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5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补天补过补衲补痕补复补化补课补背
补衮补葺补空补养补足补刖补语补苗
补陀补纫补贴补水补纳补台补试补考
补处补益补弊补钉补骨脂补缉补苴罅漏补缀乾坤
补阙补苴补种补救补正补治补税补署
补外补拙补完补短补接补刺补续补置
补天手补官补缺补缝补花补褂朝珠补给补貂
补报补牢补败补白补色补记补理补袒
补缀补遗补还补泻补天穿补订补票补角
补衣补绽补助补注补肾补谥补白本补褂

词语解释:补天  拼音:bǔ tiān
(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词语解释:补衮  拼音:bǔ gǔn
(1).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 宋 司马光 《谢门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备员諫省,容逆鳞之愚直,无补衮之嘉谋。”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功》:“一点丹衷期补衮,半生孝道成虚局。”
(2). 唐 代对补阙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尽知者。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司空为空土……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词语解释:补陀  拼音:bǔ tuó
见“ 补陁落迦 ”。
词语解释:补陁落迦  拼音:bǔ tuó luò jiā
即 普陀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补陁落迦山 自 明州 定海县 招宝山 泛海东南行,两潮至 昌国县 ,自 昌国县 泛海到 沉家门 ,过 鹿狮山 ,亦两潮至山下。”亦省作“ 补落迦 ”、“ 补陁 ”、“ 补陀 ”。 宋 陆游 《海山》诗:“ 补落迦山 访旧游,菴摩勒果隘中州。” 钱仲联 校注:“《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普陀洛迦山 ,在 浙江 定海县 治东百里许海中,为《华严经》 善财 第二十八参 观世音菩萨 説法处。’” 金 元好问 《云岩》诗:“世外元无 种香国 ,海内真有 补陁巖 。” 清 黄宗羲 《苍水张公墓志铭》:“公之小校降,欲生致公以为功,与其徒数十人,走 补陀 ,伪为行脚僧。”参见“ 普陀 ”。参阅《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词语解释:补处  拼音:bǔ chǔ
(1).佛教语。前佛既灭后,菩萨成佛而补其位之称。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则云补处,仰嗣 释迦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受灌顶职位,为法王孙,居 兜率施天 ,是生补处。”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命终之后,三人相见於莲邦,乃至一生补处。”后用以借指补官。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2).指曾经到过的地方。 宋 陆游 《高斋小饮戏作》诗:“ 白帝 、 夜郎 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钱仲联 校注:“两公谓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词语解释:补阙  拼音:bǔ quē
(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 杜预 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
(2).引申为弥补缺漏。 吴格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北宋 时改为司谏。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词语解释:补外  拼音:bǔ wài
谓京官调外地就职。 宋 曾巩 《又祭亡妻晁氏文》:“今蒙恩补外,道出东南,敢启菆官,进登舟御,閒关回阻,将致乡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教职屡为考官》:“ 陈观 字 子澜 ,以乡荐授 福建 延平府 教授,岁满调 湖广 黄州府 ,陞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 武昌府 ,又调 荆州府 。”
词语解释:补天手  拼音:bǔ tiān shǒu
挽回世运的能人。 宋 陈师道 《奉陪内翰二友醴泉避暑》诗:“请公慎用补天手,入佐后皇和五石。” 宋 杨万里 《送林谦之司业为桂路提刑》诗:“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尔时乘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 荆州 后取 川 ,大展经纶补天手。”参见“ 补天 ”。
词语解释:补天  拼音:bǔ tiān
(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词语解释:补报  拼音:bǔ bào
(1).报答。 汉 蔡邕 《让尚书乞在闲冗表》:“三月之中,充歷三臺,光荣显著,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水浒传》第八二回:“ 吴用 等再拜称谢道:‘……众弟兄刻骨铭心,难以补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并説 华云 已经亲口允许什么都不要,若是师父肯成就,将来补报的日子长呢。”
(2).犹增补。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四折:“想当日频採桑园,躬收蚕茧,把家私补报。”
词语解释:补缀  拼音:bǔ zhuì
(1).缝补衣服。《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孟郊 《戏赠无本二章》诗之二:“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黎氏》:“妇便操作,兼为儿女补缀,辛勤甚至。” 柳青 《〈创业史〉题叙》:“他的旧棉袄也似乎补缀过了。”
