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末字词组
双蛾素蛾夸蛾绿蛾槐蛾虫蛾铁蛾皓齿青蛾
翠蛾颦蛾低蛾新蛾天蛾螟蛾闹银蛾 
青蛾淡蛾夜蛾金蛾攒蛾卷叶蛾桑蛾 
飞蛾烛蛾麦蛾长蛾毒蛾以火去蛾文蛾 
修蛾火蛾扑灯蛾弯蛾蚕蛾赤蛾枯叶蛾 
闹蛾羞蛾螓蛾香蛾蜂蛾蛾蛾喉蛾 
黛蛾嚬蛾敛蛾娇蛾鬼蛾螝蛾衣蛾 
愁蛾扬蛾玉蛾小蛾烟蛾青黛蛾眉蛾 

词语解释:双蛾  拼音:shuāng é
(1).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 南朝 梁 沉约 《昭君辞》:“朝发 披香殿 ,夕济 汾阴 河,於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宋 杨无咎 《生查子》词:“愁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花月痕》第二四回:“半晌, 秋痕 双蛾频蹙,皓齿微呈。”
(2).借指美女。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瑶臺倾巧笑,玉盃殞双蛾。” 唐 白居易 《酬刘和州戏赠》:“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迴。”
词语解释:翠蛾  拼音:cuì é
(1).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 唐 薛逢 《夜宴观妓》诗:“愁傍翠蛾深八字,笑回丹脸利双刀。” 金 王浍 《感遇》诗:“游子去万里,空闺歛翠蛾。” 明 王廷陈 《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顰。”
(2).借指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翠娥争劝 临卭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词语解释:青蛾  拼音:qīng é
(1).青黛画的眉毛;美人的眉毛。 南朝 宋 刘铄 《白紵曲》:“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 唐 杜甫 《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仳离放红蕊,想象嚬青蛾。” 清 姚鼐 《送胡豫生之山西》诗:“緑尊满捧青蛾低,美人壮士各有思。”参见“ 黛眉 ”、“ 蛾眉 ”。
(2).借指少女、美人。 前蜀 韦庄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诗:“却愁宴罢青蛾散, 扬子江 头月半斜。” 宋 晏殊 《木兰花》词之七:“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 宁调元 《无题集元人句》:“唤取青蛾对酒歌,思归无路欲如何。”
词语解释:飞蛾  拼音:fēi é
蛾子。有趋光的习性。 晋 崔豹 《古今注·虫鱼》:“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晋 张协 《杂诗》之一:“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二:“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
词语解释:修蛾  拼音:xiū é
修长的眉毛。 宋 柳永 《尉迟杯》词:“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 宋 晏殊 《踏莎行》词:“弱袂縈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余每于城阴放棹时,邂逅水亭,修蛾曼睩,貌乃秀韵非常。”参见“ 蛾眉 ”。
词语解释:蛾眉  拼音: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馀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词语解释:闹蛾  拼音:nào é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 王夫之 《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蛺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 陈维崧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鬭 南唐 金叶子,街飞 北宋 闹蛾儿。”参见“ 闹鹅 ”。
词语解释:闹鹅  拼音:nào é
即闹蛾。《宣和遗事》后集:“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鹅儿,直到鰲山下看灯。”《水浒传》第六六回:“却説 时迁 挟着一个篮儿,里面都是硫黄、焰硝放火的药头,篮儿上插几朵闹鹅儿,踅入 翠云楼 后。”参见“ 闹蛾 ”。
词语解释:黛蛾  拼音:dài é
(1).犹黛眉。 唐 温庭筠 《晚归曲》:“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宋 秦观 《减字木兰花》词:“黛蛾长歛,任是东风吹不展。”
