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分裂 拼音:fēn liè
(1).裂开。《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寧,土地分裂。” 郑玄 注:“大寒之时,地隆坼也。”
(2).分割;割裂;使整体的事物分开。《史记·项羽本纪论》:“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隋书·北狄传·西突厥》:“ 处罗 不朝,恃强大耳。臣请以计弱之,分裂其国,即易制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詁,亦卒不免为异端。” 陆超俊 《惊涛骇浪万里行》:“因为你们的好心,已经在船员中造成了不和,而你还在制造分裂!”词语解释:地裂 拼音:dì liè
(1).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 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 西湖 溢。”
(2).土地的裂缝。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词语解释:瓦裂 拼音:wǎ liè
像瓦片一般碎裂。比喻分裂或崩溃破败。《尚书大传》卷三:“ 紂 之卒辐分, 紂 之车瓦裂。”《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 桓 灵 失政,九州瓦裂。” 明 宋濂 《题顾主簿上萧侍御书后》:“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於寻仇,弱者絶望於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词语解释:决裂 拼音:jué liè
亦作“决裂”。
(1).分割。《战国策·秦策三》:“ 穰侯 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 鲍彪 注:“谓分割其地。”
(2).叛逆。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哱 贼谓所遣非人,不纳。往还稽缓,遂至勾虏决裂。”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方镇》:“方镇之兵不足制, 黄巢 、 朱温 遂决裂而无忌。”
(3).毁坏;败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为 秦孝公 明法令……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迂腐部序》:“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担误者最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 崇帅 见洋人危言耸听,遂有大局势将决裂,请另派重臣之奏。”
(4).异常坚决;十分肯定。《朱子语类》卷六:“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十三妹 听了,登时把两道蛾眉一竖,説:‘不信你就讲的这等决裂。’”参见“ 决絶 ”。
(5).犹猛烈。 宋 梅尧臣 《孙曼叔汴上见鹘》诗:“野鶻性决裂,所食唯狞飞。”
(6).了断;定夺。《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包你五日里面,就有决裂。”《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你也该与 勤 亲家那边讨个决裂。”
(7).指关系、感情等破裂。 巴金 《寒夜》十九:“没有和解,也没有决裂。”
亦作“决裂”。
(1).碎裂;破碎。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挥弓电掣,激矢风追;方当耦象,决裂丽龟。”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
(2).破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遇此等事,当以不解解之。一作聪明,则决裂百出矣。”
词语解释:决绝 拼音:jué jué
亦作“决绝”。
(1).谓弃世绝尘。决,通“ 诀 ”。分别。《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2).突破而切断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絶也。”
(3).截断而消灭之。《汉书·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故遣猛将分十二部,将同时出,一举而决絶之矣。”
(4).决然断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霞》:“妻啼曰:‘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何决絶如此!’”
