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蟠桃蟠结蟠拏蟠攫蟠车蟠道蟠虺纹蟠曲
蟠根蟠虬蟠错蟠夔蟠辟蟠固蟠编蟠旋
蟠龙蟠石蟠桃会蟠极蟠龙踞虎蟠天际地蟠络蟠木朽株
蟠胸蟠据蟠潜蟠峙蟠纸蟠互蟠根错节蟠委
蟠木蟠踞蟠蟠蟠幽蟠钢剑蟠虫蟠桃嘉会蟠桃饭
蟠屈蟠郁蟠纡蟠桃杯蟠礴蟠螭纹蟠株蟠桃胜会
蟠螭蟠蜿蟠枝蟠蟉蟠满蟠瘿蟠挐蟠泊
蟠蛰蟠际蟠联蟠青丛翠蟠结根据蟠螭趺蟠据固结 
蟠绕蟠桃宴蟠薄蟠龙卧虎蟠夔纹蟠萦蟠委错紾 
蟠泥蟠伏蟠蛇蟠龙钗蟠亘蟠藤亲眷蟠屈缭纠 

词语解释:蟠桃  拼音:pán táo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词语解释:蟠桃胜会  拼音:pán táo shèng huì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词语解释:蟠根  拼音:pán gēn
(1).谓根脚盘曲深固。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一:“山古蟠根厚,水远知源盛。”
(2).指盘曲的根。 宋 叶适 《〈石庵藏书目〉序》:“时菴傍有石,冒土而奋,如蟠根丛萌,欲发而尚鬱者。”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蟠根百尺穿地肺,直干十丈遮天光。”
词语解释:蟠龙  拼音:pán lóng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词语解释:蟠胸  拼音:pán xiōng
(1).满腹。 明 杨慎 《邓川杨少参两依庄》诗:“空餘蟠胸济世策,日对隣叟谈桑麻。”
(2).指广阔的心胸。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万象入蟠胸,隻字歌中律。”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词语解释:蟠屈  拼音:pán qū
(1).盘旋屈曲;回环曲折。《太平广记》卷四五八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寺两侧皆古松,枝柯青翠,蟠屈覆地,盖塞外别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 朱 试往观,物方蟠屈,闭目如睡。”
(2).抑郁纠结。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词语解释:蟠螭  拼音:pán chī
盘曲的无角之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白鹿孑蜺於欂櫨,蟠螭宛转而承楣。” 唐 李颀 《王母歌》:“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絶。”《明史·舆服志四》:“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夜已很深,墙壁上的蟠螭宫灯大都熄灭了。”
词语解释:蟠蛰  拼音:pán zhé
(1).蛰居;隐居。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
(2).藏伏。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
词语解释:蟠绕  拼音:pán rào
环绕;围绕。 宋 王安石 《送程公闢之豫章》诗:“拂天高阁朱鸟翔,西山蟠绕鳞鬣苍。”
词语解释:蟠泥  拼音:pán ní
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 周 室。语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李轨 注:“圣道未彰,羣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 岐梁 燿衔耀之所, 汧 陇 湛蟠泥之域。”
词语解释:蟠结  拼音:pán jié
(1).盘曲纠结。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晴窗洗砚坐,蛇蚓稍蟠结。”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雪竇 妙高峯 左 千丈巖 巔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临不测,乃蟠结成龕,为藏修之所,故号 栖云 。”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而松於罅中直上达顶,露其半可窥,更旁裂一石,乃屈曲蟠结于峰顶之四周。”
(2).互相勾结。《明史·吴贞毓传》:“﹝ 马吉翔 ﹞遂与 定国 客蟠结,尽握中外权。”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及其成进士,为达官,座主门生,同年故旧,纠合蟠结,相倚为声势,以蠹国家而取富贵。”
(3).犹聚集。 宋 范成大 《清江台题榜》诗:“南来 富寿冈 ,形胜此蟠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则天工之巧,无所不有,精华蟠结,自成文章,非常理所可测矣。”
(4).郁积;郁结。 宋 苏辙 《施崇宁寺马》诗:“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芻空自笑。”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故数年前主张排 满 论,虽师友督责日至,曾不肯自变其説;即至今日,而此种思想,蟠结胸中,每当酒酣耳热,犹时或间发而不能自制。”《花城》1980年第7期:“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要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
