之 尝夏月入县, 欣 著新绢帬昼寝, 献之 书帬数幅而去。 欣 本工书,因此弥善。”后因用作文人乘兴挥毫的典故。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词语解释:茜裙 拼音:qiàn qún
(1).绛红色的裙子。 唐 李群玉 《黄陵庙》诗:“ 黄陵庙 前莎草春, 黄陵 女儿茜裙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清 董俞 《山花子》词:“脉脉柔情怯晓风,茜裙双带綰芙蓉。”
(2).指女子。 南唐 李中 《溪边吟》:“茜裙二八採莲去,笑衝微雨上兰舟。” 宋 姜夔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词:“东风冷,香远茜裙归。”词语解释:湘裙 拼音:xiāng qún
湘 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嚲香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语。”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凤》:“湘裙展六幅,似天上 嫦娥 降尘俗。”词语解释:翠裙 拼音:cuì qún
绿色的裙子。 唐 戴叔伦 《江干》诗:“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容止循雅,红衫翠裙。” 明 夏完淳 《江妃赋》:“称天孙之襄锦,曳緱母之翠裙。”词语解释:帽裙 拼音:mào qún
亦作“ 帽帬 ”。亦作“ 帽裠 ”。 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宋书·五行志一》:“ 明帝 初,司徒 建安王 休仁 统军 赭圻 ,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南齐书·五行志》:“ 建武 中,帽裠覆顶, 东昏 时,以为裠应在下,而今在上,不祥,断之。” 宋 陆游 《雨出谒归昼卧》诗:“宿雨盈车辙,秋风涨帽帬。”词语解释:溅裙 拼音:jiàn qún
据《北齐书·窦泰传》载, 泰 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湔裙,產子必易。” 泰 母从之,俄而生 泰 。后以“湔裙”、“溅裙”谓妇女有孕至水边洗裙,分娩必易。 唐 李商隐 《拟意》诗:“濯锦桃花水,溅杜若洲。” 宋 高观国 《玉楼》词:“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説溅裙当日意。”一说,可度厄辟灾。参见“ 湔裙 ”、“ 湔裳 ”。词语解释:郁金裙 拼音:yù jīn qún
古时用郁金染制的金黄色裙。亦泛指黄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五:“淡黄衫子鬱金裙,长忆箇人人。”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词:“鬱金裙褶晚来鬆,倦临风。”词语解释:襦裙 拼音:rú qún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 宋 代妇女通常的衣着。亦泛指衣服。 宋 苏辙 《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词语解释:绛裙 拼音:jiàng qún
(1).红裙。 唐 王涯 《宫词》之二六:“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娥著絳裙。”
(2).借指妇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豪宴》:“况有无数絳裙。有无数絳裙,荐夕总横陈,东邻岂足问。”词语解释:书裙 拼音:shū qún
作书于裙。《宋书·羊欣传》载, 羊欣 父为 乌程 令, 欣 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入县,见之,“书裙数幅而去”。后因用“书裙”言友好过访。 宋 苏轼 《会客有美堂》诗之二:“载酒无人过 子云 ,掩关昼卧客书裙。”词语解释:画裙 拼音:huà qún
绣饰华丽的裙子。 唐 施肩吾 《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湿,云鬢慵梳玳瑁垂。” 唐 杜牧 《偶呈郑先辈》诗:“不语亭亭儼薄妆,画裙双凤鬱金香。” 清 吴伟业 《偶见》诗之二:“欲展 湘 文袴,微微荡画裙。”词语解释:衣裙 拼音:yī qún
下裳。泛指衣和裙。《宋书·五行志一》:“ 陈郡 谢灵运 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民间謡曰‘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那 张金凤 整好衣裙,仍同 十三妹 回到西间坐下。” 茅盾 《子夜》一:“我去年到乡下去过,也没看见像你这一身老式的衣裙。”词语解释:笼裙 拼音:lóng qún
用丝绢制的裙。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絃緑水喧洞房。” 唐 于鹄 《赠碧玉》诗:“新绣笼裙荳蔻花,路人笑上返金车。”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裙衬裙》:“﹝ 隋 ﹞又制单丝罗以为花笼裙,常侍宴供奉宫人所服。”词语解释:羊裙 拼音:yáng qún