(5).永别。决,通“ 诀 ”。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四:“哀哉两决絶,不復同苦辛。”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 太子丹 ﹞本意欲杀敌,不遂则死,已决絶于 易水 送 軻 之日矣。”
(6).谓十分坚决,十分肯定。 汉 枚乘 《七发》:“诚必不悔,决絶以诺;贞信之色,形于金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説得决絶,叔父未必不依允。” 姚锡光 《议款篇》:“总署电 鸿章 ……词意甚为决絶。” 沙汀 《烦恼》:“‘丑话讲在前头,我可是不去哇!’他沉着而又决绝地说。”词语解释:迸裂 拼音:bèng liè
(1).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有大星落于马前,迸裂有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餘毒在腹中,兀自皮肤迸裂,流血不已。” 黄中黄 《沉荩》第三章:“而党派之间,亦因之迸裂。”
(2).指迸发。 刘半农 《静》诗:“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 刘半农 《敲冰》诗:“我们五个人,一齐从胸臆中迸裂出来一声:‘好了!’”词语解释:冻裂 拼音:dòng liè
因寒冻而开裂。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南山豆苗早荒秽, 青门 瓜地新冻裂。” 元 柳贯 《初霁望金华山雪》诗:“沍阴巖谷变晶荧,冻裂仙家月石屏。”词语解释:断裂 拼音:duàn liè
折断开裂。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余尝以万钱就 赡 取墨,适非造墨时,因返金,而以断裂不完者二十笏为寄。曰:‘此因胶紧所致,非深於墨,不敢为献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康熙 中, 枫涇 一太学生,尝读书别业,见草间有片石已断裂剥蚀,仅存数十字。” 徐怀中 《西线轶事》四:“山脊又高又陡,有的地方突然形成断裂,下边是乱石嶙峋的深渊。”词语解释:灭裂 拼音:miè liè
(1).谓言行粗疏草率。《庄子·则阳》:“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成玄英 疏:“耕地不深,鉏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致斯报也。” 宋 苏轼 《与欧阳晦夫书》:“闻 少游 恶耗,两日为之食不下。然来卒説得灭裂,未足全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愿詔大臣按劾诸路勤王而灭裂者,悉加显黜,以为将来误国忘君之戒。”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
(2).犹败坏,毁灭。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清 王夫之 《杂物赞序》:“雨坐无绪,念平生风物,或时已灭裂,或人间尚有。”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故各部各省支离灭裂,各从其好,各营其私,无所统一,无所督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二类所言,虽或若反,特其灭裂个性也大同。”词语解释:破裂 拼音:pò liè
(1).开裂;破损裂开。《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陈书·沉众传》:“其自奉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清 陆世廉 《西台记》第一折:“刁斗宵严,羽书旁午,霜风破裂旌旄。”
(2).破坏,分裂。多指感情与关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九:“他不免很难过起来,他们是从认识起,便从来都是很和洽的,现在是破裂开始了。”词语解释:胆裂 拼音:dǎn liè
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余今日胆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词语解释:磔裂 拼音:zhé liè
(1).车裂人体。后亦指凌迟处死。《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磔裂姦贼於都市,以谢天地。” 李贤 注:“磔,车裂之也。” 唐 元稹 《苦雨》诗:“安得 飞廉 车,磔裂云将躯。”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不踰月,刼盗如故。公捕获之,皆磔裂而徇,然后以闻。”
(2).分割;割裂。《文选·扬雄〈长杨赋〉》:“分剓单于,磔裂属国。” 吕延济 注:“磔裂,破也。” 唐 王续 《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南渡前,经义简实典古,有补世教,岂若近世浮虚磔裂者所为,宜为先儒之所深取也。”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骈文家尚对偶,讲声韵,固然是可文而文之,可是古文家的磔裂章句,也何尝不是可文而文之呢?”词语解释:幅裂 拼音:fú liè