(2).指美女。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3).比喻柳叶。 宋 韩琦 《再赋柳枝词》之二:“叶叶新长约黛蛾,丝丝轻软任风梭。”
词语解释:愁蛾  拼音:chóu é
古女子画眉如蚕蛾,因称女子发愁时皱起的双眉为愁蛾。 唐 温庭筠 《清平乐》词:“ 上 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宋 洪适 《浣溪沙·饯范子芬行》词:“整顿春衫欲跨鞍,一杯相属少开颜。愁蛾不似旧时弯。”
词语解释:素蛾  拼音:sù é
(1).淡画的蛾眉。 五代 阎选 《谒金门》词:“双髻綰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緑。”
(2).白色的蛾儿。古代妇女插戴的饰物。 宋 晁冲之 《上林春慢》词:“素蛾遶釵,轻蝉扑鬢,垂垂柳丝梅朵。”
词语解释:颦蛾  拼音:pín é
皱眉。借指美女。 唐 权德舆 《广陵》诗:“喷玉光照地,顰蛾价倾城。”
词语解释:淡蛾  拼音:dàn é
(1).指淡眉。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词:“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行云。”
(2).指月。 唐 李贺 《昌谷诗》:“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 王琦 汇解:“淡蛾,月也。平碧,夜色清明也。”
词语解释:烛蛾  拼音:zhú é
谓扑灯之蛾。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活,蚕茧自缠縈。”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词语解释:火蛾  拼音:huǒ é
形容舞动的彩灯灯火。 清 陈维崧 《瑞鹤仙·上元和康伯可韵》词:“六街笑声满,看火蛾金茧,春城飞遍。”
词语解释:羞蛾  拼音:xiū é
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蛾,指蛾眉。 唐 李愿 《观翟玉妓》诗:“艷粉宜斜烛,羞蛾惨向人。”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琐窗下羞蛾淡扫。”
词语解释:嚬蛾  拼音:pín é
(1).微皱的眉头。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迴羞出慢脸,送态入嚬蛾。”
(2).皱眉头。 唐 李白 《捣衣篇》诗:“闺里佳人年十餘,嚬蛾对影恨离居。” 唐 刘方平 《铜雀妓》诗:“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按,蛾,蛾眉,指女子之眉。
词语解释:扬蛾  拼音:yáng é
亦作“ 扬娥 ”。 指美女扬起娥眉的娇态。 汉 王粲 《神女赋》:“扬娥微眄,悬藐流离。”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振袂徐进,扬蛾微眺。”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四:“美女生贫家,光艷人未识。远聘入 楚 宫,扬蛾欲倾国。”
词语解释:夸蛾  拼音:kuā é
传说中的大力神。《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 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 东,一厝 雍 南。自此 冀 之南, 汉 之阴,无陇断焉。”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终令 夸蛾 抉女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词语解释:低蛾  拼音:dī é
犹低眉。用于女子。 唐 白居易 《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诗:“珊瑚鞭嚲马踟蹰,引手低蛾索一盂。”
词语解释:夜蛾  拼音:yè é
属于Leucania和Cirphis属的各种欧洲和美洲的夜蛾,为红色或者黄色并且有黑色和白色条纹而幼虫阶段都是行军虫
夜蛾科的一种已知最大的蛾子,并有翅展达10英寸的巴西夜蛾
夜蛾科的蛾子
许多属于勋授夜蛾属(Catocala)及其近缘的夜蛾类蛾子,后翅上有红和黑或其他对比的色泽
词语解释:麦蛾  拼音:mài é
昆虫。成虫淡黄色,翅膀窄而尖,后缘有一排长毛;幼虫乳白色,生活在谷粒内,危害稻谷、麦、玉米等。 宋 道潜 《东园》诗:“斜照明明射竹篱,桑阴翳翳麦蛾飞。”
词语解释:扑灯蛾  拼音:pū dēng é
谷蛾。亦为蛾类统称。《四游记·吉芝陀圣母在肖家庄》:“我自思不免摇身一变,变做一个扑灯蛾。”
词语解释:螓蛾  拼音:qín é
见“ 螓首蛾眉 ”。
词语解释:螓首蛾眉  拼音:qín shǒu é méi
如螓之首,如蛾之眉。谓额广而眉弯。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毛 传:“螓首,顙广而方。” 郑玄 笺:“此章説 庄姜 容貌之美。”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钻穴隙》:“説与你好姨娘,覷着你螓首蛾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且书中称美女,有螓首蛾眉,倾国倾城,予未见其人也。”亦省作“ 螓蛾 ”。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泪烛裁诗》:“惊魂蘸影飞,恨遶螓蛾。” 张素 《自掾曹不辟而无贤吏》诗:“可怜渐渐螓蛾瘦,但见沉沉贔屭眠。”
