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首字词组
蜜蜂蜜勺蜜露蜜色蜜人蜜玺蜜香树蜜里藏刀
蜜房蜜筒蜜饵蜜甘蜜剂蜜蝍蜜面蜜蜂窝
蜜脾蜜水蜜翁翁蜜供蜜口剑腹蜜蜜甜蜜食蜜香纸
蜜炬蜜蜡蜜藕蜜恋蜜杏蜜语甜言蜜面 
蜜甜蜜月蜜烛蜜合色蜜柑蜜橘蜜饯 
蜜香蜜语蜜章蜜囊蜜枣蜜母蜜的支 
蜜渍蜜印蜜荔枝蜜官蜜煎煎蜜浆蜜丁 
蜜汁蜜唧蜜醴蜜丸蜜煎蜜源蜜里调油 
蜜酒蜜殊蜜虫蜜勿蜜父蜜滓蜜不齿蜂 
蜜果蜜课蜜草蜜云龙蜜瓜蜜饼蜜苏 

词语解释:蜜蜂  拼音:mì fēng
亦作“ 蜜蠭 ”。 昆虫名。人类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窃惟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踰本质。”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宋 晏殊 《菩萨蛮》词:“莫学蜜蜂儿,等閒悠颺飞。” 清 孙枝蔚 《上巳日登见山楼》诗之三:“蜜蜂与蝴蝶,争向花圃出。”
词语解释:蜜房  拼音:mì fáng
蜜蜂的巢。 汉 班固 《终南山赋》:“碧玉挺其阿,蜜房溜其巔。”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客愁非一种,歷乱如蜜房。”
词语解释:蜜脾  拼音:mì pí
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如称。 唐 李商隐 《闺情》诗:“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宋 朱淑真 《日永》诗:“雨过横塘蛙吹闹,日融芳圃蜜脾香。”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 清 西厓 《谈徵·名部下·蜜脾》:“今以蜂窝生蜜为蜜脾,盖形似也。《格物要论》:‘蜂採百芳酿蜜,其房如脾,故谓之蜜脾。’”
词语解释:蜜炬  拼音:mì jù
蜡烛。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近·歇指》词:“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鸚鵡,共翦西窗蜜炬。”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放仗几家笼蜜炬,缓归骑马月中村。”
词语解释:蜜甜  拼音:mì tián
犹甜蜜。 张长 《泼水节·孔雀舞》:“还是那多嘴的鹦鹉告诉你,我们水库的水蜜甜?”
词语解释:蜜香  拼音:mì xiāng
(1).木名。即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南越志》言 交州 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参见“ 蜜香树 ”、“ 沉香 ”。
(2).草名。又称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木香》:“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緑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尔。”
词语解释:蜜渍  拼音:mì zì
(1).用蜂蜜浸渍。《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词语解释:蜜汁  拼音:mì zhī
蜂蜜。 宋 苏轼 《岐亭》诗之四:“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
词语解释:蜜酒  拼音:mì jiǔ
用蜂蜜酿造的酒。亦泛指甜酒。 宋 苏轼 《蜜酒歌》叙:“ 西蜀 道人 杨世昌 ,善作蜜酒,絶醇釅。”《宋史·外国传五·三佛齐国》:“﹝ 三佛齐国 ﹞有花酒、椰子酒、檳榔酒、蜜酒,皆非鹿蘖所醖,饮之亦醉。” 明 林弼 《临江》诗:“蓬窗吟罢还成醉,蜜酒初香玉笋肥。”
词语解释:蜜果  拼音:mì guǒ
蜜渍的果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地震》:“西域一人,抱三四岁小儿入茶肆,甫及门,小儿輒抱其颈,啼不肯入……其人以为异,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
词语解释:蜜勺
蜜酒
词语解释:蜜筒  拼音:mì yǒng
(1).亦作“ 蜜筒 ”。甜瓜的一种。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美酒含兰气,甘瓜开蜜筒。”