谓如布幅的撕裂。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后 王莽 陵篡,扰动戎夷,续以 更始 之乱,方 夏 幅裂。” 李贤 注:“ 更始 无道,扰乱方内,诸 夏 如布帛之裂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夫古所谓销兵甲者,非谓幅裂其旗章,销鑠其锋刃而已也。”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起兵》:“纪纲废弛,九川幅裂,四海鼎沸。”词语解释:眦裂 拼音:zì liè
目眶瞪裂。形容盛怒。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瞋目视 项王 ,头髮上指,目眥尽裂。”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一闻激高义,眥裂肝胆横。”《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子琦 谓 巡 曰:‘闻公督战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 山东 某生者……见世间有不平事,则眥裂髮指。”词语解释:坼裂 拼音:chè liè
裂开;撕裂。《后汉书·五行志四》:“ 建光 元年九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坏城郭室屋,压杀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文》:“ 元和 六年,为监生 郭东里 决破棘篱,坼裂文榜,因之后来多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无端路再转,方正垣墙冒。絶无坼裂痕,澈骨青苍峭。” 闻一多 《说舞》:“忽然林中发出一种坼裂声。紧跟着一阵沙沙的磨擦声--舞人们上场了。”词语解释:皴裂 拼音:cūn liè
皮肤坼裂。《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朱自清 《一封信》:“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词语解释:剥裂 拼音:bāo liè
(1).撕裂。 三国 魏 嵇康 《思亲》诗:“感鞠育兮情剥裂。”《宋书·礼志一》:“烈祖 明皇帝 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
(2).割裂。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词语解释:割裂 拼音:gē liè
(1).从整体中分割出若干部分;割开。《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朱瑀 等﹞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新五代史·职方考三》:“ 唐 自中世多故矣……自 僖 昭 以来,日益割裂。”
(2).常指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炫奇立异者,文虽工弗録,所出试题,亦要明白正大,不得割裂文义,以伤雅道。”词语解释:龟裂 拼音:jūn liè
(1).手足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坼裂。龟,通“ 皸 ”。 宋 韩驹 《至国门闻苏文饶将出都戏赠长句兼简其兄世美》:“骑驴兀兀无所之,破袖迎风手龟裂。”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七章:“‘不能大意,小子!’ 吴七 把 剑平 拉住,摇着一只龟裂而粗糙的指头,现出细心人的神气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他从头到脚打量着 剑平 ,一看到他发皱的粗布大褂和龟裂的破皮鞋,脸上登时露出‘你是什么东西’的轻蔑的神气。”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多么渴望着在龟裂的田地上,流过一片清汪的水来。”
(2).引申指物体因破败或干旱而开裂。词语解释:拆裂 拼音:chāi liè
(1).分裂;破裂。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摐撞则八紘摧隤,鼓怒则九纽拆裂。”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蕈毒》:“僧 德明 游山得奇菌,归作糜供众,毒发…… 德明 亟尝粪,获免。有 日本 僧 定心 者,寧死不污,至肤理拆裂而死。” 明 陈子龙 《斗鸡篇》:“崇冠或拆裂,胡髯竟摧伤。”
(2).拆开。 明 文徵明 《题林藻深慰帖》:“民间藏者或有内府印记,即拆裂以献。”词语解释:车裂 拼音:chē liè
俗称五马分尸。古代酷刑的一种。原为车裂尸体,将被杀之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亦有车裂活人者。《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昔 观起 有宠於 子南 , 子南 得罪, 观起 车裂。”《史记·秦本纪》:“及 孝公 卒,太子立,宗室多怨 鞅 , 鞅 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 秦国 。”《三国演义》第四回:“ 孚 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淮阴侯 榜掠於鐘室, 斛律光 杖死於凉风,其他布袜之塞,蝎盘之设,车裂之痛,孰非王公卿相哉?”词语解释:震裂
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词语解释:碎裂 拼音:suì liè
