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末字词组
游蜂玄蜂荓蜂金小蜂蟺蜂浪蝶游蜂工蜂熊蜂
黄蜂蚁蜂土蜂职蜂雌蜂寄生蜂剔蝎撩蜂瑶蜂
蜜蜂养蜂稚蜂螫蜂马尾蜂一窝蜂叶蜂玄瓠蜂
胡蜂壶蜂奔蜂蜜不齿蜂马蜂家蜂袖蜂 
掇蜂蜡蜂树蜂蚂蜂浪蝶狂蜂武蜂吐饭成蜂 

词语解释:游蜂  拼音:yóu fēng
飞来飞去的蜜蜂。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宋 梅尧臣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二:“不为游蜂挠,即为狂蝶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捧心》:“怕看窗外游蜂,簷前飞絮,想时候清明初过。”
指飞舞游动的蜜蜂。 唐 沉佺期 《芳树》诗:“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明 陈献章 《赛兰花开》诗之二:“曲栏砌下少人窥,戏蝶游蜂忽满枝。” 清 魏源 《寻梅》诗之三:“月下非梨影,游蜂且息机。”
词语解释:黄蜂  拼音:huáng fēng
通常指胡蜂一类的昆虫。 唐 李商隐 《闺情》诗:“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蜨两参差。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水浒传》第四一回:“这 黄文炳 虽是罢闲通判,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 无为军 都叫他做黄蜂刺。”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词语解释:蜜蜂  拼音:mì fēng
亦作“ 蜜蠭 ”。 昆虫名。人类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窃惟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踰本质。”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宋 晏殊 《菩萨蛮》词:“莫学蜜蜂儿,等閒悠颺飞。” 清 孙枝蔚 《上巳日登见山楼》诗之三:“蜜蜂与蝴蝶,争向花圃出。”
词语解释:胡蜂  拼音:hú fēng
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褐色横纹。尾部有毒刺,能蜇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通称马蜂。
词语解释:掇蜂  拼音:duō fēng
《太平御览》卷九五○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尹吉甫 子 伯奇 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繫於衣上, 伯奇 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 伯奇 牵我。’ 吉甫 见疑之, 伯奇 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 孔 颜 。”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旧唐书·高祖纪论》:“姦佞由之贝锦,嬖幸得以掇蜂。”
词语解释:玄蜂  拼音:xuán fēng
亦作“ 玄蜂 ”。 即黑蜂。《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 蒋骥 注:“《五侯鯖》:‘大蠭出 崑崙 ,长一丈,其毒杀象。’盖即此类。” 南朝 宋 鲍照 《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词语解释:蚁蜂  拼音:yǐ fēng
蚂蚁与蜂。犹言乌合之众。 清 赵翼 《诸罗守城歌》:“浸寻百日贼益訌,环数十里屯蚁蜂。”
词语解释:养蜂  拼音:yǎng fēng
指大规模的饲养蜜蜂
词语解释:壶蜂  拼音:hú fēng
即胡蜂。《方言》第十一:“蠭, 燕 赵 之间谓之蠓螉……其小者谓蠮螉,或谓之蚴蜕,其大而蜜,谓之壶蠭。” 钱绎 笺疏:“壶,古字与‘胡’通。胡,大也。”《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 王逸 注:“壶,乾瓠也。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又有飞蠭,腹大如壶。”是壶蜂以其腹大如壶,故名。
词语解释:蜡蜂  拼音:là fēng
蜜蜂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异蜂:有蜂如蜡蜂稍大,飞劲疾,好圆裁树叶,卷入木窍及壁罅中作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蜂》
词语解释:荓蜂  拼音:píng fēng
牵引扶持。
词语解释:土蜂  拼音:tǔ fēng
蜂的一种。俗名“马蜂”。即《尔雅·释虫》中之“土蠭”。体圆而长,黑褐色,有细毛,尾有毒针,能螫人。脚短而粗。栖于沙土或朽木中。常捕捉金龟子的幼虫等作为小土蜂的食物。
词语解释:稚蜂  拼音:zhì fēng
亦作“穉蜂”。 蜂名;小蜂。 宋 陆游 《蜗庐》诗:“孤蝶惜衣晴曝粉,稚蜂贪蜜晚争花。”
词语解释:奔蜂  拼音:bēn fēng
小蜂,也叫土蜂。《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 鸡不能伏鵠卵。” 成玄英 疏:“奔蜂,细腰土蜂也。”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奔蜂而化藿蠋, 越 鸡而伏鵠卵。”
词语解释:树蜂  拼音:shù fēng
蜂的一种。体狭长,圆筒形,雌虫腹部黄色,尾端有剑状突起和锥状的产卵器。幼虫蛀食松木,是松树的害虫。
词语解释:金小蜂  拼音:jīn xiǎo fēng
昆虫名。身体大小如蚂蚁,多呈金属的绿、蓝、金黄、铜黄等颜色,种类极多,其中多数是害虫的天敌。
词语解释:职蜂  拼音:zhí fēng
工蜂的别称。
词语解释:螫蜂  拼音:shì fēng
螫蜂科的一种
词语解释:蜜不齿蜂  拼音:mì bù chǐ fēng
一种酿蜜而不能自食的蜂。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乡下的庄家汉是蜜不齿蜂,忙碌一年是一个干挣!”原注:“是蜂的一种,专习酿蜜,蜜成,别的蜂即逐之去。”
词语解释:蚂蜂  拼音:mǎ fēng
胡蜂的通称。
词语解释:蟺蜂  拼音:dàn fēng
土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土蜂》﹝释名﹞引 苏颂 曰:“ 郭璞 注《尔雅》云:‘今 江 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即马蜂也。 荆 巴 间呼为蟺蜂。’”
词语解释:雌蜂  拼音:cí fēng
雌性的蜂。如蜜蜂里的蜂王和工蜂
词语解释:马尾蜂  拼音:mǎ yǐ fēng
一种寄生蜂。体色赤褐,体长约19毫米。头部橙黄色。复眼褐色,有单眼三个。触角丝状,与体长相等。雌蜂尾端有产卵管长约150毫米,似马尾,故名。
词语解释:马蜂  拼音:mǎ fēng
亦作“ 马蠭 ”。 胡蜂的通称。《红楼梦》第六七回:“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嚕上,只咬破两三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嚕都是要烂的。”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马蜂不敢螫你,你就要捣马蜂窝,马蜂自然就要出来螫你。这样就可以更多地打死马蜂!”