词语解释:蟠虬  拼音:pán qiú
亦作“ 蟠虬 ”。 盘曲的虬龙。《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晋 孙惠 《楠榴枕赋》:“蜿若蟠虯,翩似駮鸖。”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见“ 蟠虯 ”。
词语解释:蟠石  拼音:pán shí
盘石,巨石。《易通卦验》:“霜降太阴云出,上如羊,下如蟠石。”
词语解释:蟠据  拼音:pán jù
盘踞;占据。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司马光 《太行》诗:“横行四极外,蟠据九河隈。”《明史·李如柏传》:“ 李氏 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蟠据,不可动摇。” 曹禺 《原野》第三幕:“这里蟠据着生命的恐怖,原始人想象的荒唐。”
词语解释:蟠踞  拼音:pán jù
(1).盘踞,占据。 宋 苏辙 《论渠阳蛮事札子》:“ 杨晟臺 等手下兵丁虽止五六千人,然种族蟠踞溪洞,众极不少。” 清 感惺 《断头台·党争》:“ 狄郎的士 党蟠踞内阁,不当放弃责任。”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 元顺帝 北走后, 纳哈出 拥兵蟠踞 金山 ,养精蓄锐,等候机会南下。”
(2).盘曲蹲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 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于中,一金龙蟠踞於牀之上。’”
(3).指盘结。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七:“佃户 老孔 ,特别要表示他是更忠于东家,用手掌拍着胸膛,他底小发辫很固执地蟠踞在头顶上。脖子的脉管高高地裸露着,胡子稀疏地起着颤动。”
词语解释:蟠郁  拼音:pán yù
(1).盘曲郁结。 唐 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书》:“ 河 汾 蟠鬱之气,宜继有人。”
(2).盘曲起伏。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楚 地尽 江 淮 间,自 蘄 黄 以东,迤北讫 寿春 ,其山脉起伏蟠鬱千餘里,舒广雄远,自古以来,多产贤豪英杰异士。”
词语解释:蟠蜿  拼音:pán wān
盘曲貌。《文选·张衡〈东京赋〉》:“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薛综 注:“蟠蜿、半汉,皆形容也。” 唐 苗介立 《东阳夜怪》诗:“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岂鲜重渊龙,睥睨方蟠蜿。”
词语解释:蟠际  拼音:pán jì
见“ 蟠天际地 ”。
词语解释:蟠天际地  拼音:pán tiān jì dì
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际逮於玄天。”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岂如 双峰 ( 饶泰 )所云‘蟠天际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吴舍人》诗:“蟠天际地能几时,万恨沉埋向谁咎?”亦省作“ 蟠际 ”。 元 柳贯 《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
词语解释:蟠桃宴  拼音:pán táo yàn
原指 西王母 在 瑶池 举行的蟠桃胜会。后借指庆祝宴会。多用于祝寿。《宣和遗事》前集:“蟠桃宴罢流琼液,勑赐流霞赏万民。” 明 谢谠 《四喜记·椿庭庆寿》:“轻风送十里荷香,舞鹤乱半帘松影,满门齐赴蟠桃宴,人人共祝长生。”
词语解释:蟠伏  拼音:pán fú
蟠曲俯伏。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过 瓜步山 ,山蜿蜒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
词语解释:蟠拏  拼音:pán ná
亦作“ 蟠挐 ”。 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莫不穷捕考讯,枝叶蟠拏,大或流血,小御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诗:“铜螭逐银猊,压屋矜蟠拏。”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词语解释:蟠错  拼音:pán cuò
盘曲交错。《北史·隋房陵王勇传》:“ 勇 尝於 仁寿宫 参起居还,涂中见一枯槐树,根干蟠错,大且五六围。”
词语解释:蟠桃会  拼音:pán táo huì
(1).见“ 蟠桃胜会 ”。
(2).旧时正月十六日民间祭祀 西王母 的节日。各地习俗不同,有的为三月三日。 王鲁彦 《开门炮》:“十五过了,十六便是蟠桃会。”
词语解释:蟠桃胜会  拼音:pán táo shèng huì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词语解释:蟠潜  拼音:pán qián
