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蠹鱼蠹书虫蠹册蠹心蠹尅蠹饷蠹敝蠹糵
蠹简蠹字蠹食蠹毁蠹孔蠹鱼友蠹政病民蠹折
蠹书蠹国蠹孽蠹落蠹国害民蠹贼蠹蛀蠹劳
蠹虫蠹蟫蠹字鱼蠹蝎蠹俗蠹役蠹言蠹克
蠹叶蠹民蠹吏蠹伤蠹国残民蠹民梗政蠹毒蠹商
蠹编蠹化蠹书客蠹害蠹居棋处蠹秏蠹简遗编蠹薮
蠹损蠹箧蠹政蠹丛蠹国病民蠹横蠹怪蠹刻
蠹木蠹朽蠹弊蠹国耗民蠹胥蠹蝝蠹籍蠹役书办
蠹蚀蠹物蠹耗蠹国嚼民蠹棍蠹政害民蠹患 

词语解释:蠹鱼  拼音:dù yú
亦作“蠧鱼”。
(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蠹简  拼音:dù jiǎn
被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徒以研寻蠹简,穿凿遗文,菁华久谢,糟粕为偶。” 宋 陆游 《掩扉》诗:“一编蠹简从吾好,又见西窗掛夕暉。” 傅尃 《感怀》诗之四:“龕灯回向期皈佛,蠹简飘零且箸书。”
词语解释:蠹书  拼音:dù shū
亦作“蠧书”。
(1).谓晒去书中的蠹虫。《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於 雀梁 ,蠧书於 羽陵 。” 郭璞 注:“蠧书,谓暴书中蠹虫。”
(2).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宋 陆游 《昼睡》诗:“一卷蠹书栖倦手,数声残角报斜阳。”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扫除蠹书,一册堕于架,取视之,则 南冈 诗也。”
词语解释:蠹虫  拼音:dù chóng
亦作“蠧虫”。
(1).蛀虫。《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 三国 吴 陆玑 疏:“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贾思勰 《齐民要术·伐木》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蠧虫,《字林》:木中虫也;穿食人器物者也。” 唐 朱湾 《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诗:“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2).借指爱书或爱读书的人。 徐迟 《三峡记·宜昌导游》:“我记得三十年前,在 北京 给我导游的是个蠹虫,他让我陪他跑遍了古城中几乎所有的旧书铺。”
(3).比喻坏人或坏事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书的还魂和赶造》:“但丛书也有蠹虫。从 明 末到 清 初,就时有欺人的丛书出现。”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五》:“工作能力不强而办事又不负责的同事,是我们的蠹虫!”
词语解释:蠹叶  拼音:dù yè
被虫咬坏的叶子。 宋 陆游 《遣兴》诗之二:“唧唧悲蛩常弔夜,萧萧蠹叶更禁秋。” 宋 杨万里 《理蔬》诗:“青虫捕仍有,蠹叶病还生。”
词语解释:蠹编  拼音:dù biān
亦作“蠧编”。 虫蛀坏的书。泛指古旧书籍。 宋 陆游 《雨夜》诗:“雨中更觉凄凉甚,一点残灯守蠹编。”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朝击柝而聚之而课之书,夕击柝而聚之而校之文,口吻刓于蠹编之诵记,而思虑敝于游词之剽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儿郎头角,曾亲蠧编,晴云遥望 蓬莱殿 。”
词语解释:蠹损  拼音:dù sǔn
蛀蚀损坏。 宋 庞元英 《谈薮》:“譬之猛虎,人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蠹损。” 清 无名氏 《〈嵇康集〉跋》:“自板本盛,而人始不復写书;即有书,不知较讎,与无书等,只供蠹损浥烂耳。”
词语解释:蠹木  拼音:dù mù
蛀坏的梁木。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嚙栋梁成蠹木。” 唐 李贺 《昌谷诗》:“歌尘蠹木在,舞衫长云似。” 王琦 汇解:“诗意谓清歌久歇,故尘满蠹梁之上而不动。”
词语解释:蠹蚀  拼音:dù shí
亦作“蠧蚀”。
(1).指被虫蛀坏。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輭如绵。”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旧稿蠧蚀不復存,今仅能追忆一二语。”
(2).侵蚀;逐渐侵害,使之变坏。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蠧蚀,肉好鉤婉全。”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 歆 ( 刘歆 )蠧蚀经传以诬圣人。”
(3).暗中侵占,侵吞。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间有讲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则中饱蠹蚀之人轰起而交持之。”
词语解释:蠹书虫  拼音:dù shū chóng
即蠹鱼。比喻埋头苦读的人。含有食古不化之意。 唐 韩愈 《杂诗》:“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一本作“蠧书”。参见“ 蠹鱼 ”。
词语解释:蠹鱼  拼音:dù yú
亦作“蠧鱼”。
(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蠹字  拼音:dù zì
被蛀蚀的字。 宋 陆游 《秋雨》诗之三:“壁简积阴添蠹字,床琴生润咽弦声。”
词语解释:蠹国  拼音:dù guó
