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行装解装橐中装春装儒装发装素装取装
晨装军装云装饰装还装贝装线装佯装
戎装腾装中装整装薄装俗装精装车载船装
轻装囊装夜装时装靓装武装卸装负装
束装严装治装时世装旅装杏装卷轴装乔装
道装宝装重装侨装速装资装压装马具装
新装俶装红装饬装摇装具装舾装吊装
趣装闹装赍装急装寒装密装赀装古装
金装促装办装宫装便装自装冬装辎装
衣装橐装花装唐装内家装艳装分装函装

词语解释:行装  拼音:xíng zhuāng
(1).出远门时所携带的衣物。《史记·南越列传》:“王、王太后飭治行装重齎,为入朝具。”《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闻 荆州 刺史 殷仲堪 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齎数斛米西上,以投 仲堪 。” 清 周淑履 《冬日送别表妹》诗:“萧萧风雪逼人寒,欲整行装忍泪看。” 冰心 《南归》:“以后的几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装,清理剩余手续之中。”
(2).谓着军服。《三国志·吴志·朱然传》:“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輒有功。”
(3).指军服。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戏判作》:“行营将士申请裹粮云:‘纔请冬赐,又给行装, 汉州 咫尺,要甚裹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两队兵都走过了,跟着两个蓝顶行装的武官押着阵。”
(4).泛指出行时的服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一面换了行装,就到二十八棵红柳树找着我提的那位老英雄。”《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那 安太太 正在低头作针线,一抬头见一个行装打扮的人进来。”
词语解释:晨装  拼音:chén zhuāng
清晨整治行装。 唐 白居易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 唐 刘长卿 《送顾长》诗:“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唐 韦应物 《酬元伟过洛阳夜燕》诗:“晨装復当行,寥落星已稀。”
词语解释:戎装  拼音:róng zhuāng
军装;着军装。《魏书·杨大眼传》:“至於攻陈游猎之际, 大眼 令妻 潘 戎装,或齐鑣战场,或并驱林壑。” 唐 杜荀鹤 《献池州牧》诗:“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絶戎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见一人戎装坐盘石上。” 碧野 《长江奔流》一:“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作家 丘东平 的戎装照片。”
词语解释:轻装  拼音:qīng zhuāng
(1).谓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亦指简单的行装。 晋 傅玄 《惟汉行》:“危哉 鸿门 会, 沛公 几不还。轻装入人军,投身汤火间。”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臣方理轻装,即趋便道,敢有再三之瀆,庶倾万一之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那能下的书来。”
(2).比喻没有思想负担。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他鼓励大家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3).轻便的装备。如:轻装部队。
词语解释:束装  拼音:shù zhuāng
收拾行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持》:“本欲栖病 峨嵋 之岫,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寓束装,客来甚多。”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见 黄兴 ,述 港 中同志意请展缓一日之时, 黄兴 已束装待发矣。”
词语解释:道装  拼音:dào zhuāng
亦作“ 道粧 ”。亦作“ 道妆 ”。 道教徒或佛教徒的装束和打扮。 宋 苏轼 《次韵许遵》:“ 蒜山 渡口挽归艎, 朱雀桥 边看道装。” 宋 刘克庄 《宫词》之四:“先帝宫人总道粧,遥瞻陵柏泪成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如今路上见一个道妆的妇人,拿着一个琵琶,背着一个真容的,便是 蔡伯喈 娘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昨夜别过姊妹,换上道妆,飘然出院,但不知那裡好去投师。”《花月痕》第四八回:“五妖以 萧三娘 为首,是个道装,自称公主,据説係 萧梁 湘东王 第三女。”
词语解释:新装  拼音:xīn zhuāng