喻指隐居。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盖巖穴蟠潜修立之士,无不由明公之门洊擢,以至於华显者。”
词语解释:蟠蟠  拼音:pán pán
(1).缭绕萦回貌。 唐 李商隐 《烧香曲》:“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鬚。”
(2).盘曲貌。《全元散曲·梧叶儿·嘲人卓上睡》:“难挂芙蓉帐,休提锦綉幃,悮了他摆筵席,蟠蟠睡,款款偎。”
词语解释:蟠纡  拼音:pán yū
盘绕曲折。《文选·马融〈长笛赋〉》:“蚡緼蟠紆,緸寃蜿蟺。” 吕向 注:“声相糺乱之貌。” 清 姚鼐 《河上杂诗》之一:“ 碭 沛 蟠紆接 下相 ,风云咫尺会舟航。”
词语解释:蟠枝  拼音:pán zhī
蟠曲的枝条。 明 徐渭 《燕京五月歌》之一:“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 清 杜岕 《感今念昔》诗:“瑶草琪花向日烘,蟠枝腻叶含朝雨。”
词语解释:蟠联  拼音:pán lián
蟠踞联结。 唐 杜牧 《感怀》诗:“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词语解释:蟠薄  拼音:pán báo
(1).亦作“ 蟠礴 ”。广大无边貌;高大貌。 宋 司马光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
(2).充满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
词语解释:蟠蛇  拼音:pán shé
亦作“ 蟠蛇 ”。 盘曲的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朱道士 者, 太和 八年,常游 庐山 ,憩於涧石,忽见蟠虵如堆繒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元武。”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不见夫花匠乎?以松柏之健劲,而能蟠屈繚纠之,使如盘、如梯……如卧兽,如蟠蛇,何也?自其勾萌茎达之时而戕贼之也。”
词语解释:蟠攫  拼音:pán jué
盘屈作攫拿状。 郭沫若 《题王暉棺刻画》:“自来附翼有飞虎,取与龙配故蟠攫。”
词语解释:蟠夔  拼音:pán kuí
指盘曲的夔龙形装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一:“蟠夔小印鏤珊瑚,小字高华出《汉书》。” 刘逸生 注:“有着蟠夔纽的印章。”
词语解释:蟠极  拼音:pán jí
遍及。语本《管子·内业》:“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极於地,蟠满九州。”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揖让乎圣贤,蟠极乎天地,此道之致也。”参见“ 蟠满 ”。
词语解释:蟠满  拼音:pán mǎn
遍及;充满。《管子·内业》:“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极於地,蟠满九州。” 尹知章 注:“若能解道之一言,则能察天极地,而中满於九州,蟠,委地也。”
词语解释:蟠峙  拼音:pán zhì
蟠踞耸峙。 清 李霨 《枫岭》诗:“石脉固潜通,蟠峙各独立。”
词语解释:蟠幽  拼音:pán yōu
盘曲幽深。 宋 秦观 《龙井记》:“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脇以亏踈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 龙井 其尤者也。”
词语解释:蟠桃杯  拼音:pán táo bēi
一种大酒杯。以 宋 宣和 间所铸蟠桃核为范而锻成,故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伟状》:“次日復会饮,王出其蟠桃盃以酌客。盖范禁帑所藏桃核锻成者,受酒升餘。”
词语解释:蟠蟉  拼音:pán liú
盘曲缠绕。 唐 韩愈 孟郊 等《远游联句》:“魍魅暂出没,蛟螭互蟠蟉。”
词语解释:蟠青丛翠  拼音:pán qīng cóng cuì
形容树木茂盛青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白岳山日记》:“崖尽处为 天门 。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间,高爽飞突,正如閶闔。门外乔楠中峙,蟠青丛翠。”
词语解释:蟠龙卧虎  拼音:pán lóng wò hǔ
见“ 蟠龙踞虎 ”。
词语解释:蟠龙踞虎  拼音:pán lóng jù hǔ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 秦观 《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 建业 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亦作“ 蟠龙卧虎 ”。 贾芝 等《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参见“ 龙蟠虎踞 ”。
词语解释:蟠龙钗  拼音:pán lóng chāi
妇女首饰名。《说郛》卷十引 唐 刘存 《事始》:“蟠龙釵,《古今註》曰: 梁冀 妇所製。”
词语解释:蟠车  拼音:pán chē
即拨车。纺麻纺纱的工具。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耕织·治麻具》:“《农桑通诀》:‘蟠车,缠纑具也,又谓之拨车,南人谓之拨柎。’”参见“ 拨车 ”。
