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侵平声 [chén][jīn,力所胜任][rén,负荷][cēn shēn,参差,人参][详注1][xín][详注2][详注3][《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详注4][同吟]澿


注1:南 【韻補】叶尼心切。【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注2:黔 《广韵》巨金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黔羸,神名。《楚辞·远游》造黔羸而见之兮。亦作黔雷。《司马相如·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神名。
注3:湛 与沈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又音淫。与霪同。久雨也。《王充·论衡》变复之象,以久雨为湛。
注4:渗 《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淋滲,毛羽始生貌。《木華·海賦》鶴子淋滲。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與浸同。浸淫漸漬也。
末字词组
拥衾罗衾枕衾凤衾齐衾陀罗尼衾绞衾 
锦衾寒衾纸衾棺衾鄂衾胸衾褐衾 
布衾翠衾单衾携衾复衾麝衾寝衾 
重衾衣衾绫衾醉衾被衾抗衾神锦衾 
鸳衾同衾客衾遗衾霞衾承衾夷衾 
孤衾抱衾鸾衾敛衾长枕大衾扇枕温衾  

词语解释:拥衾  拼音:yōng qīn
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无艷於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词语解释:锦衾  拼音:jǐn qīn
锦缎的被子。《诗·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刘基 《楚妃叹》诗:“锦衾一夕梦行云,万户千门冷如水。”
词语解释:布衾  拼音:bù qīn
布被。《汉书·叙传下》:“布衾疎食,用俭飭身。”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三冬布衾单,暖气无一丝。”
词语解释:重衾  拼音:chóng qīn
两层被子。《文选·张华〈杂诗〉》:“重衾无暖气,挟纊如怀冰。” 吕延济 注:“衾,被也。” 宋 周邦彦 《尉迟杯·离恨》词:“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词语解释:鸳衾  拼音:yuān qīn
(1).绣有鸳鸯的被子。亦指夫妻共寝的被子。 唐 钱起 《长信怨》诗:“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倚枕覆鸳衾,隔帘鶯百囀,感君心。” 清 李渔 《十二楼·拂云楼》第五回:“ 能红 也肯托熟,随他解带宽衣,并无推阻,同入鸳衾。”
(2).指一种特制的阔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鸳衾》:“ 孟蜀主 一锦被,其濶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餘锦则拥覆于肩,此之谓鸳衾也。”
词语解释:孤衾  拼音:gū qīn
一床被子。常喻独宿。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孤衾引思绪,独枕愴忧端。” 宋 苏轼 《次韵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宋 陆游 《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诗:“祠事当行惧不任,未昏强卧拥孤衾。” 明 洪瀛 《乌夜啼》诗:“乌啼无声霜月泣,一夜孤衾泪如织。”
词语解释:罗衾
绸被
词语解释:寒衾  拼音:hán qīn
冰冷的被子。 唐 唐彦谦 《夜蝉》诗:“羇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清 孙麟趾 《金缕曲·定庵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嘆秋宵寒衾病枕,梦魂千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依稀恍惚的幻想,伴着震荡飞掠的旅梦,掩没在寒衾里。”
词语解释:翠衾  拼音:cuì qīn
即翠被。 唐 李商隐 《药转》诗:“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明 刘基 《玲珑四犯·台州作》词:“翠衾知夜永,清梦冷孤馆。”参见“ 翠被 ”。
词语解释:翠被  拼音:cuì bèi
翡翠羽制成的背帔。被,同“ 帔 ”。《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杜预 注:“翠被,以翠羽饰被。” 杨伯峻 注:“被当读为帔。盖以翠毛为之。”《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之馆,张甲乙而袭翠被。”
织(或绣)有翡翠纹饰的被子。 南朝 梁简文帝 《绍古歌》:“网户珠缀曲琼钩,芳茵翠被香气流。” 宋 陆游 《夜游宫·宫词》词:“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 明 夏完淳 《怨晓月赋》:“捲翠被而凝妆,掩莲帐而清酌。”
词语解释:衣衾  拼音:yī qīn