(1).新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 ,俄復旧”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於 武昌 新装大船,名为长安,试泛之 钓臺圻 。”
(2).新的服装。 应修人 《柳》:“几天不见,柳妹妹又换了新装了。” 黎静 《彭大将军》上:“所有驮炮、拉炮的马队也穿上了‘新装’,使你觉得眼前的这支正义之师威风凛凛,无敌天下。”
词语解释:趣装  拼音:cù zhuāng
速整行装。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趣装入覲,行矣归去作盐梅。”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 濂 ,趣装上 南京 ,擢为王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
词语解释:金装  拼音:jīn zhuāng
(1).黄金装饰。《梁书·诸夷传·河南》:“ 天监 十三年,遣使献金装马脑钟二口。” 唐 李廓 《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宋史·舆服志六》:“寳用玉……皆饰以红锦,金装,裹以红緜,加红罗泥金夹帊,纳於小盝。盝以金装。”
(2).谓美装、盛装。 南朝 梁简文帝 《登山马》诗:“登山马,间树识金装。” 唐 张易之 《出塞》诗:“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 唐 李白 《洗脚亭》诗:“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词语解释:衣装  拼音:yī zhuāng
(1).衣服及行囊。《列子·说符》:“﹝ 牛缺 ﹞遇盗於 耦沙 之中,尽取其衣装车, 牛 步而去。” 杨伯峻 集释:“ 俞樾 曰:此当作‘尽取其衣装车马, 牛缺 步而去。’”《汉书·赵充国传》:“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次日天明,﹝ 满生 ﹞整顿衣装,别了大郎父女,带了僕人,逕往 东京 选官去了。”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駞。”
(2).衣着,装束。《后汉书·董卓传》:“ 长安 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鲁迅 《而已集·忧“天乳”》:“要改良衣装,将上衣系进裙里去。”
词语解释:解装  拼音:jiě zhuāng
卸下行装。《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天子乃輟驾迴虑,息徒解装。” 李周翰 注:“解息徒卸装具。”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游径山》:“解装投锡不復去,纷纷四合来乌鳶。” 清 钱谦益 《瑞光寺兴造记》:“先君停舟解装,与 远公 逢迎笑言之状,显显然在心目间。”
词语解释:军装  拼音:jūn zhuāng
(1).军事方面的装饰和装备。《汉书·扬雄传上》:“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军装。” 颜师古 注:“军装,为军戎之饰装也。” 唐 杜甫 《扬旗》诗:“初筵閲军装,罗列照广庭。”《天讨·军政府〈谕保皇会檄〉》:“幸而今日军装,皆用枪砲。”
(2).指军服。 严阵 《他站在发电机旁》诗:“他那绿色的军装记不清洗过几次, 淠河 的清泉浸出来一抹淡黄。”
词语解释:腾装  拼音:téng zhuāng
整理行装。《文选·枚乘〈七发〉》:“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刘良 注:“言如云气之乱,又如三军之装束也。”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軫艰难於即路,则许之假宠於舟艎;悯匱乏於腾装,则期以致怜於教墨。”
词语解释:囊装  拼音:náng zhuāng
囊中所装。指盛于囊中的财物。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凡厥囊装,行役淹留,皆已虚罄。”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六:“吟中景象千般有,书外囊装一物无。”《宋史·冯瓒传》:“既而 普 遣人至 潼关 ,閲其囊装,得金带珍玩之物,皆封题将以赂 刘嶅 。” 明 杨慎 《姨母黄淑人墓志铭》:“既归,无几时,即主家政,於时囊装奩具甚美。”
词语解释:严装  拼音:yán zhuāng
(1).装束整齐。《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每朝謁陵庙,常夜分严装,衣冠待明。” 鲁迅 《所闻》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2).整理行装。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清 纳兰性德 《秋日送徐建庵座主归江南》诗之二:“严装欲发频相顾,回始重拈教咏诗。”
词语解释:宝装  拼音:bǎo zhuāng
(1).用珠宝加以装饰。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宋 石承进 《三朝圣政录》:“ 太祖 平 蜀 ,閲 孟昶 宫中物,有宝装溺器,遽命碎之,曰:‘以此奉身,不亡何待?’”