危害国家。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 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 ,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柳子厚 《憎王孙文》……今详其词意,盖言君子之作忠効劳如此,而羣小之妨贤蠹国如彼。”《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词语解释:蠹蟫  拼音:dù yín
蠹鱼。 宋 苏辙 《东湖》诗:“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蔡琬 《咏九华峰寺》:“苔生尘鼎无香火,经蚀僧厨有蠹蟫。”参见“ 蠹鱼 ”。
词语解释:蠹鱼  拼音:dù yú
亦作“蠧鱼”。
(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蠹民  拼音:dù mín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唐 柳宗元 《视民诗》:“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2).指危害人民。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之二:“谈理一家説,蠹民千载忧。”
词语解释:蠹化  拼音:dù huà
蠹虫蜕化成蛾;蜕化。 明 高启 《题许澜伯〈三虫图〉》诗:“密脾未满报衙频,蠹化初成傅粉新。”
词语解释:蠹箧  拼音:dù qiè
指书箱。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之三:“蠹篋有书供夙好,衡门无客作新知。”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一:“蠹篋蛛丝搜药裹,酒鎗蜡屐负花期。”
词语解释:蠹朽  拼音:dù xiǔ
亦作“蠧朽”。 谓木材被蛀腐烂。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塼者,专也。谓山度之材,有蠧朽之日;火化之壤,无销鑠之期。” 清 唐甄 《潜书·匪更》:“盖礼之既坏,如美木积久而有蠧朽,不可以为宫室。”
词语解释:蠹物  拼音:dù wù
亦作“蠧物”。 蛀食器物的虫类。《周礼·秋官·剪氏》:“翦氏,掌除蠧物。” 郑玄 注:“蠧物,穿食人器物者,虫鱼亦是也。”
词语解释:蠹册  拼音:dù cè
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南朝 梁 沉约 《和竟陵王抄书》:“披縢辨蠹册,酌醴访深疑。”
词语解释:蠹食  拼音:dù shí
侵蚀。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若令任帅守监司管军以上貲豪其地者,皆有以佐军须,而宫掖之奉,吏胥蠹食,悉加裁撙,使国用未甚屈,则虏可力持而计可徐定也。”
词语解释:蠹孽  拼音:dù niè
亦作“蠧糵”。 祸害;滋事。 宋 欧阳修 《陈氏荣乡亭记》:“ 什邡 , 汉 某县……县大以饶,吏与民尤驁恶猾骄,善货法,为蠹孽。”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 章 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糵其间以启争端。”
词语解释:蠹字鱼  拼音:dù zì yú
亦作“蠧字鱼”。 即蠹鱼。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诗:“墨润冰文茧,香销蠧字鱼。”参见“ 蠹鱼 ”。
词语解释:蠹鱼  拼音:dù yú
亦作“蠧鱼”。
(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蠹吏  拼音:dù lì
亦作“蠧吏”。 害民的官吏。《明史·王翱传》:“ 松茂 军粮於农隙齐力起运,护以官军,毋专累百姓……詔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 北京 。” 清 孙枝蔚 《甲申春日纪事》诗:“盗贼翻能除蠧吏,公卿枉自学财奴。”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所用之人,大抵非门客帮闲,则光棍蠧吏。”
词语解释:蠹书客  拼音:dù shū kè
亦作“蠧书客”。 喻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元 宋褧 《都城杂咏》:“却笑西邻蠧书客,牙籤緗帙费年华。”
词语解释:蠹政  拼音:dù zhèng
(1).败坏朝政。《后汉书·宦者传论》:“同弊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殫书。” 唐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诗:“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伯颜太师》:“ 至元 间,太师丞相 伯颜 专权蠹政,贪恶无比,以罪左迁 南恩州 达鲁花赤。”
(2).害民的政令。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朕嗣守洪业,敷弘理道,寧容蠹政,以害齐人!”《明史·杨廷和传》:“已而詔下, 正德 中蠹政釐抉且尽。”
词语解释:蠹弊  拼音:dù bì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词语解释:蠹耗  拼音:dù hào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
词语解释:蠹心  拼音:dù xīn
蛀蚀内部。 许杰 《假使鲁迅今天还活着》:“在今天,我们自己的阵营里面,有没有蠹心的害虫在孳生呢?”
