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深衷圣衷褊衷节衷道衷酸衷悃衷天诱其衷
宸衷愚衷素衷量衷五衷鉴衷崇衷坦衷
丹衷微衷诱衷优衷隐衷浅衷曲衷神衷
清衷和衷幽衷赤衷事衷失衷私衷 
降衷懦衷得衷乖衷返衷牖衷简衷 
渊衷不衷激衷初衷允衷热衷言不由衷 
由衷天衷苦衷谦衷违衷慈衷剖衷 
寸衷情衷厝衷内衷适衷无动于衷裁衷 

词语解释:深衷  拼音:shēn zhōng
内心;衷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三表》:“伏奉圣旨,以臣上表陈让 邠州 观察使事,当体深衷。”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相逢一语感相许,便与深衷吐款款。”
词语解释:宸衷  拼音:chén zhōng
(1).帝王的心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泛彼辽碣,瑞我国东,有符皇德,乃眷宸衷,就言鷲室,栖诚梵宫。”《旧唐书·杨发传》:“礼之疑者,决在宸衷。”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此其心皆体国,而所见各殊,惟折以宸衷,则众论一矣。”
(2).偶沿用于称国家最高领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伏愿我大总统、总理宸衷之断,即颁明令斥免 曹 章 等。”
词语解释:丹衷  拼音:dān zhōng
赤诚之心。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解讲疏》:“敢誓丹衷,庶符皎日。” 唐 戴叔伦 《曾游》诗:“絶粒感 楚 囚,丹衷犹照耀。” 明 钱澄之 《孤萤篇》:“祗今寂寞自明灭,耿耿丹衷应有血。”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白髮在堂,奚忍毁巢破卵;丹衷未泯,寧甘屈节事人?”
词语解释:清衷  拼音:qīng zhōng
纯洁的内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匱之书,海上名山之旨……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 宋 邵雍 《履道会饮》诗:“清衷贯金石,剧谈惊鬼神。”
词语解释:降衷  拼音:jiàng zhōng
施善;降福。《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孔 传:“衷,善也。”《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金 元好问 《箕山》诗:“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 陇 人望 蜀 ,有 齐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维皇上帝降衷下民。”
词语解释:渊衷  拼音:yuān zhōng
渊深的胸怀。多用来称颂皇帝。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虽渊衷广纳,未欲加罪於瞽言;而卑论弗臧,安可尚居於厚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张钦夫寿》词:“诸老何烦荐口,先生自简渊衷。” 明 宋濂 《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惟我皇帝既成大统,即蔽自渊衷,孜孜以纂脩《元史》为意。”
词语解释:由衷  拼音:yóu zhōng
(1).出自内心。《旧唐书·良吏传下·杨元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情,不徒然也。” 清 薛福成 《书俄皇告洪大臣之言》:“ 俄 皇所论,未必非由衷之言。” 邹韬奋 《废话》:“办日报的朋友们最痛苦的大概莫过于天天要把这类‘全非由衷’‘使人肉麻’的废话,恭而敬之地记着登载出来。”
(2).指出自内心的情意。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伏望察臣精恳之由衷……许还新命,伏遂微情。”
词语解释:寸衷  拼音:cùn zhōng
(1).指心。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我寸衷匪石,肯容轻转。”
(2).微小的心意。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耿耿寸衷,略抒愚悃。” 郭沫若 《金环吟》:“慰劳寄前綫,欲以表寸衷。”
词语解释:圣衷  拼音:shèng zhōng
天子的心意。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偶读 冯益都 相公集,有《弔明季杨左二公》诗云:‘忠魂莫再伤寃抑,今日犹能厪圣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潜 在密奏中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词语解释:愚衷  拼音:yú zhōng
谦称自己的心意、心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乞收成旨,以允愚衷。” 唐 刘禹锡 《代让同平章事表》:“伏乞赐寝前命,俯亮愚衷。”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今有愚衷,特求指教。”
词语解释:微衷  拼音:wēi zhōng
(1).犹微诚。 唐 俞简 《行不由径》诗:“一示遵途意,微衷益自精。” 宋 范仲淹 《求追赠考妣状》:“右臣窃露微衷,仰干睿听。”参见“ 微诚 ”。
(2).隐微的衷曲。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近世号名讲学者,综其微衷,皆先人心耳。”
词语解释:微诚  拼音:wēi chéng
微小的诚意。常用作谦词。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臣之微诚,不负天地。”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儻允微诚,许陪大礼。”《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备一巵酒谢夫人,夫人鉴其微诚,万物推辞!” 王闿运 《弥之领军罢归奉赠》诗之二:“园葵倾太阳,道远效微诚。”
词语解释:和衷  拼音:hé zhōng
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下﹞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絃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明史·邹元标传》:“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欲名实之符,莫如添 汉 侍读一员,在厅掌印,与 满 侍读和衷办事。” 蔡元培 《在北大话别会之演说词》:“校中组织很周密,职员办事很能和衷……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事了。”