(1).衣服与被子。《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师之兄以 江 西贸折,遂浪跡於 汉 南。裨将怜之,白於元戎,今於 汉 南,虽緡鏹且尽,而衣衾似给。”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侍读坐宣赐床归家》:“ 王迴质 自 山 东褐衣,召拜 寿王 等侍读,蒙赐牀褥、衣衾等。”
(2).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管子·禁藏》:“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孝经·丧亲》:“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 唐玄宗 注:“衣谓敛衣;衾,被也。” 邢昺 疏:“衾谓单被,覆尸荐尸所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银盘贮首梦》:“十二月九日,虏寇东至,贼发 士元 之柩,掠取衣衾,暴尸於外。”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一:“但是,衣衾呢,棺材呢,还是没办法,再也无处去求人,只好将就,把几件破衣衫包裹了,抬到 刘 家地上安葬。”
词语解释:同衾  拼音:tóng qīn
(1).谓共被而寝。比喻亲近。 汉 徐干 《中论·亡国》:“苟得其心,万里犹近;苟失其心,同衾为远。” 晋 张华 《女史箴》:“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2).谓结为夫妻。 清 姚燮 《双鸩篇》诗:“生不同衾死同穴,妾虽无言妾已决。”《恨海》第五回:“﹝ 棣华 ﹞默念虽未成礼,今日奉了母命,先用了他的衾枕,或者是他日‘同衾’之兆,也未可知。”
词语解释:抱衾  拼音:bào qīn
见“ 抱衾裯 ”。
词语解释:抱衾裯  拼音:bào qīn dāo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按,《小星》序谓“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於君”。后因以“抱衾裯”为侍寝。亦借指作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有个女冠 鱼玄机 ,本係豪家之女,来抱衾裯;出为道院之仙,偏嫌脂粉。”亦省作“ 抱衾 ”。《明史·孙如游传》:“祖宗以来,岂无抱衾之爱,而终引去席之嫌,此礼所不载也。”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娘娘呵,生性娇痴,多习惯,未免嫌疑生抱衾。”
词语解释:枕衾  拼音:zhěn qīn
枕头、被子。泛指床铺。 元 吴景奎 《得家书》诗之一:“卧看平安字,移灯就枕衾。”
词语解释:纸衾  拼音:zhǐ qīn
即纸被。 宋 高翥 《同周晋仙夜宿》诗:“更有诗人穷似我,夜深来共纸衾眠。” 宋 谢枋得 《谢人惠纸衾启》:“雅志孤高,亦有纸衾之惠。”参见“ 纸被 ”。
词语解释:纸被  拼音:zhǐ bèi
古时用藤纤维纸制成的一种被子。 宋 刘子翚 有《吕居仁惠建昌纸被》诗,其中“尝闻 旴江 藤,苍崖走虬屈。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数句,叙纸被原料来源及制作过程。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衣服》:“纸被旧而毛起者将破,用黄蜀葵梗五七根,捶碎水浸涎刷之则如新。或用木槿针叶捣水刷之亦妙。” 宋 陆游 《谢朱元晦寄纸被》诗:“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
词语解释:单衾  拼音:dān qīn
薄被。 唐 韦应物 《冬夜》诗:“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他日归》:“大王请看:一些些麻缕粗鞋,破茸茸旧布单衾欠。”
词语解释:绫衾
丝罗作成的衾被
词语解释:客衾  拼音:kè qīn
客中所用的被褥。 宋 曾巩 《答石秀才月下》诗:“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词语解释:鸾衾  拼音:luán qīn
绣有鸾凤花饰的衾被。《天雨花》第六回:“书童奉命都去了,和衣便睡盖鸞衾。”
词语解释:凤衾  拼音:fèng qīn
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 宋 柳永 《隔帘听》词:“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
词语解释:棺衾  拼音:guān qīn
(1).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清 吴嘉纪 《七歌》之二:“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吩咐外甥女儿看好了老爹,你同我出去料理棺衾。”
(2).谓收殓。 宋 曾巩 《湘寇》诗:“羣党争夸杀吏士,白骨弃野谁棺衾。”
词语解释:携衾  拼音:xié qīn
携带被褥。指出嫁。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向为义气而携衾,后因落莫而入道。”
词语解释:醉衾  拼音:zuì qīn
醉人盖的被子。 宋 石孝友 《醉落魄》词:“曲屏尘暗双鸂鶒,醉衾不暖炉烟溼。” 宋 石孝友 《菩萨蛮》词:“醉衾成独拥,月冷知霜重。”
词语解释:遗衾  拼音:yí qīn
指死者留下的被子。 金 元好问 《元鲁县琴台》诗:“寂寞授书室,孤甥举遗衾。”
词语解释:敛衾  拼音:liǎn qīn