(2).泛指修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押官》:“押官曰:‘此无难辨:公家盆破,有补缀处;此盆无也。’验之始信。”
(3).补充辑集。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序》:“亦以所觉,增润补缀。”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 齐 著作郎 沉约 ,更补缀所遗,製成新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然博雅君子,或不以为紕繆,且有以新事续告者。因补缀旧闻,又成四卷。”
词语解释:补衣  拼音:bǔ yī
打过补丁的衣服。《吕氏春秋·顺说》:“ 田赞 衣补衣而见 荆王 。” 高诱 注:“补衣,弊衣也。”
词语解释:补过  拼音:bǔ guò
补救过失。《易·繫辞上》:“无咎者,善补过也。”《尉缭子·兵教下》:“赏如山,罚如谿,太上无过,其次补过。” 唐 黄滔 《误笔牛赋》:“持功补过,爰垂千古之名。”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为了顾念到你从前对于我的有力的帮助,我给你以一次最后的补过的机会。”
词语解释:补葺  拼音:bǔ qì
(1).修补;修缮。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高元裕》:“自公题记后,廨署补葺亦屡矣,而毫翰焕然独存。”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挥麈驱车》:“苦伶仃难摆划的国计,乱蒙茸难补葺的时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太监安得海伏法》:“有要差赴 广东 留滞于此,寓屋数间,久不修理,天雨下漏,令人难住,烦诸君为我稍加补葺。”
(2).补辑。 宋 苏轼 《策略一》:“而天下之士,方且掇拾 三代 之遗文,补葺 汉 唐 之故事,以为区区之论,可以济世,不已疎乎!”
词语解释:补纫  拼音:bǔ rèn
缝缀。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庙中时荐南涧苹,儿女衣袴得补纫。”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閒则辟纑,或为诸孙补纫,针缕不去手。”
词语解释:补益  拼音:bǔ yì
(1).裨补助益。《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 甲 , 齐 贫人,急乃为宦者,入事 汉 ,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隋书·天文志上》:“ 光武 时,则有 苏伯况 、 郎雅光 ,并能参伍天文,发扬善道,补益当时,监垂来世。”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这不是前人的经验毫无补益于后来人,当然,它有很重大的帮助,但却只能供作参考。”
(2).犹补充。《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 苗賁皇 曰:‘蒐閲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鷄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 楚 ?’”
词语解释:补苴  拼音:bǔ jū
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词语解释:补拙
弥补愚钝
词语解释:补官  拼音:bǔ guān
补授官职。《史记·平準书》:“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文臣曰‘上书可采’,武臣曰‘军前有劳’,并补官,仍许磨勘,封赠为官户。”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管怀珠寄夫书》:“日望夫子早日补官,同到 秦中 ,合家完聚。”
词语解释:补牢  拼音:bǔ láo
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然则来軫方遒,补牢未晚。”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妄谓及今为之,犹可补牢。”参见“ 补牢顾犬 ”。
词语解释:补牢顾犬  拼音:bǔ láo gù quǎn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清 左宗棠 《请拓增船炮大厂疏》:“及待开厂製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则为今之计,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之法,使人以制我者而我反以制人,庶几补牢顾犬之犹未迟晚也。”
词语解释:补遗  拼音:bǔ yí
增补书籍正文的遗漏。亦指上述增补内容。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弁证·文文山》:“公自书丙子正月十八日午时拜相之诗,尤为亲切,《墨谈》又据《文传》补遗,引公祭妻之文,则 欧阳夫人 死于公前。”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今 元 更为补遗如此,益叹搜奇难尽也。” 鲁迅 《〈三闲集〉序言》:“但现在又将这编在前面,作为《而已集》的补遗了。”
词语解释:补绽  拼音:bǔ zhàn
亦作“ 补定 ”。
(1).缝补。亦指补丁。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绽纔过膝。” 仇兆鳌 注:“《礼·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 徐特立 《我的生活》:“祖母穿的围裙,补绽又加补绽,连原来的底布都很难辨认。”
(2).修补;弥补。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至补绽茹漏,聚用增备,抚民以仁,驭军以严。”
词语解释:补衲  拼音:bǔ nà
(1).缝补,补缀。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衣服补衲的,头发很长,在他的腋下,挟着一个纸包。”
