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苗裔荒裔流裔嫡裔凡裔边裔淫裔孽裔
后裔贤裔炎裔方裔别裔鸿裔支裔塞裔
四裔水裔遗裔末裔贵裔戚裔淫淫裔裔外裔
容裔裔裔八裔世裔九裔涌裔昆裔 
远裔华裔庆裔余裔胄裔松裔油裔 
遥裔遐裔江裔幽裔北裔孤裔洪裔 
海裔投裔西裔蛮裔融裔完裔悠裔 
南裔摇裔族裔穷裔丑裔宦裔朔裔 
来裔艳裔殊裔圣裔东裔支与流裔缮裔 

词语解释:苗裔  拼音:miáo yì
(1).子孙后代。《楚辞·离骚》:“帝 高阳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苗,胤也;裔,末也。” 朱熹 集注:“苗裔,远孙也。”《史记·周本纪论》:“ 汉 兴九十有餘载,天子将封 泰山 ,东巡狩至 河 南,求 周 苗裔,封其后 嘉 三十里地,号曰 周子南君 ,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新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 贝州 漳南 人,世为农,自言 汉景帝 太后父 安成侯 充 之苗裔。”
(2).引申指学术上派生之支流。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孝经》者, 曾子 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汎滥,无大疵,无閎意妙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
词语解释:后裔  拼音:hòu yì
后代子孙。《书·微子之命》:“功如于时,德垂后裔。” 宋 叶适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上面仿佛还讲我们 谢 家是从 江西 迁来的,是 晋 朝 谢安 的后裔。”
词语解释:四裔  拼音:sì yì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按, 孔 传,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2).指四方边远之地。 汉 班固 《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皆 饶郡 浮梁 、 景德镇 之产也。”
(3).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明史·文苑传二·罗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啟远人慢朝廷心。”
词语解释:容裔  拼音:róng yì
(1).水波荡漾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临 济川 之层 淮 ,览洪波之容裔。”《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浩然以容裔。”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会合联句》:“维水容裔,维山巃嵸。”
(2).随风飘动貌。《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吕向 注:“容裔,从风转薄貌。”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参差” 唐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诗:“参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悬。”
(3).徐行貌。《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儼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刘良 注:“容裔,行貌。”
(4).从容娴丽貌。《文选·左思〈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良 注:“容裔、靡靡、愔愔,闲丽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唐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五:“凤皇飞且鸣,容裔下天津。”
词语解释:远裔  拼音:yuǎn yì
(1).犹言后世子孙。《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 淳维 远裔,名王之餘。”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史称 杜审言 , 襄州 襄阳 人, 晋 征南将军 预 远裔。”
(2).边远地区。《新唐书·萧钧传》:“太常工为宫人通讯遗,詔杀之,且附律。 钧 言:‘禁当有渐,虽附律,工不应死。’帝曰:‘ 如姬 窃符,朕以为戒,今不滥工死,然喜得忠言。’即宥工,徙远裔。”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每岁沉香来远裔,累朝珠玉实皇居。”
词语解释:遥裔  拼音:yáo yì
犹遥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黄节 注:“遥裔,远也。” 隋 卢思道 《河曲游》诗:“丰丛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阁道岧嶢上戍楼, 剑门 遥裔俯 灵丘 。”
词语解释:海裔  拼音:hǎi yì
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宋书·乐志二》:“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苞枿》:“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词语解释:南裔  拼音:nán yì
南方边境地区。 晋 陆机 《赠顾交趾公贞》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晋书·苻坚载记下》:“吾将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诸卿意何如?”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交阯 远居南裔, 越裳 之俗也; 敦煌 僻处西域, 昆戎 之乡也。”
词语解释:来裔  拼音:lái yì
后世子孙。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铭勒显于钟鼎,清烈光于来裔。” 唐 元稹 《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茂 仲弓 之德而位屈当年,副 孔父 之恭而福流来裔。” 清 姚椿 《朱古愚翁真赞》:“我述斯言,敬告来裔。”
词语解释:荒裔  拼音:huāng yì
指边远地区。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鑠王师兮征荒裔,勦凶虐兮截海外。”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长辞闕庭,永没荒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当时批鳞诸臣死者无算,即幸存亦流落荒裔。” 陈去病 《岁暮杂感》诗:“庶几繫长缨,略可傲荒裔。”参见“ 荒服 ”。