词语解释:懦衷  拼音:nuò zhōng
无大志的胸怀。多用为自谦之词。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恭承荣问,有激懦衷。” 宋 陆游 《贺辛给事启》:“侧闻休命,深激懦衷。”
词语解释:不衷  拼音:bù zhōng
不善;不诚。《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奬乱人,孤之望也。” 孔颖达 疏:“衷,善也。”《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
(1).不合适;不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杜预 注:“衷,犹适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 杜预 注:“衷,当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凡是这些过於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 安老爷 平日不准穿戴的。”
(2).不符合。《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 ,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
词语解释:天衷  拼音:tiān zhōng
(1).天的善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臣﹞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 汉 蔡邕 《郭有道碑》:“先生诞膺天衷,聪睿明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特詔四方英俊,速拜上帝,以奬天衷。”
(2).皇帝的心意。 元 耶律楚材 《和谢昭先韵》:“小子区区何所祝,但愿天衷俞奏鶚。”
(3).指天地四方的中心。《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然其宅天衷,立民极,莫不崇尚其道,神明其位。” 刘良 注:“言天子居天心,立人本。”
词语解释:情衷  拼音:qíng zhōng
衷情。《再生缘》第九回:“此事非轻难隐昧,还宜入内诉情衷。”《再生缘》第二一回:“相迎马头离不远,家人先入禀情衷。”
词语解释:褊衷  拼音:biǎn zhōng
褊狭的内心。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固非效 渊明 之褊衷,耻折腰於五斗。” 清 黄景仁 《恼花篇时寓法源寺》:“客来客往岂有意,而以罪我徒褊衷。”
词语解释:素衷  拼音:sù zhōng
平素的心意。 唐 元稹 《莺莺传》:“慢脸含愁态,芳辞誓素衷。”
词语解释:诱衷  拼音:yòu zhōng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诱其衷。” 杨伯峻 注:“﹝《吴语》云﹞‘天舍其衷’,即‘天诱其衷’。皆天心在我之意。”后以“诱衷”指天意保佑。 唐 陆贽 《告谢昊天上帝册文》:“上帝顾怀,诱衷悔祸。”
词语解释:幽衷  拼音:yōu zhōng
隐藏于内心的情思。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幽衷何用慰,翰墨久謡吟。”《梁书·沉约传》:“抚幽衷而跼念,幸取给於庭庐。”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词语解释:得衷  拼音:de zhōng
同“ 得中 ”。 适当,适宜。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古体下》:“浓纤修短,得衷合度。”参见“ 得中 ”。
词语解释:得中  拼音:dé zhōng
(1).得居中位。《易·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2).适当,适宜。《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今志义力行之贤而 密 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 密 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穠纤得中,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一本作“ 得衷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
科举时代谓考试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鳯生 虽已得中,春试尚远,还在园中读书。”
词语解释:激衷  拼音:jī zhōng
(1).激愤的情怀。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敢忘末学之激衷,试请丈人之静听。”
(2).内心激动。 明 张居正 《论大政》:“意蔼情深,读之使人激衷次骨,感悵无已。”
词语解释:苦衷  拼音:kǔ zhōng
有苦处或感到为难而又不便说出的心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因忆往事於白云迁客之章,见其中之委曲,盖有大不得已之苦衷,未可为人道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或者我姐姐还有甚么不得已的苦衷,説不出的私话,也不可知。” 巴金 《寒夜》六:“我看她也有她的苦衷,不过她不肯讲出来。”
词语解释:厝衷  拼音:cuò zhōng
关心;注意。《南史·顾觊之传》:“兼亲属里伍,流离道路,时转穷涸,事方未已,其士人妇女弥难厝衷。”
词语解释:节衷  拼音:jié zhōng
谓抑止内心的欲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汉明帝 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 范史云 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
词语解释:量衷  拼音:liàng zhōng
犹商量。《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汝若有疑,可与 王俭 诸人量衷。”
词语解释:优衷  拼音:yōu zhōng
平允公正。《宋书·孝武帝纪》:“水陆捕採,各顺时月。官私交市,务令优衷。”
词语解释:赤衷  拼音:chì zhōng
赤诚的心意。 宋 薛季宣 《贵游行》:“怡然自得豁心胸,黯如抹漆何赤衷。”
词语解释:乖衷  拼音:guāi zhōng
失当;违理。《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军国之宜,委之於卿,无使筹略乖衷,失成败之要。”《南齐书·礼志上》:“今皇王冠毕,一酌而已,即可拟古设醴,而犹用醮辞,寔为乖衷。”《周书·武帝纪上》:“岂狱犴失理,刑罚乖衷歟?”
