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袭人袭取袭尸袭位袭然袭逆袭因袭侵
袭衣袭气袭职袭兴袭杀袭蹈袭履袭从
袭藏袭吉袭称袭刺袭替袭逮袭常缀琐袭事
袭袭袭荷袭冶承弓袭冒袭掠袭庥袭夺 
袭封袭玩袭凡蹈故袭迹袭踞袭常袭害 
袭裘袭爵袭传袭次袭顽袭承袭仿 
袭沿袭击袭伐袭杂袭衣兼食袭扰袭据 
袭破袭侯袭占袭用袭节袭荫袭拔 

词语解释:袭人  拼音:xí rén
侵袭到人;薰人。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独有 南山 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龙香砚》:“砚深紫色,古斗样,每贮水磨濡久之,则香气袭人,如龙脑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於翰林院后堂东 宝善亭 内发出 宋 版《文选》一部,纸墨精好,古香袭人。”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
词语解释:袭衣  拼音:xí yī
(1).尸衣。《礼记·士丧礼》“子羔之袭也” 唐 孔颖达 疏:“此明大夫死者袭衣称数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士丧礼褖衣》:“男子殊衣裳为之,谓之玄端。惟既死之袭衣,连衣裳为之,谓之褖衣。”
(2).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礼记·曲礼下》“无藉者则袭” 唐 孔颖达 疏:“凡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则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之属也。”
(3).成套衣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赐 去华 袭衣、银带,为右补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詔尚书左司郎中 汪应辰 宴 国 於 玉津园 ……加赐袭衣、金带、器、币有差。”
词语解释:袭藏  拼音:xí cáng
犹珍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士大夫家犹有袭藏者,虽吏辈所札,亦皆有法。”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
词语解释:袭袭  拼音:xí xí
(1).套套;件件。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赴试》:“脱却泥途,蚤上金臺。緑衣袭袭称身裁,朱提鑠鑠生光彩。”
(2).阵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愁欹单枕,夜深无寐,袭袭静闻沉屑。” 郁达夫 《访担风于蓝亭蒙留饭席上分题得“雪中梅”限微韵》:“ 林 氏山花香袭袭, 谢 家庭院絮霏霏。”
(3).和煦貌。袭,通“ 习 ”。
词语解释:袭封  拼音:xí fēng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东观汉记·丁鸿传》:“父 綝 从征伐, 鸿 独与其弟 盛 居,怜 盛 幼小,而共寒苦。及 綝 卒,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年六岁,袭封 豫寧侯 。”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袭封,谓世代授此官也……如 孔子 之后,世封衍圣公;如 周世宗 之后, 柴氏 世封崇义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雪睿王冤》:“ 纯皇 夙知二王功高,於 乾隆 戊戌特命復 睿王 封爵,令其五世孙 淳颖 袭封,并命配享太庙。”
词语解释:袭裘  拼音:xí qiú
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礼记·檀弓上》:“ 曾子 袭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敛,袒括髮。 子游 趋而出,袭裘带絰而入。 曾子 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孔颖达 疏:“凡弔丧之礼,主人未变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谓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变之后,虽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絰而入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加武,带絰。” 陈澔 集说:“弔者小敛后来,则掩袭裘上之裼衣。”
词语解释:袭沿  拼音:xí yán
因循,沿袭。《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赞》:“ 唐 兴,诗人承 陈 隋 风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问 、 沉佺期 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
词语解释:袭破  拼音:xí pò
用突袭手段击败敌方。《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 用 蒯通 计,遂袭破 齐 。”《后汉书·张奂传》:“﹝ 奂 ﹞乃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吴郡 人 朱燮 、 晋陵县 人 管崇 起兵,袭破 隋 将 赵六儿 营,众至十万人。”
词语解释:袭取  拼音:xí qǔ
(1).犹袭夺。《汉书·周勃传》:“攻 都关 、 定陶 ,袭取 宛朐 ,得 单父 令。” 郭沫若 《黑猫》:“正在 西藏 问题紧急的时候, 重庆 方面更有以武力来袭取 成都 的形势。”
(2).沿袭取用。 清 唐甄 《潜书·宗孟》:“守隅而不能偏,具体而不能充,虽有前言往行,遵而行之,皆为袭取,终非我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今之士大夫……所读者,在 宋 ,非 苏 即 黄 ;在 唐 ,非 韩 则 杜 。此外付之不观,亦知此四家者,岂浅学之人所能袭取哉!”