词语解释:拨车  拼音:bō chē
纺麻纺纱的工具。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木棉拨车图考》:“木棉拨车,其制颇肖麻苧幡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耕织·治麻具》:“《农桑通诀》:‘蟠车,缠纑具也,又谓之拨车,南人谓之拨柎。’”
词语解释:蟠辟  拼音:pán pì
谓地形雄伟广阔。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闢气象豪。”
词语解释:蟠龙踞虎  拼音:pán lóng jù hǔ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 秦观 《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 建业 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亦作“ 蟠龙卧虎 ”。 贾芝 等《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参见“ 龙蟠虎踞 ”。
词语解释:龙蟠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见“ 龙盘虎踞 ”。
词语解释:龙盘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亦作“ 龙蟠虎踞 ”。
(1).《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吴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四:“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 金陵 访古丘。” 元 庾天锡 《黄莺儿》套曲:“残照底西风老树,据 秦 淮 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依稀覩, 六朝 风物。”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过前村 长安 近,龙盘虎踞帝王城,十里楼臺绕庆云。”
(2).借指 南京 。 明 张煌言 《师入太平府》诗:“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
(3).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真主巍巍,龙盘虎踞。”《三国演义》第一○八回:“﹝ 孙权 ﹞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 蜀汉 延熙 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 江 东。’”
(4).喻斑斓的纹理。《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復以鸞集凤翔。”
词语解释:蟠纸  拼音:pán zhǐ
指卷迭的绢帛。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绢纸》:“盖古之素帛,依旧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垒,即名蟠纸。”
词语解释:蟠钢剑  拼音:pán gāng jiàn
古剑名。即鱼肠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词语解释:蟠礴  拼音:pán bó
见“ 蟠薄 ”。
词语解释:蟠薄  拼音:pán báo
(1).亦作“ 蟠礴 ”。广大无边貌;高大貌。 宋 司马光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
(2).充满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
词语解释:蟠满  拼音:pán mǎn
遍及;充满。《管子·内业》:“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极於地,蟠满九州。” 尹知章 注:“若能解道之一言,则能察天极地,而中满於九州,蟠,委地也。”
词语解释:蟠结根据  拼音:pán jié gēn jù
盘据勾结。《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復得窥其多少,校其赢缩,殆二十年。宦官领其事者三百餘员,皆蚕食其中,蟠结根据,牢不可动。”
词语解释:蟠夔纹  拼音:pán kuí wén
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图案。盛行于 殷 和 西周 。
词语解释:蟠亘  拼音:pán gèn
盘曲横贯,连结交错。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 宁波 之为郡,面沧海,枕 甬江 ,崇山蟠亙,灵湖贯输。”
词语解释:蟠道  拼音:pán dào
盘曲的山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汉水 又东南逕 瞿堆 西,又屈逕 瞿堆 南,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羊肠蟠道,三十六迴。”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 太武 凿 瓜步山 ,为蟠道於其上。”
词语解释:蟠固  拼音:pán gù
