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敛衽 拼音:liǎn rèn
亦作“ 敛袵 ”。
(1).整饬衣襟,表示恭敬。《战国策·楚策一》:“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诸侯敛袵,西面而嚮风。” 晋 陶潜 《劝农》诗:“敢不敛衽,敬讚德美?”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 深之 少余二岁,余从童子戏, 深之 儼然端默,余慙,为弃戏敛袵。” 明 方孝孺 《深虑论四》:“当七国之时, 周 虽已衰,使有贤主,如 宣王 者復出,赫然奋发,举 文 武 之遗典而修明之,诸侯有不敛衽而朝者乎。”
(2). 元 以后亦指女子的拜礼。 明 高廉 《玉簪记·假宿》:“我把秋波偷转屏后边,何处客临轩,敛衽且相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女已入内,嚮生敛袵作礼。”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贤良女学校校长 何万淑 敛衽谨订。”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敛衽》、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词语解释:左衽 拼音:zuǒ rèn
衣襟向左。指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书·毕命》:“四夷左袵,罔不咸赖。”《论语·宪问》:“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袵矣。”《后汉书·西羌传》:“ 羌胡 被髮左袵,而与 汉 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后因以“左袵”指少数民族。 宋 梅尧臣 《送王省副北使》诗:“左袵通 华 语,名王接右贤。”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於左袵,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 秦檜 以和误国二十餘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餘矣。”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荐士同征,保西陲不沦於左袵。”词语解释:敷衽 拼音:fū rèn
亦作“ 敷袵 ”。
(1).解开襟衽。表示坦诚。《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2).指坦率陈辞。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余敷袵而未决兮,东皇頷而不言。”词语解释:右衽 拼音:yòu rèn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票骑抗旌, 昆邪 右衽。” 颜师古 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论语·宪问》“被髮左衽” 清 刘宝楠 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2).泛指衣襟。 汉 严忌 《哀时命》:“右衽拂於 不周 兮,六合不足以肆行。”词语解释:连衽 拼音:lián rèn
犹连袂。《梁书·张率传》:“纷高冠以连袵,鏘鸣玉而肩随。”参见“ 连袂 ”。
词语解释:连袂 拼音:lián mèi
(1).犹联袂。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 唐 储光羲 《蔷薇》诗:“连袂蹋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党祸起新朝,正士寒心,连袂高蹈。”
(2).犹连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李参政 昌龄 家女多得贵壻,参政 范公 仲淹 、枢副 郑公 戩 ,皆自小官布衣选配为连袂。”《朱子语类》卷一○七:“或有谓先生曰:‘ 沉继祖 乃 正淳 之连袂也。’先生笑曰:‘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何伤哉!’”参见“ 连襟 ”。词语解释:束衽 拼音:shù rèn
整衣。表示恭敬。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乃缨弁束衽,促武缩气,旁趋曲折,傴僂将事。”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袵来庭。”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据鞍有愧,束袵知荣。敢不奉以牧民,永思去害之指。”词语解释:床衽
床席。泛指卧具。《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 汉 郑玄 注:“安定其牀衽,省问其安否何如。衽,席也。”词语解释:诎缨插衽 拼音:qū yīng chā rèn
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 桓公 亲迎之郊。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尹知章 注:“示将就戮。” 石一参 今诠:“詘缨,谓徒冠而去其缨。插衽,谓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词语解释:佩衽 拼音:pèi rèn
佩玉和衣襟。《楚辞·九章·悲回风》:“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佩玉和衣襟。《楚辞·九章·悲回风》:“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珮,一本作“ 佩 ”。词语解释:辽衽 拼音:liáo rèn
借指 中国 古代 东北 边地民族。 宋 宋祁 《代陈州章相公乞致仕第一表》:“捨末争而纳戎帐之款,损滞积以抚辽衽之和。”词语解释:闺衽 拼音:guī rèn
闺房床席。借指寝卧。 唐 元稹 《葬安氏志》:“况不得为人之妻者,则又闺袵不得专妬於其夫,使令不得专命於其下,外已子不得以尊卑长幼之序加於人,疑似逼侧,以居其身,其常也。”词语解释:交衽 拼音:jiāo rèn
衣襟交接。比喻亲密。 唐 柳宗元 《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余与 马邑 苑言扬 联贡于京师,自时而后,车必挂轊,席必交袵。”词语解释:椎结左衽 拼音:zhuī jié zuǒ rèn