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 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中:“ 欣 着白绢裙,昼眠, 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 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宋 姜夔 《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繫着。”词语解释:柳花裙 拼音:liǔ huā qún
白色裙子。 唐 元稹 《白衣裳》诗之二:“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词语解释:围裙 拼音:wéi qún
围在身前用以遮蔽衣服或身体的裙状物。 冰心 《分》:“他外面穿着大厚蓝布棉袄,袖子很大很长,上面还有拆改补缀的线迹;底下也是洗得褪色的蓝布的围裙。”词语解释:砑裙 拼音:yà qún
见“ 砑罗裙 ”。
词语解释:砑罗裙 拼音:yà luó qún
用砑罗制的裙。 唐 崔怀宝 《忆江南》词:“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 宋 辛弃疾 《江城子》词:“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 元 赵善庆 《寨儿令·美妓》曲:“记沉香火里调笙,忆砑罗裙上弹筝。”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二折:“浅斟低唱,断送他砑罗裙上。”亦省作“ 砑裙 ”。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一:“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 红儿 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词语解释:砑罗裙 拼音:yà luó qún
用砑罗制的裙。 唐 崔怀宝 《忆江南》词:“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 宋 辛弃疾 《江城子》词:“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 元 赵善庆 《寨儿令·美妓》曲:“记沉香火里调笙,忆砑罗裙上弹筝。”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二折:“浅斟低唱,断送他砑罗裙上。”亦省作“ 砑裙 ”。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一:“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 红儿 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词语解释:蝶裙 拼音:dié qún
绣有簇蝶的裙。 清 陈维崧 《绮罗香·春日咏兰》词:“趁雨摘,螺黛青分;带烟采,蝶裙碧化。”词语解释:夹裙 拼音:jiá qún
有里和面两层的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 词语解释:麻裙 拼音:má qún
服丧所穿麻布裙。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词语解释:生裙 拼音:shēng qún
夏布裳。词语解释:碎摺裙
即百褶裙。一种褶很多的裙子。 宋 张先 《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词语解释:皂裙 拼音:zào qún
亦作“皁裙”。 鹳的别名。《尔雅翼·释鸟》:“鸛,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别名黑尻、皁裙。”词语解释:白练裙 拼音:bái liàn qún
(1).白绢制的裙。 南朝 宋 羊欣 年十二作隶书,为 王献之 所爱重。 欣 夏月着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 加临摹,书法益工。见《南史·羊欣传》。后用为典故。 唐 陆龟蒙 《怀杨召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清 曹寅 《真州送南洲归里》诗:“ 含经堂 下锄芸处,无事休题白练裙。”
(2).戏曲名。 明 郑之文 为名妓 马湘兰 作。 清 钱谦益 《长干行寄南城郑应尼》“游人尚酹 湘兰 墓,子弟争翻《白练歌》”自注:“ 应尼 少游 长干 ,为名妓 马湘兰 作《白练裙》杂剧,至今流传曲中。”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十一:“ 石桥巷 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清 陈文述 《秦淮感郑妥娘事》诗:“双趺何与词人事,也唱当年《白练裙》。”词语解释:鳖裙
亦作“鱉裙”。 鳖甲四周的软肉。是一种佳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从事妻》:“忆亡妻在时,最能饌此,每治鱉裙,去黑皮必尽,切臠方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新粟米炊鱼子饭,嫩籚笋煮鱉裙羹。” 清 曹寅 《栗花歌》:“天花银盘充庖厨,漫山鱉裙鸭脚庸材耳。”词语解释:连裙 拼音:lián qún