(2).指破旧的僧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陈延杰 注:“用事过多,形同补衲,是为文之蠹也。”
词语解释:补空  拼音:bǔ kōng
(1).填补空白之处。 宋 欧阳修 《夏日学书说》:“ 嘉祐 七年正月九日补空。”
(2).填补空缺。闽剧《炼印》第二场:“这按院的任空着,我跟你一起去补空,为 文溪明 、 杨振达 辨冤,也替众百姓做点事情。”
词语解释:补贴  拼音:bǔ tiē
亦作“ 补帖 ”。
(1).犹贴补。谓因不足而有所增益。 唐 白居易 《和东川杨慕巢尚书见寄十四韵》:“老将荣补帖,愁用道销磨。” 宋 陆游 《冬暮》诗:“乘除富贵惟身健,补贴光阴有夜长。”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五:“补贴残骸惟老病,折枝摩腹梦廻初。” 茅盾 《小巫》三:“还是到西北乡去的好,那里的乡下老还有点油水,多少我们也补贴补贴。”
(2).指贴补的费用。《新民晚报》1988.4.20:“在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上涨的同时,按定量计算给职工以适当补贴。”
词语解释:补弊  拼音:bǔ bì
见“ 补敝 ”。
词语解释:补敝  拼音:bǔ bì
亦作“ 补弊 ”。 补救敝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至於 宣王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 文 武 之功业, 周 道粲然復兴。”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奉顺符讖,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復祖业。”
词语解释:补种  拼音:bǔ zhòng
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词语解释:补完  拼音:bǔ wán
补全;补之使完整。《新唐书·王锷传》:“ 河东 自 范希朝 讨 镇 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 鍔 能补完嗇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餘。”《宣和画谱·过海天王像一》:“后之名手,莫能补完。”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展经纶补完天地,尽忠诚心若金石。”
词语解释:补缺  拼音:bǔ quē
(1).修补缺漏。《管子·四时》:“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閭。”
(2).补充缺额。《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数失军遁去, 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脩马復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人民日报》1982.3.8:“在话剧《武则天》中扮演 妙玉 的 叶露茜 突然病倒,导演临时决定由我补缺。”
(3).补救错失。《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这拾遗补缺非所料,把鬼恨人愆一旦消。”
(4).递补官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姚中丞》:“凡州县候补署篆者,皆以弥补亏空之多寡为补缺先后,故人皆踊跃从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余今年亦三十九岁矣,自前年补缺迴避,不復作使星王节之梦想。”《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
词语解释:补败  拼音:bǔ bài
(1).弥补歉年。《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 范宁 注:“败,谓凶年。”
(2).补救败局。 宋 王安石 《江上》诗之二:“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
词语解释:补还  拼音:bǔ huán
偿还;赔偿。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生有限,望犹奢。补还瞎子重开卷,放教跛子出看花。”《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今日到此,当着在座的众位,请他们作个证明,要令你借个一万八千的盘缠补还我 牤牛山 的那桩买卖。”
词语解释:补助  拼音:bǔ zhù
(1).对生活困难者加以周济。语本《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宋 曾巩 《王陟臣马珫户部员外郎制》:“耕敛补助之法,沟防通塞之政,郎於省闥,典领尤重。” 清 刘大櫆 《吴节妇传》:“而夫人勤女红,躬织纫,极艰辛以相补助。”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 焦淑红 说:‘真没吃的,政府要救济,社里也要补助。’”
(2).增益匡助。《后汉书·邓骘传》:“不能宣赞风美,补助清化。” 唐 韩愈 《独孤府君墓志铭》:“五年,迁起居郎,为翰林学士, 愈 被亲信,有所补助。”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窃观近世士大夫所欲悉心力耳目以补助朝廷者有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往者 陈名夏 、 钱谦益 辈,以北面降虏,贵至阁部,而未尝建白一言,有所补助,如 魏徵 之于 太宗 , 范质 之于 艺祖 者。”
词语解释:补痕  拼音:bǔ hén
补缀的痕迹。 叶圣陶 《穷愁》:“工毕,母袄仅完,补痕重迭,乃重而弗柔,殊不适衰年体,然 阿耘 以为聊胜於无也。”
词语解释:补养  拼音:bǔ yǎng
用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 宋 秦观 《治势下》:“其急而解之以宽,犹虚中暴下而补养之也。”《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老 气成一病,七十岁的人,元气衰了,又没有药物补养,病不过十日,寿数已尽,归天去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生产过孩子后并没有吃过一只鸡或一只猪蹄子来补养身子。”
