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螳螂 拼音:táng láng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 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 北齐 颜之推 《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絶易惊。”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五:“螗蜋虽怒谁尔惧?鶡旦虽啼谁尔怜?”词语解释:螳臂 拼音:táng bì
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倘以礼数之虚文,贾不测之实祸,那时螳臂奚施,麝脐空噬,莫怪 钱凤 此时不言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卢忠肃公毁玉双印》:“ 子莲 ( 周子莲 )诗云……五千疲卒战 贾庄 ,千骑万骑螳臂当。”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斧 拼音:táng fǔ
亦作“螗斧”。 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 宋 梅尧臣 《秋日咏蝉》:“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宋 李觏 《蝉》诗:“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花月痕》第四回:“四围礮火,中天掣 列缺 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 望诸 之魄。蝟蜂立折,螳斧徒劳。”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怒 拼音:táng nù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因以“螳怒”形容自不量力。《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臂当辙 拼音:táng bì dāng zhé
亦作“螗臂当辙”。同“ 螳臂当车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斗促织》:“螗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軾。”词语解释:螳臂挡车 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同“ 螳臂当车 ”。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武汉 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白桦 《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四人帮﹞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词语解释:螳拒 拼音:táng jù
犹言螳臂当年。 王闿运 《上征赋》:“保穷城以螳拒兮,操卷甲以破 袁 。”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臂扼辙 拼音:táng bì è zhé
亦作“螗臂扼辙”。 犹螳臂当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覬,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螗臂扼辙耳。”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螂黄雀 拼音:táng láng huáng qu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水浒传》第四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参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词语解释:螳轮 拼音:táng lún
《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因以“螳轮”比喻自不量力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奠定区宇,所剗除诸逆寇,皆尝窃大号,铸钱文。如 郑成功 僭号 常平 , 孙可望 僭号 兴朝 , 吴三桂 僭号 利用 , 耿精忠 僭号 裕民 ,迤西土酋 王耀祖 僭号 大庆 。蛮睫螳轮,竟非全无大志者。”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词语解释:螳螂子 拼音:táng láng zǐ
鲚鱼子的别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若鱭鱼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 之 上海 , 杭州 之 海寧 ,人皆喜食蟚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极红者似之故也,二物象形而云。”词语解释:螳蠰 拼音:táng náng
亦作“ 蟷蠰 ”。 见“ 螳蜋 ”。
词语解释:螳螂 拼音:táng láng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 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 北齐 颜之推 《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絶易惊。”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五:“螗蜋虽怒谁尔惧?鶡旦虽啼谁尔怜?”词语解释:螳螂奋臂 拼音:táng láng fèn bì
1.亦作"螗螂奋臂"。
2.犹螳臂当车。词语解释:螳螂之卫 拼音:táng láng zhī wèi
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蜋之卫。” 李善 注:“《庄子》:‘ 蘧伯玉 谓 颜闔 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词语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语本
《庄子·山木》:“ 庄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覩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蜋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后数年,闻 山东 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词语解释:螳螂拒辙 拼音:táng láng jù zhé
犹螳臂当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及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词语解释: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
犹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