(2).指精美的装束。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宝装拢。”
词语解释:俶装  拼音:chù zhuāng
整理行装。《后汉书·张衡传》:“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 李贤 注:“俶,整也。”《陈书·虞荔传》:“必愿便尔俶装,且为出都之计。”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廷 俶装西上,道中小缓而进。” 梁启超 《致籍亮侪熊铁厓陈幼苏刘希陶书》:“ 松 循 诸公,联翩南迈;贱子亦已俶装,将从此逝。”
词语解释:闹装  拼音:nào zhuāng
亦作“ 闹粧 ”。亦作“ 闹妆 ”。亦作“閙粧”。
(1).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或鞍、辔之类饰物。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贵主冠浮动,亲王轡闹装。”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呀,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绣袄子绒铺,闹粧带兔鶻。”《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西门庆 这里是金镶玉宝石闹妆一条,三百两银子。”
(2).即闹装花。 清 佚名 《燕台口号》之二:“乌金纸剪飞蝴蝶,嚷嚷婴孩插閙粧。”参见“ 闹装花 ”。
词语解释:闹装花  拼音:nào zhuāng huā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
词语解释:促装  拼音:cù zhuāng
谓急忙整理行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担,日日若促装者。” 明 张居正 《奉谕还朝疏》:“勅到,即促装就道。”
词语解释:橐装  拼音:tuó zhuāng
亦作“槖装”。 见“ 橐中装 ”。
词语解释:橐中装  拼音:tuó zhōng zhuāng
囊中所装裹之物。指珠宝财物。《汉书·陆贾传》:“赐 贾 橐中装,直千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珠玉之寳也。’……言其寳物质轻而价重,可入囊橐以齎行,故曰橐中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况值风教陵替之时,朝贵既惟金钱是务,唯氓庶亦应之於下,谋选举者或以方术运动,终不如橐中装足以燿人。”亦省作“ 橐装 ”。《旧五代史·周书·裴羽传》:“正使 陆崇 卒于道, 羽 载其丧还,归其橐装,时人义之。” 清 唐孙华 《骆驼》诗:“曾向流沙识水津,槖装未厌压千钧。”
词语解释:橐中装  拼音:tuó zhōng zhuāng
囊中所装裹之物。指珠宝财物。《汉书·陆贾传》:“赐 贾 橐中装,直千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珠玉之寳也。’……言其寳物质轻而价重,可入囊橐以齎行,故曰橐中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况值风教陵替之时,朝贵既惟金钱是务,唯氓庶亦应之於下,谋选举者或以方术运动,终不如橐中装足以燿人。”亦省作“ 橐装 ”。《旧五代史·周书·裴羽传》:“正使 陆崇 卒于道, 羽 载其丧还,归其橐装,时人义之。” 清 唐孙华 《骆驼》诗:“曾向流沙识水津,槖装未厌压千钧。”
词语解释:云装  拼音:yún zhuāng
仙人的服装。仙人以云霓为衣,故称。有时亦指僧道的衣服。《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云装信解黻,烟驾可辞金。” 刘良 注:“云装,仙人以云霓为裳也。” 唐 马戴 《寄金州姚使君员外》诗:“忧农生野思,祷庙结云装。”
词语解释:中装  拼音:zhōng zhuāng
中式服装。与西装相对而言。《孽海花》第三一回:“不到十分鐘,见 彩云 换了一身时髦的中装。”
词语解释:夜装  拼音:yè zhuāng
(1).夜间的行装。 南朝 齐 谢朓 《京路夜发》诗:“扰扰整夜装,肃肃戒徂两。”
(2).夜间整顿行装。 唐 戴叔伦 《清明日送友还乡》诗:“鐘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词语解释:治装  拼音:zhì zhuāng
(1).整理行装;准备行装。《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渠未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方草奏时,幕中客齐为公危,有治装求去者,公不为动。”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军士到戍地时,由宗族替他治装。”
(2).装裱。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其后数见太保,輒问:‘画固在乎?曾求国工治装乎?’”