词语解释:袭气  拼音:xí qì
谓贯通文气。 清 恽敬 《答来卿书》之二:“平日养气极壮,临文沛然而下,不袭气而气注之。”
词语解释:袭吉  拼音:xí jí
重得吉兆。谓吉事相因。《左传·哀公十年》:“ 赵孟 曰:‘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 杜预 注:“袭,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献终袭吉,即宫广讌。” 唐 柳宗元 《故温县主簿韩君墓志铭》:“又十有二日,龟策袭吉,祔于 咸阳 洪瀆原 先人之墓,礼也。”集注引 孙汝听 曰:“袭,因也。谓龟筮皆吉。”参见“ 习吉 ”。
词语解释:习吉  拼音:xí jí
谓再卜重得吉兆。《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蔡沉 集传:“习,重也。”按,习与“袭”通。重衣谓之袭,因有重义。
词语解释:袭荷  拼音:xí hé
犹袭承。 唐 罗隐 《谗书·拾甲子年事》:“一旦袭荷家业,苟不以法而得,亦宜不以法而终,此倚伏之常数也。”
词语解释:袭玩  拼音:xí wán
衣着器用。 唐 宋之问 《浣纱篇·赠陆上人》:“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词语解释:袭爵  拼音:xí jué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后汉书·桓帝纪》:“ 翼 卒,帝袭爵为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历法·居第吉凶》:“ 成梁 老病死牖下,长子 如松 战殁, 松 胄子名 世忠 当袭爵,而顽嚚无赖,貲产荡尽,遂无人肯保任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怡亲王 载垣 ,郑亲王 端华 ,皆於 咸丰 初年袭爵。”
词语解释:袭击  拼音:xí jī
(1).出其不意地攻打。多用于军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 句践 使死士挑战,三行,至 吴 陈,呼而自剄。 吴 师观之, 越 因袭击 吴 师, 吴 师败於 檇李 。”《旧唐书·窦建德传》:“今其欲战不得,空延岁月,将士疲倦,乘便袭击,可有大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根据情况发展,再派出小组去袭击山顶上的敌人。”
(2).突然打击;侵袭。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他热烈的希望着青年,他勇猛的袭击宗法社会的僵尸统治,要求个性的解放。”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
词语解释:袭侯  拼音:xí hòu
因世袭得来的侯爵。即侯爵的继承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成侯》:“后以军功封 阳成侯 ,世爵。至 啟 禎 间,袭侯某公薨,无子,止有遗腹,因暂以旁支代。”
词语解释:袭尸
为死者穿衣
词语解释:袭职  拼音:xí zhí
承袭官职。《宋史·蛮夷传三·黎洞》:“ 淳熙 元年,詔承节郎 王日存 子孙许袭职。”《明史·职官志一》:“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
词语解释:袭称  拼音:xí chēng
尸服全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高陵”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武帝 ﹞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豫自制终亡衣服,四篋而已。”
词语解释:袭冶承弓  拼音:xí yě chéng gōng
谓继承父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枕经籍史,销灯火於三餘;袭冶承弓,覬风云於一旦。”
词语解释:袭凡蹈故  拼音:xí fán dǎo gù
因袭俗套,遵循旧轨。 明 方孝孺 《与舒君书》:“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説,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缀缉成篇者。”
词语解释:袭传  拼音:xí chuán
谓世代相传。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胜则此锦绣之江山可保,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歷史,从此益可以进展於无穷。”
词语解释:袭伐  拼音:xí fá
突然袭击,声罪讨伐。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杜预 注:“伐,声其罪;侵,钟鼓无声;袭,掩其不备。”《逸周书·文传》:“《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周书》曰:土多人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
词语解释:袭占  拼音:xí zhàn
指对敌人阵地等进行袭击并占领
词语解释:袭位  拼音:xí wèi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新唐书·侯君集传》:“ 君集 次 磧口 ,而 文泰 死,子 智盛 袭位。”
词语解释:袭兴  拼音:xí xīng
谓相继兴盛。《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思 尧 舜 兮袭兴,幸 咎繇 兮获谋。” 王逸 注:“喜慕二圣,相继代也。”
词语解释:袭刺  拼音:xí cì
犹行刺。谓出其不意的刺杀。《史记·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阴养壮士二十人,使 荆軻 献 督亢 地图於 秦 ,因袭刺 秦王 。”《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国 内空,而 公子光 乃令 专诸 袭刺 吴王 僚 而自立,是为 吴王 闔庐 。”
词语解释:袭冒  拼音:xí mào
