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祝融圆融酥融销融爞融雝融淘融神会心融
融融昭融和融化融显融那融水乳交融 
冲融不融通融暖融融舂融雍融笑融融 
春融光融浑融充融陶融雾释冰融一彻万融 
孔融消融虚融金融调融鸿融沨融 
混融丰融乐融融交融蹙融柔融熔融 

词语解释: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词语解释:融融  拼音:róng róng
亦作“螎螎”。
(1).和乐;恬适。《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杜预 注:“融融,和乐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琴音与风声相和,抑扬徐疾,琮琤澎湃,心融融如有得。” 丁玲 《团聚》:“在冬天,尤其是有着一点热茶,更加上有几个大芋头在热炭中煨着的时候,是颇有着一种家庭的融融之乐的。”
(2).和暖;明媚。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唐 张籍 《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轻烟淡淡,数声啼鸟落花天;丽日螎螎,是处緑杨芳草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六:“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3).明亮貌;炽盛貌。 汉 扬雄 《太玄·进》:“次四,日飞悬阴,万物融融。” 司马光 集注:“日飞登天,离阴絶远,万物融融然,莫不昭明也。” 唐 元稹 《夜合》诗:“綺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炉上座着一把小洋铁水壶,炉火融融,在小炉口里闪烁着。”
(4).形容熟睡的样子。川剧《乔老爷奇遇》:“我还须离却这是非之境,趁众人睡融融正好抽身。”
词语解释:冲融  拼音:chōng róng
亦作“冲融”。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词语解释:春融  拼音:chūn róng
春气融和。亦指春暖解冻。 唐 罗隐 《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院》诗:“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 浮玉山 头日日风, 涌金门 外已春融。” 元 赵麟 《玉山草堂赋》:“ 蓝田 日暖, 玄圃 春融。”《清会典事例·漕运》:“沿河水次,截卸漕粮……暂行收储,统俟明岁春融,雇觅小船,剥运赴 通 。”
词语解释: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词语解释:混融  拼音:hùn róng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词语解释:圆融  拼音:yuán róng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词语解释:昭融  拼音:zhāo róng
(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轩辕 铸镜 禹 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2).借指帝王的鉴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词语解释:不融  拼音:bù róng
不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融,长也。”《三国志·蜀志·先主甘皇后传》:“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嬪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
词语解释:光融  拼音:guāng róng
(1).犹光大。《无量寿经》卷上:“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2).昭明。 刘师培 《广阮氏文言说》:“就物象言,则光融者为文,华丽者亦为文。”
词语解释:消融  拼音:xiāo róng
融化;消失。 宋 秦观 《寄李公择郎中》诗:“朝睍既升 淮海 见,瀌瀌雨雪自消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若是尘心全不起,任他宿债也消融。” 叶圣陶 《倪焕之》一:“浓云重迭,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
词语解释:丰融  拼音:fēng róng
盛美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肸蠁丰融,懿懿芬芬。” 李善 注:“言秬鬯分布,芬芳盛美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丰融披离,斐韡奂貌。” 唐 贾餗 《大唐宝历崇元圣祖院碑铭》:“閟宇崇崇,圣祖尊容,神而明之,神应丰融。” 清 张惠言 《黄山赋》:“沆瀣涌,琼英充,偓佺厮征,歘扈丰融。”
词语解释:酥融  拼音:sū róng
润滑柔软。 后蜀 阎选 《谒金门》词:“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词语解释:和融  拼音:hé róng
(1).融化;融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香於酪乳腻於茶,一味和融润齿牙。” 钱锺书 《围城》六:“ 韩学愈 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和融无间。”
(2).和气,融洽。《恨海》第四回:“ 棣华 本来为人极是和融,便也同他对答。”
词语解释: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变通办法,给人方便。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宽剩役钱只得通融邻路邻州,而不及邻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文武解元》:“以文武两途,不令通融应试,则不能各展所长,必致遗漏真才。” 朱自清 《朗读与诗》:“后来有时连平仄也多少可以通融了。”