(1).犹蟠据。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遂致蟠固狡兔之窟,犹欲睥睨化龙之都。”
(2).犹言根深柢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家奴结党以蠹我,其势蟠固。”
词语解释:蟠天际地  拼音:pán tiān jì dì
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际逮於玄天。”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岂如 双峰 ( 饶泰 )所云‘蟠天际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吴舍人》诗:“蟠天际地能几时,万恨沉埋向谁咎?”亦省作“ 蟠际 ”。 元 柳贯 《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
词语解释:蟠互  拼音:pán hù
(1).纠结交错;回环旋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 高明 刘文澜 ,病旧注之不详,为《都天宝照经》注疏,欲世之读是书者,一览即得其底藴,其志盖亦大矣。惜邪説蟠互胸中,復以奇门九星,杂乎其间,所言未能纯粹,则学者仍未可奉为圭臬也。”
(2).勾结。 王闿运 《丁文诚诔》:“当 显帝 之初服,既 寇 枿 之蟠互。”
词语解释:蟠虫  拼音:pán chóng
唐 鲜于叔明 的诨号。
词语解释:蟠螭纹  拼音:pán chī wén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螭龙盘曲纠结行为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纹样。盛行于 春秋 战国 时期。
词语解释:蟠瘿  拼音:pán yǐng
指树木上的囊状的赘生物。 唐 罗隐 《谗书·善恶须人》:“譬刚劲之於朽蠹也,刚劲者以不得地而屈折,朽蠹者幸蟠癭而入焉。”
词语解释:蟠螭趺  拼音:pán chī fū
浇铸或雕刻有盘龙形的器物底座。《北史·于谨传》:“虏其男女十餘万人,收其府库珍宝,得 宋 浑天仪、 梁 日晷、铜表、 魏 相风乌、铜蟠螭趺、大玉径四尺围七尺及诸舆輦法物以献,军无私焉。”
词语解释:蟠萦  拼音:pán yíng
盘绕。《晋书·张华传》:“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縈有文章。”
词语解释:蟠藤亲眷  拼音:pán téng qīn juàn
方言。指关系较远的亲戚。《何典》第一回:“又做下许多桩柄糍团,各处蟠藤亲眷都送过了。”
词语解释:蟠虺纹  拼音:pán huī wén
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 春秋 战国 时期。
词语解释:蟠编  拼音:pán biān
盘踞纠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 建安 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龙蟠编于南北二津,故改 龙渊 以 龙编 为名也。”
词语解释:蟠络  拼音:pán luò
盘曲缠绕。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宜兴梅冢》:“其棺正蟠络老梅根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峡壁间藤树蟠络,乃猿接以登。”
词语解释:蟠根错节  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
犹言盘根错节。树木根节盘绕交错。比喻事情繁难复杂。 清 黄宗羲 《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然君以为章句细微,无关重轻,所贵乎学者,必当为世所倚仗,蟠根错节,取定俄顷。”参见“ 盘根错节 ”。
词语解释:盘根错节  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
谓树木根株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一》:“﹝ 虞詡 ﹞笑曰:‘难者不避,易者必从,臣之节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魏书·甄琛传》:“今 河南郡 是陛下之坚木,盘根错节,乱植其中。六部里尉即攻坚之利器,非贞刚精鋭,无以治之。” 宋 陈亮 《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词:“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 邹韬奋 《学生救亡运动的缺点》:“让他尝试尝试,盘根错节,乃见真材。”亦省作“ 盘根 ”、“ 盘错 ”。 唐 独孤及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诗:“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儻相值,试用发硎刀。” 唐 刘禹锡 《唐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公执直笔,閲簿书,纷拏盘错,一瞬而剖。”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其人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明 李东阳 《〈东泷遗稿〉序》:“﹝ 彭东瀧 ﹞慨然思有以大施於世,使之遇盘根,肩重负,必能振厉风节,扬勋绩於无穷。”