词语解释:浪蝶狂蜂  拼音:làng dié kuáng fēng
(1).纵横飞舞的蝴蝶和蜜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风景晴和,翩翩浪蝶狂蜂,阵阵游丝飞絮。”
(2).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弟。《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词语解释:浪蝶游蜂  拼音:làng dié yóu fēng
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明 高濂 《玉簪记·姑阻》:“我若是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词语解释:寄生蜂  拼音:jì shēng fēng
昆虫。种类很多,体形较小,产卵管很长,多在粉蝶、黏虫、螟虫等幼虫或蛹内产卵。其幼虫能消灭农业害虫,对人类有利。
词语解释:一窝蜂  拼音:yī wō fēng
(1).亦作“ 一窝风 ”。形容众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西游记》第二八回:“那些小猴,都是一窝蜂,一个个跳天搠地,乱搬了许多堆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説着,丢下这里,一窝蜂跑到书房。” 茅盾 《路》三:“吹号了,是晚饭。大家一窝蜂涌出去的时候, 炳 看了 薪 一眼。” 茹志鹃 《新当选的团支书》:“大家说着,一窝风的把 小何 拥到传达室打电话,电话没打完,车子来了。”
(2).古代的一种武器。状如鸟铳的铁干,管口稍宽,能容百弹,一发齐出,漫空散去,故名。见 明 茅元仪 辑《武备志·铅弹一窝蜂》
词语解释:家蜂  拼音:jiā fēng
人工饲养的蜜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蜂》:“其蜂有三种。一种在林木或土穴中作房,为野蜂。一种人家以器收养者,为家蜂。并小而微黄,蜜皆浓美。一种在山巖高峻处作房,即石蜜也,其蜂黑色似牛蝱。三者皆群居有王。”
词语解释:武蜂  拼音:wǔ fēng
军队名号。蠭,用同“ 锋 ”。《汉书·息夫躬传》:“卒有彊动,四野风起。”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蠭,是锋之借字。《后汉·竇融传》 竺曾 为武锋将军。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
词语解释:工蜂  拼音:gōng fēng
也称“职蜂”。蜜蜂中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蜂,体较小,尾端有螫针,腹下有分泌蜡质的蜡腺,两只后脚上有花粉篮。担负着修筑蜂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哺养幼虫和母蜂、抵御外敌等工作。寿命数周到数月。
词语解释:剔蝎撩蜂  拼音:tī xiē liáo fēng
喻惹事生非。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常是箇争龙鬭虎,剔蝎撩蜂。”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
词语解释:叶蜂  拼音:yè fēng
昆虫的一科,成虫一般为黑色,头部宽,复眼大,触角鞭状、棒状或锯齿状
词语解释:袖蜂  拼音:xiù fēng
周 上卿 尹吉甫 后妻因妒前妻之子 伯奇 ,乃取蜂去毒,缀于衣上,诱 伯奇 前缀之,因谮之于 吉甫 。 吉甫 怒,乃放 伯奇 于野。事见 汉 蔡邕 《独断·琴操·履霜操》。后用以指暗中设计诬害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 江充 疏贱,非亲于元储;后母假继,非密于 伯奇 ,而掘梗之诬,无父子之恩,袖蜂之誑,破天性之爱,又况其他,安可自必。”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偏爱,则虑袖蜂之谤巧, 飞燕 之专宠;独任,则悟鹿马之作威, 恭 显 之恶直。”
词语解释:吐饭成蜂  拼音:tǔ fàn chéng fēng
古代一种幻术。 吴淑 《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復成饭。”《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 葛仙翁 作戏术,吐饭成蜂。”亦作“ 吐饭蜂翔 ”。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赋》:“且夫神仙兮不常,变化兮多方,或漱水而雾含,或吐饭而蜂翔。”
词语解释:熊蜂  拼音:xióng fēng
(1).蜂的一种。因全身披有长绒毛,行动缓慢如狗熊,故名。有黄橙色、黑色、花色诸种类。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职蜂的区别。
(2).竹蜂的别名。一种体形较大的野蜂。全体钝圆肥大。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
词语解释:瑶蜂  拼音:yáo fēng
喻指雪花。《群音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六阴花喷,玄黄相混。满长空散漫飘颻,粉蝶瑶蜂作阵。”
词语解释:玄瓠蜂  拼音:xuán hù fēng
大黄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大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