即通裙。《醒世姻缘传》第七回:“ 珍哥 下了轿,穿着大红通袖衫儿、白綾顾綉连裙,满头珠翠,走到中庭。”参见“ 通裙 ”。
词语解释:通裙 拼音:tōng qún
犹统裙。《旧唐书·南蛮传·南平獠》:“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词语解释:作裙 拼音:zuò qún
劳作时用于防护的围裙。 潘漠华 《乡心》:“他慌慌放去墨斗,解开作裙。”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黄 父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褪了色的蓝粗布衫,系着作裙。”词语解释:水裙 拼音:shuǐ qún
戏曲服装。白色短裙,系于腰间。系水裙的脚色,大多为渔夫、樵夫、店小二等。词语解释:钗裙 拼音:chāi qún
首饰与衣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革保歇图差》:“而奸差从中作鬼,调停劝解,釵裙估值,米穀代钱,而穷民小舍无不因之为害。”词语解释:条裙 拼音:tiáo qún
长裙。 汉 繁钦 《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答欢欣,紈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词语解释:复裙 拼音:fù qún
夹裙。《渊鉴类函》卷三七四引 晋 张敞 《东宫旧事》:“皇太子纳妃,有絳纱复裙、絳碧结綾复裙。”《全唐诗》卷八七八载《武后时童谣》:“红緑复裙长,千里万里犹香。”词语解释:衫裙 拼音:shān qún
短衫和裙子。亦泛指衣服。 郁达夫 《青烟》:“无聊的时候,把我自家剪裁,自家缝纫的纤丽的衫裙,打开来一看,我的郁闷,也定能消杀下去。”词语解释:中裙 拼音:zhōng qún
亦作“ 中裙 ”。亦作“ 中裠 ”。 内裤。《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澣洒。” 颜师古 注:“中帬,若今言中衣也。” 王先谦 补注:“中帬者,近身下裳,今有襠之袴,俗谓小衣者是矣。” 清 刘大櫆 《胡孝子传》:“至夜必归。归则取母中裙秽污,自浣涤之。”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下至中裠厕牏,皆自涤之。”词语解释:襜裙 拼音:chān qún
辽 金 时妇女所束的一种裙子。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一章图十解:“像中下身束蓬张的多裥裙,其内想必用铁丝为圈,所以能有此蓬大之势,即所称的襜裙。”词语解释:荆钗布裙 拼音:jīng chāi bù qún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 梁鸿 妻 孟光 ,荆釵布裙。”《初学记》卷十引 南朝 宋 虞通之 《为江敩让尚公主表》:“如臣素流,家贫业寡,年近将冠,皆已有室,荆釵布裙,足得成礼。”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带,雅况或比於 侨 吴 ;荆釵布裙,高义每符於 梁 孟 。”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又不闻田家归,日埽春蚕宵织布,催租县吏夜打门,荆釵布裙夫短袴。”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荆釵布裙也。”词语解释:锦裙 拼音:jǐn qún
女真 族的下裳。 宋 宇文懋昭 《金志·男女冠服》:“妇女衣曰大袄子,不领如男子道服。裳曰锦裙,裙去左右,各闕二尺许,以铁条为圈,裹以绣帛,上以单裙袭之。”词语解释:乌帽红裙 拼音:wū mào hóng qún
泛指男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队乌帽红裙。天然风韵,映着柳陌斜曛。”词语解释:飞裙 拼音:fēi qún
亦作“ 飞裙 ”。
(1).指仙女的裙。《云笈七籤》卷三一:“妃名 太一法怛 ,字 幸正扶 ,著黄锦帔、丹青飞帬,頽云髻。”
(2).借指仙女。 明 高启 《次韵王七仙舆》:“知子从来有仙骨,吹笙拟共接飞裙。”词语解释:单裙 拼音:dān qún
没有衬里的裙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僧官走进去,只见椅子上坐着一个人……身穿蓝布女褂,白布单裙。”词语解释:翠袖红裙 拼音:cuì xiù hóng qún
泛指妇女的服装。亦用为妇女的代称。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词语解释:九霞裙 拼音:jiǔ xiá qún
亦称“ 九霞裾 ”。 形容华丽的裙裾。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西汉夫人 下太 虚,九霞裙幅五云舆。”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词语解释:背带裙 拼音:bēi dài qún
一种装有背带的短裙。可通过背带与裙子的连结件调节腰节的高低和裙子的长短。背带款式呈背心型、“h”型或“x”型等,并可加花边、荷叶边等装饰。词语解释:超短裙 拼音:chāo duǎn qún
一种裙身很短的裙子。也称“迷你裙”例如:超短裙并不那么可怕,也不见得那么“下流”,它不过是外国一定时期流行的一种女装。词语解释:蛱蝶裙 拼音:jiá dié qún