词语解释:蠹毁  拼音:dù huǐ
蛀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后 公佐 访古 东吴 ……於石穴间得《古岳瀆经》第八卷,乃得其故,而其经文字奇古,编次蠹毁,颇不能解。”
词语解释:蠹落  拼音:dù luò
亦作“螙落”。 蛀蚀剥落。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楮虽螙落,而字蹟犹在。”
词语解释:蠹蝎  拼音:dù xiē
木中的蠹虫。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积微致著,累浅成深……寸飇所以燔百寻之室,蠹蝎所以仆连抱之木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犹釤禾以讨蝗虫,伐木以杀蠹蝎。”
词语解释:蠹伤  拼音:dù shāng
损害。 宋 石介 《怪说中》:“今 杨亿 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鎪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
词语解释:蠹害  拼音:dù hài
亦作“蠧害”。 犹祸害。《后汉书·刘陶传》:“ 光和 五年,詔公卿以謡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 李贤 注:“謡言谓听百姓风謡善恶而黜陟之也。”《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 温璋 ﹞仰药卒,敕曰:‘苟无蠹害,何至於斯!恶实贯盈,死有餘责。’”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李林甫 《赠韩席侍郎》诗曰:‘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日怀奸险,蠧害朝政。”
词语解释:蠹丛  拼音:dù cóng
亦作“螙丛”。亦作“蠧藂”。
(1).蠹鱼一类。喻指读书人之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迎新任张寅翁》:“某 江 表鯫生,蠧藂下士,两年作吏,深愧糠粃之先;一旦去官,犹幸蒹葭之倚。”参见“ 蠹鱼 ”。
(2).如蠹鱼般聚集。 黄人 《题李觉尔秘密结社和同国遗民原韵》:“螙丛《刺客传》,齷齪只私讎。”
词语解释:蠹鱼  拼音:dù yú
亦作“蠧鱼”。
(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蠹国耗民  拼音:dù guó hào mín
同“蠧国害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词语解释:蠹国嚼民  拼音:dù guó jiáo mín
同“蠧国害民”。亦作“蠧国嚼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其奸恶之蠧国嚼民,与虎狼之噬人食物,何处无之。”
词语解释:蠹尅
侵耗刻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国用之不足,虽由上之不节,而下焉者,综覈之未精,虚文之糜费,蠹尅之多端,因循之亏耗,亦常居其半焉。”
词语解释:蠹孔  拼音:dù kǒng
蛀虫啮食的小洞。《周礼·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搏” 郑玄 注“生谓无瑕蠹也” 唐 贾公彦 疏:“无瑕谓无异色,无蠹谓无蠹孔也。”
词语解释:蠹国害民  拼音:dù guó hài mín
危害国家和人民。《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 昭 ( 司马昭 )因 黄皓 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詔諭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安中 ( 王安中 )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事,当责所属保任……并言 京 ( 蔡京 )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词语解释:蠹俗  拼音:dù sú
(1).败坏风化。《宋书·明帝纪》:“凡诸蠹俗妨民之事,趣末违本之业,雕华靡丽,奇器异技,并严加裁断,务归要实。”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
(2).犹陋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饮宴苦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
词语解释:蠹国残民  拼音:dù guó cán mín
同“蠧国害民”。 宋 苏轼 《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姦言詖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词语解释:蠹居棋处  拼音:dù jū qí chǔ
1.亦作"蠧居棋处"。
2.如虫深居,如棋密布。喻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很广。
词语解释:蠹国病民  拼音:dù guó bìng mín
同“蠧国害民”。亦作“蠧国病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紈綺中……非惟不知稼穡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蠧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清史稿·兵志十二》:“驛政弊坏, 张汧 尝极言之。越数诛求,横索滋扰,蠹国病民,势所必至。” 张孝若 《张季直先生传记》:“依然是敷衍顢頇,蠹国病民,自家拼命的自杀自亡,他人是救不来的。”
词语解释:蠹胥  拼音:dù xū
亦作“蠧胥”。 害民的胥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压制新官,逼勒交代。其未完民欠内,非前官那空无补,诡开欠户,希填即蠧胥侵蚀完数,伪造欠册朦抵。”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父子同试鸿博》:“时漕使者任诸蠹胥,播恶 江 淮 间,吏部( 张鞠存 )甫释褐,即抗章发其恶。”
词语解释:蠹棍  拼音:dù gùn
害民的恶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以閭阎有限之脂膏,而供蠧棍无穷之朘削,究与催科毫无补益。”
词语解释:蠹饷  拼音:dù xiǎng
亦作“蠧餉”。 损耗的粮食。《明史·王锡衮传》:“ 锡衮 因言频岁旱蝗,三餉叠派,请量除加徵,严核蠧餉,俾农夫乐生。”
词语解释:蠹鱼友  拼音:dù yú yǒu
亦作“蠧鱼友”。 喻指同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史部一·任子为郎署》:“ 瞿 与先人厚善,予亦识其仪貌, 赵 则余蠧鱼友也。”
