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末字词组
袅袅娜袅夭袅苒袅亭亭袅袅排袅姌袅 
腰袅杳袅颤袅盘袅余音袅袅细袅袅娉娉袅袅 
騕袅闲袅清袅飘袅幺袅窱袅婷婷袅袅 
轻袅袅青袅簪袅遥袅骠袅褭袅婹袅 

词语解释:袅袅
亦作“嬝嬝”。
1.轻盈纤美貌。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
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
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宋 苏轼 《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明 单本 《蕉帕记·寻春》:“听几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风。”
4.缭绕貌。 宋 苏轼 《浣溪沙》词:“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卷上:“行处皆有光,亦不类闇夜,每至一处,烟嬝嬝绕恶少年颈。”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云出山,嫋嫋不絶。” 闻一多 《剑匣》:“那炉上注着嬝嬝的篆烟。”
5.形容香气散发。 宋 苏轼 《赠杜介》诗:“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醉春》:“罗衣惯惹春风,暗觉花香嬝嬝。”
6.悠扬婉转。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五》:“入云歌嫋嫋,向日妓丛丛。”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只听得玉河流水韵幽清,犹似《霓裳》嫋嫋声。”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嬝嬝的洞箫。”
词语解释:腰袅  拼音:yāo niǎo
宛转摇动貌。 唐 李贺 《恼公》诗:“陂陀梳碧凤,腰裊带金虫。”
词语解释:騕袅  拼音:yǎo niǎo
同“ 騕褭 ”。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天迴日转,其谢如矢,騕裊迅足,神马弗能追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疾奔凌騕裊,高唱轧 吴 歈。”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潮》诗之三:“翠色蜻蜓立蔆蕊,青丝騕裊秣城根。”
词语解释:轻袅袅  拼音:qīng niǎo niǎo
轻盈飘动貌。 宋 孙光宪 《菩萨蛮》词:“碧烟轻裊裊,红战灯花笑。”
词语解释:娜袅  拼音:nà niǎo
犹嬝娜。纤长柔美貌。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林公理冤》:“吾家儿女年纪小,乖巧。体态娉婷又娜嬝,真好。”
词语解释:杳袅  拼音:yǎo niǎo
亦作“ 杳褭 ”。 犹飘渺;渺茫。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三·唐洛京慧林寺圆观》:“ 观 又歌《竹枝》,杳褭前去。”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台,影动杳裊冲融间。”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镇边城》:“ 镇边城 ……西十里有喉曰 唐耳 ,背据大山,下视 怀来 ,东睨 横岭 ,而斜界 居庸 ,烟液杳裊,足为天险。”
词语解释:闲袅  拼音:xián niǎo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 宜春苑 外最长条,閒裊春风伴舞腰。”
词语解释:青袅  拼音:qīng niǎo
缭绕的炊烟。 元 王恽 《紫藤花歌》:“依依青裊厨烟起,好命庖人办新美。”
词语解释:夭袅  拼音:yāo niǎo
摇曳多姿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悲哉行》:“差池鷰始飞,夭裊桃始荣。”
轻盈多姿貌。 郭沫若 《卷耳集·陈风月出》:“照着她夭嬝的行姿,照着她悄悄的幽思。”
词语解释:颤袅  拼音:chàn niǎo
轻微颤动。 宋 周邦彦 《六丑·落花》词:“残英小,强簪巾幘。终不似一朵,釵头颤裊,向人欹侧。” 元 杨樵云 《小楼连苑》词:“一枝斜堕墙腰,向人颤裊如相媚。”
词语解释:清袅  拼音:qīng niǎo
清亮悠扬。 明 刘基 《水龙吟》词:“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裊。”
词语解释:簪袅  拼音:zān niǎo