出其不意地进犯。
词语解释:袭迹  拼音:xí jì
亦作“ 袭跡 ”。
(1).沿袭他人的行径。谓取法。《孔子家语·观周》:“人主不务袭迹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於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晋书·阮种传》:“宜师踪往代,袭迹三五,矫世更俗,以从人望。”
(2).引申为从师学习。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愚尝袭跡门下,受知特异,敢次见闻,以开史氏之听。”
(3).犹言重蹈覆辙。《韩非子·孤愤》:“人主所以谓 齐 亡者,非地与城亡也, 吕氏 弗制,而 田氏 用之。所以谓 晋 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 姬氏 不制,而六卿专之也……今袭迹於 齐 晋 ,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4).谓不知变化地学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袁了凡》:“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跡者假……皆当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默默检点。”
词语解释:袭次  拼音:xí cì
清 制,世袭官爵,除八旗外,都限定世数,一世为一次,谓之“袭次”。不限世数的,加“世袭罔替”字样。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世职》:“ 黄芳度 合门殉节,曾准袭公爵十二次。念其忠藎,准照八旗之例,於袭次完后,仍赏给恩骑尉,世袭罔替。”《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论他的祖上……仗着汗马功劳上头,挣了一个世职。到了这 安二老爷 身上,世职袭次完结,便靠着读书上进。”
词语解释:袭杂  拼音:xí zá
纷杂貌。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闕。”
词语解释:袭用  拼音:xí yòng
沿袭采用。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林栗 ﹞更袭用 郑丙 、 陈贾 密相付授之説,以道学为大罪,文致语言,逐去一 熹 。” 章炳麟 《文学说例》:“后人作一曲,或袭用古辞,而义实大异。”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
词语解释:袭然  拼音:xí rán
合一貌。《荀子·王霸》:“使袭然终始犹一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四》:“袭然,合一之貌。《周语》《淮南·天文篇》注,竝云:袭,合也。故曰:‘袭然终始犹一。’”
词语解释:袭杀  拼音:xí shā
乘人不备而杀害。《史记·伍子胥列传》:“ 越王 句践 袭杀 吴太子 ,破 吴 兵。”《新唐书·窦建德传》:“﹝ 郭绚 ﹞兵懈不设备, 建德 袭杀其军数千人,获马千匹。”
词语解释:袭替  拼音:xí tì
袭职与替职。亦专指袭荫官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土司·土官承袭》:“武官袭替,例有貲为凭,其纪载生时邻佑,及收生妇人甚详,盖防异姓假冒及乞养之溷也。” 明 徐渭 《送推府王公序》:“兵部固多司,武选为大;武选固多事,袭替比试为大。”《明史·职官志一》:“武选掌衞所土官选授、陞调、袭替、功赏之事……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
词语解释:袭掠  拼音:xí lüè
袭击抢掠。 许地山 《集外·萤灯》:“ 墨西哥 海岸底居民,以前为防海贼底袭掠,夜间宁愿用萤火,也不敢点灯。”
词语解释:袭踞  拼音:xí jù
见“ 袭据 ”。
词语解释:袭据  拼音:xí jù
亦作“ 袭踞 ”。 出其不意地攻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因兵民暗助,边备空虚,致被袭据。”《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 太原 、 平阳 、 汾州 所属诸县虽渐次收復,然未下者尚多,恐撤军后,贼乘虚袭踞,请仍留守御。”
词语解释:袭顽  拼音:xí wán
一贯顽梗。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问在昔》:“迨我今上圣明,其於怀柔遐裔之德,不特媲美祖宗,抑亦逈迈千古,赤子黔黎,襁褓椎结,而彼乃饱乳嚙肤,袭顽未已。”
词语解释:袭衣兼食  拼音:xí yī jiān shí
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明 何景明 《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词语解释:袭节  拼音:xí jié
犹逐级。《韩非子·八经》:“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 陈奇猷 集释:“此谓官使之袭级而进,袭级而进者,试其能也。”
词语解释:袭逆  拼音:xí nì
犹侵犯。谓侵入内部而为逆。《文选·枚乘〈七发〉》:“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李善 注:“言邪气入内而为逆,其坚若结也。”
词语解释:袭蹈  拼音:xí dǎo
犹蹈袭。因袭沿用。《韩诗外传》卷七:“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蹈其所以安存,则未有以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唐 韩愈 《樊绍述墓志铭》:“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於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曩昔大吏无卓絶之才识,往往袭蹈故常,或欲措施而权不属,未能奋树规模。” 章炳麟 《程师》:“自 晋 以降,特达之士,虽往往在吏职,然不以其学假借王官,何者?知学校之守,袭蹈常故而已!”