(2).一种小柚子的俗称。《广群芳谱·果谱十二·柚》:“三月开花,奇大,香甚馥郁……实有大小二种:小者如柑如橙,俗呼为蜜筩;大者如升如瓜,俗呼为香欒。”
词语解释:蜜水  拼音:mì shuǐ
蜜汁;糖水。《红楼梦》第四一回:“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点子也无妨。”
词语解释:蜜蜡  拼音:mì là
(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诸远方山郡幽僻处出蜜蜡,人往往以桶聚蜂,每年一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取芥子,熟擣,如鸡子黄许。当附骨上,拔去毛;骨外,融蜜蜡周匝拥之。”《宋史·食货志下八》:“以香药、瓷漆器、薑、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
(2).矿物名。与琥珀同类而色淡。也称金珀。 清 刘銮 《五石瓠·冠佩》:“巾上繫珠玉、琥珀、蜜蜡之属,非古也。”
词语解释:蜜月  拼音:mì yuè
婚后的第一个月。原为 欧 美 风俗。 田汉 《洪水》第一幕:“我们结婚之后,就到外国度蜜月去。”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蜜月中,合于 蒋冰如 所说的‘他们可以对人骄傲的闺房之乐’,确实有,那就是共同商量自编国文教本给学生读的事。”
词语解释:蜜语  拼音:mì yǔ
讨人喜欢或哄骗的好听的话
词语解释:蜜印  拼音:mì yìn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词语解释:蜜唧  拼音:mì jī
见“ 蜜蝍 ”。
词语解释:蜜蝍  拼音:mì jí
亦作“ 蜜唧 ”。 以蜜饲的初生鼠。 岭 南人以为佳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岭 南 獠 民好为蜜蝍,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筯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蝍。”蝍,一本作“ 唧 ”。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鬱攸。朝槃见蜜唧,夜枕闻鵂鶹。”
词语解释:蜜殊  拼音:mì shū
宋 苏轼 对僧 仲殊 的戏称。 宋 苏轼 《赠诗僧道通》诗:“雄豪而妙苦而腴,祇有 琴聪 与 蜜殊 。”自注:“ 安州 僧 仲殊 ,诗敏捷立成,而工妙絶人远甚。 殊 辟穀,常啖蜜。”
词语解释:蜜课  拼音:mì kè
犹言蜜税。谓蜂之酿蜜,如向养蜂者输税。 宋 黄庭坚 《演雅》诗:“老鶬衔石宿水饮,稺蜂趍衙供蜜课。” 元 李俊民 《暮春和端甫韵》:“辛苦衙蜂输蜜课,等閒巢燕得泥香。”
词语解释:蜜露  拼音:mì lù
(1).甘露;带蜜的露水。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朝叶与蜜露共鲜,晚花与薰风俱落。” 宋 苏轼 《赵昌四季·山茶》诗:“游蜂略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2).蚜虫及介壳虫等从肛门排出的含糖液体。
词语解释:蜜饵  拼音:mì ěr
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清 吴伟业 《友人斋说饼》诗:“水溲非用淘槐叶,蜜饵寧关煮蕨芽。”
词语解释:蜜翁翁  拼音:mì wēng wēng
宋 张师雄 的绰号。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边人传诵一诗云:‘昨夜 阴山 吼贼风,帐中惊起紫髯翁。平明不待全师出,连把金鞭打铁驄。’有 张师雄 者, 西京 人,好以甘言悦人,晚年尤甚, 洛中 号曰‘蜜翁翁’。出官在边郡,一夕,贼马至界上,忽城中失 师雄 所在,至晓,方见 师雄 重衣披裘,伏於土窟中,神已痴矣。西人呼土窟为空,寻为人改旧诗以嘲曰:‘昨夜 阴山 吼贼风,帐中惊起 蜜翁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着皮裘入土空。’”
词语解释:蜜藕  拼音:mì ǒu
蜜渍的藕。 宋 苏轼 《石芝》诗:“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词语解释:蜜烛  拼音:mì zhú
即蜡烛。《西京杂记》卷四:“ 闽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 宋 翁元龙 《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词:“花娇半面,记蜜烛夜阑,同醉深院。”参见“ 蜡烛 ”。