词语解释: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禹贡》:“五百里荒服。” 孔 传:“要服外之五百里,言荒又简略。”《史记·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荒服仍 周 甸,深山尚 禹 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閒猪犬。”参见“ 五服 ”。
词语解释:五服  拼音:wǔ fù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 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 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 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 黄麻子 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词语解释:贤裔  拼音:xián yì
圣贤的后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见这班人都是圣门贤裔,心中十分敬重。”《清史稿·职官志二》:“ 东野氏 及圣门各贤裔,由 衍圣公 达部上名,餘各报部云。”
词语解释:水裔  拼音:shuǐ yì
水边。《楚辞·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洪兴祖 补注:“裔,边也,末也。” 宋 苏辙 《黄楼赋》:“栖流枿於乔木,遗枯蚌於水裔。”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凝霜飞水裔,回飈荡微澜。”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所谓世界不直进,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伏万状,进退久之而达水裔。”
词语解释:裔裔  拼音:yì yì
(1).行貌。形容步履轻盈袅娜。《文选·宋玉〈神女赋〉》:“步裔裔兮曜殿堂。” 李善 注:“裔裔,行貌。” 晋 左思 《蜀都赋》:“紆长袖而屡舞,翩躚躚以裔裔。”
(2).行貌。形容队伍络绎不绝以次渐进。《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车按行,骑就队。纚乎淫淫,般乎裔裔。”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皆行貌也。” 李周翰 注:“淫淫、裔裔,部伍分列之貌。” 高步瀛 义疏:“《史记》‘般’作‘班’。《集解》及 颜 并引 郭璞 曰:‘皆羣行貌也。’与 司马 注同。” 林纾 《送五城学生入天津大学堂序》:“此三十四人者羣矣,其居蔼蔼然,其行裔裔然。”
(3).行貌。引申为连绵不断。 唐 沉亚之 《与京兆试官书》:“今 亚之 虽不肖,其著之文,亦思有继於言而得名,光裔裔不灭於后。”
(4).行貌。形容鸟飞翔之状。《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李善 注:“裔裔,飞貌也。”
词语解释:华裔  拼音:huá yì
(1).古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华裔对举,始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晋 刘琨 《劝进表》:“天地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华裔殷至,观听騖集。”《新唐书·李叔明传》:“初, 东川 承兵盗,乡邑彫破, 叔明 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
(2).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 汉 族的前身。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清德本 关 西,遥遥溯华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凡属华裔,悉是夏宗,皆係天堂子女,无非一脉弟昆。”
(3).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巴金 《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 越南 ‘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
词语解释:遐裔  拼音:xiá yì
(1).后裔;远裔。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 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远方;边远之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司徒 华歆 举 寧 应选,公车特徵,振翼遐裔,翻然来翔。” 晋 张华 《鹪鹩赋》:“鵾鷄窜於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王琦 注:“遐裔,远方也。”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詔旨,当厚恩。”
词语解释:投裔  拼音:tóu yì
流放边荒之地。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词语解释:摇裔  拼音:yáo yì
摇荡。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二:“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王琦 注:“摇裔,犹摇荡也。”
词语解释:艳裔  拼音:yàn yì
指鲜花嫩苗。 南朝 梁 吴均 《携手曲》:“艳裔阳之春,携手清 洛 滨。”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禁林艳裔发青阳,春望逍遥出画堂。”
词语解释:流裔  拼音:liú yì
(1).末流;沿承的流派。《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颜师古 注:“裔,衣末也。其於《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天人相与派﹞亦《春秋》之学,而其原出於《易》《洪范》。盖九流所谓阴阳家者,此派之流裔也。”
(2).后世子孙。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公高 建业,佐 武 伐 商 ……流裔 毕万 ,勋绩惟光。” 明 宋濂 《复古堂记》:“ 文懿公 实 泰 ( 虞泰 )之远祖,流裔至今二十七世矣。”
词语解释:炎裔  拼音:yán yì
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唐 孟浩然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诗:“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唐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矧余窜炎裔,日夕谁晤语?”
