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蜕骨 拼音:tuì gǔ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词语解释:蜕蝉 拼音:tuì chán
蝉脱壳。谓解脱成仙。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屨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脱兔 彭 殤之囿,蜕蝉人鬼之场。”词语解释:蜕壳 拼音:tuì ké
(1).犹蜕皮。 元 方回 《初夏》诗之四:“新蝉初蜕壳,穉菊始分椏。”参见“ 蜕皮 ”。
(2).指遗骸。 前蜀 贯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蜕壳埋金隧,飞精驾锦鸞。”
词语解释:蜕皮 拼音:tuì pí
(1).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脱去旧表皮长出新表皮的过程。
(2).表皮脱落。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合村男女,天不亮就起来,车了一天,车得个个腰痠背折,身上焦得蜕皮。”词语解释:蜕形 拼音:tuì xíng
蜕变而成的形式。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词语解释:蜕迹 拼音:tuì jì
遁迹隐去。 金 段成己 《跋三堂王自写真》诗:“翛然蜕跡乘风去,一笑相逢喜拍肩。”词语解释:蜕皮 拼音:tuì pí
(1).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脱去旧表皮长出新表皮的过程。
(2).表皮脱落。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合村男女,天不亮就起来,车了一天,车得个个腰痠背折,身上焦得蜕皮。”词语解释:蜕质 拼音:tuì zhì
遗体,遗骨。 明 宋濂 《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后七日,法孙 至大 、 清晏 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 峨眉山 松花坞 。”词语解释:蜕化 拼音:tuì huà
(1).变化;演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 严复 《〈社会通诠〉序》:“最后由宗法以进于国家,而二者之间,其相受而蜕化者以封建。” 柯灵 《香雪海·真实、想象和虚构》:“但《巧团圆》的故事由此蜕化而来,是可能的。”
(2).道教谓人死亡解脱成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杨髠发陵》:“尝闻有道之士能蜕骨而仙,未闻併骨而蜕化者,盖天人也。”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仙人蜕化处,千载空芙蓉。” 郁达夫 《龙门山路》:“所谓魔者,就是他蜕化时嫌有烟火气味,从自己肚里挖出的一个胃和一盘肠。这圣帝的肠和胃,也受了圣化,被挖出之后,就变了一个龟与一条蛇,在世上作恶害人。”
(3).泛指死亡。 柔石 《二月》十七:“我是紧紧地执住他底手,好像这样执住,他才不致去了似的;谁知他灵魂之手,谁有力量不使他蜕化呢?他死了!”
(4).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 周恩来 《学习毛泽东》:“这里有两种教训值得注意:一种教训是看不起别人,脱离群众;一种教训就是蜕化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那时候,介绍他入党是没有错的。现在他连官车也不乐意出了。这是蜕化。”词语解释:蜕衣 拼音:tuì yī
谓肉体仙去留下衣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兴元 城固县 有 韦氏 女,两岁能语,自然识字,好读佛经……至八岁,忽清晨薰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讶移时不出,视之,已蜕衣而失,竟不知何之。”词语解释:蜕脱 拼音:tuì tuō
谓脱去皮囊而仙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刘小鲁尚书》:“归 刘 数年,一日,趺坐而化,若蜕脱者。”词语解释:蜕委 拼音:tuì wěi
死亡的婉词。 清 赵翼 《秋园预制敛具诗以调之》:“君言生有涯,期至须蜕委。”词语解释:蜕化变质 拼音:tuì huà biàn zhì
谓腐化堕落,起了质的变化。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最后还说我是什么蜕化变质分子,被糖衣炮弹击中的分子,把我一脚踢出门外。” 秦牧 《长街灯语·我们需要传记文学》:“就是被人作为对象写下传记文学的人物当中,万一有几个蜕化变质,晚节不终,又有什么不得了呢?”词语解释:蜕变 拼音:tuì biàn
(1).形质改变、转化。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一:“在这社会蜕变时期,各阶级、层,集团,都有其不同的意识形态。”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在取得胜利以后,他们中间的一些立了功的将领就蜕变了。” 老舍 《蜕》:“是在 昆明湖 的苔石上,也许是在 北海 上斜着身自顾绿影的古柳旁,有小小一只蝉正在蜕变。”
(2).指原子核自发放射一个α或β粒子、同时自身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也称衰变。 柯岩 《奇异的书简》五:“来信意见是对的,但愚意以为奇异粒子的非轻子蜕变亦颇值得研究。”词语解释:蜕演 拼音:tuì yǎn
蜕化演变。 李大钊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企于自然进化之程,少加以人为之力,冀其迅速蜕演,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词语解释:蜕濯 拼音:tuì zhuó
清除,洗涤。 明 方孝孺 《龟岩隐居记》:“使身居其所,目寓其象,以充大其德业,以蜕濯污垢,以通乎出处消长隐微,而不谬乎理,则山川云木固为人学道之助。”词语解释:蜕留 拼音:tuì liú
遗留,残存。 朱自清 《中国歌谣》:“以文学为主体而以音乐舞蹈为其附庸;以诗歌为最先发生的艺术,而其他都较为后起……迨到描写的技巧更进的时候,即由音乐蜕留的韵律,亦渐次可以破除了。”词语解释:蜕故孳新 拼音:tuì gù zī xīn
犹言去旧生新。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瞤息不可復省,而有为之摄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词语解释:蜕嬗 拼音:tuì shàn
蜕变演化。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洎其委也,蜕嬗而为碑誌。”词语解释:蜕解 拼音:tuì jiě
犹尸解。 宋 沉辽 《零陵先贤赞·澹岩先生》:“人孰不死,富贵何为? 秦 人徵之,蜕解其尸。”词语解释:蜕骸 拼音:tuì hái
道家谓解脱仙去。《法苑珠林》卷四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吴兴 王该 《日烛》曰:‘ 闕夐 登霄, 卫度 继轨。咸恬泊以无生,俱蜕骸以不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