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末字词组
寒蛩秋蛩吟蛩蛩蛩蹶蛩蛚蛩斗蛩 
鸣蛩暗蛩駏蛩潜蛩飞蛩蟨蛩秋吟蛩 

词语解释:寒蛩  拼音:hán qióng
深秋的蟋蟀。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六:“露溼寒蛩寂,枝摇暗鹊惊。”
词语解释:鸣蛩  拼音:míng qióng
即蟋蟀。 唐 钱起 《晚次宿预馆》诗:“迴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翦。” 明 何景明 《过子容有怀献吉》诗:“雨助鸣蛩夕,风惊过鴈秋。”
词语解释:秋蛩  拼音:qiū qióng
指蟋蟀。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 唐 孟郊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诗:“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蛩声。”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夏宏 《联锦集》,有一絶句曰:‘悬灯照清夜,叶落堂下雨,客醉已无言,秋蛩自相语。’”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前躋 沉 宋 后 钱 郎,日下题襟履綦错。顾余缩瑟吟秋蛩,如万牛毛一萤爝。”
词语解释:暗蛩  拼音:àn qióng
夜鸣的蟋蟀。 唐 孟郊 《杂怨》诗之三:“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词语解释:吟蛩  拼音:yín qióng
(1).蟋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埤雅·释虫》:“蟋蟀之虫,随阴迎阳,一名吟蛬。”
(2).鸣叫着的蟋蟀。 宋 范成大 《道中》诗:“月冷吟蛩草,湖平宿鷺沙。”
词语解释:駏蛩  拼音:jù qióng
《淮南子。道应训》:“北方有兽,其名曰蹷,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当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蹷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后因以“駏蛩”形容关系密切。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低头拜 东野 ,愿得终始如駏蛩。” 清 钱谦益 《送何士龙南归一百十韵》:“駏蛩一相背,嚙负徒仿佯。” 清 张五典 《示吏》诗:“里豪蠹吏共利藪,駏蛩狼狈相扶将。”
词语解释:蛩蛩  拼音:qióng qióng
(1).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蹵蛩蛩,轔距虚。”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蛩蛩,青兽,状如马。距虚,似驘而小。”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蛩蛩之负蹷,虽寄命而不得为仁义。” 清 赵翼 《初用拐杖》诗:“蛩蛩负駏虚,踸踔逐茅狗。”参见“ 蛩蛩距虚 ”。
(2).怀忧貌。《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王逸 注:“蛩蛩,怀忧貌。”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潜蛩  拼音:qián qióng
即蟋蟀。 唐 韩愈 张籍 等《会合联句》:“驰辉烛浮萤,幽响泄潜蛬。”
词语解释:蹶蛩  拼音:jué qióng
亦作“蹷蛩”。 《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两者关系亲密无间。 清 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运丁叔季谁 牙钟 !不如收视反听聪,与君相知如蹷蛩,试叩 铜山 应 洛 鐘。” 清 魏源 《题汤雨生〈双笠图〉》诗:“忽然挂冠戴双笠,飘然来作六代江山之寓公,喁于唱和如蹷蛩。”
词语解释:飞蛩  拼音:fēi qióng
虫名。《淮南子·本经训》:“夷羊在牧,飞蛩满野。” 高诱 注:“蛩,蝉、蠛蠓之属也。一曰:蝗也。”
词语解释:蛚蛩  拼音:liè qióng
蟋蟀。亦指蟋蟀声。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鲸鏗震幽阴,奚啻破蛚蛬。”
词语解释:蟨蛩  拼音:jué qióng
两兽名。即蛩蛩巨虚和蟨。 清 贝青乔 《将发贵阳吴氏昆季设饯飞山旅舍》诗:“半载相依万里行,蟨蛩心绪各分明。”参见“ 蛩蹷 ”。
词语解释:蛩蹶  拼音:qióng jué
《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厥,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蹶,同“ 蹷 ”。后遂以“蛩蹷”比喻二者相依为命。 明 李东阳 《饯舜咨归省得廓字》诗:“与君出入若蛩蹷,将往復还如有约。”参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斗蛩  拼音:dòu qióng
亦作“鬭蛩”。 斗蟋蟀。《说郛》卷十八引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禽虫善斗》:“鬭蛩亦始于 天宝 间。 长安 富人鏤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
词语解释:秋吟蛩  拼音:qiū yín qióng
蟋蟀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