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末字词组
豹袪分袪开袪断袪袖袪   
衣袪攘袪斩袪袪袪    

词语解释:豹袪  拼音:bào qū
袖口上用豹皮制成的装饰。指古代卿大夫的衣服。《诗·唐风·羔裘》:“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 郑玄 笺:“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也。” 陆德明 释文:“袪……袂末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鹿裘皮冒,蹄足不去。及其后,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 明 何景明 《咏裘》:“豹袪未称美,狐白安足云?”
词语解释:衣袪  拼音:yī qū
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国语·晋语四》:“尔射余於屏内,困余於 蒲城 ,斩余衣袪。” 韦昭 注:“袪,袂也。”《诗·郑风·遵大路》“掺执子之袪兮” 唐 孔颖达 疏:“若见此君子之人,我则揽执君子之衣袪兮。”
词语解释:分袪  拼音:fēn qū
犹分袂。分离。 隋 卢思道 《赠刘仪同西聘》诗:“分袪俄易惨,离思实难齎。”
词语解释:攘袪  拼音:rǎng qū
攘袂。《淮南子·人间训》:“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袪薄腋。” 高诱 注:“袪,袂也。”参见“ 攘袂 ”。
词语解释:攘袂  拼音:rǎng mèi
捋上衣袖。常形容奋起貌。《汉书·邹阳传》:“臣窃料之,能歷西山,径 长乐 ,抵 未央 ,攘袂而正议者,独大王耳。” 明 张居正 《暮宿田家》诗:“攘袂再三起,向我夸耕桑。”《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告非难民生主义者》:“ 欧 美 各国资本家,皆瞠目攘袂而前。”
词语解释:开袪  拼音:kāi qū
敞开。 唐 韩愈 《赠张籍》诗:“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开袪露毫末,自得高蹇嵼。” 钱仲联 集释:“《广雅》:‘袪,开也。’《汉书·儿宽传》注:‘ 李奇 曰:袪,开散。’则袪字亦可训开。”
词语解释:斩袪  拼音:zhǎn qū
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踰垣而走, 披 斩其袪。” 杜预 注:“袪,袂也。” 孔颖达 疏:“总名为袂,其袂近口,又别名为袪。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杨 太守 李衡 ,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斩袪,在君为君,遣 衡 还郡,勿令自疑。”《梁书·马仙琕传》:“射鉤斩袪,昔人弗忌。”《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词语解释:断袪  拼音:duàn qū
犹斩袪。《文选·张衡〈思玄赋〉》:“ 文 断袪而忌 伯 兮,阉謁贼而寧后。” 李善 注引《国语》:“初, 献公 ( 晋献公 )使寺人 勃鞮 伐 文公 於 蒲城 , 文公 踰垣, 勃鞮 斩其袪…… 勃鞮 字 伯楚 。”
词语解释:袪袪  拼音:qū qū
强健貌。《诗·鲁颂·駉》:“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袪袪。” 朱熹 集传:“袪袪,彊健也。”一本作“ 祛祛 ”。
词语解释:袖袪  拼音:xiù qū
袖子的边口。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驳蔡氏裼袭袒说》:“深衣,冬时以鹿皮为裘,而横长其袖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