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纸袄袍袄凤袄青衲袄黄袄铠袄袷袄短袄
衲袄黄绵袄披袄裙袄鸳鸯战袄箭袄袢袄夹袄
衣袄絮袄胖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棉袄红衲袄襦袄皮袄

词语解释:纸袄  拼音:zhǐ ǎo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宋 曾慥 《集仙传》:“ 王先生 隐 王屋山 ,常衣纸袄,人呼 王纸袄 。”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 蓬莱 縹緲。”
词语解释:衲袄  拼音:nà ǎo
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卷三:“既於 河北 、 陕西 、 京东 西 四路募兵,而军器、衲袄、旗帜之类,经 靖康 之变,类多散失。”《宣和遗事》前集:“﹝巡兵﹞腿繫着粗布行缠,穿着鸦青衲袄。”《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林子四边齐齐的分过三五百个小嘍囉来,一个个身长力壮,都是面恶眼兇,头裹红巾,身穿衲袄,腰悬利剑,手执长枪,早把一行人围住。” 碧野 《灯笼哨》:“‘ 保儿 ,来,躲进爷爷的袄里暖一暖!’老人招呼着他的孙子,他蹲下来解开一件厚厚的破衲袄。” 许地山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词语解释:衣袄
军服
词语解释:袍袄  拼音:páo ǎo
(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 六朝 , 唐 宋 因之。《宋书·孔琳之传》:“昔事故之前,军器正用鎧而已,至於袍袄、裲襠,必俟战阵,实在库藏,永无损毁。”
(2).袍和袄。 隋 唐 官定常服。《新唐书·车服志》:“袍袄之制,三品以上服綾,以鶻衔瑞草,鴈衔綬带及双孔雀。”
词语解释:黄绵袄  拼音:huáng mián ǎo
见“ 黄绵袄子 ”。
词语解释:黄绵袄子  拼音:huáng mián ǎo zǐ
比喻冬天的太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何斯举 云:‘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霽,閭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因作歌以纪之。”亦省称“ 黄绵袄 ”、“ 黄袄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何斯举 ﹞乃更为补作一絶句云:‘ 范叔 绵袍暖一身,大裘只盖 洛阳 人。九州四海黄绵袄,谁似天公赐予均。’” 清 王夫之 《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诗之二:“但祝 羲和 留万转,长披黄袄到三年。”
词语解释:絮袄  拼音:xù ǎo
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水浒传》第十回:“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 清 郑燮 《真州杂诗》之二:“山花雨足皆含笑,絮袄春深欲换綈。”《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难道此时倒弃了这个,另去置絮袄布衣的不成?”
词语解释:凤袄  拼音:fèng ǎo
绣有凤凰花饰的绸袄。为古代妇女受皇帝赐封所穿。《红楼梦》第五回:“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词语解释:披袄  拼音:pī ǎo
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层的或棉的。例如:公受珠,纳所著披袄中,纫之。——·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词语解释:胖袄  拼音:pàng ǎo
(1).棉上衣。 元 明 时亦专指边防将士或锦衣卫的冬服。《元典章新集·兵部·军制》:“下户相合置备车牛,其应般本奕衣甲、胖袄、枪刀、弓箭、军需等物,已及满载。”《明史·食货志三》:“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过去时代人穿的缊袍,用旧絮装的冬衣,被用木棉装的胖袄所代替了。”
(2).一种戏剧服装。传统戏中演花面者身须魁梧,方显威严,其袍内衬着的厚棉马甲,即名胖袄。 袁世海 《我的舞台生活》五六:“演出时,又是‘抢背’、‘吊毛’,又得唱、舞、打、跑,累得热汗湿透水衣子,连‘胖袄’都湿透。”
词语解释:青衲袄  拼音:qīng nà ǎo
补缀过的青色夹衣,指贫民之服。亦借指贫民。
词语解释:裙袄
衣裤
词语解释: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
词语解释:黄袄  拼音:huáng ǎo
见“ 黄绵袄子 ”。
词语解释:黄绵袄子  拼音:huáng mián ǎo zǐ
比喻冬天的太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何斯举 云:‘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霽,閭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因作歌以纪之。”亦省称“ 黄绵袄 ”、“ 黄袄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何斯举 ﹞乃更为补作一絶句云:‘ 范叔 绵袍暖一身,大裘只盖 洛阳 人。九州四海黄绵袄,谁似天公赐予均。’” 清 王夫之 《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诗之二:“但祝 羲和 留万转,长披黄袄到三年。”
词语解释:鸳鸯战袄  拼音:yuān yāng zhàn ǎo
明 代的一种战袄。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二:“ 太祖 尝命製军士战衣,表里异色,令各变更服之以新军号,谓之鸳鸯战袄。”
词语解释:棉袄  拼音:mián ǎo
絮有棉花的上衣。《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庄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四十餘岁年纪,头戴窄沿秋帽,穿一件元青縐绸棉袄。”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我也想和 荷香 的娘,一人添做一件新棉袄。”
词语解释:铠袄  拼音:kǎi ǎo
铠甲袍袄。借指战士。《宋书·孔琳之传》:“小小使命送迎之属,止宜给仗,不烦鎧袄。”
词语解释:箭袄  拼音:jiàn ǎo
射士穿的短袄。《花月痕》第四八回:“ 掌珠 、 宝书 ,首缠青帕,身穿箭袄,腰繫鱼鳞文金黄色两片马裙。”
词语解释:红衲袄  拼音:hóng nà ǎo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袒下我这红衲袄,跌绽我这旧皮鞋。”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词语解释:袷袄  拼音:jiá ǎo
夹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安公子 ﹞拉起衬衣裳的袷袄来擦了擦手,跳下炕来。”
词语解释:袢袄  拼音:pàn ǎo
一种有衬里的对襟夹衣。《西游记》第十七回:“只见那黑汉子,穿的是黑緑紵丝袢袄,罩一领鸦青花綾披风,戴一顶乌角软巾,穿一双麂皮皂靴。”
词语解释:襦袄  拼音:rú ǎo
古代妇女日常所穿的短上衣。《魏书·任城王云传》:“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六节。
词语解释:短袄  拼音:duǎn ǎo
有衬里的短上衣。 沙汀 《丁跛公》:“她早该把他那件棉短袄取出来,交给他的兄弟穿了。”
词语解释:夹袄  拼音:jiá ǎo
双层的上衣。 鲁迅 《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呵德”们》:“北方是冷的,他们偏只穿件夹袄。”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老王 把他的夹袄给 石得富 拿去披。”
裌襖:夹上衣。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银凤 看见 石得富 用 老王 的裌袄揩着汗,把她的手巾悄悄填到 兰英 手里, 兰英 递给 石得富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 李能 披了件黑裌袄,一面舒袖子,一面故作镇静地问:‘这是干什么呀,街上乱哄哄的?’”
词语解释:皮袄  拼音:pí ǎo
兽皮做的上衣。《红楼梦》第五一回:“披了我的皮袄再去,仔细冷着。” 许地山 《归途》:“在前几年,当她随着丈夫在 河南 一个地方底营盘当差底时候,也曾有过好几件皮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