词语解释:初衷  拼音:chū zhōng
原来的心愿。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 仲愷 救时有心,回天无力。知难引避,实负初衷。”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一:“论定盖棺离乱日,寒儒终不变初衷。”
词语解释:谦衷  拼音:qiān zhōng
谦虚的真情。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无闷子录遯翁苦口》:“ 涧翁 之意,当是以《朱子语类》甚繁,而仅仅摘録一帙,恐以罣漏貽讥,故不欲自显,此正其谦衷,而非为避怨起见。”
词语解释:内衷  拼音:nèi zhōng
内心。例如:发自内衷的欢乐。
词语解释:道衷  拼音:dào zhōng
情理和心意。《后汉书·应劭传》:“岂繄自谓必合道衷,心焉愤邑,聊以藉手。”
词语解释:五衷  拼音:wǔ zhōng
同“ 五中 ”。 五脏。亦指内心。 明 王世贞 《夕梦数恶赋此自解》:“六候何烦辨吉凶,五衷未必根缘业。” 明 陆明雍 《诗镜总论》:“熟读 灵运 诗,能令五衷一洗。”
词语解释:隐衷  拼音:yǐn zhōng
隐藏真情;不愿告人的心事。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隐衷潜虑,倾人害物,而谓人不知,诚自欺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僉事 正因‘滇南’二字触着隐衷,有些动心。” 郑振铎 《桂公塘》二:“‘宁愿送给外贼,不愿送给家人’,他们是抱着这样的不可告人的隐衷的。”
词语解释:事衷  拼音:shì zhōng
犹情理。《周书·叱罗协传》:“﹝ 协 ﹞既以得志,每自矜高。朝士有来请事者,輒云‘汝不解,吾今教汝’。乃其所言,多乖事衷。当时莫不笑之。”
词语解释:返衷  拼音:fǎn zhōng
犹反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绅士》:“贤者闻风知劝,益加自爱;不肖者返衷自愧。”
词语解释:允衷  拼音:yǔn zhōng
恰当。《北史·刘芳传》:“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
词语解释:违衷  拼音:wéi zhōng
失当。《宋书·蔡兴宗传》:“主上绍临,四海清謐,即位正是举止违衷,小小得失耳,亦谓春秋尚富,进德可期,而比者所行,人伦道尽。”《魏书·李彪传》:“壮制第宅,美饰车马,僕妾衣綾綺,土木被文绣,僭度违衷者众矣。”
词语解释:适衷  拼音:shì zhōng
见“ 适中 ”。
词语解释:适中  拼音:shì zhōng
亦作“ 适衷 ”。
(1).既不是太过,又不是不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高臺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北齐书·杜弼传》:“奚取於适衷,何贵乎得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是知天下鉅细事,惟适中可以久而不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自 汉 而后,歷代史臣,壹规 班氏 ,詎皆聋聵,要在适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他的身材适中。”
(2).谓地理位置不偏于哪一面。 明 孙传庭 《趣赴保任谢恩疏》:“即臣兼管 直省 属地颇宽,驻扎衙门似宜适中,以便调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由所居至县城,其地适中,过必憇息。” 巴金 《第四病室》第四章:“他的茶馆地点适中,又宽敞,所以生意好。”
词语解释:酸衷  拼音:suān zhōng
悲痛的心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君被逮时,妾奔走戚眷间,并无一人代一谋者。尔时酸衷,诚不可以告愬。”
词语解释:鉴衷  拼音:jiàn zhōng
亦作“鉴衷”。 明察心意。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君其奚憾,不余鉴衷。”
词语解释:浅衷  拼音:qiǎn zhōng
微识,浅见。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赋役之事,余特记四十年以来因革损益之大端,及予一人之浅衷薄识已耳。”
词语解释:失衷  拼音:shī zhōng
见“ 失中 ”。
词语解释:失中  拼音:shī zhōng
亦作“ 失衷 ”。 不合准则。《汉书·食货志赞》:“至于 王莽 ,制度失中,姦轨弄权,官民俱竭,亡次矣。”《魏书·郭祚传》:“诸文案失衷,应杖十者为一负。罪依律次,过随负记。” 宋 苏轼 《祈晴雨师·祝文》:“刑政之失中,民惟吏之怨。雨暘之不时,民亦不能无望於神也。”
词语解释:牖衷  拼音:yǒu zhōng
谓启发其内心。牖,通“ 诱 ”。 清 龚自珍 《题吴南芗东方三图》诗:“顽哉 鲁 与 齐 ,灵气不牖衷!孤负介海 岱 ,海深 岱 徒崇。”
词语解释:热衷  拼音:rè zhōng
(1).犹热心。《发财秘诀》第十回:“本来是个饱学秀才,为人十分热衷,只因时运不济,落魄在 上海 。”
(2).犹醉心,沉迷。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当他热衷于一个严重的困难事业的时候,他竟然完全忘记了正常的组织手续了。” 江帆 《红叶》:“没有过了两天,我的两个同伴忽然又热衷于捉蝈蝈了。”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三章:“世界上最坏的就是那种热衷于利禄,拼命钻营,阴阳两面的小人。”