槃根錯節:树根盘曲,枝节交错。比喻繁难复杂不易解决的事情。《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亦省作“ 槃错 ”。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黄俞邰 目 周櫟园 :吏事精能,抚戢残暴,则如 张乖崖 ;其屡更槃错,乃别利器,则如 虞升卿 。”
词语解释:蟠桃嘉会  拼音:pán táo jiā huì
见“ 蟠桃胜会 ”。
词语解释:蟠桃胜会  拼音:pán táo shèng huì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词语解释:蟠株  拼音:pán zhū
盘屈的树根。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若夫蟠株耸干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词语解释:蟠挐  拼音:pán ná
见“ 蟠拏 ”。
词语解释:蟠拏  拼音:pán ná
亦作“ 蟠挐 ”。 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莫不穷捕考讯,枝叶蟠拏,大或流血,小御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诗:“铜螭逐银猊,压屋矜蟠拏。”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词语解释:蟠据固结  拼音:pán jù gù jié
谓牢牢地盘踞。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我 中国 人士于名利二字蟠据固结于胸怀间,终其身不可解,积习相沿,牢不可破。”
词语解释:蟠委错紾  拼音:pán wěi cuò tiǎn
回旋展转,无上下左右之状。《淮南子·原道训》:“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 高诱 注:“紾,转也。”
词语解释:蟠屈缭纠  拼音:pán qū liáo jiū
弯曲缠绕。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不见夫花匠乎?以松柏之健劲,而能蟠屈繚纠之,使如盘、如梯、如牖、如立人、如卧兽、如蟠蛇,何也?自其勾萌茎达之时而戕贼之也。”
词语解释:蟠曲  拼音:pán qū
(1).盘旋屈曲;回环曲折。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陶渊明九月九日》:“ 周麟 曰:‘ 渊明 古体蟠曲,入八句中,浑然天成, 唐 末诸人所不能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灵岩山馆》:“自此蟠曲而上,至御书楼。” 朱自清 《阿河》:“篱边还有几株枝干蟠曲的大树,有一株几乎要伸到水里去了。”
(2).抑郁纠结。 叶圣陶 《城中·病夫》:“一缕悲酸蟠曲在心头,似乎快要哭出来了,可是眼眶里并没有眼泪。”
词语解释:蟠旋  拼音:pán xuán
盘曲回旋。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灯光鼓吹河沙徧,衔尾蟠旋成一串。” 清 袁枚 《新齐谐·秃尾龙》:“一夕,雷电风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
词语解释:蟠木朽株  拼音:pán mù xiǔ zhū
盘曲之木,朽烂之根。比喻无用之材。株,树根。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伯启》:“ 宾王 蟠木朽株,散樗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参见“ 蟠木 ”。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词语解释:蟠委  拼音:pán wěi
环绕。
词语解释:蟠桃饭  拼音:pán táo fàn
一种饭食名。 宋 林洪 《山家清供·蟠桃饭》:“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寘水中,去核,候饭涌同煮顷之,如盦饭法。”
词语解释:蟠桃胜会  拼音:pán táo shèng huì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词语解释:蟠桃  拼音:pán táo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词语解释:蟠桃胜会  拼音:pán táo shèng huì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词语解释:蟠泊  拼音:pán bó
(1).蟠曲停留。 唐 王度 《古镜记》:“仍掘树,树心有一穴,於地渐大,有巨蛇蟠泊之跡。”
(2).充满;布满。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序》:“独以劲语蟠泊,会而终於篇,而復气横意举,洒落章句之外。”参见“ 蟠薄 ”。
词语解释:蟠薄  拼音:pán báo
(1).亦作“ 蟠礴 ”。广大无边貌;高大貌。 宋 司马光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
(2).充满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