词语解释:重装  拼音:zhòng zhuāng
犹重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 宜兴县 ﹞地僻以简,冠盖文綉之所不衝,大贾重装之所不輳。”
(1).重新装裱、装订。 宋 陆游 《跋〈韩非子〉》:“《韩非子》一卷…… 淳熙 己酉,某重装而藏之。”
(2).重新安装(设备零件等)。
词语解释:红装  拼音:hóng zhuāng
同“ 红妆 ”。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无何,红装数辈,拥一女郎至亭上坐。”
词语解释:赍装  拼音:jī zhuāng
(1).携带行装。 宋 欧阳修 《送方希则序》:“后数日,齎装具舟,泛然东下。”
(2).资装;行装。《宋史·食货志下八》:“行旅齎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篋搜索。”
词语解释:办装  拼音:bàn zhuāng
置办行装。《汉书·龚胜传》:“ 莽 復遣使者奉璽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綬,安车駟马迎 胜 ,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以办装。”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并聘钱启》之二:“办装无闕,通刺有期。感戴之诚,不知所喻。” 清 赵翼 《游洞庭东西两山》诗:“办装有贤侯,结伴得同调。”
词语解释:花装  拼音:huā zhuāng
(1).彩色的服装。 唐 鲍防 《歌响遏行云赋》:“苟精诚之激励,信感应於倐忽,则花装袨服, 楚 艷 陈 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
(2).古代一种多兵种混合部队的名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帝闻 陇 蜀 军阵,向用纯队,近易为花装,令 利州 三路都统制条具二者孰便。”亦作“ 花装队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臣僚请改 和州西路 花装队,帝曰:‘三衙旧亦结花装队,昨已更改。与其临敌旋行抽摘,不若逐色团结之有素也。’”
词语解释:春装  拼音:chūn zhuāng
春天穿的服装
词语解释:饰装  拼音:shì zhuāng
装饰打扮。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一本作“ 饰糚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女曰:‘某之丑拙,况不修容,郎君久盼帘帷,当尽所覩,岂敢更迴避耶?愿郎君少佇内厅,当暂饰装而出。’”
整顿嫁装或行装。饰,通“ 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 秦伯 嫁其女於 晋 公子,令 晋 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 仲躬 曰:‘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元颖 曰:‘但请君子饰装,一无忧也。’”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饰装无雨备,著述减春眠。”
词语解释:整装  拼音:zhěng zhuāng
亦作“ 整粧 ”。
(1).整理服装。 汉 傅毅 《舞赋》:“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
(2).引申为打扮装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犂明,促侍女整粧。”
词语解释:时装  拼音:shí zhuāng
(1).式样最新的服装。 韩北屏 《非洲夜会·双城记》:“穿 巴黎 时装的妇女和穿 阿拉伯 长袍的妇女,一同在街头漫步。”
(2).当代通行的服装。跟“古装”相对而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地方戏中,只有小丑与丑旦,准许偶而时装,其他角色,都穿行头。”
词语解释:时世装  拼音:shí shì zhuāng
(1).当代通行的服饰打扮。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皁衣髽妇》:“然服饰太古,似非时世装。”
(2).同“ 时世妆 ”。 郁达夫 《读唐诗偶成》诗:“生年十八九,亦作时世装。”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个别地区,还束蒿为织女,首饰衣襦,仿时世装,名‘七姐’,就庭设供。”
词语解释:侨装  拼音:qiáo zhuāng
(1).行装;旅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侨装多闕絶,旅服少裁缝。”
(2).谓穿上行装。 唐 李白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而 黄公 因访古跡,便从贵游,乃侨装撰行,去国遐陟。” 王琦 注:“侨装,谓客行之装;撰行,谓定行日。”
(3).乔装;假扮。《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 祖大寿 约以 锦州 献, 多尔袞 与 阿巴泰 等以兵四千,侨装从 大寿 作溃奔状,袭 锦州 。”
词语解释:饬装  拼音:chì zhuāng
整理行装。 唐 王勃 《易阳早发》诗:“飭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词语解释:急装  拼音:jí zhuāng
(1).急速整装。《汉书·赵充国传》:“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復有疑。” 汉 刘向 《列仙传·呼子先》:“临去,呼酒家嫗曰:‘急装。’”