词语解释:慈衷  拼音:cí zhōng
仁爱之心。《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南朝 梁 任昉 《为皇太子求一日一入朝表》:“岂直下动天至,固亦上结慈衷。”《胭脂血弹词》:“今老身正欲访一个风流倜儻的文人,博雅淹通的学士,贤契家居南国,定有新知。[生白] 江 南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祇恐妄举,有负慈衷。”
词语解释:无动于衷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见“ 无动於中 ”。
词语解释:无动于中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宋 朱熹 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於其中也。” 清 方苞 《修复双峰书院记》:“尝叹 五季 縉绅之士,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於中。”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亦作“ 无动於衷 ”。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词语解释:悃衷  拼音:kǔn zhōng
诚恳之心。 明 唐顺之 《与郭似庵巡按书》:“理宜走谢,面布悃衷,坐病不能,谨以书致。”
词语解释:崇衷  拼音:chóng zhōng
虔诚信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至 唐 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卒能崇衷像教,驻念津梁,龙象相望,金碧交映。”
词语解释:曲衷  拼音:qū zhōng
心事。《再生缘》第二一回:“叫声贤弟仙师转,説道是,当面同言示曲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乌得妾身化妾影,月中与郎谈曲衷。”
词语解释:私衷  拼音:sī zhōng
犹内心。《旧唐书·高宗纪下》:“上谓 霍王元轨 曰:‘男 轮 最小,特所留爱,比来与选新妇,多不称情;近纳 刘延景 女,观其极有孝行,復是私衷一喜。’”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之私衷,可以释疚。” 茅盾 《虹》八:“素来私衷敬爱的 梁刚夫 ,此时在 梅女士 的眼前,也变成了卑污渺小。”
词语解释:简衷  拼音:jiǎn zhōng
正大。 晋 习凿齿 《与谢安论释道安书》:“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徧睹,阴阳算数,亦皆能通。”
词语解释: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杨伯峻 注:“人言为信,中同衷。”《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自是 泽 不復与府中谋议”注引 宋 汪伯彦 《建炎中兴日历》:“王语 伯彦 等曰:‘ 宗泽 渡 河 ,方到趣行,言不由衷。’” 清 龚自珍 《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不合情理的,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亦作“ 言不由中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忆之也。”
词语解释:剖衷  拼音:pōu zhōng
掬示诚心。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欲衷对”:“‘衷对’当为‘剖衷’。言欲剖衷以諫,而无如言之不见听也。”按,《荀子·成相》作“欲对衷,言不从”。
词语解释:裁衷  拼音:cái zhōng
犹裁断。《宋书·谢弘微传》:“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治,何以治官。”
词语解释:天诱其衷  拼音:tiān yòu qí zhōng
谓上天开导其心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 卫国 ,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史记·外戚世家》:“天诱其统,卒灭 吕氏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统﹞一作衷。”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古人谓事顺成而计工,曰天诱其衷。”
词语解释:坦衷  拼音:tǎn zhōng
襟怀坦率。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朱朝贞》:“为人悃愊坦衷,然落落寡合,不喜遨游大人先生。”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王湛 ﹞一以坦衷待人,出言洞见肝膈。”
词语解释:神衷  拼音:shén zhōng
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南朝 梁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园讲颂启》:“从容雅论,实会神衷。”《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入对则言圣旨神衷,出论则云谁敢逆耳。”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