(2).融会贯通;透彻了解。《朱子全书·学六》:“某尝説读书须细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见注解,但见有正经几个字在方好。” 明 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学业通融,桂香飘省闈高中,少年时器宇谁同。”
(3).流通;交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们用得着的是银子,有的是货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有何不可?”《绿野仙踪》第七二回:“不意先生与家父有通融书籍之好,平辈不敢妄攀。” 孙中山 《建国方略·钱币革命》:“至于供社会通融之纸币,则悉由发行局兑换而来。”
(4).指短期借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亲戚中不乏富贵者,盍拚一失色,与之通融。”《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二回:“因为要还一笔欠项,要用二百元洋钱,一时没有调动,要想向阁下通融。”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万一 杜 家不听调度,临时跟他通融这几个大钱也决无问题。”
词语解释:浑融  拼音:hún róng
浑合,融合。谓融会不显露。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取乐府之格於两 汉 ,取乐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语入两 汉 调,而浑融无迹,会於《骚》《雅》。”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家戒上》:“圣人説话简略,説得浑融,一时理会不来。”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探讨》:“但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不容易划分阶段而聚讼不决’,便因而断言 中国 历史发展本身本来是‘浑融而暧昧’(简切地说是“浑沌”)而巧立出一个‘早熟性’的假说出来。”
词语解释:虚融  拼音:xū róng
冲虚融和。《隋书·高祖纪下》:“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羣品。”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序:“若人於一切处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捨,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词语解释:乐融融  拼音:lè róng róng
和睦快乐的样子。语本《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人民日报》1959.3.6:“全家的收入已超过富裕渔民的水平,在这普通的家,真是到处呈现出乐融融的景象。”《十月》1981年第2期:“老人想起了刚才跟老头子那股乐融融的对话,不由阵阵酸涩涌上心头。”
词语解释:销融  拼音:xiāo róng
(1).熔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今洋钱销融,净银仅及六钱六分,而值纹银八钱有奇。”
(2).谓日趋丧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主义之教育》:“ 支那 民族之涂炭,权利之销融,为 满 政府断送其生命者,歷刼而不可偿也。”
词语解释:化融  拼音:huà róng
谓为教化所融合。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词语解释:暖融融  拼音:nuǎn róng róng
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宋 王禹偁 《和冯中允炉边偶作》:“春日雨丝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慄慄。” 丁玲 《杜晚香》:“原来是 杜晚香 在文化宫,在楼上楼下都挤满了人的、暖融融的大礼堂里向全场职工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新民晚报》1987.5.8:“掬着那支比我年龄大得多的铅笔,我心里暖融融的。”亦作“ 暖溶溶 ”。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每日价喜孜孜一双情意两相投,直睡到暖溶溶三竿日影在纱窗上。”
煖融融:同“ 煖溶溶 ”。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今日煖融融,误入 桃源洞 。”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七:“煖融融温香肌体,笑吟吟娇羞容止,牡丹芍药都难比。”
词语解释:充融  拼音:chōng róng
足够。 唐 柳宗元 《天对》:“充融有餘,泄漏復行。”
词语解释:金融  拼音:jīn róng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胡适 《国际的中国》:“我们更想想这几年国内的资产阶级,为了贪图高利债的利益,拚命的借债给 中国 政府,不但苟延了恶政府的命运,并且破坏了全国的金融。”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许多大腹的商贾,和为算盘的辛苦而瘪干了的吃血鬼们,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稳定的金融风潮之下去投机。”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银行的领导帮助他认识金融工作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他听进去。”
词语解释:交融  拼音:jiāo róng