绣有蝴蝶的裙子。 元 杨维桢 《学书》诗:“新词未上鸳鸯扇,醉墨先污蛺蝶裙。”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敕传玉勒桃花马,骑坐金泥蛺蝶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结束蛺蝶裙,为欢棹舴艋。”词语解释:通裙 拼音:tōng qún
犹统裙。《旧唐书·南蛮传·南平獠》:“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词语解释:裳裙
衣襟词语解释:绝裙
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词语解释:马裙 拼音:mǎ qún
裙子之一种。《花月痕》第四八回:“ 掌珠 、 宝书 ,首缠青帕,身穿箭袄,腰繫鱼鳞文金黄色两片马裙。”词语解释:连衫裙 拼音:lián shān qún
即连衣裙。《花城》1981年第5期:“为什么她们眼科的老护士 钱坚 ,还穿连衫裙?”《钟山》1981年第10期:“她那样天真无邪地笑着,穿着一件米色小花的素雅的连衫裙。”参见“ 连衣裙 ”。
词语解释:连衣裙 拼音:lián yī qún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谌容 《减去十岁》:“她一口气跑进商店,噔、噔、噔直奔时装展销专柜,两眼扫描器似地在悬挂着的一件件耀眼的连衣裙上扫过。” 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我不吭声,眯着眼凝视她白色连衣裙上蓝色的碎花。”词语解释:连衣裙 拼音:lián yī qún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谌容 《减去十岁》:“她一口气跑进商店,噔、噔、噔直奔时装展销专柜,两眼扫描器似地在悬挂着的一件件耀眼的连衣裙上扫过。” 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我不吭声,眯着眼凝视她白色连衣裙上蓝色的碎花。”词语解释:迷你裙 拼音:mí nǐ qún
超短裙。 范小青 《裤裆巷风流记》第一章:“拿现在的话来讲,就算有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貂皮大衣迷你裙,一日到夜关在屋里,戴给啥人看,穿给啥人看。”参见“ 迷你 ”。
词语解释:迷你 拼音:mí nǐ
[英mini]微型,小型。《解放日报》1984.1.8:“矿泉水发生器有多种大小不同的型式,大型的容量十二公升,适合公司及饮食业使用;另有小型手提式和适合饲养金鱼用的迷你型。”《北京晚报》1984.11.12:“现在,‘迷你’一词逐步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了,如‘迷你电池’、‘迷你手表’等等。”词语解释:桌裙 拼音:zhuō qún
即桌帏。《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走进堂门,见东边一间摆了一张方桌,朝南也繫着桌裙。”参见“ 桌幃 ”。
词语解释:桌帏 拼音:zhuō wéi
亦称“ 桌帷 ”。亦称“ 桌围 ”。 围在桌子边的装饰物,多以布或绸缎做成。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鬼母导 杨 伏於桌幃,戒以屏息勿动。”《红楼梦》第十四回:“一面又搬取傢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当下公子夫妻进去,见堂屋里佛爷桌儿上换了簇新的黄布桌围。”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黄 妻把从房里取出来的红桌帷系在桌子的这一面。”词语解释:桶裙 拼音:tǒng qún
(1).西南地区仡佬、傣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犵狫》:“﹝犵狫﹞以布一幅横围腰间,旁无襞积,谓之桶裙。男女同制,花布者为花犵狫,红布者为红犵狫。”《新华日报》1940.8.24:“街子上的摆夷男女,一个个穿着得整整齐齐,‘小菩萨’们(摆夷用来称呼青年姑娘们的)差不多一律是白色上衣,黑色桶裙。”
(2).泛指圆桶状的裙子。词语解释:鸾裙 拼音:luán qún
绣有鸾鸟的裙子。《云笈七籤》卷二五:“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词语解释:战裙 拼音:zhàn qún
古时军服。围在腰部以下,障于左右两腿之外,多用皮革制成。 明 周晖 《续金陵琐事·战裙》:“秀才 邓武津 , 寧河王 孙也。余过其家,出王之战裙,命着之,上至胸,下拂地。”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白髮老胡黄战裙,抽箭仰视 天山 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按《国语》‘ 鄢 之战, 却至 以韎韦之跗注,三逐 楚平王 ’注:‘跗注者,兵服自腰以下注於跗。’则今之战裙,盖本此也。”词语解释:留仙裙 拼音:liú xiān qún
有绉褶的裙,类似今之百褶裙。据 汉伶玄 《赵飞燕外传》载: 成帝 于 太液池 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 冯无方 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怀乎?”帝令 无方 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縐,号‘留仙裙’”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沙才 ﹞长而修容,留仙裙,石华广袖,衣被粲然。” 清 龚自珍 《江城子·自题〈羽陵春晚〉画册改〈隔溪梅令〉之作》词:“留仙裙褶晚来鬆,落花风,去匆匆。”词语解释:晕裙 拼音:yùn qún
