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首字词组
蜚声蜚龙蜚刍挽粟蜚集蜚狐口蜚英腾茂蜚短流长蜚虡
蜚英蜚翼蜚凶流尸蜚遽蜚蛭蜚色蜚征 
蜚鸿蜚语蜚变蜚鸓蜚瓦拔木蜚翘蜚楼 
蜚鸟蜚红蜚蠦蜚走蜚黄腾达蜚虻蜚螭 
蜚动蜚翔蜚襳蜚览蜚禽蜚蓬蜚摇 
蜚云蜚观蜚谗蜚遁蜚鸟尽,良弓藏蜚挽蜚蓬之问 
蜚腾蜚尸蜚言蜚凶蜚潜动植蜚梁蜚扬 

词语解释:蜚声  拼音:fēi shēng
扬名;驰名。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 桃园 桃园 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弟兄。” 清 钱谦益 《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姚之光授奉政大夫》:“蜚声蓺苑,奋跡贤书。” 韩少华 《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就在这 丰泽园 ,这誉满京华、蜚声中外的餐馆里,那些‘特殊公仆’们,有时候择盛筵,有时候设便餐,酒酣耳热,抹抹嘴巴,就起身离座了。”
词语解释:蜚英  拼音:fēi yīng
扬名;驰名。 明 李东阳 《祭陆鼎仪文》:“振饗乎文艺之场,蜚英乎霄汉之上。”
词语解释:蜚鸿  拼音:fēi hóng
(1).蠛蠓。《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 司马贞 索隐:“ 高诱 曰‘蜚鸿,蠛蠓也。’言飞虫蔽田满野,故为灾,非是鸿雁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蜚鸿集野,瞻乌鲜投足之因。” 古直 《哀朝鲜》诗:“川原鬱惭色,中野多蜚鸿。”
(2).良马名。 汉 东方朔 《答骠骑难》:“騏驥、緑耳、蜚鸿、驊騮,天下良马也。” 清 龚鼎孳 《岁暮行》:“昨夜少府下急牒,军兴无策宽蜚鸿。”
(3).鸿雁。 宋 黄昇 《摸鱼儿·为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词:“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
词语解释:蜚鸟  拼音:fēi niǎo
飞鸟。《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 孙诒让 间诂:“蜚与飞通。”《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虽有彊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纵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
词语解释:蜚动  拼音:fēi dòng
飞举。 宋 黄机 《木兰花慢·为同年赵必达寿》词:“年少才名蜚动,泛星槎,曾到 广寒宫 。”
词语解释:蜚云  拼音:fēi yún
浮云。 唐 柳宗元 《闵生赋》:“波淫溢以不返兮, 苍梧 鬱其蜚云。”
词语解释:蜚腾  拼音:fēi téng
飞升。 明 唐寅 《题画》诗之二二:“桃花浪煖锦层层,劝尔渔郎莫下罾。恐有鲤鱼鳞甲变, 龙门 三月要蜚腾。”
词语解释:蜚龙  拼音:fēi lóng
飞龙。《史记·封禅书》:“《乾》称蜚龙,鸿渐于般。”今本《易·乾》作“飞龙”。 汉 王充 《论衡·龙虚》:“蜚龙乘云,腾虵游雾。”
词语解释:蜚翼  拼音:fēi yì
传说中的神鸟名。 明 杨慎 《凤赋》:“且羽嘉生蜚翼,蜚翼生凤皇,凤皇生鸞鸟,鸞鸟生庶鸟,庶鸟之变,乃产妖鸟。”
词语解释:蜚语  拼音:fēi yǔ
无根据的话,诽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蚡 伪作飞扬诽谤之语。”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正以前所云如客之所疑於某者,恐亦有蜚语入先生之耳。” 清 蒋景祁 《伏波庙》诗:“薏苡蜚语腾,宫侧起谗蛊。” 丁玲 《韦护》第二章十四:“但是在前夜,他从 雯 的口中听到了一些蜚语,他知道了那天真的 丽嘉 被这位‘ 韦先生 ’引到家里去了。”
词语解释:蜚红  拼音:fēi hóng
落花。 元 何中 《寄题疏山寺半闲禅堂》诗:“千柱空廊絶人跡,苍苔乱点蜚红妍。”
词语解释:蜚翔  拼音:fēi xiáng
飞行翱翔。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六足四翼,蜚翔乎天地之间,求蚊虻而食之。”
词语解释:蜚观  拼音:fēi guān
高耸的楼观。《新唐书·中宗八女传》:“崇臺、蜚观相联属。”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西幸》:“嫩苔生阁,残英承輦,百尺层峦蜚观。”
词语解释:蜚尸  拼音:fēi shī
见“ 蜚凶流尸 ”。
词语解释:蜚凶流尸  拼音:fēi xiōng liú shī
游神野鬼。指因疑惧产生的一切祸祟幻象。 汉 王充 《论衡·辨祟》:“有事归之有犯,无为归之所居。居衰宅耗。蜚凶流尸,集人室居。” 汉 王充 《论衡·订鬼》:“故凶祸之家或见蜚尸,或见走凶,或见人形,三者皆鬼也。”
词语解释:蜚刍挽粟  拼音:fēi chú wǎn sù
