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末字词组
种蠡管蠡铜蠡鹿蠡族蠡熐蠡  
谷蠡海蠡金蠡椓蠡旋蠡奚蠡  
持蠡法蠡蠡蠡测海蠡瓠蠡瘯蠡  

词语解释:种蠡  拼音:zhǒng lí
春秋 时 越国 大夫 文种 、 范蠡 的并称。 汉 扬雄 《解嘲》:“ 子胥 死而 吴 亡, 种 蠡 存而 越 覇。”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 乐毅 出而 燕 坏, 种 蠡 入而 越 覇。” 宋 叶绍翁 《中和堂御制》诗:“高风动君子,属意 种 蠡 臣。”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当时以 勾践 之坚忍, 种 蠡 之阴计,卧薪尝胆,日伺其后。”
词语解释:谷蠡  拼音:gǔ lí
“ 谷蠡王 ”的省称。 唐 虞世南 《从军行》:“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元 张宪 《咏史·月支王头杯歌》:“穹庐侧坐 呼韩邪 ,谷蠡抚掌贤王歌。”
词语解释:持蠡  拼音:chí lí
谓拿瓠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 唐 黄滔 《侯博士》:“常测管以推诚,每持蠡而注念。”
词语解释:管蠡  拼音:guǎn lí
“管窥蠡测”的略语。比喻狭小的识见。《隐居通议·骈俪二》引 宋 欧圣弼 文:“道在五经,固昭华于轨范;书稽六典,敢妄肆于管蠡。”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四:“圣作圣述,权衡至精,管蠡浅见,乌足以知之。”
词语解释:海蠡  拼音:hǎi lí
即海螺。旧时军队中用作号角。《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国人凶悍,习三川,善鬭。吹海蠡为角。”参见“ 海螺 ”。
谓以瓠瓢测海水的量。比喻见识浅陋,看不见事物的全貌。蠡,瓠瓢。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以筦闚天,以蠡测海”。 明 李东阳 《答镜川先生书》:“执事倘不嫌甲乙之妄,则采而録之,犹宜去其圈点,使后人不以井蛙海蠡为不肖者之誚,则为赐大矣。”
词语解释:海螺  拼音:hǎi luó
海里所产的螺蛳,壳可以作酒杯、号角或工艺品。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琉璃海螺之器,并用满酌,罚餘之令遂急,醉而不止。”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鬪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灩波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闻捷 《彩色的贝壳》诗:“海螺呀,海螺!你在呐喊什么?”
词语解释:法蠡  拼音:fǎ lí
即法螺。 唐 李白 《舍利佛》诗:“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王琦 注:“法蠡,即法螺也。古‘螺’字一作‘蠡’,通用。”
词语解释:铜蠡  拼音:tóng lí
(1).铜制的螺形铺首。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絳鹤晨严,铜蠡昼静。”一本作“ 铜铺 ”。
(2).一种铜制号角。 清 金农 《伎席》诗:“ 冬郎 艳体赋赠谁,铜蠡暗咽乌夜啼。”
词语解释:金蠡  拼音:jīn lí
谓仙杯。语本《南史·徐文伯传》:“ 熙 ( 徐熙 )好 黄 老 ,隐於 秦望山 ,有道士过求饮,留一葫芦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 熙 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 秋夫 ,弥工其术,仕至 射阳 令。” 清 周亮工 《神光寺看绛桃》诗:“金蠡杯深啼鸟乱,木鱼声静落花柔。”
词语解释:蠡蠡  拼音:lí lí
行列分明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王逸 注:“蠡蠡,犹歷歷,行列貌也。”
词语解释:鹿蠡  拼音:lù lí
即谷蠡。 匈奴 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椎鸣鏑,钉鹿蠡。” 李贤 注:“ 匈奴 有左右鹿蠡王。”
词语解释:椓蠡  拼音:zhuó lí
谓砸开螺壳,生食其肉。蠡,通“ 蠃 ”。《文选·班昭〈东征赋〉》:“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李善 注:“登樔椓蠡,谓上古未有君臣,又无宫室,不知火化之时也……蠡与蠃古字通。”
词语解释:测海蠡  拼音:cè hǎi lí
盛水的瓠瓢。俗有“以蠡测海”之语,故名。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一:“﹝ 煬帝 ﹞恍惚间与 陈后主 相遇……俄以緑文测海蠡酌红粱新醖劝帝,帝饮之甚欢。”
词语解释:族蠡  拼音:zú lí
见“ 族絫 ”。
词语解释:族累  拼音:zú lěi
六畜疫病。《说文·疒部》:“痤,小肿也。从疒,坐声,一曰族絫。” 段玉裁 注:“《左传》曰:‘牲不疾瘯蠡。’瘯者,‘族’之俗。‘蠡’与‘絫’同部。” 章炳麟 《訄书·商鞅》:“嗟乎!牛羊之以族蠡传者,虑其败羣,牧人去之而无所靳。”
词语解释:旋蠡  拼音:xuán lí
即旋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北台》:“其鉅丽不待言,而高入云表,望之真如五城十二楼。顷駙马 万仲晦 招同戚里诸公,入游西苑,因试登之,如旋蠡然,殊不觉足力之疲。”参见“ 旋螺 ”。
词语解释:旋螺  拼音:xuán luó
(1).即螺旋。 宋 张抡 《绍兴内府古器评·周虬纽钟》:“是器铭文,磨灭不可识,故作旋螺之状。”亦指螺旋状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生﹞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
(2).螺的一种。其螺壳作回旋状。
词语解释:瓠蠡  拼音:hù lí
用葫芦制成的盛器。《周礼·春官·鬯人》“禜门用瓢齎” 郑玄 注引 汉 杜子春 曰:“瓢,谓瓠蠡也。”
词语解释:熐蠡  拼音:mì lí
匈奴 村落。《文选·扬雄〈长杨赋〉》:“驱橐驼,烧熐蠡。” 吕向 注:“熐蠡,聚落也。”
词语解释:奚蠡  拼音:xī lí
瓢。《墨子·备城门》:“盛水有奚[蠡]。奚蠡大容一斗。”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 杜子春 注《周官·鬯人》曰:‘瓢,谓瓠蠡也。’瓠蠡,奚蠡,一声之转。”
词语解释:瘯蠡  拼音:cù lí
皮肤病。指六畜疥癣之疾。《左传·桓公六年》:“博硕肥腯……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 杜预 注:“毛皮无疥癣。” 孔颖达 疏:“瘯蠡,畜之小病,故以为疥癣之疢也。” 明 刘基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为之丰其水草,适其寝讹,去其瘯蠡,驱其豺狼,然后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明 张煌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或者谓哀荣之事,天地亦所并存也。不知四灵可畜,仍不碍瘯蠡;三蘖先殄,亦无伤岳降。”一说,瘯蠡即瘰疬,结核病的一种。见 陆澹安 《左诂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