词语解释:补水  拼音:bǔ shuǐ
由于货币成色、价值的不等,兑换时给予一定的贴补费,谓之补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 理之 笑道:‘光板和烂板比较,要伸三分多银子的水;你用出去,不和他讨补水,他那得不疑心你用铜银呢。’”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账房:]啊哟,中央纸吗?那是不行的!我们收的都是毫洋,而且都是新毫,(指着搭裢)不信你看。[ 王素薇 :]我们照市价补水就是。”
词语解释:补钉  拼音:bǔ dīng
见“ 补丁 ”。
词语解释:补丁  拼音:bǔ dīng
亦作“ 补帄 ”。亦作“ 补钉 ”。 补在破损的衣服或物件上的东西。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补丁圆领豆浆餿。”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乞儿﹞謌《钉打铁》曲,其词云:‘钉打铁,铁打钉,烧破綾罗没补帄。’”《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太太常穿的都是打补钉的衣服。” 吴组缃 《山洪》一:“晾着满是补钉的衣裤和小孩的尿布。”
词语解释:补救  拼音:bǔ jiù
(1).补天救人。 宋 梅尧臣 《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参见“ 补天穿 ”。
(2).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 有若 要在源头上做来, 哀公 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 清 唐孙华 《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尫。”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词语解释:补天穿  拼音:bǔ tiān chuān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词语解释:补短  拼音:bǔ duǎn
(1).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补救缺失。《史记·乐书序》:“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词语解释:补缝  拼音:bǔ fèng
(1).缝补衣服。《战国策·中山策》:“至於 平原君 之属,皆令妻妾补缝於行伍之间。”《汉书·食货志下》:“嬪妇桑蚕、织紝、纺绩、补缝。”
(2).弥补。《淮南子·要略》:“差择微言之眇,詮以至理之文,而补缝过失之闕者也。”
词语解释:补白  拼音:bǔ bái
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小文章。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此系 闲斋 寄来,不知可作《新语林》补白否?”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这些随笔都是写在十年之前,作《小说月报》补白的。”
词语解释:补泻  拼音:bǔ xiè
见“ 补写 ”。
词语解释:补写  拼音:bǔ xiě
亦作“ 补泻 ”。 补益与疏泻。中医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症;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素问·脉要精微论》:“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 王冰 注:“有餘者写之,不足者补之,是应天地之常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流行荣衞,有补泻之法。”
词语解释:补注  拼音:bǔ zhù
亦作“ 补註 ”。
(1).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而 刘昭 採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多见其无识也。”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序》:“及 隋 唐 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无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独 东京 王逸 《章句》与近世 洪兴祖 《补注》并行於世。”《四库全书总目·楚辞·楚辞补注》:“ 兴祖 是编,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阐发。”
(2).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在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删改;有因变动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则加上了补注,以免再度以讹传讹。”
词语解释:补复  拼音:bǔ fù
(1).补偿报答。《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 晁夫人 説:‘……我感他这情,寻思着补復他补復。’”
(2).补充缺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投供验到》:“选例,单月急选,双月大选,急选补復,大选陞二除八,除者前双月二十八日投供,本月初一日验到。”
词语解释:补足  拼音:bǔ zú
补充使足数;补充使完整。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今军伍空缺,有一卫不满千餘,一所不满百餘者,宜备查缺额之故而补足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其实平时营里的缺额只要补足了,到了要用时,只怕也够了。” 郭沫若 《一只手》三:“那老妈说了一句,又补足一句道:‘怕是在做夜工罢?’”