词语解释:袭逮  拼音:xí dǎi
犹言纷至沓来。《宋书·符瑞志下》:“伏惟陛下体乾统极,休符袭逮…… 三代 象德,不能过也。”
词语解释:袭庥  拼音:xí xiū
犹袭荫。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太史为相国孙枝,袭庥华胄,与兄 次德 孝廉共读赐书,互为师友。”
词语解释:袭常  拼音:xí cháng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復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张松如 校读:“ 马叙伦 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 习 ”。见 河上公 注。一本作“ 习常 ”。
(2).沿袭常规。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后生不务实,即诗到 李 杜 ,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世有辞言袭常,而不善故训,不綦文理,不致隆高者。”
词语解释:袭承  拼音:xí chéng
承受;继承。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可以袭承天意,可以敬授人时。” 郁达夫 《出奔》一:“ 董玉林 于 董长子 死后,还袭承了床头土下埋藏起来的一酒瓮雪白的大花边。”花边,指银元。
词语解释:袭扰  拼音:xí rǎo
袭击侵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 老葛 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 无守河 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疲劳和困倦开始袭扰着人们,速度慢下来了。”
词语解释:袭荫  拼音:xí yìn
见“ 袭荫 ”。
封建时代,子孙承继先祖的官位爵号。
词语解释:袭因  拼音:xí yīn
犹因袭。承继。 汉 李尤 《云台铭》:“ 周氏 旧居,维 汉 袭因。崇臺嶒峻,上碍苍云。”
词语解释:袭履  拼音:xí lǚ
因袭;沿袭。 明 吴从善 《〈郁离子〉序》:“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於圣贤之道,若合符节。”
词语解释:袭常缀琐  拼音:xí cháng zhuì suǒ
袭用常言,堆砌琐语。谓行文风格不高。 清 方苞 《书〈归震川文集〉后》:“ 震川 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於俗言,其道无由。”
词语解释:袭夺  拼音:xí duó
乘其不备而夺取。《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已破, 高祖 袭夺 齐王 军。”《晋书·周浚传》:“初, 吴 之未平也, 浚 在 弋阳 ,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 清 洪楝园 《警黄钟·邻逼》:“莫非本国人民闻风收取,抑有他国潜行袭夺,亦未可知。”
词语解释:袭害  拼音:xí hài
犹袭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当 卓 受诛也, 汉 几定矣, 詡 策 傕 袭害 王允 而 汉 纽瓦解;及 操 议迁也, 汉 几復矣, 蒙 策 权 袭害 关羽 而 汉 社瓜分。”
词语解释:袭仿  拼音:xí fǎng
因袭摹仿。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自斯以后,学者转相袭倣,不特辞赋为然,而于文皆然。”
词语解释:袭据  拼音:xí jù
亦作“ 袭踞 ”。 出其不意地攻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因兵民暗助,边备空虚,致被袭据。”《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 太原 、 平阳 、 汾州 所属诸县虽渐次收復,然未下者尚多,恐撤军后,贼乘虚袭踞,请仍留守御。”
词语解释:袭拔  拼音:xí bá
出其不意地攻取。《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勋 众尽降。”
词语解释:袭侵  拼音:xí qīn
出其不备地入侵。《国语·晋语五》:“大罪伐之,小罪惮之,袭侵之事陵也。” 韦昭 注:“轻曰袭,无钟鼓曰侵。陵,以大陵小也。”
词语解释:袭从  拼音:xí cóng
谓两者和同相合。《书·大禹谟》:“龟筮协从。” 汉 蔡邕 《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於是公乃为辞,昭(告)先考,然后卜定宅兆,龟筮袭从,遂营窀穸之事,举封树之礼。”
词语解释:袭事  拼音:xí shì
指敛尸之衣。《仪礼·士丧礼》:“陈袭事於房中,西领南上,不綪。” 郑玄 注:“袭事,谓衣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