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蛏子 拼音:chēng zǐ
软体动物。有介壳两扇,形狭长。穴居于沿海泥沙中,肉如蛎,色白,味鲜美。词语解释:蛏乾
晒干的蛏肉。 黄侃 《蕲春语》:“蜃,蚌类,今 闽 中以田种之;形狭长,名曰蟶,味颇鲜美;亦可暴乾,谓之蟶乾。”词语解释:蛏田 拼音:chēng tián
福建 、 广东 一带海滨饲养蛏类的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蛏》:“蟶乃海中小蚌也…… 闽 粤 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蟶田。”词语解释:蛏苗 拼音:chēng miáo
人工养蛏所用的幼蛏,形如蚁虱。 清 周亮工 《闽小记·蛏苗》:“予为 闽 臬时, 吴 航民有讼邻人拔其蟶苗者,予初意蟶安得苗?及讯之,出一纸裹小蟶纍纍,细如蚁蝨。盖 闽 人培水田种蟶,盗者洩水,则蟶苗随之溢。讼者輒曰,拔我苗矣。”词语解释:蛏肠 拼音:chēng cháng
福建 、 广东 人对蛏子肉的俗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蛏》:“蟶乃海中小蚌也…… 闽 粤 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蟶田,呼其肉为蟶肠。”词语解释:蛏干 拼音:chēng gàn
晒干的蛏肉。 黄侃 《蕲春语》:“蜃,蚌类,今 闽 中以田种之;形狭长,名曰蟶,味颇鲜美;亦可暴乾,谓之蟶乾。”词语解释:蛏条 拼音:chēng tiáo
蛏肉。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且尝新淡菜,莫厌旧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