词语解释:蠹贼  拼音:dù zéi
蠹,蠹虫;贼,蟊贼。喻指危害百姓者。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衣必细緻,履必麞麂,组必文采,饰袜必緰此,挍(文)饰车马,多畜奴婢。诸能若此者,既不生穀,又坐为蠹贼也。”
词语解释:蠹役  拼音:dù yì
亦作“蠧役”。 害民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先是蠧役争领头批来迎,至是畏缩,更易新充蠢朴者……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弟居数日,见其蠹役满堂,纳贿关説者,中夜不絶,流涕諫止之。”
词语解释:蠹民梗政  拼音:dù mín gěng zhèng
亦作“蠧民梗政”。 侵害人民,阻挠政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佐之请謁,己旁缘自资,且既饵临政者,因持其短长,以蠧民梗政。”
词语解释:蠹秏  拼音:dù hào
见“ 蠹耗 ”。
词语解释:蠹耗  拼音:dù hào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
词语解释:蠹横  拼音:dù héng
害民的豪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邑胥 张励 者,家富於财,羣从彊大,为邑中之蠹横。”
词语解释:蠹蝝  拼音:dù yuán
蛀虫。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蠹蝝仆柱梁,蚊蝱走牛羊。”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物论未应衡大小,栋梁终为蠹蝝摧。”
词语解释:蠹政害民  拼音:dù zhèng hài mín
同“蠧国害民”。亦作“蠧政害民”。 《周书·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 护 威势,莫不蠧政害民。”《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上怒,令以犊车载 陀 ( 独孤陀 )夫妻,将赐死。 独孤后 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 陀 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为妾身,敢请其命。’”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书牘交於道路,请託徧於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於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
词语解释:蠹敝  拼音:dù bì
亦作“蠧敝”。 见“ 蠹弊 ”。
词语解释:蠹弊  拼音:dù bì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词语解释:蠹政病民  拼音:dù zhèng bìng mín
同“蠧国害民”。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时 皓 ( 孙皓 )居 武昌 , 扬州 百姓泝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匱乏。 陆凯 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羣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词语解释:蠹蛀  拼音:dù zhù
蠹虫蛀蚀
词语解释:蠹言  拼音:dù yán
害人的言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然皆阴蓄狡恨,求肆蠹言,致杂文之差互悉,羣吏之构成,失於考议,敢不引过?”
词语解释:蠹毒  拼音:dù dú
指危害人民的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诛鉏蠹毒,方復任公。奄弃万国,未克厥忠。”
词语解释:蠹简遗编  拼音:dù jiǎn yí biān
泛指残存的书籍。 唐 罗隐 《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词语解释:蠹怪  拼音:dù guài
蠹虫的精怪。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二寸人》:“尝闻出鼻瞳人,不及豆大;登几蠹怪,仅盈寸餘。凝眸皓齿,谈道论经,且不满二寸矣。”
词语解释:蠹籍  拼音:dù jí
亦作“螙籍”。 虫蛀过的书。泛指古旧书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全谢山姚公碑铭》:“或 谢山 并二事言之耶,年祀浸远,螙籍仅存,此类无可攷订其是非矣。”
词语解释:蠹患  拼音:dù huàn
灾难;祸害。《南史·陈纪下·后主》:“鏤金银薄、庶物化生、土木人、綵华之属,凡布帛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二年》:“ 江子四 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词语解释:蠹糵  拼音:dù niè
见“ 蠹孽 ”。
词语解释:蠹孽  拼音:dù niè
亦作“蠧糵”。 祸害;滋事。 宋 欧阳修 《陈氏荣乡亭记》:“ 什邡 , 汉 某县……县大以饶,吏与民尤驁恶猾骄,善货法,为蠹孽。”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 章 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糵其间以启争端。”
词语解释:蠹折  拼音:dù shé
因虫蛀而折断。 宋 叶适 《铨选》:“奈何举天下之大柄而自束缚蔽蒙之,尘坌蠹折,乃为天下大弊之源乎!”
词语解释:蠹劳  拼音:dù láo
病害劳累。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蠹劳相缠,触寒瘃堕者十八九,吏缘姦求,民则甚病。”一本作“蠧劳”。
词语解释:蠹克  拼音:dù kè
侵耗刻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国用之不足,虽由上之不节,而下焉者,综覈之未精,虚文之糜费,蠹尅之多端,因循之亏耗,亦常居其半焉。”
词语解释:蠹商  拼音:dù shāng
亦作“蠧商”。 害民的商人;奸商。 清 林则徐 《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至於洋面勾结销售,则必引诱来往商船,或减让价银,或暂许赊欠,蠧商奸贩,亦难保不为其所愚。”
词语解释:蠹薮
蛀虫聚集的地方
词语解释:蠹刻
侵耗刻削
词语解释:蠹役书办
腐败,刁钻的吏役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