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蝼蝈 拼音:lóu guō
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蚯蚓出。” 郑玄 注:“螻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螻蟈鸣。” 朱右曾 校释:“螻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螻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螻蟈鸣” 汉 高诱 注。又说即蝼蛄。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螻” 清 郝懿行 义疏。词语解释:蛙蝈 拼音:wā guō
即蛙。 宋 苏轼 《张安道见示近诗》:“荒村蜩蛩乱,废沼蛙蟈淫。”按,《周礼·秋官·蝈氏》“掌去蛙黽” 汉 郑玄 注:“ 齐 鲁 之间,谓蛙为蟈。”词语解释:蝈蝈 拼音:guō guō
一种像蝗虫的昆虫。俗称叫哥哥。身体绿色或褐色,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借前翅基部摩擦发声。 清 顾禄 《清嘉录·养叫哥哥》:“秋深,笼养蟈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乾葫芦为之,金镶玉盖,彫刻精緻。”《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穀子,蟈蟈儿,蚂蚱,坐在那树阴儿底下看个青儿,纔是怪好儿的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多么美丽的夏夜呵,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知了,在草丛中、池塘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词语解释:蟆蝈 拼音:má guō
方言。即青蛙。《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我看把她放了吧,反正一只蟆蝈也没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