词语解释:遗裔  拼音:yí yì
后裔;后代。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闻古乐, 伯雅 逢遗裔。” 元 姚燧 《故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 大德 戊戌, 燧 舟游 湖 湘 ,而 陈公 元凯 ……为粗敍 陈 姚 同为 有虞 遗裔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 俄国 少年,生意活泼--都是 托氏 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
词语解释:八裔  拼音:bā yì
八方边远地区。
词语解释:庆裔  拼音:qìng yì
对他人后代的敬称。 唐 于邵 《送从叔南游序》:“叔父乃相国 东海公 犹子之庆裔,今少师 郢国公 外王父之介弟也。”
词语解释:江裔  拼音:jiāng yì
江边。《淮南子·览冥训》:“鸿鵠鶬鸘,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诗:“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
词语解释:西裔  拼音:xī yì
西部边远的地方。《书·禹贡》“ 三苗 丕叙” 孔 传:“西裔之山已可居 三苗 之族。” 汉 王粲 《迷迭香赋》:“扬丰馨於西裔兮,布和种於中州。”《北史·袁翻传》:“愚谓 蠕蠕 二主,并宜存之,居 阿那瓌 於东偏,处 婆罗门 於西裔。分其降人,各有攸属。”
词语解释:族裔  拼音:zú yì
宗族的后代。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刘君 悌堂 , 海峰 族裔也,质性端慤,践履甚至;其诗宗述,本乎家学。”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一日,先生族裔有居 湘潭 名 世全 者,介其友 欧阳君 兆熊 ,访余於城南旅寓。”
词语解释:殊裔  拼音:shū yì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今国威远震,抚怀六合,方包举殊裔,混一四表。”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庶尹尽归於上,四民展业於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词语解释:嫡裔  拼音:dí yì
嫡系子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外戚科目》:“ 纯 ( 梅纯 )忠贞嫡裔,且起甲科,即改金吾,亦不为过。”
词语解释:方裔  拼音:fāng yì
边境。《晋书·张寔传》:“ 羯 逆滔天,朝廷倾覆, 肃 宴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人臣!”
词语解释:末裔  拼音:mò yì
后代子孙。《急就篇》卷二“ 左 地餘” 唐 颜师古 注:“ 楚 左史 倚相 ,末裔为 左 氏。” 唐 司空图 《观音忏文》:“刼尽微尘,不竭依投之恳;庆流末裔,共成香火之缘。”
词语解释:世裔  拼音:shì yì
犹世胄。 明 朱权 《荆钗记·庆诞》:“衣冠世裔,时乖难显於宗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僕即式微,犹是世裔,何至下昏於市侩?”