词语解释:补纳  拼音:bǔ nà
(1).缝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高陵”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雅性节俭……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2).补阙献纳。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 文立 字 广休 , 巴郡 临江 人也…… 立 自内侍,献可替否,多所补纳。”
(3).补充交纳。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赴丞相生日》词:“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箇, 西京 循吏。”
词语解释:补骨脂  拼音:bǔ gǔ zhī
草名。俗称破故纸。夏秋之交开花,淡紫色,其种子可入药,性温味辛苦,用于补肾虚、壮元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补骨脂》﹝集解﹞引 苏颂 曰:“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 唐 郑相国 ……此物本自外番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番人呼为补骨脂,语讹为破故纸也。”
词语解释:补正  拼音:bǔ zhèng
补充,修正。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採,庶或补正闕谬,以备万分。”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 沅 官事之暇,嗜博观史籍,间以所见,校正此志譌漏凡数百条,又採他地理书,可以补正闕失者皆録入焉。” 鲁迅 《〈嵇康集〉序》:“惟此所闕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
词语解释:补接  拼音:bǔ jiē
(1).弥补。 汉 王充 《论衡·率性》:“能纳韦絃之教,补接不足,则 豹 、 安于 之名可得参也。”
(2).谓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往岁收合得少杂材,并蒙赐故板,启荣内许作小眠斋,始欲成就,皆补接为办,无乖格製。”
词语解释:补花  拼音:bǔ huā
把彩色布片或丝绒缝在枕套、桌布、童装等上面,构成花鸟等图案的一种手工艺。
词语解释:补色  拼音:bǔ sè
两种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则这两种色光便是补色。也称余色。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人目在看某种色光时,如另有一种色光可与此色混和而发生白的感觉,这两种色光便立为‘补色’或称‘余色’。”
词语解释:补天穿  拼音:bǔ tiān chuān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词语解释:补肾  拼音:bǔ shèn
补法之一。补益肾脏的方法。分补肾阴、补肾阳
词语解释:补化  拼音:bǔ huà
蒙古语译音。牛的别名。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物类,如不花者,牯牛也,亦作补化。”
词语解释:补刖  拼音:bǔ yuè
《庄子·德充符》:“ 无趾 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孔子 曰:‘弟子勉之!夫 无趾 ,兀者也,犹务学以復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王先谦 集解:“前恶亏德,求学以补之。”亡足,谓受刖刑。后因以“补刖”谓补救前愆,以全其德。 宋 张耒 《次韵君复七兄见赠》:“嗟我尘埃费昏旦,补刖自怜闻道晚。”
词语解释:补台  拼音:bǔ tái
谓设法帮助以使事情成功,与“拆臺”相对而言。 鲁光 《中国姑娘》:“他们总是这样互相补台,而从不互相拆台。”
词语解释:补缉  拼音:bǔ jī
修补。《宋书·刘义欣传》:“ 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 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整理编辑。《旧唐书·经籍志上》:“ 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词语解释:补治  拼音:bǔ zhì
修补整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宋 王安石 《寄题睡轩》诗:“新居当 中条 ,墙屋稍补治。”
词语解释:补刺  拼音:bǔ cì
(1).缝补。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五:“秋风入破衣,瘦妇思补刺,手中把长线,无帛缝不得。”
(2).重施墨刑。《明律·刑律·贼盗起除刺字》:“若有起除原刺字样者,杖六十,补刺。”
词语解释:补褂朝珠
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词语解释:补记  拼音:bǔ jì
事后的想法,回想。例如:在每一页上都要留出写补记的地方。
词语解释:补订  拼音:bǔ dìng
补充订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于时 于景素 孔兼 为仪曹副郎,即疏请夺諡矣……时礼曹无人肯出疏。 于 即任之,亦以旧隙相左也。其事予曾记之,又为补订云。”
词语解释:补谥
补予谥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 沉公 乘间曰:‘因不读 王某 之诗,盖以其无諡法,无所羡慕故也。’上因命同 韩文懿 菼 补諡焉。”
词语解释:补课  拼音:bǔ kè
(1).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我们要对文学艺术的基础理论,进行必要的补课。”
(2).比喻某种工作做得不完善而重做。 沙汀 《闯关》六:“如果有人由于偷懒,或者由于动身时过分匆促,丢下了他所应该做的事情,他会受到严厉的指责,并且被派转去补课。”
词语解释:补语  拼音:bǔ yǔ
句子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对其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词语解释:补试  拼音:bǔ shì
补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州县学,春秋两放补试,白身人本经中者,注籍。”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卷一:“ 光玉 补试入太学,适与 岐公 之子 敏甫 同斋。”