破碎。《后汉书·酷吏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巴金 《寒夜》十八:“他觉得头要爆炸,心要碎裂。”词语解释:劈裂 拼音:pī liè
见“ 劈烈 ”。
词语解释:劈烈 拼音:pī liè
亦作“ 劈裂 ”。 裂开,分裂。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忽挥素爪画七絃,苍崖劈烈迸碎泉。” 华山 《大戈壁之夜》:“暴风烈日和无情的岁月,曾经把多少高山深谷夷为平地,劈裂成破碎焦黑的石砾呵!”词语解释:屠裂 拼音:tú liè
(1).屠杀肢解。《后汉书·仲长统传》:“屠裂天下,吞食生人。”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身虽屠裂,而功勋著於 景 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谁要是背盟,谁就身体屠裂,同这些畜牲一样。”
(2).比喻悲痛至极。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万国震惊,百姓屠裂。”词语解释:朽裂 拼音:xiǔ liè
谓颓坏。 宋 苏舜钦 《高山别邻几》诗:“高山扶层巔,下与地盘结,气贯不变移,泽枯乃朽裂。”词语解释:崩裂 拼音:bēng liè
破裂;迸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扑镜大叫,疮皆崩裂,须臾而死。” 元 李翀 《日闻录》:“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餘处。” 明 张居正 《再乞归葬疏》:“生不得侍养焉,殁不得视含焉,每念及此,五内崩裂。” 巴金 《长生塔》:“一个可怕的大的崩裂的声音突然响起来了。在一刹那间,那座精妙、庄严的二十三层的宝塔就开始散开。”词语解释:溃裂 拼音:kuì liè
(1).溃烂;破裂。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 隋 之末年,丧乱蠭起,痈疽溃裂。”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有好些带着轻伤的兵士,常常要在伤口复原之际,到小酒馆去醉一次酒,次日便又把红肿的溃裂的伤疤,送到医生的面前,重新延长了医治的时日。”
(2).崩溃。《明史·曹学程传》:“ 石星 很很自用, 赵志皋 碌碌依违,东事之溃裂,元辅、枢臣俱不得辞其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其实他全靠点补药在那里撑持住,一旦溃裂起来,要措手不及的。”词语解释:玉裂 拼音:yù liè
形容歌声清脆。 唐 杜牧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诗:“玉裂歌声断,霞飘舞带收。” 清 钱谦益 《春夜听歌赠秀姬》:“一声迸騞娇歌发,玉裂珠跳不自繇。”词语解释:瞥裂 拼音:piē liè
见“ 瞥列 ”。
词语解释:瞥列 拼音:piē liè
亦作“ 瞥裂 ”。 迅疾貌。 唐 符载 《江陵陆侍御宅观张员外画松石图》:“撝霍瞥列,毫飞墨喷。”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一:“披霄决 汉 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词语解释:十裂 拼音:shí liè
《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后以“十裂”指熟透的蒸饼上裂开的十字状纹。 宋 孙觌 《别象州陈守容德》诗:“庖珍问五鯖,饼字炊十裂。”词语解释:爆裂 拼音:bào liè
(1).猛烈破裂。《法苑珠林》卷三引《观佛三昧经》:“山皆洞然,诸寳爆裂,烟焰震动,至於梵天。” 茅盾 《子夜》一:“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叶圣陶 《城中·双影》:“他们彼此明白迟早是个爆裂。”
(2).迸发;迸出。《孽海花》第二八回:“欢呼的声浪,溢涨全国,好似火山爆裂一般,岛根都隆隆地震动了。” 梁启超 《立宪法议》:“压之既极, 法国 大革命忽焉爆裂,声震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九:“‘别嚷!’ 祥子 似乎把全身的力量都放在唇上,爆裂出这两个字。”词语解释:摧裂 拼音:cuī liè
(1).极言悲痛。 汉 蔡琰 《悲愤诗》:“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父兄深怨,岂敢忘之,兴言及斯,不觉肝肠摧裂。” 清 姚际唐 《避氛后集·零丁洋》诗:“旬日之中两永诀,茫茫对此心摧裂。”
(2).崩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坂皆巨石,若为堡砦,摧裂无蹊径,捫萝以登。”词语解释:赤裂 拼音:chì liè
指土地因干旱而开裂。 清 赵翼 《大雨》诗:“时方届插秧,谓当有甘澍。孰知期竟愆,赤裂江乡田。” 清 方薰 《踏塘车》诗:“去年踏塘车,田中赤裂飞黄沙。”词语解释:轘裂 拼音:huán liè
用车撕裂人体。《后汉书·宦者传·吕强》:“有 赵高 之祸,未被轘裂之诛,掩朝廷之明,成私树之党。”《周书·文帝纪上》:“轘裂贼臣,以谢天下。”《隋书·刑法志》:“其尤重者,行轘裂梟首之刑。”词语解释:挽裂 拼音:wǎn liè
撕破。《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唐 柳宗元 《罴说》:“羆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词语解释:五裂 拼音:wǔ liè
