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首字词组
蛩声蛩语蛩边蛩駏蛩蛩駏驉蛩蛩钜虚蛩岠蛩蛩毡
蛩吟蛩螀蛩蛩蛩毡蛩蚊毡蛩蛩距虚蛩山 
蛩响蛩韵蛩机蛩蹶蛩蚷蛩駏毡蛩蛩巨虚 

词语解释:蛩声  拼音:qióng shēng
蟋蟀的鸣声。 唐 白居易 《禁中闻蛩》诗:“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 宋 王安石 《五更》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颯颯,玉露泠泠,一天晓月残星,满耳蛩声雁阵。”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蛞蛞》:“以雕作葫芦,银镶牙嵌,贮而怀之,食以嫩黄豆芽,鲜红萝卜,偶於稠人广座之中,清韵自胸前突出,非同四壁蛩声助人嘆息,而悠然自得之甚。”
词语解释:蛩吟  拼音:qióng yín
蟋蟀吟叫。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离绪万端,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曲:“蛩吟罢,一觉纔寧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清 吴文柔 《长相思》词:“蓼花洲,荻花洲,分付蛩吟且暂休,断肠人倚楼。”
词语解释:蛩响  拼音:qióng xiǎng
犹蛩声。 唐 王维 《早秋山中作》诗:“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唐 王棨 《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
词语解释:蛩语  拼音:qióng yǔ
蟋蟀鸣叫声。 唐 周贺 《送石协律归吴》诗:“夜随浄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元 范梈 《贵州》诗:“蛩语通支柱,蛛丝映卷帘。” 清 陈维崧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园塔影轩作》词:“暗惆悵,蛩语乍亲枕函,砧韵渐生门巷。”
词语解释:蛩螀  拼音:qióng jiāng
蟋蟀和寒蝉。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謡,委曲尽情曰曲。”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忆梁汾》词:“纔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词语解释:蛩韵  拼音:qióng yùn
犹蛩声。 元 赵善庆 《庆东原·泊罗阳驿》曲:“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
词语解释:蛩边  拼音:qióng biān
谓在蟋蟀的叫声之中。 宋 王谹 《醉书旅邸壁》诗:“雁外无书为客久,蛩边有梦到家多。”
词语解释:蛩蛩  拼音:qióng qióng
(1).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蹵蛩蛩,轔距虚。”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蛩蛩,青兽,状如马。距虚,似驘而小。”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蛩蛩之负蹷,虽寄命而不得为仁义。” 清 赵翼 《初用拐杖》诗:“蛩蛩负駏虚,踸踔逐茅狗。”参见“ 蛩蛩距虚 ”。
(2).怀忧貌。《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王逸 注:“蛩蛩,怀忧貌。”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蛩机  拼音:qióng jī
蟋蟀的别称。 宋 范成大 《嘲蚊四十韵》:“鸡窗夜可诵,蛩机晓犹织。”
词语解释:蛩駏  拼音:qióng jù
“ 蛩蛩駏驉 ”的省称。 传说中的二异兽,样子相似而又形影不离,故亦比喻休戚与共、亲密无间的友谊。 姚锡钧 《王剑章挽诗》:“气味真怜蛩駏共,游踪浪遣岁华侵。”参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蛩毡  拼音:qióng zhān
见“ 蛩蛩毡 ”。
词语解释:蛩蛩毡  拼音:qióng qióng zhān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晋 嵇含 《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 唐 张鷟 《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
词语解释:蛩蹶  拼音:qióng jué
《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厥,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蹶,同“ 蹷 ”。后遂以“蛩蹷”比喻二者相依为命。 明 李东阳 《饯舜咨归省得廓字》诗:“与君出入若蛩蹷,将往復还如有约。”参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蛩蛩駏驉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蛩蚊毡  拼音:qióng wén zhān
蛩駏毛和蚊毫所制的毡褥。夸言两种珍贵的毛毯。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张易之 为母 阿臧 造七宝帐,铺象牙牀,织犀角鼲貂褥,蛩蟁毡。”参见“ 蚊毫 ”。
词语解释:蚊毫  拼音:wén háo
传说中一种极纤细的毛。用此毫织褥,柔软而凉爽,极为珍贵。
词语解释:蛩蚷  拼音:qióng jù
见“ 蛩岠 ”。
词语解释:蛩岠  拼音:qióng jù
即蛩蛩距虚。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解鸳鸯之绣被,拂蛩岠之长毡。”一本作“ 蛩蚷 ”。参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钜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邛邛  拼音:qióng qióng
传说中的兽名。似马而色青。《逸周书·王会》:“ 独鹿 邛邛距虚善走也。” 孔晁 注:“ 独鹿 ,西方之戎也。邛邛,兽,似距虚,负厥而走也。”邛邛,一本作“ 卭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轔邛邛,蹵距虚。” 裴駰 集解:“ 郭璞 曰:邛邛,似马而色青。距虚即邛邛,变文互言之。”参见“ 邛邛岠虚 ”。
词语解释:蛩駏毡  拼音:qióng jù zhān
见“ 蛩蛩毡 ”。
词语解释:蛩蛩毡  拼音:qióng qióng zhān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晋 嵇含 《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 唐 张鷟 《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
词语解释:蛩岠  拼音:qióng jù
即蛩蛩距虚。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解鸳鸯之绣被,拂蛩岠之长毡。”一本作“ 蛩蚷 ”。参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邛邛  拼音:qióng qióng
传说中的兽名。似马而色青。《逸周书·王会》:“ 独鹿 邛邛距虚善走也。” 孔晁 注:“ 独鹿 ,西方之戎也。邛邛,兽,似距虚,负厥而走也。”邛邛,一本作“ 卭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轔邛邛,蹵距虚。” 裴駰 集解:“ 郭璞 曰:邛邛,似马而色青。距虚即邛邛,变文互言之。”参见“ 邛邛岠虚 ”。
词语解释:蛩山  拼音:qióng shān
古山名。《墨子·节葬下》:“昔者 尧 北教乎八狄,道死,葬 蛩山 之阴。” 毕沅 校注:“蛩,《初学记》作‘巩’;《北堂书钞》《后汉书》注、《太平御览》俱引作‘卭’。”
词语解释:蛩蛩巨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见“ 蛩蛩距虚 ”。
词语解释:蛩蛩距虚  拼音:qióng qióng jù xū
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距虚为相类似而形影不离的二兽。一说为一兽。《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虚 ”、“ 蛩蛩鉅虚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孔子 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晋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虚也,一走百里。”参见“ 邛邛 ”。
词语解释:邛邛  拼音:qióng qióng
传说中的兽名。似马而色青。《逸周书·王会》:“ 独鹿 邛邛距虚善走也。” 孔晁 注:“ 独鹿 ,西方之戎也。邛邛,兽,似距虚,负厥而走也。”邛邛,一本作“ 卭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轔邛邛,蹵距虚。” 裴駰 集解:“ 郭璞 曰:邛邛,似马而色青。距虚即邛邛,变文互言之。”参见“ 邛邛岠虚 ”。
词语解释:蛩蛩毡  拼音:qióng qióng zhān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晋 嵇含 《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 唐 张鷟 《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