融合在一起。 明 钱士升 《〈高子遗书〉序》:“静则心气俱寂,动则事理交融。” 郭沫若 《英雄诗史》:“爱国精神与国际主义交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女真 族与汉族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融,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
词语解释:爞融  拼音:chóng róng
犹爞爞。 宋 苏轼 《上清词》:“啸盲风而涕淫雨兮,时又吐旱火之爞融。”
词语解释:显融  拼音:xiǎn róng
显明;显著。《国语·周语下》:“度於天地,而顺於时动,和於民神,而仪於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 韦昭 注:“融,长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夫以圣人之德昭明显融,高宏博厚,宜其易知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阳德显融,歛戢群隂。”
词语解释:舂融  拼音:chōng róng
融和,融合。 唐 沉佺期 《过蜀龙门》诗:“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
词语解释:陶融  拼音:táo róng
(1).陶冶教化。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凿乾缔搆,允归睿作之功;寿国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前蜀 杜光庭 《御史中丞刘滉九曜醮词》:“伏以太上玄元,陶融万化,五老上帝,统御羣生。”《痛史》第十七回:“ 胡仇 道:‘教导也是不能少的。此时,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将来长大亲政时,天下事更不可问了。’”
(2).陶铸融合。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九章一:“他( 司马迁 )串集了无数的不同时代,不同著者的史书,陶融冶铸之为一,正如合诸种杂铁于一炉而烧冶成了一段极纯整的钢铁一样,使我们毫不能见其凑集的缝迹。”
(3).犹言调和鼎鼐。指协调各方,治理国家。《再生缘》第四三回:“且讲那 酈相 连朝阁内详,办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
词语解释:调融  拼音:diào róng
和洽。 蔡锷 《复尹昌衡罗纶电》:“惟现在 清帝 退位,南北调融,北伐计划当有变更。”
词语解释:蹙融  拼音:cù róng
见“ 蹙戎 ”。
词语解释:蹙戎  拼音:cù róng
亦作“ 蹙融 ”。 古代弈戏之一。 汉 时称“格五”。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棊,谓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戏生於 黄帝 蹙鞠,意在军戎也,殊非圆融之义。 庾元规 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今之蹙融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小戏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
词语解释:雝融
和洽
词语解释:那融  拼音:nà róng
挪移通融。 宋 司马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多方那融斛斗,各使賑济本州县之民。” 宋 朱熹 《答刘仲韬书》:“两仓闕米,只得且那融。”
词语解释:雍融  拼音:yōng róng
和美貌。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三出:“ 灵鷲山 春色雍融, 雷音寺 东风淡荡。”
词语解释:雾释冰融  拼音:wù shì bīng róng
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明 杨慎 《〈古文参同契〉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离章错简,雾释冰融。”
词语解释:鸿融  拼音:hóng róng
犹盛明。 唐 谢观 《朝呼韩邪赋》:“倬哉惟 汉 ,至德鸿融。”
词语解释:柔融  拼音:róu róng
溶化使柔软。 李大钊 《青春》:“抑吾闻之化学家焉,土质虽腴,肥料虽多,耕种数载,地力必耗,砂土硬化,无能免也,将欲柔融之,俾再反於丰穰。”
词语解释:淘融  拼音:táo róng
犹熏陶;熏染。《劫馀灰》第九回:“那一班丫头僕妇,都是受过淘融的,莫不带着几分骄蹇之气,谁去理会他!” 欧阳予倩 《泼妇》:“不过一个人在学堂里念书的时候,没有受过社会的淘融,心志十分纯洁。”
词语解释:水乳交融  拼音:shuǐ rǔ jiāo róng
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彼此结合十分紧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许亮 ﹞几日工夫,同 吴二 搅得水乳交融。” 朱自清 《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
词语解释:笑融融  拼音:xiào róng róng
见“ 笑溶溶 ”。
词语解释:笑溶溶  拼音:xiào róng róng
亦作“ 笑融融 ”。 犹笑盈盈。《再生缘》第六四回:“两个人,越加胆壮与心雄,言悄悄,笑溶溶,扯一重时看一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説罢,拱拱手,笑溶溶的往外头去了。”《红色歌谣·十八十九正当青》:“自己带头前方去,革命成功笑融融。”
词语解释:一彻万融  拼音:yī chè wàn róng
犹言一通百通。 明 唐顺之 《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词语解释:沨融
汇合貌。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前者导源,后者濬之,渢融混合,百派犇凑。”
词语解释:熔融  拼音:róng róng
加热熔化至能流动。例如:在银上面浇上熔融的金。
借热的作用液化。例如:镀金属之前应将被镀的金属加热熔化成熔融的液体。
溶化
词语解释:神会心融  拼音:shén huì xīn róng
犹言融会贯通。 明 宋濂 《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