(2).扎缚紧凑的装束。《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戎服履靺缚絝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 清 唐孙华 《寿朱雪鸿七十》诗:“急装短袖不宜身,风貌居然古逸民。”
词语解释:宫装  拼音:gōng zhuāng
(1).见“ 宫妆 ”。
(2).戏曲服装。对襟,圆领,大腰身,长及足。为传统戏中后妃及王室贵妇所穿。
词语解释:宫妆  拼音:gōng zhuāng
亦作“宫粧”。亦作“宫装”。 宫中女子的妆束。 唐 高适 《听张立本女吟》诗:“危冠广袖 楚 宫粧,独步闲庭逐夜凉。”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二分学宫装,艷色鬪 京 洛 。”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休道千年 建业 栖丹凤,则恐怕一曲《伊州》泪万行。怕见的羊车御驾,繫辟宫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西崑 词赋新 温李 , 乌巷 冠裳旧 谢 王 ;院院宫妆金翠镜,朝朝 楚 梦雨云床。”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她穿戴还是五十年前的宫妆,幽闲沉静,打扮得很艳丽,但并不给人任何不协调之感。”
词语解释:唐装  拼音:táng zhuāng
(1). 唐 朝人的装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翟耆年 ,字 伯寿 ……巾服一如 唐 人,自名唐装。”
(2).指中式服装。 茅盾 《归途杂拾·九龙道上》:“一个个都是青布或蓝布的‘唐装’。”
词语解释:儒装  拼音:rú zhuāng
读书人的装束。借指读书人。 唐 项斯 《边游》诗:“塞馆皆无事,儒装亦有弓。”
词语解释:还装  拼音:huán zhuāng
指归途的行李。《梁书·王珍国传》:“罢任还都,路经 江州 ,刺史 柳世隆 临渚饯别,见 珍国 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
词语解释:薄装  拼音:báo zhuāng
见“ 薄妆 ”。
词语解释:薄妆  拼音:báo zhuāng
亦作“ 薄装 ”。亦作“ 薄粧 ”。 淡妆。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嫷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粧,去留餘腻。”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一:“ 汉 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装。”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追逐贤王十二载,薄妆瘦尽纤腰肢。”
词语解释:靓装  拼音:liàng zhuāng
借指浓妆艳抹的女子。 宋 周密 《南宋市肆记·歌馆》:“靚装迎门,争妍卖笑。”
词语解释:旅装  拼音:lǚ zhuāng
(1).行装。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应爱青山好,经过驻旅装。”
(2).远行人的装扮。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幕:“ 聂嫈 携桃花数枝自陇道上, 聂政 旅装佩剑随后。”
词语解释:速装  拼音:sù zhuāng
迅速料理行装。《后汉书·独行传·李业》:“使者谓 嘉 曰:‘速装,妻子可全。’”《晋书·苻坚载记下》:“ 猛 谓 思 曰:‘便可速装,是暮已符卿发遣。’” 宋 苏轼 《课百官三策》:“盖史之所记: 麻思 还 冀州 ,请於 猛 。 猛 曰:‘速装,行矣。’至暮而符下。”
词语解释:摇装  拼音:yáo zhuāng
古代习俗,将远行者,预期择吉出门,亲友于江边饯行,上船移棹即返,另日启行,称遥装,亦称摇装。 南朝 梁 沉约 《却东西门行》:“摇装非短晨,还歌岂明发?”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早是我夫妻悒怏,小家儿外出也摇装。”参阅 明 姜唯 《歧海琐谈》
词语解释:寒装  拼音:hán zhuāng
御寒的衣服。《敦煌变文集·秋吟一本》:“寒装顿乏惊朝露,絺綋疏单怯夜霜。”
词语解释:便装  拼音:biàn zhuāng
当常穿的便服,区别于显示职别的带有特别标记的服装。 邓洪 《山中历险记》:“天气很热,我把军衣脱下,只穿了一身便装。”
词语解释:内家装  拼音:nèi jiā zhuāng
宫内的妆饰。 唐 王涯 《宫词》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清 袁启旭 《燕九竹枝词》:“秧歌初试内家装,小鼓花腔唱《凤阳》。”
词语解释:发装  拼音:fā zhuāng
整理行装。 元 耶律楚材 《请住东堂》诗:“云中豪俊搆东堂,便请禪师蚤发装。”
词语解释:贝装  拼音:bèi zhuāng
贝冑戎装。 清 商盘 《恭纪圣驾口外行围》诗:“三驱严虎旅,七萃尽龙驤,綵仗移芳甸,期门整贝装。”
词语解释:俗装  拼音:sú zhuāng
社会上一般人的衣着打扮。《老残游记》第九回:“既非道士,又非和尚,其人也是俗装。”
词语解释:武装  拼音:wǔ zhuāng
(1).军装,戎装。 明 陈子龙 《献山东俘志感》诗:“告庙崇军礼,临轩肃武装。”《红色歌谣集·十二月歌》:“不要催,武装不脱尚不能回。”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2).军事装备。 清 秋瑾 《宝刀歌》:“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
(3).用武器加以装备。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华侨会向来能自己组织巡防队之类的商团,武装起来抵御红胡子。”