迅速运输粮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又使天下蜚芻輓粟,起於 黄 、 腄 、 瑯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汉书·主父偃传》作“飞芻輓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序二》:“屯田兴矣,土旷犹故也;鹺政举矣,蜚輓犹故也。”
词语解释:蜚凶流尸  拼音:fēi xiōng liú shī
游神野鬼。指因疑惧产生的一切祸祟幻象。 汉 王充 《论衡·辨祟》:“有事归之有犯,无为归之所居。居衰宅耗。蜚凶流尸,集人室居。” 汉 王充 《论衡·订鬼》:“故凶祸之家或见蜚尸,或见走凶,或见人形,三者皆鬼也。”
词语解释:蜚变  拼音:fēi biàn
告发急变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 汤 有所爱中 鲁謁居 ,知 汤 不平,使人上蜚变告 文 姦事,事下 汤 , 汤 治论杀 文 ,而 汤 心知 謁居 为之。”《汉书·张汤传》作“飞变”。
词语解释:蜚蠦  拼音:fēi lú
即臭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蜚蠦即臭虫》:“《左传·隐元年》:有蜚不为灾。 杜 注:蜚,负蠜也。正义引 舍人 曰, 李巡皆 曰蜚蠦,一名蜰。”
词语解释:蜚襳  拼音:fēi xiān
古代妇人袿衣下垂为饰的长带。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蜚襳垂髾。” 明 孙柚 《琴心记·汉宫春晓》:“身穿石竹罗衣,闷軃蜚襳鬭草,头戴山花宝髻,开揄阿锡藏鉤。”
词语解释:蜚谗  拼音:fēi chán
流言谗语。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王忬 普佗山 之捷, 张经王 江涇 之捷,中枢蔽嫉,中以蜚谗,论者惜之。”
词语解释:蜚言  拼音:fēi yán
流言。多指诽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又闻蜚言,谓公沽名,收银有缩无盈。” 清 程麟祥 《此中人语·阿土》:“君听蜚言,竟离鸳偶,忍心哉。”
词语解释:蜚集  拼音:fēi jí
(1).飞翔集结。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俄有燕数千,自祠所随公朱轓,蜚集黄堂上。”
(2).飞快集结。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先是,两 浙 之氛稍息,而蜚集於 闽海 莆阳 之境,剽掠残毙,郡邑为之丘墟。”
词语解释:蜚遽  拼音:fēi jù
见“ 蜚虡 ”。
词语解释:蜚虡  拼音:fēi jù
亦作“ 蜚遽 ”。 传说为鹿头龙身的神兽。
词语解释:蜚鸓  拼音:fēi lěi
即鼯鼠。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上林赋》‘蜚鸓’,《史记》作‘蠝’,《汉书》作‘鸓’, 郭璞 音誄。《神农本草》作‘鼺鼠’,音羸,飞鼠也,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髯飞。”参见“ 鼯鼠 ”。
词语解释:鼯鼠  拼音:wú shǔ
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尔雅·释鸟》:“鼯鼠,夷由。” 郭璞 注:“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毛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喙頷杂白。脚短爪长,尾三尺许。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 汉 马融 《长笛赋》:“猨蜼昼吟,鼯鼠夜叫。”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庙开鼯鼠叫,神降 越 巫言。” 清 黄遵宪 《蕃客篇》:“鼯鼠苦无能,橐驼苦无角。”
词语解释:蜚走  拼音:fēi zǒu
指飞禽走兽。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倮鳞蜚走,灌莽苞皁。”
词语解释:蜚览  拼音:fēi lǎn
高飞俯视。《汉书·宣帝纪》:“鸞凤万举,蜚览翱翱。” 颜师古 注:“蜚,古飞字也。言鸞凤飞翔,览观都邑也。”
词语解释:蜚遁  拼音:fēi dùn
逃遁;隐退。 清 钱谦益 《岁星解寿薛谐孟先生六十》:“脱屣富贵,蜚遯流俗,天下之人望之,以为秀出天外,不可梯接。”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譬之同在漏舟……其所厌者为此漏舟,非厌同在漏舟之人,明矣。与彼蜚遯甘节之夫所志正相反对,彼所厌者,实圆颅方趾之人羣也。”
词语解释:蜚凶  拼音:fēi xiōng
传说中的不祥飞怪。 汉 王充 《论衡·订鬼》:“蜚凶,阳也。阳,火也。故蜚凶之类为火光。”
词语解释:蜚狐口  拼音:fēi hú kǒu
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涞源县 北 蔚县 南。两崖峭立,仅通一道,古代为 河北平原 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楚 汉 相争时, 郦食其 说 刘邦 “距 蜚狐 之口,守 白马之津 ,即此。” 明 屠隆 《昙花记·凯旋见母》:“王师径出 蜚狐口 ,战士齐屯 倒马关 。”参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词语解释:蜚蛭  拼音:fēi zhì