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词语解释:蜜章  拼音:mì zhāng
即蜜印。《晋书·陶侃传》:“今遣兼鸿臚追赐大司马,假蜜章,祠以太牢。”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蜜章密章》:“相传谓赠典既不刻印,而以蜡为之。蜜即蜡,所以谓之蜜章。”参见“ 蜜印 ”。
词语解释:蜜印  拼音:mì yìn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词语解释:蜜荔枝  拼音:mì lì zhī
荔枝的一种。以味甘如蜜而得名。《说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谱》:“蜜荔枝纯甘如蜜,是谓过甘,失味之中。”
词语解释:蜜醴  拼音:mì lǐ
甜酒。《荀子·大略》:“兰茝、槀木,渐於蜜醴,一佩易之。”
词语解释:蜜虫  拼音:mì chóng
吸食花蜜之虫。多指蜂蝶。 宋 黄庭坚 《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药材根氐罗斸掘,蜜虫夺房抱飢渴。”
词语解释:蜜草  拼音:mì cǎo
(1).草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蜜草, 北天竺国 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盐。”
(2).甘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
词语解释:蜜色  拼音:mì sè
像蜂蜜那样的颜色;淡黄色。
词语解释:蜜甘  拼音:mì gān
甘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
词语解释:蜜供  拼音:mì gòng
旧时供神佛用的糖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 老舍 《正红旗下》一:“她会指着所有的神像说:‘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
词语解释:蜜恋  拼音:mì liàn
甜蜜的恋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张大文 和 周锦华 两人从蜜恋到彼此不理睬,还是 周乐华 离开学校以前的事情。”
词语解释:蜜合色  拼音:mì hé sè
微黄带红的颜色。
词语解释:蜜囊  拼音:mì náng
亦称“蜜胃”。蜜蜂食道的扩展,蜜在其中合成
词语解释:蜜官  拼音:mì guān
指蜜蜂。 宋 陶穀 《清异录·花贼》:“ 温庭筠 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偏於知识,无人可属,久之,自联其下,曰:‘花贼玉腰奴’,予以谓道尽蠭蜨。”
词语解释:蜜丸  拼音:mì wán
(1).内裹秘密文件的蜡丸。《新唐书·宦者传下·刘季述》:“﹝ 崔胤 ﹞又遣客密告 德昭 ( 孙德昭 ),割带内蜜丸通意。”参见“ 蜡丸 ”。
(2).中药丸剂的一种。以蜂蜜为黏合剂,调和药料粉末制成的丸药。参见“ 蜡丸 ”。
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词语解释:蜜勿  拼音:mì wù
机密,机要。蜜,用同“ 密 ”。 清 戴名世 《再上韩慕庐大宗伯书》:“而阁下方在日月之际,经纶蜜勿,更有重且大者,文章一事遂有所不暇及耳。然而当今文章之责实在阁下,不宜使穷巷枯槁之士觖然失望。”
词语解释:蜜云龙  拼音:mì yún lóng
茶名。 宋 苏轼 《行香子·茶》词:“看分香饼,黄金缕,蜜云龙。” 明 杨慎 《丹铅总录·饮食》:“蜜云龙,茶名,极为甘馨。 宋 廖正一 字 明畧 ,晚登 苏 门, 子瞻 大奇之。时 黄 、 秦 、 晁 、 张 号 苏 门四学士。 子瞻 待之厚,每来,必令侍妾 朝云 取蜜云龙,家人以此知之。”
词语解释:蜜人  拼音:mì rén
生前服蜜,死后以蜜浸泡,埋葬期久而形成的木乃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木乃伊》:“ 回回 田地,有年七十八岁老人,自愿捨身济众者,絶不饮食,惟澡身啖蜜,经月,便溺皆蜜。既死,国人殮以石棺,仍满用蜜浸,鐫志岁月于棺盖瘞之。俟百年启封,则蜜剂也。凡人损折肢体,食匕许,立愈。虽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词语解释:蜜剂  拼音:mì jì
含蜜的药物制剂
蜜制的药剂
词语解释:蜜口剑腹  拼音:mì kǒu jiàn fù
