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蝼蚁 拼音:lóu yǐ
亦作“ 螻螘 ”。
(1).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庄子·列御寇》:“在上为鸟鳶食,在下为螻蚁食。”《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缕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况夫螻蚁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巨鱼失水,反遭螻蚁之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一说蝼蚁即蚂蚁。参阅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二。
(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螻螘,窃观国政。”《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所以不惮鼎鑊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计重而螻蚁命轻。” 明 刘基 《水调歌头》词:“螻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清 曾国藩 《和邵君墓志铭》:“愍东南之大戾,仁圣与螻螘而同捐。”词语解释:蝼蝈 拼音:lóu guō
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蚯蚓出。” 郑玄 注:“螻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螻蟈鸣。” 朱右曾 校释:“螻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螻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螻蟈鸣” 汉 高诱 注。又说即蝼蛄。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螻” 清 郝懿行 义疏。词语解释:蝼蛄 拼音:lóu gū
昆虫名。背部茶褐色,腹部灰黄色,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通称“蝲蝲蛄”,有的地区叫“土狗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盐山 有 刘某 者,患癃闭,百药不验,一夕,梦神语曰:‘铜头煅灰,酒服之,即通。’问:‘铜头何物?’曰:‘汝辈所谓螻蛄也。’” 马加 《双龙河》:“她们像夏天雨后的蝼蛄一样,从松土壳里翻出了身。”词语解释:蝼蚓 拼音:lóu yǐn
亦作“ 螻螾 ”。
(1).蝼蛄与蚯蚓。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貍螻螾,不膢腊也歟?”
(2).喻平庸无能的小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螻蚓。”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叫譟沸螻蚓,毁誉随牙齦。”词语解释:蝼螾 拼音:lóu yǐn
见“ 螻蚓 ”。
词语解释:蝼蚓 拼音:lóu yǐn
亦作“ 螻螾 ”。
(1).蝼蛄与蚯蚓。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貍螻螾,不膢腊也歟?”
(2).喻平庸无能的小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螻蚓。”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叫譟沸螻蚓,毁誉随牙齦。”词语解释:蝼螲 拼音:lóu zhì
蝼蛄。《方言》第十一:“螻螲谓之螻蛄。”词语解释:蝼蚁尚且贪生 拼音:lóu yǐ shàng qiě tān shēng
谓极微小的生物尚且偷生,为人则更应爱惜生命。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 范仲淹 冲上拖末云]螻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儿,你气疯了!自古螻蚁尚且贪生,你怎么讲出这样话来!”词语解释:蝼顶金 拼音:lóu dǐng jīn
古代金锭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官金中,螻顶金最上,六两为一垛,有卧螻蛄穴及水皋形,当中陷处名曰趾腹。”词语解释:蝼蚁之诚
自谦微诚之辞词语解释:蝼蚁得志
比喻小人得志词语解释:蝼蛄疮
瘰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