即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二贼子用计舖谋,将 存孝 五裂身卒。”词语解释:坏裂 拼音:huài liè
犹崩溃。 清 唐甄 《潜书·五形》:“兵刃未加,已坏裂而不可收矣。”词语解释:开裂 拼音:kāi liè
裂开;出现裂缝。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 伯源 乃跪船舷以瓶下投,而水面忽大开裂。”《中国歌谣资料·天翻地覆哥才绝》:“生不绝来死不绝,要等天旱地开裂。” 云南省 民族民间文学 楚雄 调查队采集《梅葛》诗第一部一:“打雷来试天,地震来试地;试天天开裂,试地地通洞。”词语解释:剖裂 拼音:pōu liè
(1).划分。《汉书·诸侯王表》:“ 汉 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 秦 孤立之败,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2).皴裂。《东观汉记·茨充传》:“臣行部入 长沙 界,观者皆徒跣。臣问御佐曰:‘人无履,亦苦之否?’御佐对曰:‘十二月盛寒时,并多剖裂血出,然火燎之,春温或脓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麄履,足多剖裂血出。”
(3).犹分裂。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五代 之际,天下剖裂。” 明 高攀龙 《〈王文成公年谱〉序》:“道之不明也,支离于 汉 儒之训詁;道之明也,剖裂于 朱 陆 之分门。”词语解释:惨裂 拼音:cǎn liè
谓因严寒而冻裂。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胡 地玄冰,边土惨裂。”词语解释:颓裂 拼音:tuí liè
倾颓崩裂。《后汉书·桓帝纪》:“庚子, 岱山 及 博 尤来山 并頽裂。”一本作“ 穨裂 ”。
穨裂:崩裂。《后汉书·桓帝纪》:“庚子, 岱山 及 博 尤来山 并穨裂。”词语解释:唇裂 拼音:chún liè
先天性畸形,上唇直着裂开,饮食不方便,说话不清楚。亦名兔唇,俗称豁嘴。词语解释:垫裂 拼音:diàn liè
塌陷破裂。 唐 罗隐 《江亭别裴饶》诗:“乾坤垫裂三分在,井邑摧残一半空。”词语解释:扯裂 拼音:chě liè
撕碎。《新五代史·杂传十四·杜重威等传论》:“撦裂蹈践,斯须而尽,何其甚哉!”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心烦收拾乏匱櫝,日畏撦裂防婴孩。”词语解释:抽裂 拼音:chōu liè
崩裂;割裂。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二:“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晋书·愍帝纪》:“朕以冲昧,纂承洪绪,未能梟夷凶逆,奉迎梓宫,枕戈烦寃,肝心抽裂。”《魏书·刘子业传》:“ 子业 出兵诛 义恭 ,遂刳剔支体,抽裂心藏,挑其眼睛,投之蜜中,谓之鬼目粽。”词语解释:枯裂 拼音:kū liè
干裂。 宋 梅尧臣 《依韵答李晋卿结交篇》:“当为兰死香,勿作竹枯裂。” 宋 叶适 《祷雨题张王庙》诗序:“ 开禧 三年春不雨,江河浅狭,田野皆枯裂。”词语解释:寸裂 拼音:cùn liè
碎裂。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词语解释:百裂 拼音:bǎi liè
犹碎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亏人不怕神天折!恼得人头百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只被你迤逗人来,一星星都碎撦百裂。”词语解释:孑裂 拼音:jié liè
破裂,坼裂。 五代 欧阳炯 《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遍身蛇虺乱纵横,遶頷髑髏乾孑裂。”词语解释:褛裂 拼音:lǚ liè
衣破烂貌。《方言》第三:“褸裂、须捷、挟斯,败也。 南楚 凡人贫,衣被丑敝,谓之须捷,或谓之褸裂,或谓之襤褸。” 郭璞 注:“褸裂,衣坏貌。” 钱绎 笺疏:“褸本以交裂得名,云褸裂者,言裂而又裂也。”词语解释:绽裂 拼音:zhàn liè
(1).衣缝脱线开裂。《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郑玄 注:“绽,犹解也。”
(2).引申为开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 柴 怒,夺鞭反扑,面肤绽裂,始退。”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棉花已开着黄花,有如翩翩的蝶翅;将来果实绽裂,雪白的棉絮就呈现出来了。”词语解释:隳裂 拼音:huī liè
毁坏;败坏。《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羈絏藩臣,千凌宰辅,隳裂王度,汩乱朝经。”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官方隳裂,吏治窳敝。”词语解释:皲裂 拼音:jūn liè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元 宋无 《战城南》诗:“冻指控絃指断折,寒肤着铁肤皸裂。”《明史·刘崧传》:“家贫力学,寒无罏火,手皸裂,而钞録不輟。”词语解释:散裂 拼音:sàn liè