词语解释:余裔  拼音:yú yì
分支;末流。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餘裔。”
词语解释:幽裔  拼音:yōu yì
远僻之地。《后汉书·蔡邕传论》:“当 伯喈 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倖全人哉!”《晋书·文帝纪》:“海隅幽裔,无不思服。” 唐 李义府 《在隽州遥叙封禅》诗:“触网沦幽裔,乘徼限明时。”
词语解释:蛮裔  拼音:mán yì
蛮荒之地。《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无曰蛮裔,不虔汝德。” 刘良 注:“无以为蛮夷荒裔之国不敬汝德。”《明史·郑履淳传》:“以蛮裔为关门劲敌,以钱穀为黎庶脂膏。”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天语监司乃大臣,古闻蛮裔多羣丑。”
词语解释:穷裔  拼音:qióng yì
荒远之地。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词语解释:圣裔  拼音:shèng yì
圣人的后代。常专指 孔子 的子孙。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国家重德而尊师,加礼圣裔,典逾前代远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 孔生 雪笠 ,圣裔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在六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发表的,这时我们的‘圣裔’,正在 东京 拜他们的祖宗,兴高采烈。”
词语解释:凡裔  拼音:fán yì
指平常人家的子孙。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女郎宋若昭》:“鄙薰泽靚粧,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家亦不欲与寒乡凡裔为姻对。”
词语解释:别裔  拼音:bié yì
旁系子孙。《宋史·外国传六·回鹘》:“ 吕鶻 本 匈奴 之别裔,在 天德 西北 娑陵水 上。”
词语解释:贵裔  拼音:guì yì
(1).贵族的后裔。 明 冯梦龙 《情史·情鬼·隋县主》:“县主曰:‘以君 独孤将军 之贵裔,世禀忠烈,故欲奉托。’” 清 陈维崧 《〈徐竹逸词〉序》:“ 竹逸 徐先生 ,犀角名家,驹王贵裔。”
(2).指名贵的种类。 明 文震亨 《长物志·花木》:“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俱花中贵裔,栽植赏玩,不可毫涉酸气。”
词语解释:九裔  拼音:jiǔ yì
指四方边远地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方今圣皇御运,世夷道泰,仁及苍生,惠风遐迈,威肃 鬼方 ,泽沾九裔。”
词语解释:胄裔  拼音:zhòu yì
子孙后代。《左传·昭公三十年》:“ 吴 , 周 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 姬 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恪 见诛於 吴 ,子孙皆尽,而 亮 自有胄裔。” 李燮和 《上孙大总统书论和战之局宜早定》:“若公犹迟疑不决,当机不断,或且误听 袁氏 再求和议之举,则误我神州大局,沦胥我 炎黄 胄裔者,公将不能辞其咎矣。”
词语解释:北裔  拼音:běi yì
指北方边境。《史记·五帝本纪》“以变北狄” 裴駰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北裔也。”《北史·祖莹传》:“帝戏 卢昶 曰:‘昔流 共工 於 幽州 ,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
词语解释:融裔  拼音:róng yì
形容声音悠长。《文选·潘岳〈笙赋〉》:“泓宏融裔。” 李善 注:“融裔,声长貌。”
词语解释:丑裔  拼音:chǒu yì
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其所居地区的蔑称。 晋 刘琨 《劝进表》:“ 永嘉 之际,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新唐书·元载杨炎等传赞》:“ 炎 牵连 载 势,兴丑裔,秉国纲维,返为 载 復讎,释言於君,卒与妻子併诛。” 宋 陆游 《跋傅给事帖》:“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词语解释:东裔  拼音:dōng yì
东方边远地区。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 徐方 ,地夺於 吕布 ,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公孙渊 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词语解释:边裔  拼音:biān yì
边远的地方。《宋书·氐胡传》:“ 太祖 以其边裔,下詔曰:‘ 杨难当 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并特还章节。’”《隋书·音乐志下》:“ 后周 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至今碑刻可见也。”
词语解释:鸿裔  拼音:hóng yì
传之久远的后裔。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维皇 高祖 ,穆瑞命於元穹;万有千载,钟景祚於鸿裔。” 唐 顾况 《高祖受命选唐赋》:“天丑 隋 而命 唐 ,纂 周 汉 之鸿裔。”
词语解释:戚裔  拼音:qī yì
近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儿时三岁,养为己出,使从姓 丁 ,名之 承祧 。于是里中人渐知为白莲教戚裔。”
词语解释:涌裔  拼音:yǒng yì
水波腾涌貌。《文选·枚乘〈七发〉》:“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刘良 注:“轧盘涌裔,皆沸腾也。”