词语解释:补苴罅漏  拼音:bǔ jū xià lòu
弥补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於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须要有人代做这个转化工作,将剧中情事补苴罅漏地应有尽有地搬演出来。”参见“ 补苴 ”。
词语解释:补苴  拼音:bǔ jū
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词语解释:补税  拼音:bǔ shuì
补交推延的税款
补交追加的税额
补交逃税
词语解释:补续  拼音:bǔ xù
(1).补充接续。 汉 班固 《奕旨》:“既有过失,逡巡儒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后汉书·卢植传》:“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纪》。”
(2).缝补联接。《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唐 孔颖达 疏:“故此子弟仍能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
词语解释:补给  拼音:bǔ jǐ
(1).事后交付。《清会典事例·户部·存留钱粮》:“嗣后 楚 省会试文武举人若干名,按人分派,全数垫给,不必先给十两,於试后补给。”
(2).军事上指补充、供给弹药和粮秣等。
词语解释:补理  拼音:bǔ lǐ
(1).补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遣謁者分将施刑补理城郭。”
(2).滋补调理。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譬犹人大病方愈,须用粥食汤药补理,即便平復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赤箭,即今之天麻也……此神仙补理养生上药。”
词语解释:补票  拼音:bǔ piào
凡应凭票方能获得的某种权利,如缺少票证,需按规定补全称为补票。多用于乘坐车船。如:无票上车的旅客,请到八号车厢服务台补票。
词语解释:补白本  拼音:bǔ bái běn
宋 版书以白纸印成,或因蠹败而修补者,谓之“补白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辛丑,三舘、秘阁上所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九百五十四卷。”
词语解释:补背  拼音:bǔ bèi
装裱术语。修补辅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令书房依元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 庄宗古 ,依元本染古槌破,用印装造。”
词语解释:补苗  拼音:bǔ miáo
农作物幼苗出土后,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时,用移苗或补种的方法把苗补全
词语解释:补考  拼音:bǔ kǎo
(1).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清史稿·选举志六》:“嗣 湖广 总督 程矞采 等以军务未竣,疏请展限,令凯撤后再行补考。” 丁玲 《母亲》三:“于是她不得不又同 云卿 商量,决定在十月半赶回去,开学前赶来补考。”
(2).补充考证。
词语解释:补缀乾坤  拼音:bǔ zhuì qián kūn
缝补天地,比喻治理国家
词语解释:补署  拼音:bǔ shǔ
补任官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 ,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词语解释:补置  拼音:bǔ zhì
添设官职。《新唐书·宦者传上·窦文场》:“衞士 朱华 以按摩得幸 文场 ,参虑补置,索賕数万緡,而藩镇赠遗累百鉅万,略士妻女无所惮,詔杀之于军。”
词语解释:补貂  拼音:bǔ diāo
犹续貂。常用作自谦之词。《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和帮协佐能戡乱,典礼咸称善补貂。”
词语解释:补袒  拼音:bǔ tǎn
辅佐。《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 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何晏 曰:“其所以终不敢復加兵於 邯郸 者,非但忧 平原君 之补袒,患诸侯之捄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
词语解释:补角  拼音:bǔ jiǎo
数学名词。平面上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即180°)时,这两个角就互为补角。
词语解释:补褂  拼音:bǔ guà
即补服。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卷一:“内廷臣工於冬至前始常服貂褂,惟元旦则易补褂。”《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你把补褂脱去,也到这炕上来睡一回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老爷的补褂朝珠,大帽宫靴,全穿戴齐整。”参见“ 补服 ”。
词语解释:补服  拼音:bǔ fú
(1). 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 明 洪武 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 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尊宠。”《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你做官到任,除了不打金凤冠与我戴,不做大红补服与我穿,我做太太的人,自己戴了一个纸凤冠,不怕人笑也罢了,你还叫我去掉了是怎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寧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褂上还缀着上品的锦鷄补服。”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那个文臣的补服上面,作为‘一品官’标志的仙鹤,就显得十分清晰。”参阅《明史·舆服志三》《清通典·礼四》
(2). 明 清 时于品服之外,缀有随时依景而制的补子的衣服。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内廷宫嫔,旧例从初一起,就要衣鹊桥补服。”
共15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