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虭蟧 拼音:diāo láo
即蟪蛄。蝉的一种。《方言》第十一:“蛥蚗, 齐 谓之螇螰。 楚 谓之蟪蛄,或谓之蛉蛄。 秦 谓之蛥蚗。自 关 而东谓之虭蟧,或谓之蝭蟧,或谓之蜓蚞, 西楚 与 秦 通名也。” 郭璞 注:“貉料二音。”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前有万古后万世,其中一世独虭蟧。” 元 贡师泰 《剪灯联句》:“春阳嘘蛺蝶,秋冷蜕虭蟧。”
唠叨。反覆地说。虭,用同“ 叨 ”。词语解释:蜩蟧 拼音:tiáo láo
蝉的一种。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仓庚鸣春,蟋蟀唫夏,蜩蟧唱秋,螘子战阴,非有命之者,气自动耳。”词语解释:蝭蟧 拼音:tí láo
蝉之一种。一说即蟪蛄。《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司马彪 曰:“惠蛄,亦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故不知岁有春秋也。” 清 恽敬 《释蟪蛄》:“蝭蟧木居,似马蜩而差小,黑黄色,其鸣自呼曰蝭蟧,夏蝉也,非蟪蛄也。” 黄侃 《论学杂著·蕲春语》:“今北方谓青色小蝉六七月间鸣者,曰蝭蟧,音低了。”词语解释:蚻蟧 拼音:zhá láo
方言。蝉。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方言》‘蝉其大者谓之蟧’,今 直隶 谓蝉为即蟧, 山东 、 淮 南北谓之蠽蟧, 浙江 谓之蚻蟧,或曰知蟧。蟧或读如嬈。”词语解释:蛁蟧 拼音:diāo láo
见“ 蛁蟟 ”。
词语解释:蛁蟟 拼音:diāo liáo
亦作“ 蛁蟧 ”。 蝉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蚱蝉》﹝集解﹞引 陶弘景 曰:“寒螿九月、十月中鸣,声甚凄急;七八月鸣而色青者,名蛁蟟。”词语解释:蠽蟧 拼音:jié láo
见“ 蠽蟟 ”。
词语解释:蠽蟟 拼音:jié liáo
亦作“ 蠽蟧 ”。 蝉的别名。《尔雅·释虫》“蜩” 清 郝懿行 义疏:“今 黄县 人谓之蛣蟟, 栖霞 谓之蠽蟟, 顺天 谓之蝍蟟,皆语音之转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方言》:蝉,其大者谓之蟧。今 直隶 谓蝉为即蟧, 山东 、 淮 南北谓之蠽蟧, 浙江 谓之蚻蟧,或曰知蟧。”词语解释:嘄蟧 拼音:jiāo láo
即蟪蛄。蝉的一种。《方言》第十一“蛥蚗…… 楚 谓之蟪蛄” 晋 郭璞 注:“ 江 东人呼嘄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