词语解释:敛蛾  拼音:liǎn é
皱眉。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敛蛾收袂凝清光,抽弦缓调怨且长。” 唐 蒋防 《湘妃泣竹赋》:“敛蛾之怨盈臆,如狸之斑变色。”
词语解释:玉蛾  拼音:yù é
喻雪花。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隐》套曲:“须臾云汉飘白蕊,咫尺空中舞玉蛾。”
词语解释:绿蛾  拼音:lǜ é
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以黛画眉,呈青黑色,故称。亦借指美女。 唐 许浑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诗:“遥羡落帆逢旧友,緑蛾青鬢醉横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强解緑蛾开笑面,频将红袖拭香腮。小心犹恐被人猜。”
词语解释:新蛾  拼音:xīn é
妇女新画的细眉。 唐 杨师道 《初宵看婚》诗:“ 洛城 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词语解释:金蛾  拼音:jīn é
(1).金色的蛾形图案。 唐 张祜 《送走马使》诗:“新样花文配 蜀 罗,同心双带蹙金蛾。” 唐 韩偓 《昼寝》诗:“碧桐阴静隔帘櫳,扇拂金蛾玉簟烘。”
(2).花草名。 宋 张淏 《艮岳记》:“金蛾、玉羞、虎耳……之草,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成长养于雕栏曲槛。”
词语解释:长蛾  拼音:cháng é
指妇女所画细长的眉毛。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螺子黛》:“ 煬帝 宫中,争画长蛾,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出 波斯国 。”
词语解释:弯蛾  拼音:wān é
指美女的眉毛。 唐 温庭筠 《江南曲》:“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题毕,瞥见一丽人,画黛含愁,弯娥锁恨,娇怯怯的立在山坳,将 痴珠 凝眸一盼,便不见了。”
词语解释:香蛾  拼音:xiāng é
指美人。 唐 戎昱 《送零陵妓》诗:“宝鈿香蛾翡翠帬,装成掩泣欲行云。”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
词语解释:娇蛾  拼音:jiāo é
蛾眉。 唐 温庭筠 《舞衣曲》诗:“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蛾嚬。”一本作“ 娇娥 ”。
词语解释:小蛾  拼音:xiǎo é
喻细眉。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人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词语解释:槐蛾  拼音:huái é
即槐耳。
词语解释:天蛾  拼音:tiān é
昆虫名。体形肥大,口吻长,触角前端呈钩状。夜间飞行。多数对豆类、甘薯有害。常见的有甘薯叶天蛾、豆天蛾等。《艺文类聚》卷九七引《广志》:“有蚕蛾,有天蛾。凡草木虫,以蛹化为蛾甚众。”
词语解释:攒蛾  拼音:zǎn é
皱眉。 唐 李贺 《神弦》诗:“相思木帖金舞鸞,攒蛾一啑重一弹。”
词语解释:毒蛾  拼音:dú é
许多暗色蛾,尤其是毒蛾科的,多数的一般型具有无翅的雌性
毒蛾科的蛾子
词语解释:蚕蛾  拼音:cán é
蚕作茧成蛹后,所化的蛾。有翅二对,足三对,触角一对,遍体生白色鳞毛,雌大雄小,交尾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汉书·元帝纪》“有白蛾羣飞蔽日” 唐 颜师古 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
词语解释:蜂蛾  拼音:fēng é
见“ 蜂蚁 ”。
词语解释:蜂蚁  拼音:fēng yǐ
亦作“ 蜂螘 ”。亦作“蠭蚁”。
(1).蜂与蚁。亦喻地位低微的百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2).喻叛乱者。 唐 杜甫 《青丝》诗:“不闻 汉 主放妃嬪,近静 潼关 扫蜂蚁。”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昔者区域之中,蜂蚁巢聚。 蔡 有逆孽, 齐 有狡童。” 宋 岳飞 《题永州祁阳县大营驿》:“他日扫清胡虏,復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羣岂足为功。”
词语解释:鬼蛾  拼音:guǐ é
蛾的一种。 宋 贺铸 《烛蛾》诗:“鬼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
词语解释:烟蛾  拼音:yān é
见“ 烟娥 ”。
词语解释:烟娥  拼音:yān é
亦作“ 烟蛾 ”。
(1).指美女。 宋 张先 《木兰花·邠州作》词:“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马去。”