词语解释:松裔  拼音:sōng yì
谓松树上的孳生物。 宋 陈仁玉 《菌谱·松蕈》:“凡物松出,无不可爱。松叶与脂、伏灵、琥珀,皆松裔也。”
词语解释:孤裔  拼音:gū yì
指家境败落的子孙后代。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名教同悲,隐沦惆悵,而年世贸迁,孤裔沦塞,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词语解释:完裔  拼音:wán yì
众多后裔。 隋 江总 《梁故席支尚书陆君诔》:“嬀苗硕茂,完裔繁昌,賔门穆穆,筮仕鏘鏘。”
词语解释:宦裔  拼音:huàn yì
官宦人家的后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周生 , 顺天 宦裔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杀蚁之报》:“吾郡 尚书巷 顾 姓,前 明 宦裔也。”
词语解释:支与流裔  拼音:zhī yǔ liú yì
谓同类的分支、演化的末流。与,同类。《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祝之分职亦有二。一曰司祀之祝,主代表人民之思想,以达之於天而祈福祉者也。《周官·春官》一篇,皆此职之支与流裔也。”
词语解释:淫裔  拼音:yín yì
(1).见“ 淫淫裔裔 ”。
(2).犹淫液。声音绵延不绝。 清 龚自珍 《袁通〈长短言〉序》:“若其声音之道,体裁之本,短言之欲其烈,长言之欲其淫裔。”
词语解释:淫淫裔裔  拼音:yín yín yì yì
行进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亦作“ 淫淫与与 ”、“ 淫淫奕奕 ”。 汉 扬雄 《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淫淫与与,前后要遮。” 唐 李德裕 《蚍蜉赋》:“若乃依垤缘壁,淫淫奕奕,其聚无声,其行无迹。”亦省作“ 淫裔 ”。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词语解释:支裔  拼音:zhī yì
(1).流派,支派。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之一:“今夫 建寧 非清旷之所、高明之奥、文采之区乎……其大贤鸿儒,则有 失 、 蔡 、 游 、 胡 、 魏 、 真 之辈,其他支裔,不可胜数。” 清 龚自珍 《语录》:“《礼经》遗文四篇,亦无甚关繫,且《公冠篇》乃 汉 人所造,非 周 之文,大约礼家之支裔。” 李大钊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溯其渊源,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
(2).旁系宗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西路地形考》:“ 曩占 所灭 孟连 ,其土司曰 刀派先 者,逃入 中国 ,自供 缅 之支裔。”
词语解释:淫淫裔裔  拼音:yín yín yì yì
行进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亦作“ 淫淫与与 ”、“ 淫淫奕奕 ”。 汉 扬雄 《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淫淫与与,前后要遮。” 唐 李德裕 《蚍蜉赋》:“若乃依垤缘壁,淫淫奕奕,其聚无声,其行无迹。”亦省作“ 淫裔 ”。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词语解释:昆裔  拼音:kūn yì
后裔,后代。《国语·晋语二》:“天降祸于 晋国 ,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
词语解释:油裔  拼音:yóu yì
飘浮,流动。《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杨乂 《云赋》:“东西络绎,南北油裔,随风徘徊,流行菴蔼。”
词语解释:洪裔  拼音:hóng yì
远代子孙。《晋书·挚虞传》:“有 轩辕 之遐胄兮,氏 仲任 之洪裔。”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万有千岁,钟景祚于洪裔。”
词语解释:悠裔  拼音:yōu yì
辽远。 晋 陆云 《逸民赋》:“寻峻路兮峥嶸,临芳水兮悠裔。”
词语解释:朔裔  拼音:shuò yì
北方边远地区。《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三国 魏 曹丕 《连珠》:“是以 申胥 流音於南极, 苏武 扬声於朔裔。”《魏书·张衮传》:“时 刘显 地广兵强,跨有朔裔。”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垂》:“王师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轻动,请奉詔辑寧朔裔。”
词语解释:缮裔  拼音:shàn yì
唐 代 南诏国 官名。《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大府主将曰演习,副曰演览;中府主将曰缮裔,副曰缮览。”
词语解释:孽裔  拼音:niè yì
亦作“孼裔”。 犹言后代。 清 龚自珍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回部多古民,丛丛蝨蝨, 汉 世三十六城之孼裔,尚有存者。”
词语解释:塞裔  拼音:sāi yì
指塞外民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县人 樊衡 ……虽白面书生,有雄胆大略,深识可以轨时俗,长策可以安塞裔。”
词语解释:外裔  拼音:wài yì
谓边远的地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铁云 年十四,随父官 粤 西,与 安南 贡使赋《铜柱诗》相赠答,传诵外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