(4).用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来装备。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普洛大众文艺应当在思想上意识上情绪上一般文化问题上,去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民众。” 宋庆龄 《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我们必须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来武装他们,使他们能受得起他们将要面临的考验。”
(5).军队。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现在是抗 日 战争的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前线上配合友军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 茅盾 《虚惊》:“他们认定:跟武装在一处,总比分散了隐藏在老百姓家里好些。”
(6).指武力、暴力。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 革命的主要方法, 中国 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词语解释:杏装  拼音:xìng zhuāng
杏花的装扮。指粉红色。 宋 杨万里 《蜡梅》诗:“江梅珍重雪衣裳,薄相红梅学杏装。”
词语解释:资装  拼音:zī zhuāng
(1).备办旅费、盘缠。《三国志·魏志·胡威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质 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餘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
(2).指旅费;行李。《北史·辛德源传》:“ 德源 本贫素,因使,薄有资装,遂餉执事,为父求赠,时论鄙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录》:“登舟则资装财物,皆手笔疏记。” 苏曼殊 《绛纱记》:“女为余整资装,余即往 吴淞 。”
(3).嫁妆。《隋书·食货志》:“老弱耕嫁,不足以救飢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
词语解释:具装  拼音:jù zhuāng
(1).马的铠甲。《晋书·桓伊传》:“谨奉输马具装百具、步鎧五百领,并在 寻阳 ,请勒所属领受。”《南史·柳元景传》:“ 魏 多纵突骑,众军患之。 安都 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鎧,唯著絳纳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入贼阵。”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具装明晚野,大斾卷朝暾。”
(2).借指骑兵。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精鎧五万,具装九千, 秀实 之出奇兵, 马璘 之提禁旅,御兹西寇,尚或无功,而况营府久荒。”
(3).治装,备办行装。 宋 陆游 《上虞丞相书》:“伏惟少赐动心,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甚则使可具装以归。”
词语解释:密装  拼音:mì zhuāng
秘密整装;秘密装备。《汉书·晁错传》:“乃拜 盎 为太常,密装治行。”《北史·李崇传》:“ 崇 分遣诸将,与之相持,密装船舰二百餘艘,教之水战,以待臺军。”
词语解释:自装  拼音:zì zhuāng
指某种武器能不用人工而具有自动装弹的能力
词语解释:艳装  拼音:yàn zhuāng
亦作“艷装”。 谓穿戴华丽。《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日,果然来了几个女人,都是艳装丽服。”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每天傍晚时候,如果天气不坏,这两旁行人道上拥挤着的是艳装浓抹的妇女与闲散无愁的男子。” 巴金 《窗下》:“一个艳装的中年妇女,和两个中年男子从车上出来。”
词语解释:素装  拼音:sù zhuāng
白色的服装;淡雅的装束
词语解释:线装  拼音:xiàn zhuāng
书籍装订法的一种。装订的线露在书的外面,是我国传统的书籍装订法。线装书多一书分装数册,为防止损坏,有时外加布面硬纸的书函(书套),或上下夹以木板,用带扎紧。《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把锁捵开,见里面重重包裹,两本锦面綫装的书,上写:‘牛布衣诗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沿墙是一列书箱,里面装满了线装书籍。”
词语解释:精装  拼音:jīng zhuāng
书籍装帧形式之一。与平装相对。一般用硬纸、皮革、织物、塑料等做封面,有的书脊上包布,工艺要求较高。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此书似乎不必有精装。”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他恭恭敬敬地拿着那本精装《圣经》,请牧师上车。”
词语解释:卸装  拼音:xiè zhuāng
见“ 卸妆 ”。
词语解释:卸妆  拼音:xiè zhuāng
亦作“ 卸装 ”。
(1).除去身上的装饰。 隋炀帝 《效刘孝绰杂忆》诗之一:“卸妆仍索伴,解珮更相催。”
(2).脱换衣服。《花月痕》第五一回:“是日进城,就在 汾神庙 西院卸装, 心印 已是坐化了。”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她要开始卸装了,要把香云纱旗袍剥下来,换上一件代替睡衣的粉红短衫。”
(3).演员表演完毕后,除去化装。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关里关外》:“演员们有些卸了装的,有些还没有卸装的,也都站出布幕外面来,一齐高声呼喊。” 柯岩 《“小迷糊”阿姨》诗:“老远我看见‘小迷糊’正在卸妆,跑过去亲热地把手放在他的肩上。”