(2).指淡黑色的眉毛。 明 洪昇 《长生殿·偷曲》:“飘然廻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
词语解释:虫蛾  拼音:chóng é
虫豸。《列子·黄帝》:“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张守节 正义:“蛾音鱼起反……蚁,蚍蜉也。”参见“ 虫豸 ”、“ 虫蚁 ”。
词语解释:螟蛾  拼音:míng é
螟虫的成虫
词语解释:卷叶蛾  拼音:juàn yè é
俗称“卷叶虫”。一种危害果树及其他农作物的害虫。因常把叶片卷成筒状,故名。
词语解释:以火去蛾  拼音:yǐ huǒ qù é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太平御览》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按,今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作“以肉去蚁”,其比喻之义同。参见“ 以肉去蚁 ”。
词语解释:以肉去蚁  拼音:yǐ ròu qù yǐ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作“以骨去蚁”,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引作“以骨去螘”。参见“ 以鱼驱蝇 ”。
词语解释:赤蛾  拼音:chì é
见“ 赤螘 ”。
词语解释:赤蚁
亦作“ 赤蚁 ”。亦作“ 赤蛾 ”。 传说中的赤色大蚁。《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 王逸 注:“螘,一作蚁……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蠭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晋 郭璞 注引《楚辞》作“玄蜂如壶,赤蛾如象”。 宋 梅尧臣 《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诗:“南方赤蚁大若象,潜荒穴洞人莫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蚁》﹝集解﹞引《五行记》:“ 后魏 时, 兖州 有赤蚁与黑蚁鬭,长六七步,广四寸。”
词语解释:蛾蛾  拼音:é é
巨大。一说,纷纭。 汉 扬雄 《太玄·断》:“上九,斧刃蛾蛾,利匠人之贞。” 汉 扬雄 《太玄·众》:“次七,旌旗絓罗,干鉞蛾蛾。”
词语解释:螝蛾  拼音:guì é
蚕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虫鱼》:“蚕,一名螝蛾,一名女儿,又名龙精。”
词语解释:青黛蛾  拼音:qīng dài é
用青黛画的蛾眉。形容妇女眉毛细长美丽。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爱他眼弄秋波色,眉分青黛蛾。”
词语解释:铁蛾  拼音:tiě é
打铁时迸落的火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铁落》:“生铁打铸,皆有花出,如兰如蛾,故俗谓之铁蛾,今烟火家用之。”
词语解释:闹银蛾  拼音:nào yín é
闹蛾儿之一种。剪银纸为之。 元 张可久 《梧叶儿·湖上晚兴》曲:“山花压翠螺,雪柳闹银蛾,灯下佳人看我。”
词语解释:桑蛾  拼音:sāng é
桑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词语解释:文蛾  拼音:wén é
飞蛾。《增补类腋·物部》卷十二引《符子》:“不安其昧,而乐其明,是犹文蛾去暗赴灯而死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蛾》:“《埤雅》:飞蛾,一名文蛾。”
词语解释:枯叶蛾  拼音:kū yè é
一种赤褐色的蛾子。因其静止时翅膀很像枯叶,故名。幼虫体形稍扁,能越冬,吃桃、杏、梨等树的叶子。
词语解释:喉蛾  拼音:hóu é
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故称。《老残游记》第三回:“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了。”
词语解释:衣蛾  拼音:yī é
几种小黄色或浅黄衣蛾,它的幼虫吃有机物质(如毛织品、毛皮或皮革)
词语解释:眉蛾  拼音:méi é
女子的眉毛。 清 姚燮 《双鸩篇》:“记妾双眉蛾,为郎憔悴青不多。”参见“ 眉毛 ”。
词语解释:眉毛  拼音:méi máo
眼眶上缘的毛。《旧唐书·酷吏传下·毛若虚》:“ 毛若虚 , 絳州 太平 人也。眉毛覆於眼,其性残忍。” 宋 苏轼 《赠黄山人》诗:“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是一条线,耳朵上悬着珠光宝气的钻石耳环。”
词语解释:皓齿青蛾  拼音:hào chǐ qīng é
形容女子美貌。喻称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清 方文 《寄怀倪臣北初度》诗:“美人勿用伤迟暮,皓齿青蛾宁久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