指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用的被子。敛,通“ 殮 ”。《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 郑玄 注:“敛衾,大敛所并用之衾。衾,被也。”《礼记·丧大记》:“迁尸于牀,幠用敛衾。” 孔颖达 疏:“敛衾者,将拟大敛之时衾被也。既迁尸在牀,而用敛衾覆之也。”
词语解释:齐衾  拼音:qí qīn
色采鲜明的衾被。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齐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 钱仲联 集注引 黄节 曰:“齐衾,谓鲜明之衾也。”
词语解释:鄂衾  拼音:è qīn
鄂君 被。 宋 刘筠 《清风十韵》:“夕劲 淮阳 桂,晨凄 越 鄂 衾。” 清 半标子 《忒忒令·题情》套曲:“夹路遗 潘 果,同舟覆 鄂 衾。”参见“ 鄂君被 ”。
词语解释:鄂君被  拼音:è jūn bèi
春秋 楚 王母弟 鄂君 子晳 乘舟,操舟 越 女以歌声表达对其爱慕之情。 鄂君 举绣被覆盖 越 女,得以交欢尽意。后因以“鄂君被”为歌咏男女欢爱的典故。 唐 李商隐 《念远》诗:“牀空 鄂君 被,杵冷 女嬃 砧。” 宋 贺铸 《东吴乐·尉迟杯》词:“ 鄂君 被,双鸳綺,垂杨荫,夷犹画舲相艤。”参阅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词语解释:复衾  拼音:fù qīn
絮有絮绵的大被。《礼记·丧服大记》:“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汉书·龚胜传》:“不幸死者,赐复衾一,祠以中牢。”
词语解释:被衾  拼音:bèi qīn
被子。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坎儿井哟,如颗颗银针,把荒野缝成了暖人的被衾。”
词语解释:霞衾  拼音:xiá qīn
以云霞为衾。 宋 吕本中 《紫薇诗话》:“﹝ 张子厚 梦中诗﹞ 襄王 定是思前梦,又抱霞衾上玉楼。”参见“ 巫山 ”。
词语解释:巫山  拼音:wū shān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词语解释:长枕大衾  拼音:cháng zhěn dà qīn
见“ 长枕大被 ”。
词语解释:长枕大被  拼音:cháng zhěn dà bèi
语出《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汉 蔡邕 《协初赋》:“长枕横施,大被竟牀。”谓共倚长枕,同拥大被,形容夫妇相爱。后用以喻兄弟友爱。《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姚锡钧 《怀人》诗:“长枕大被家法好,风义轩然见亦少。”亦作“ 长枕大衾 ”。《朱子语类》卷五八:“ 唐明皇 於诸王为长枕大衾,虽甚亲爱,亦是无以限制之,无足观者。”
词语解释:陀罗尼衾  拼音:tuó luó ní qīn
织成或印有陀罗经的白绫被子。作为殓具。 清 制,由皇帝赐与死亡的王大臣殓葬用。《清会典·内务府·丧礼》:“皇太子金棺,以枏木为之,漆三十五次……设织龙缎、糚缎、内缎等褥三,织金梵字陀罗尼衾、秋香色龙缎衾各一。”
词语解释:胸衾
胸怀;胸襟
词语解释:麝衾  拼音:shè qīn
香被。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麝衾兽炭团花褥,休数其他,一例豪奢,不是 田 家即 竇 家。”
词语解释:抗衾  拼音:kàng qīn
丧礼仪节之一。将衾被盖上尸体。《礼记·丧大记》:“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 郑玄 注:“抗衾者,蔽上,重形也。” 陈澔 集说:“抗衾,举衾以蔽尸也。”
词语解释:承衾  拼音:chéng qīn
办丧事。衾,殓尸的包被。《梁书·徐勉传》:“且人子承衾之时,志懣心絶,丧事所资,悉关他手,爱憎深浅,事实难原。”
词语解释:扇枕温衾  拼音:shān zhěn wēn qīn
同“扇枕温席”。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説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词语解释:绞衾  拼音:jiǎo qīn
入敛时裹束尸体的束带和衾被。《礼记·檀弓下》:“是故制绞衾,设蔞翣,为使人勿恶也。” 郑玄 注:“绞衾,尸之饰;蔞翣,棺之饰。”《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只用幅巾深衣,殮须用绞衾,庶几柩归,经过闸坝,可以稳当。”
词语解释:褐衾  拼音:hè qīn
粗布被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 黔娄 既死,妻独主丧。 曾子 弔焉,布衣褐衾。” 唐 郑哲 《才鬼记·窦玉》:“惟正堂以草绳繫门,自牖而窥其室,独牀上有褐衾,牀北有破笼,此外更无有。”
词语解释:寝衾  拼音:qǐn qīn
泛指睡眠所用之衣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彼妻所穿之鞋,乃妇人寝衾中物。”
词语解释:神锦衾  拼音:shén jǐn qīn
唐 代 大轸国 所献的一种精美衾被。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唐 元和 八年, 大軫国 贡重明枕、神锦衾、碧麦、紫米……神锦衾,冰蚕丝所织也。方二丈,厚一寸,其上龙文凤彩,殆非人工。”
词语解释:夷衾  拼音:yí qīn
古代丧礼用以覆盖尸体、灵柩的被单。《仪礼·士丧礼》:“牀笫夷衾,饌于西坫南。” 郑玄 注:“夷衾,覆尸之衾。《丧大记》曰:自小敛以往用夷衾。” 贾公彦 疏:“ 郑 言小敛以往,则此夷衾本为覆尸覆柩,不用入棺矣。是以将葬啟殯,覆棺亦用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