神话中的一种有四翼的虫。《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不咸 。有 肃慎氏之国 。有蜚蛭,四翼。”
词语解释:蜚瓦拔木  拼音:fēi wǎ bá mù
形容风力迅猛。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余乡常有颶风,但初来声势颇恶,与三州不异,人家即曰:‘报起矣!’有顷则亦蜚瓦拔木,无所不至。”
词语解释:蜚黄腾达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dá
比喻功名成就之快。《孽海花》第二回:“恭喜世兄一举成名,蜚黄腾达。”
词语解释:蜚禽  拼音:fēi qín
飞鸟。《史记·封禅书》:“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
词语解释:蜚鸟尽,良弓藏  拼音:fēi niǎo jìn , liáng gōng cáng
比喻大功告成,出力的人就被抛弃。《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遂去,自 齐 遗 大夫种 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 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词语解释:蜚潜动植  拼音:fēi qián dòng zhí
飞鸟、游鱼、动物、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蜚潜动植之精,莫不悉致而毕陈。”
词语解释:蜚英腾茂  拼音:fēi yīng téng mào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蜚英声,腾茂实。”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飞扬英华之声,腾驰茂盛之实也。”后以“蜚英腾茂”称人的盛名与实际相符。 明 孙柚 《琴心记·赉金买赋》:“吾弟蜚英腾茂,下笔如神,不须谦让。”
词语解释:蜚色  拼音:fēi sè
(1).浮在表面的气色。 汉 王充 《论衡·自然》:“且吉凶蜚色见於面,人不能为,色自发也。”
(2).比喻浮夸的文章风格。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会 江 左文体亦变; 徐陵 通聘,而 王褒 、 庾信 北陷,北人承其蜚色,其质素丑,外自文以妖冶,貌益不衷。”
词语解释:蜚翘  拼音:fēi qiào
指禽类的尾羽。旧时插在书信上,以示需迅速递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征途》:“叠骑逡巡,蜚翘插书无定準。”
词语解释:蜚虻  拼音:fēi méng
见"蜚?"。
词语解释:蜚蓬  拼音:fēi péng
飞旋飘荡的蓬草。 汉 王充 《论衡·感类》:“见鸟跡而知为书,见蜚蓬而知为车。”
词语解释:蜚挽  拼音:fēi wǎn
见“ 蜚芻輓粟 ”。
词语解释:蜚刍挽粟  拼音:fēi chú wǎn sù
迅速运输粮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又使天下蜚芻輓粟,起於 黄 、 腄 、 瑯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汉书·主父偃传》作“飞芻輓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序二》:“屯田兴矣,土旷犹故也;鹺政举矣,蜚輓犹故也。”
词语解释:蜚梁  拼音:fēi liáng
飞架的桥梁。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蜚梁连蜷兮登降峛崺,幽漻閴磟兮敞晃譎诡。”
词语解释:蜚短流长  拼音:fēi duǎn liú cháng
同‘飞短流长’。
词语解释:蜚征  拼音:fēi zhēng
指飞禽走兽。《大戴礼记·四代》:“於时鸡三号以兴庶虞,庶虞动,蜚征作。” 王聘珍 解诂:“蜚征,谓禽兽昆虫。” 章炳麟 《訄书·封禅》:“当是时也,天造草昧,榛薄四塞,雄虺长蝮,尽为顓民害。人主方教民佃渔以避蜚征之螫,何暇议礼。”
词语解释:蜚楼  拼音:fēi lóu
古代攻城用的楼车。《孙子·谋攻》“具器械” 三国 魏 曹操 注:“具,备也;器械者,机关攻守之总名,蜚楼云梯之属。”一本作“ 飞楼 ”。
词语解释:蜚螭  拼音:fēi chī
犹飞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蹰。”
词语解释:蜚摇  拼音:fēi yáo
犹动摇。《管子·形势解》:“无仪法程式,蜚摇而无所定。”
词语解释:蜚蓬之问  拼音:fēi péng zhī wèn
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故曰:蜚蓬之问,不在所宾。”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若其勿便,虽不愆於旧章,蜚蓬之问,三王所不宾。”
词语解释:蜚扬  拼音:fēi yáng
犹飞升。《隶释·汉相府小史夏堪碑》:“寿不究,魄蜚扬。情悲切,著篇章。”
词语解释:蜚虡  拼音:fēi jù
亦作“ 蜚遽 ”。 传说为鹿头龙身的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