谓分流。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至大陆,又播为九,然后为逆 河 ,以与海属,非屡散裂而顺导之,莫能为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故务壅塞居水者,最闇於用,而復二渠,则水之害去;絶 屯氏之河 ,则害作;故言 河 宜散裂、倣於 禹 迹是当。”词语解释:匹裂 拼音:pǐ liè
亦称“ 匹製 ”。 小口大腹的木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貍。’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为之,加黄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匹製,小木罌。”一说即套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匹製,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 刁约 使 契丹 诗曰:饯行三匹製。’”词语解释:卵裂 拼音:luǎn liè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其形成的细胞叫卵裂球词语解释:卤莽灭裂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陆德明 释文:“ 郭 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 司马 云:‘卤莽,犹麤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宋 司马光 《后妃封赠札子》:“以此尤宜分别名器,使之著明,以防后世之有僭差,不可卤莽灭裂,苟然而已也。” 明 王廷相 《策问》:“ 陆 之学,其弊也卤莽灭裂,而不能尽致知之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衍而误倒例》:“校古书者卤莽灭裂,有遇衍字不加删削,而以意移易使成文理者。”词语解释:发指眦裂 拼音:fà zhǐ zì liè
见“ 髮指眦裂 ”。
头发上竖,眼眶欲裂。为极度愤怒状。语本《吕氏春秋·必己》:“ 孟賁 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屠城屠邑,皆后世民贼之所为,读《扬州十日记》,尤令人髮指眦裂。” 邹韬奋 《鲜血淋漓之人手一支》:“可谓极人世间的惨剧,‘罄竹难书’,令人发指眦裂。”亦作“ 髮指眥裂 ”。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六君子如此含寃,令人髮指眥裂。”《文明小史》第五九回:“ 冲天礮 闯了进来,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説到激烈之处,不觉髮指眥裂。”词语解释:腭裂 拼音:è liè
先天性疾病。患者腭部全部或部分裂开,并常伴有唇裂,饮食不便,说话亦不清晰。词语解释:冲冠眦裂 拼音:chōng guān zì liè
形容愤怒到极点。眥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噲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 项王 ,头髮上指,目眥尽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见先将军呈諫割地之案,不觉衝冠眥裂。”参见“ 衝冠 ”。
词语解释:冲冠 拼音:chōng guān
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九谷丸。” 隋炀帝 《白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衝冠。”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丈夫拊髀惊,衝冠裂目眥。”词语解释:身废名裂 拼音:shēn fèi míng liè
见“ 身败名裂 ”。
词语解释:身败名裂 拼音:shēn bài míng liè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谓遭到彻底失败。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词》:“卒之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而且不但此也,还有许多罪恶,写在账簿上哩,一旦发布,你便要‘身败名裂’了。”亦作“ 身败名隳 ”、“ 身废名裂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朱自清 《经典常谈·〈史记〉〈汉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词语解释:身败名裂 拼音:shēn bài míng liè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谓遭到彻底失败。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词》:“卒之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而且不但此也,还有许多罪恶,写在账簿上哩,一旦发布,你便要‘身败名裂’了。”亦作“ 身败名隳 ”、“ 身废名裂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朱自清 《经典常谈·〈史记〉〈汉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词语解释:乖裂 拼音:guāi liè