见“ 簪褭 ”。
词语解释:簪褭  拼音:zān niǎo
亦作“ 簪裊 ”。 秦 汉 时爵位名。列为第三级。《商君书·境内》:“故爵上造,就为簪褭。” 汉 王充 《论衡·谢短》:“赐民爵八级,何法?名曰簪褭、上造,何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曰上造,三簪裊……二十彻侯。” 颜师古 注:“以组带马曰裊。簪裊者,言饰此马也。”
词语解释:苒袅
轻柔貌。 唐 温庭筠 《嘲春风》诗:“苒嫋转鸞旗,萎蕤吹雉葆。”
词语解释:盘袅  拼音:pán niǎo
缭绕。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厉孝廉》诗之一:“氤氲盘裊验香煤,如带龙堂晓雾来。”
词语解释:飘袅  拼音:piāo niǎo
指烟气缭绕飘动。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一缕缕三炮台和雪茄的烟气,飘袅着,散漫在淡淡的阳光里。”
词语解释:遥袅  拼音:yáo niǎo
飘遥缭绕。 唐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诗:“隐轔度深谷,遥裊上高云。”
词语解释:亭亭袅袅  拼音:tíng tíng niǎo niǎo
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和轻盈的体态。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娃儿十八娇可怜,亭亭裊裊春风前。”
词语解释:余音袅袅
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
词语解释:幺袅  拼音:yāo niǎo
亦作“么裊”。 柔条摆动的样子。 清 丁澎 《柳初新》词:“看春衫半分金缕。因风么裊,柔条无力,挽不尽 陇 烟 湘 雨。”
词语解释:骠袅  拼音:biāo niǎo
即騕褭。骏马名。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金鞍驃裊,宫花压帽,封章奏了,新承恩詔。”
词语解释:排袅  拼音:pái niǎo
豪宕,刚劲有力。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四》:“ 薛许昌 能 末季名手……而排裊之笔,浩荡之襟,復足沛赴之,不病彫弱。”
词语解释:细袅袅  拼音:xì niǎo niǎo
形容纤细柔软。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则他这细裊裊的身子,瘦怯怯的腰肢,打得他慌张张把 陈琳 便指。” 明 何景明 《雨中》诗:“苑上行云细裊裊,城边鸣雨忽垂垂。”
词语解释:窱袅  拼音:tiǎo niǎo
细长柔美的样子。 唐 皇甫松 《大隐赋》:“垂萝窱裊以樛结,连峦菌蠢而相寻。”
词语解释:褭袅  拼音:niǎo niǎo
亦作“裊嫋”。纤长柔美貌。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裊嫋垂来久。”
词语解释:姌袅  拼音:rǎn niǎo
细长柔弱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柔橈嬛嬛,娬媚姌嫋。”《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云转飘曶。” 李善 注:“姌嫋,长貌。”
词语解释:娉娉袅袅  拼音:pīng pīng niǎo niǎo
见“ 娉娉褭褭 ”。
词语解释:娉娉褭褭  拼音:pīng pīng niǎo niǎo
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唐 杜牧 《赠别》诗之一:“娉娉褭褭十三餘,荳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 扬州 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 陈师道 《木兰花减字》词:“娉娉裊裊,芍药枝头红玉小。舞袖迟迟,心到郎边客已知。” 宋 姜夔 《虞美人·赋牡丹》词:“娉娉嫋嫋教谁惜,空压纱巾侧。”
词语解释:婷婷袅袅  拼音:tíng tíng niǎo niǎo
同“婷婷嫋嫋”。形容女子体态柔美轻盈。
词语解释:婹袅  拼音:yǎo niǎo
见“ 婹褭 ”。
词语解释:婹褭  拼音:yǎo niǎo
亦作“ 婹嫋 ”。亦作“ 婹嬝 ”。
(1).婀娜纤美。 唐 李贺 《恼公诗》:“陂陁梳碧梧,婹褭带金虫。” 明 梁辰鱼 《忒忒令·秋日别情》套曲:“记初见在春风綉筵,又驀遇在夜香深院,花枝婹嬝似趁风儿颤。” 明 梁辰鱼 《锦缠道·九日雨花台别陈文姝》套曲:“似 石城 当年 莫愁 ,婹嫋更温柔。”
(2).形容烟气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