挽髻如椎,穿前襟向左的衣服。古代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服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袵鐻鍝之君,东南殊俗不羈之国,西北絶域难制之邻,靡不重译纳贡,请为藩臣。”《后汉书·西南夷传·西南夷》:“其人皆椎结左袵,邑聚而居,能耕田。”词语解释:上衽 拼音:shàng rèn
衣服的前襟。《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孔颖达 疏:“上衽谓深衣前衽。”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鲍叔 死, 管仲 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词语解释:扱衽 拼音:xī rèn
谓插衣襟于带。《礼记·曲礼下》:“苞屨、扱衽、厌冠,不入公门。” 陈澔 集说:“扱衽,以深衣前衽扱之於带也。盖亲初死时,孝子以号踊履践为妨,故扱之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扱衽而登 钟山 、 蓝田 之上,则夜光璵璠之珍可观矣。”词语解释: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头发披散着,衣襟开在左边。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词语解释: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通“ 披 ”;衽,同“ 袵 ”。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披秉》:“胡儿自古以来,披髮左袵,习以为俗。”亦省作“ 披髮 ”。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词语解释:摄衽 拼音:shè rèn
亦作“ 摄袵 ”。 整饬衣襟。表示庄敬。《管子·弟子职》:“先生将食,弟子饌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伯氏自 淮阳 从调,抵于京师。冬十月,牒计不至,摄袵而退。” 宋 李焘 等《旧本〈周书〉目录序》:“垂缨摄衽,俯仰庙堂,无为以应万几者,致其思而已矣。”词语解释:攘衽 拼音:rǎng rèn
揭起衣襟。奋起貌。词语解释:带衽 拼音:dài rèn
1.腰带和衣衽。喻近处。词语解释:怀衽 拼音:huái rèn
亦作“ 怀袵 ”。
(1).胸前的衣襟,怀抱。《韩非子·初见秦》:“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坛场之上詘於一剑,非武也;姪娣不离怀衽,非文也。”《后汉书·清河王庆传》:“皇子 肈 保育皇后,承训怀袵,导达善性,将成其器。”
(2).怀藏。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六》:“畜泉货,取其稍省负荷百物者之力,便怀袵而已,不挈万物之柄。”词语解释:衣衽 拼音:yī rèn
指衣裳前幅的下边。词语解释:缺衽 拼音:quē rèn
亦作“ 缺袵 ”。 谓衣成有意缺襟,示有缺陷,以启迪为人应谦逊自持,不当自满。《韩诗外传》卷三:“衣成则必缺袵,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措,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宋 晏殊 《谢昇王记室表》:“衣存缺衽,式赞于谦冲。”参见“ 缺隅 ”。
词语解释:缺隅 拼音:quē yú
宫成有意缺角,表示留有缺陷,不敢自满。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宫成缺隅,衣成缺裾。”参见“ 缺衽 ”。词语解释: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见“ 被髮左衽 ”。词语解释: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古代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亦借指中原地区的人受少数民族统治。《论语·宪问》:“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 刘宝楠 正义:“ 皇 疏云:被髮,不结也。《礼》男女及时则结髮於首,加冠笄为饰, 戎 狄 无此礼但编髮被之体后也。”《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羌胡 被髮左袵,而与 汉 人杂处。” 晋 潘岳 《西征赋》:“或被髮左袵,奋迅泥滓。”《旧唐书·高祖纪》:“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髮左袵,并为臣妾。”词语解释:裯衽 拼音:dāo rèn
被褥。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楚庄王 ﹞左伏 杨姬 ,右拥 越姬 ,左裯衽,右朝服,曰:‘吾鼓鐘之不暇,何諫之听!’”词语解释:裣衽 拼音:liǎn rèn
古时女子所行的礼,拉起衣服下摆的角词语解释:缝衽 拼音:fèng rèn
见“ 缝紝 ”。
词语解释:缝纴 拼音:fèng rèn
亦作“ 缝絍 ”。亦作“ 缝衽 ”。泛指缝纫补缀之事。《宣和遗事》后集:“ 天眷 十年……﹝ 宋钦宗 ﹞水火则隔门取给於监人,饮食毕,不许存火,洗濯缝衽,一一皆取於外。”《剪灯新话·翠翠传》:“吾衣甚薄,乞持入付吾妹,令浣濯而缝紝之。” 清 方苞 《甲辰示道希兄弟》:“缝紝补缀,皆取办於工。”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缝絍补缀,皆取办於工。” 叶圣陶 《穷愁》:“媪老而寡,为人缝衽以自活,一宽厚慈祥之妇人也。”词语解释:衰衽 拼音:shuāi rèn
古代丧服掩于裳际的衣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 孔颖达 疏:“《丧服》注云:衽为两燕尾,凡用布三尺五寸,上正一尺,两燕尾衺袲裁二尺五寸,下广四寸,缀於身旁,所以掩裳际也。” 杨伯峻 注:“古代丧服衣襟较衣长,掩于裳际。”词语解释:衾衽 拼音:qīn rèn
(1).被子和卧席。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衾衽长尘,丝竹罢调。”
(2).借指寝卧之处。《宋书·文帝纪论》:“及至言漏衾衽,难结 商 竖,虽祸生非虑,盖亦有以而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