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蛛蝥 拼音:zhū móu
蜘蛛的别名。《吕氏春秋·异用》:“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紓。” 高诱 注:“《贾谊书·諭诚篇》:‘蛛蝥作网,今之人循绪。’” 晋 左思 《魏都赋》:“薄戍緜羃,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螂之卫。”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 殷汤 閔禽兽,解网祝蛛蝥。” 清 姚鼐 《送朱子颍知泰安府》诗之二:“埽定蛛蝥将偃伯,登封鶼鰈欲来王。”词语解释:螮蝥 拼音:dì móu
蜘蛛的别名。词语解释:蝤蝥 拼音:yóu móu
见“ 蝤蛑 ”。
词语解释:蝤蛑 拼音:yóu móu
亦作“ 蝤蝥 ”。 即梭子蟹。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蝤蝥,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有八足。犹蝥则螯无毛,足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之拨掉子。与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为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鲁直 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絶,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词语解释:螌蝥 拼音:bān móu
即斑蝥。有黑色硬壳。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黑色长绒毛,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皮肤接触后能起水泡。成虫危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中医入药,有毒,主治瘰疠恶疮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颠顶骨》:“用不去油巴豆一个,螌蝥三个,麝香少许,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待二十一日,耳中有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妙无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斑蝥》:“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误为斑猫。”词语解释:鳅蝥 拼音:qiū móu
亦作“鰌蝥”。 见“ 鰍蛑 ”。
词语解释:鳅蛑 拼音:qiū móu
亦作“鰌蛑”。亦作“鰌蝥”。 即蝤蛑。巨蟹。《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祖台之志怪》:“食毕,女( 郭氏女 )将两鰌蝥上岸去。船还来至, 郭 逢人,语此女已死。乃往省之,尚未殯也,发衾视之,两手各把一鰌蝥。”按, 鲁迅 《古小说钩沉》载此文作“鰍蝥”。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鰌蛑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上八足。蝤蛑则螯无毛,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拨掉子,与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为蟹。八月,此物与虎鬭,往往夹杀人也。”一本作“ 蝤蛑 ”。词语解释:斑蝥 拼音:bān máo
昆虫名,有黑色硬壳,腿细长,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能飞,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斑蝥》:“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讹为斑猫,又讹斑蚝为斑尾也。 吴普 《本草》又名斑菌,曰腃髮,曰晏青。”词语解释:刺蝥 拼音:cì móu
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 蟊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蟒即口吐毒气,将人吸入口中,如虾蟇吞刺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