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首字词组
蜺旌蜺旄蜺翠蜺妖蜺云   
蜺裳蜺雾蜺字蜺帱    

词语解释:蜺旌  拼音:ní jīng
彩饰之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飘而飞颺。” 前蜀 韦庄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五更残月省墙边,絳旆蜺旌卓晓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鹅笙导,鹅笙导,妙音低度;蜺旌送,蜺旌送,庆云深护。” 清 赵翼 《题〈青崖放鹿图〉》诗:“便当八騶开路去,虎幡熊軾双蜺旌。”
词语解释:蜺裳  拼音:ní cháng
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思云车兮 沅 北,望蜺裳兮 澧 东。”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蜺裳眇然,冥壑独立。”参见“ 霓裳 ”。
词语解释:霓裳  拼音:ní cháng
(1).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元 袁桷 《甓社湖》诗:“ 灵妃 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这动物质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
(2).借指云雾,云气。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元 袁桷 《秋雪联句》:“白藏縞衣舞,顥气霓裳呈。”
(3).飘拂轻柔的舞衣。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4).借指舞女。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簫閒,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5).道士的衣服。《隋书·隐逸传·徐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餘衣,詎藉坟垄!”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緑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闋《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郁达夫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
(7).指霓裳羽衣舞。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妃( 杨贵妃 )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於 绣岭宫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么》,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清 纳兰性德 《明月棹孤舟·海淀》词:“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风,《霓裳》徧舞。”
词语解释:蜺旄  拼音:ní máo
画虹蜺的彩旗。《文选·张衡〈西京赋〉》:“弧旌枉矢,虹旃蜺旄。” 吕延济 注:“旃、旄,亦旗类,画虹蜺於上,因名之。”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蜺旄羽骑之殷,戈飜落日;突鬢蒙轮之勇,剑决浮云。”
词语解释:蜺雾  拼音:ní wù
犹言妖氛。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凌歷飞流之眚,惧失正和;晦裂蜺雾之灾,且滥庶物。”参见“ 蜺妖 ”。
词语解释:蜺妖  拼音:ní yāo
犹言妖氛。古代传说虹蜺为不正之气所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致虹沴阻於上京,蜺妖扇於下国。”参见“ 虹沴 ”。
词语解释:虹沴  拼音:hóng lì
旧指妖邪之气。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二表》:“致虹沴阻于上京,蜺妖扇于下国。”
词语解释:蜺翠  拼音:ní cuì
谓日照青山泛出的绚丽色彩。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九:“ 羲和 整东驾,蜺翠光徘徊。”
词语解释:蜺字  拼音:ní zì
像彩虹般艳丽的文字。用作对文章的美称。 唐 黄滔 《蒋推先辈启》:“伏蒙校书先辈,惊人赏録,越等褒称;篇篇而喻作金声,一一而读为蜺字。”
词语解释:蜺妖  拼音:ní yāo
犹言妖氛。古代传说虹蜺为不正之气所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致虹沴阻於上京,蜺妖扇於下国。”参见“ 虹沴 ”。
词语解释:虹沴  拼音:hóng lì
旧指妖邪之气。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二表》:“致虹沴阻于上京,蜺妖扇于下国。”
词语解释:蜺帱  拼音:ní chóu
彩色的帷帐。 汉 马融 《广成颂》:“张云帆,施蜺幬。” 唐 徐彦伯 《南郊赋》:“於是闢龙次,幸蜺幬。”
词语解释:蜺云  拼音:ní yún
一种彩云。传说古代两军相当,有善瞻望云气者,能据此测出敌我动态及胜败。《汉书·天文志》:“蜺云者,类鬭旗故。鉤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占。而泽摶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鬭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