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李林甫 之蜜口剑腹, 贾似道 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卷一:“﹝ 徐有贞 ﹞私报 商先生 云:‘我无奈何回护,只得置足下於末。’其亦可谓蜜口剑腹者歟?”参见“ 口蜜腹剑 ”。
词语解释:口蜜腹剑  拼音:kǒu mì fù jiàn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李林甫 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 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廝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口蜜腹剑’却真成了小人了。” 冰心 《〈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勇敢机智的三姐妹,都在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的帮助和提醒之下,打倒了‘口蜜腹剑’的老狼。”
词语解释:蜜杏  拼音:mì xìng
蜜渍的杏子。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黄甘十子近著霜,醯梅蜜杏经年藏。”
词语解释:蜜柑  拼音:mì gān
一种果大多汁的柑橘,非常甜
产这种果实的树种
词语解释:蜜枣  拼音:mì zǎo
蜜渍的枣。《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邹太爷 藏好当票,用手巾包好钱,一走走到稻香村,想买一斤蜜枣、一盒子山查糕,好去送礼。”
词语解释:蜜煎煎  拼音:mì jiān jiān
形容极甜。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也有 松阳县 软柔柔、白璞璞、蜜煎煎、带粉儿压匾的凝霜柿饼。”
词语解释:蜜煎  拼音:mì jiān
即蜜饯。《说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谱》:“蜜煎,剥生荔枝,榨去其浆,然后蜜煮之。予前知 福州 ,用晒及半乾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近佛殿, 孟 家道院 王道人 蜜煎, 赵文秀 笔,及 潘谷 墨,占定两廊。”参见“ 蜜饯 ”。
词语解释:蜜饯  拼音:mì jiàn
(1).蜜渍的果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时维长至,贡物咸来,北置则獾貍麅鹿,野豕黄羊,风乾冰冻;南来则橙柑橘柚,香櫞佛手,蜜饯糖栖。”
(2).用蜂蜜或浓糖浆浸渍果物。《红楼梦》第八二回:“我们姑娘叫给姑娘送了一瓶儿蜜饯荔枝来。”参见“ 蜜渍 ”。
词语解释:蜜父  拼音:mì fù
梨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蜜父蜡兄》:“ 建业 野人种梨者,夸其味曰蜜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梨》:“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词语解释:蜜瓜  拼音:mì guā
甜瓜。《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河套 培育出上等蜜瓜,它的香味一下子传出国界。”
词语解释:蜜玺  拼音:mì xǐ
古时为已死帝王用蜂蜡制成的玺印。为殉葬的明器。《宋书·礼志二》:“ 武帝 泰始 四年, 文明王皇后 崩,将合葬,开 崇阳陵 ,使太尉 司马望 奉祭,进皇帝蜜璽綬於便房神坐。”参阅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蜜章》
词语解释:蜜蝍  拼音:mì jí
亦作“ 蜜唧 ”。 以蜜饲的初生鼠。 岭 南人以为佳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岭 南 獠 民好为蜜蝍,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筯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蝍。”蝍,一本作“ 唧 ”。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鬱攸。朝槃见蜜唧,夜枕闻鵂鶹。”
词语解释:蜜蜜甜  拼音:mì mì tián
形容极甜。 克非 《春潮急》十五:“‘要扯拗拐么?’‘任你嘴巴蜜蜜甜,总之,我没粮食!’”