分歧。 清 唐甄 《潜书·辨儒》:“昔者先师既没,羣言乖裂。”词语解释:九裂 拼音:jiǔ liè
(1).九死。《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有留死一尺,无北行一寸。刎颈不易,九裂不恨。” 李贤 注:“裂,死也。”
(2).指戮尸。 清 黄宗羲 《雪蓑闵君墓志铭》:“ 南潯 庄胤城 集 吴中 人私纂 明 史,愚儒暗昧,祸至九裂。”词语解释:鞶裂 拼音:pán liè
鞶囊的边饰。《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 汉 郑玄 注:“鞶,小囊……有饰缘之,则是鞶裂与?” 孔颖达 疏:“言男女鞶囊之外,更有繒帛之物饰而缘之,则是《春秋·桓二年》所称鞶裂者与……按传作鞶厉。 郑 此注云:鞶裂、厉裂义同也,祇谓鞶囊裂帛为之饰。”词语解释:辐裂 拼音:fú liè
分崩离析。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阳裕》:“华夏分崩,九州辐裂。”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当四海辐裂之秋,成万代龙兴之业。”词语解释:越裂 拼音:yuè liè
散失;消散。《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王逸 注:“越,去也;裂,分也。”词语解释:判裂 拼音:pàn liè
割裂;分离。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文与道判裂不相属,如此何以谓文。”词语解释:蛰裂 拼音:zhé liè
塌陷开裂。 清 林则徐 《估修泇捕上三厅闸座工程折》:“ 金门 、 由身 、 雁翅 各墙石,均皆蛰裂脱落,渗漏串水,不一而足。”词语解释:击搏挽裂 拼音:jī bó wǎn liè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 唐 陆龟蒙 《五歌·水鸟》:“则有觜鈹爪戟劲立直眎者,击搏挽裂图羶腥。”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击搏挽裂,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是故巧诈不生,而民无知。” 勇立 《论排外不宜有形迹》:“上古之时,人物杂处,其间击搏挽裂,人与禽兽争命者,不知更几何年。”词语解释:偾裂 拼音:fèn liè
谓毁败朝政。词语解释:乾裂
干旱而裂开;干燥而破裂。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词语解释:云扰幅裂 拼音:yún rǎo fú liè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 少陵 意谓 天宝 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词语解释:碎扯百裂
撕裂得粉碎词语解释:鲁莽灭裂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形容做事莽撞轻率。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参见“ 卤莽灭裂 ”。
词语解释:卤莽灭裂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陆德明 释文:“ 郭 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 司马 云:‘卤莽,犹麤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宋 司马光 《后妃封赠札子》:“以此尤宜分别名器,使之著明,以防后世之有僭差,不可卤莽灭裂,苟然而已也。” 明 王廷相 《策问》:“ 陆 之学,其弊也卤莽灭裂,而不能尽致知之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衍而误倒例》:“校古书者卤莽灭裂,有遇衍字不加删削,而以意移易使成文理者。”词语解释:鳃裂 拼音:sāi liè
脊索动物咽两侧许多成对排列的裂孔。鳃裂是呼吸时水流的通路。水中生活的低等脊索动物(如鱼),终生都保留鳃裂。陆上生活的脊索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只在胚胎时期出现鳃裂。词语解释:鲠裂 拼音:gěng liè
哽咽悲伤,心肝摧裂。《梁书·王僧辩传》:“西寇承间,復相掩袭, 梁主 不能固守 江陵 ,殞身宗祏,王师未及,便已降败,士民小大,皆毕寇虏,乃眷南顾,愤嘆盈怀。卿臣子之情,念当鯁裂。”词语解释:魂飞胆裂 拼音:hún fēi dǎn liè
同“ 魂飞魄散 ”。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 小岛 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 刘铁 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 关山 一群保护着 小岛 狂跑猛窜!”《人民日报》1968.2.2:“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飞胆裂,伤亡惨重。”词语解释:逼裂 拼音:bī liè
指岩石裂隙狭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洞门岈然,其中高穹而上,深坠而下,纵横成峡,层迭为楼,不甚宽宏,而以危峻逼裂见奇者也。”词语解释:干裂 拼音:gān liè
干旱而裂开;干燥而破裂。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