词语解释:卷轴装  拼音:juàn zhóu zhuāng
图书装订法之一。把若干张纸粘连成长幅,用木棒(也有用金、玉、瓷、象牙等)做轴,从左到右卷成一束,称为一卷。一般高约一尺,长约数尺到二、三丈。 唐 以前书籍多出抄写,装成卷子。后来的书沿称卷数,即源于此。
词语解释:压装  拼音:yā zhuāng
谓充实行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母﹞末又以鋌金一枚付之,曰:‘此乃祖宦囊之遗,不可用去,聊以压装,备急可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黄莘田 ﹞罢官归里,压装惟端溪石数枚,因名所居曰‘ 十砚斋 ’。”
词语解释:舾装  拼音:xī zhuāng
(1).船上锚、桅杆、梯、管路、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2).船体主要结构造完之后,安装锚、桅杆、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工作。
词语解释:赀装  拼音:zī zhuāng
(1).貲,通“ 资 ”。资财。 宋 苏舜钦 《浩然堂记》:“予观世之仕禄者,奔趋竭蹷,皇皇乎病日月之速,亡须臾之闲以自放,顾安肯弃其貲装,易清泠深僻之地而为适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有一臺臣为京师人,椎鲁不识物情,露章弹之。给事出不意,尽寄其貲装於所知,不待旨下,宵遁出城。”
(2).貲,通“ 资 ”。行装,盘缠。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春明丛说·红蛾传》:“至 济南 ,部署貲装,逡巡北上。”
词语解释:冬装  拼音:dōng zhuāng
冬季穿的服装。
词语解释:分装  拼音:fēn zhuāng
作为一个运输单位而包装的一定量物资,有时有特殊规格或安排。例如:一个…玻璃瓶中分装五十个小园盘。
词语解释:取装  拼音:qǔ zhuāng
赶紧收拾行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牛成章》:“ 牛 乃率子纪理肆务;居之三月,乃以诸籍委子,取装西归。”一本作“ 趋 ”。
词语解释:佯装  拼音:yáng zhuāng
假装。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冀申 佯装什么也不知道似地说:‘什么风把你们二位吹来了?’”
词语解释:车载船装  拼音:chē zài chuán zhuāng
形容数量很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词语解释:负装  拼音:fù zhuāng
(1).装载。《史记·日者列传》:“今夫卜筮者之为业也,积之无委聚,藏之不用府库,徙之不用輜车,负装之不重,止而用之无尽索之时。”
(2).背负行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升》:“杖鳩负装,醉卧道傍,不知何公,窃我锦囊。”《宋史·隐逸传中·王樵》:“﹝ 樵 ﹞遂与俗絶,自称 赘世翁 ,唯以论兵击劒为事。一驴负装,徒步千里。”
词语解释:乔装  拼音:qiáo zhuāng
(1).假装;装做。《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蟾 又乔装躲闪,连忙缩手。”
(2).改扮,装扮。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 何为 《最初的带路人》:“为了避免 日本 宪兵队的注意,最好大家都乔装一下,扮成到内地去做‘单帮’的小商人模样。”参见“ 乔装打扮 ”。
词语解释:乔装打扮  拼音:qiáo zhuāng dǎ bàn
(1).改换服饰以隐瞒身份。《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班人原来是那 海马 周三 预先叫他的伙伴随了那起戏子乔装打扮混了进来,预先一个个埋伏在此。”《痛史》第二三回:“我并不是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復 中国 。”亦作“ 乔妆打扮 ”、“ 乔装改扮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串店的妓女,乔妆打扮的来给强盗作眼线看道儿,不可不防。”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 小锁柱 ﹞继而又道:‘来个乔装改扮,分散突围。’”
(2).比喻利用假象掩盖或歪曲真象。 巴金 《中国人》:“还有人无中生有在文章里编造我的谈话,给自己乔装打扮,这只能说明他的处境困难。”
词语解释:马具装  拼音:mǎ jù zhuāng
战马用的全套铠甲。《晋书·桓伊传》:“初, 伊 有马步鎧六百领……谨奉输马具装百具、步鎧五百领。”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马甲全装谓之马具装。”
词语解释:吊装  拼音:diào zhuāng
用人工或机械安装建筑物的预制构件。
词语解释:古装  拼音:gǔ zhuāng
古代式样的服装。对时装而言。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二月初,我曾寄了几部古装人物的画本给他们。”
词语解释:辎装  拼音:zī zhuāng
财物。 明 徐霖 《绣襦记·鬻卖来兴》:“谁知道眷恋红妆,取次輜装罄然。”
词语解释:函装  拼音:hán zhuāng
包装,装箱。《“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 德国 政府于本约实行后十二个月内,将一九○○至一九○一年间携去之天文仪器,概行归还之,并支付归还时一切费用,如拆卸函装运送保险,及在 北京 建设之费均在内。”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