词语解释:蜜语甜言  拼音:mì yǔ tián yán
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白雪遗音·马头调·劝嫖》:“他生就能为将人哄,蜜语甜言会装腔。”
词语解释:蜜橘  拼音:mì jú
柑橘的一种,味极甜,故称。又称卢柑。《广群芳谱·果谱十一·橘》:“橘,一名木奴……种类不一。有蜜橘,其味最甘。”
词语解释:蜜母  拼音:mì mǔ
随护蜜蜂的黑色小鸟。《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蜜母,小鸟也。色黑。正月旦为蜜蜂周行诸山,求安处,蜂随之。蜜母暮还入蜂中。”
词语解释:蜜浆  拼音:mì jiāng
蜂蜜调成的饮料。《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 五芝元涧 ,涧水如蜜浆。”《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发病道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袁术 还至 江 亭,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牀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 袁术 至于此乎!’因顿伏牀下,呕血斗餘而死。”
词语解释:蜜源  拼音:mì yuán
生产蜂蜜的来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吸酿蜜的植物。
词语解释:蜜滓  拼音:mì zǐ
蜂蜜的沉淀物。《洞冥记》:“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於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 瑕丘仲 採药,得此瓜食之,十岁不渴。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
词语解释:蜜饼  拼音:mì bǐng
用蜜糖和粉做成的饼。
词语解释:蜜香树  拼音:mì xiāng shù
木名。即沉香。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 交趾 有蜜香树,榦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榦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参见“ 沉香 ”。
词语解释:沉香  拼音:chén xiāng
亚热带常绿乔木名。树干高大,木质坚硬,有香味,可作细工用材及薰香料。
薰香料名。又称沉水香、蜜香。
词语解释:蜜面
和蜜的米面食品。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词语解释:蜜食  拼音:mì shí
蜜饯。《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爷爷的正房,男孩可以随意出进,嘴里还吃着爷爷屋里的好东西:香喷喷的牛口条,甜丝丝的蜜食。”
词语解释:蜜面  拼音:mì miàn
和蜜的米面食品。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词语解释:蜜饯  拼音:mì jiàn
(1).蜜渍的果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时维长至,贡物咸来,北置则獾貍麅鹿,野豕黄羊,风乾冰冻;南来则橙柑橘柚,香櫞佛手,蜜饯糖栖。”
(2).用蜂蜜或浓糖浆浸渍果物。《红楼梦》第八二回:“我们姑娘叫给姑娘送了一瓶儿蜜饯荔枝来。”参见“ 蜜渍 ”。
词语解释:蜜渍  拼音:mì zì
(1).用蜂蜜浸渍。《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词语解释:蜜的支  拼音:mì de zhī
唐 时 黠戛斯 国君所住的大毡帐。《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 黠戛斯 ﹞其君曰‘阿热’……阿热驻牙 青山 ,固栅代垣,联毡为帐,号‘蜜的支’,它首领居小帐。”
词语解释:蜜丁  拼音:mì dīng
即蚶子。俗称瓦垄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案《岭表録异》云:南人名空慈子。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 广 人重其肉,炙以荐酒,呼为天臠。 广 人谓之蜜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蜜丁马甲》:“ 绍兴 吕学博 承恩 诗云:‘蜜丁曾共品,马甲亦同名。’为主司赏识,取中三十四名。按,蜜丁,见《海物异名记》,云:‘蜜丁,魁蛤之子也。’”
词语解释:蜜里调油  拼音:mì lǐ tiáo yóu
蜜和油调在一起。比喻人的感情亲密无间。《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词语解释:蜜不齿蜂  拼音:mì bù chǐ fēng
一种酿蜜而不能自食的蜂。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乡下的庄家汉是蜜不齿蜂,忙碌一年是一个干挣!”原注:“是蜂的一种,专习酿蜜,蜜成,别的蜂即逐之去。”
词语解释:蜜苏  拼音:mì sū
一种甜而松脆的饼类。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午睡初足,取茶漱口,啖蜜苏少许。”
词语解释:蜜里藏刀  拼音:mì lǐ cáng dāo
谓外表和善而暗中狠毒。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词语解释:蜜蜂窝  拼音:mì fēng wō
(1).蜜蜂的巢。
(2).菊花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鸚哥抱子、蜜蜂窝、合家欢乐等,皆新秧中之粗种也。”
词语解释:蜜香纸  拼音:mì xiāng zhǐ
用蜜香树皮和叶所造的纸。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纸》:“蜜香纸,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