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裔孙裔裔裔胄裔邑裔末裔壤裔井 
裔夷裔土裔不谋夏裔姓裔民裔子  

词语解释:裔孙  拼音:yì sūn
远代子孙。《东观汉记·赵孝王刘良传》:“裔孙 乾 嗣位。” 宋 苏轼 《赵思明西上阁门副使制》:“爰自近岁,叹其中微。乃眷裔孙,尚有遗烈。”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吴许公奏议》:“又知此书在国初时,曾经裔孙所谓 汝州君 者付梓。”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 严先生 的不知第几代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
词语解释:裔夷  拼音:yì yí
边远的夷人。《左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冬至词语》:“裔夷奔走,年穀顺成。”
词语解释:裔裔  拼音:yì yì
(1).行貌。形容步履轻盈袅娜。《文选·宋玉〈神女赋〉》:“步裔裔兮曜殿堂。” 李善 注:“裔裔,行貌。” 晋 左思 《蜀都赋》:“紆长袖而屡舞,翩躚躚以裔裔。”
(2).行貌。形容队伍络绎不绝以次渐进。《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车按行,骑就队。纚乎淫淫,般乎裔裔。”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皆行貌也。” 李周翰 注:“淫淫、裔裔,部伍分列之貌。” 高步瀛 义疏:“《史记》‘般’作‘班’。《集解》及 颜 并引 郭璞 曰:‘皆羣行貌也。’与 司马 注同。” 林纾 《送五城学生入天津大学堂序》:“此三十四人者羣矣,其居蔼蔼然,其行裔裔然。”
(3).行貌。引申为连绵不断。 唐 沉亚之 《与京兆试官书》:“今 亚之 虽不肖,其著之文,亦思有继於言而得名,光裔裔不灭於后。”
(4).行貌。形容鸟飞翔之状。《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李善 注:“裔裔,飞貌也。”
词语解释:裔土  拼音:yì tǔ
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於裔土矣。”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李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於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
词语解释:裔胄  拼音:yì zhòu
后代。《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 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 四岳 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杜预 注:“裔,远也;胄,后也。” 宋 叶适 《长潭王公墓志铭》:“ 严子陵 葬 越 ,墓侧皆 严 也; 阮遥集 葬 婺 ,山旁皆 阮 也:彼非贤者之裔胄耶?”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永佚神明裔胄,灌输美满之源泉;从兹老大病夫,洗涤野蛮之名号。”
词语解释:裔不谋夏
夷狄不可侵乱华夏
词语解释:裔邑  拼音:yì yì
边地。 唐 刘禹锡 《楚望赋》序:“予既謫於 武陵 ,其地故 郢 之裔邑,与 夜郎 诸夷错杂。”
词语解释:裔姓  拼音:yì xìng
同姓后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凡在裔姓,读此尚毋忘公詒厥之心哉。”
词语解释:裔末  拼音:yì mò
边远之地。 宋 王安石 《原教》:“甚者弃之于市朝,放之于裔末,卒不可以已也。”
词语解释:裔民  拼音:yì mín
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国语·周语中》:“且夫 阳 岂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 韦昭 注:“裔民,谓凶恶之民放在荒裔者也。”
词语解释:裔壤  拼音:yì rǎng
即裔土。 唐 刘禹锡 《上淮南李相公启》:“咋舌兢魂,分终裔壤。”参见“ 裔土 ”。
词语解释:裔土  拼音:yì tǔ
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於裔土矣。”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李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於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
词语解释:裔子  拼音:yì zǐ
后代子孙。《左传·昭公元年》:“昔 金天氏 有裔子曰 昧 ,为玄冥师,生 允格 、 臺駘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裔子曰 董父 。” 杜预 注:“裔,远也,玄孙之后曰裔。”
词语解释:裔井  拼音:yì jǐng
荒井。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裔井澂澈,冤灵黲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