裙名。《宋史·乐志十七》:“女弟子队……六曰採莲队,衣红罗生色绰子,繫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词语解释:油裙 拼音:yóu qún
围裙。系在身前用以防止油污,故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跑堂儿的瞧见,连忙的把烟袋杆望巴掌上一拍,磕去烟灰,把烟袋掖在油裙里走来。”词语解释:沙裙 拼音:shā qún
沙田边缘的荒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沙田》:“当盛平时,边海人以沙田而富,故买沙田者争取沙裙。以沙裙易生浮沙,有以百亩而生数百亩者。”词语解释:筒裙 拼音:tǒng qún
裙身呈筒状的裙子,上、下部肥瘦略同,一般长不过膝部,没有褶子。 田间 《自由》诗:“一幅绿的筒裙,托着她的腰身。” 杨苏 《没有织完的筒裙》:“男人不会耍刀,不能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不能嫁人。”词语解释:索裙 拼音:suǒ qún
系在马胸前的穗状饰物。《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 晋 杜预 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孔颖达 疏:“ 服虔 云:‘缨如索帬,今乘舆大驾有之。’然则 汉 魏 以来,大驾之马膺有索帬,是缨之遗象,故云‘如索帬。’也。”词语解释:蓑衣裙 拼音:suō yī qún
草编的下衣。 曲波 《林海雪原》十四:“实在没办法,青年小伙子上山时都披着用乌拉草编成的簑衣,裤子也是用乌拉草织成的簑衣裙。”词语解释:秃裙 拼音:tū qún
没有贴边的裙。 汉 刘向 《列女传·明德马后》:“身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词语解释:罩裙 拼音:zhào qún
一种短裙,通常与大身连裁,束带或卡腰词语解释:羊欣白练裙 拼音:yáng xīn bái liàn qún
羊裙。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姚锡钧 《怀人》诗:“藕花香满春如酒,著个 羊欣 白练裙。”参见“ 羊裙 ”。
词语解释:羊裙 拼音:yáng qún
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 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中:“ 欣 着白绢裙,昼眠, 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 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宋 姜夔 《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繫着。”词语解释:褓裙 拼音:bǎo qún
小儿被的俗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褓裙》:“《儂雅》:小儿被为褓,如俗呼‘緥裙’、‘緥被’是也。今则转呼为‘抱’矣。”词语解释:衲裙 拼音:nà qún
僧人的衣裳。 宋 苏轼 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元 萨都剌 《秋日雨中登石头城访长老珪白岩不遇》诗:“遥忆南庄叟,天寒补衲裙。”词语解释:衬裙 拼音:chèn qún
穿在里层的裙子。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衬裙》:“衬裙, 隋 大业 中, 煬帝 制五色夹纈花罗裙,以赐宫人及百僚母妻。”词语解释:襕裙 拼音:lán qún
抹胸的别称。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任道元》:“襴裙者, 闽 俗指言抹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娘子提起了襴裙’。盖是 福建 人叫女子抹胸做襴裙……乃彼处乡谈讨便宜的説话。”参阅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卷二十。词语解释:裤裙 拼音:kù qún
类似裤子的一种分腿裙子;裙裤词语解释:孝裙 拼音:xiào qún
居丧时穿的素裙。《水浒传》第二六回:“﹝ 潘金莲 ﹞脱去了红裙绣袄,旋穿上孝裙孝衫,便从楼上哽哽咽咽假哭下来。”词语解释:床裙
古代一种生活用品。长方形,多为布制,安装于床的四周,用以防止沾污床帐。《宋史·舆服志五》:“凡帐幔、缴壁、承尘、柱衣、额道、项帕、覆旌、牀裙,毋得用纯锦徧绣。”《红楼梦》第十七回:“椅搭、桌围、牀裙、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参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床帐》。词语解释:套裙 拼音:tào qún
穿在另一条裙子外面的裙子;亦指褶起来显示衬裙、里裙的罩裙
从前妇女和小儿外面穿的裙子,通常成为裙衫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