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末字词组
浮蛆蝍蛆人样虾蛆螇蛆水蛆土蛆  
虫蛆雪蛆冰蛆棉花蛆嚼蛆碧蛆  
玉蛆蝇蛆蚼蛆放蛆喷蛆白嚼蛆  

词语解释:浮蛆  拼音:fú qū
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旧闻 李太白 好饮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 吴 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 太白 所饮盖此耳。”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冰盘荐文鮪,玉斝倾浮蛆。” 宋 陆游 《邻饷》诗:“炊玉 吴 粳美,浮蛆社酒酿。”参见“ 浮蚁 ”。
词语解释:浮蚁  拼音:fú yǐ
亦作“ 浮螘 ”。
(1).酒面上的浮沫。 汉 张衡 《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衫酒见寄》诗:“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2).指浊水。
(3).借指酒。 唐 郑谷 《自适》诗:“浮蚁满杯难暂捨,贯珠一曲莫辞听。” 宋 黄公度 《好事近》词:“还家应有荔枝天,浮蚁要人酌。” 元 仇远 《题溧阳市》诗:“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词语解释:虫蛆  拼音:chóng qū
(1).蛆虫之类。《后汉书·缪肜传》:“掠考苦毒,至乃体生虫蛆。” 宋 邵雍 《观十六国吟》:“衣到敝时多蟣蝨,瓜当烂后足虫蛆。”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见如今虚其府库,好教他鞭背出虫蛆。”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
(2).蛆虫体肥色白,常以喻美人面庞的丰腴白净。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贼容仪,迷伤 下蔡 。”
词语解释:玉蛆  拼音:yù qū
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 唐 韩偓 《海山记》:“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宋 梅尧臣 《至灵壁镇得杜挺之书及诗》诗:“酒上玉蛆如笑花,一日倒空罌与缶。” 元 曾瑞 《醉春花·清高》曲:“金橘香甜,玉蛆浮酤,緑醅醇釅。” 清 唐孙华 《岁暮饷周砾圃酒米》诗:“想当祭灶毕,盈杯浮玉蛆。”参见“ 玉浮粱 ”。
词语解释:玉浮粱  拼音:yù fú liáng
未熟的酒。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旧闻 李太白 好饮玉浮粱,不知其果何物,余得 吴 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粱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 太白 所饮盖此耳。”
词语解释:蝍蛆  拼音:jí qū
蟋蟀。一说蜈蚣。《尔雅·释虫》:“蒺蔾,蝍蛆。” 郭璞 注:“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
词语解释:雪蛆  拼音:xuě qū
虫名。大如指,生 阴山 北及 峨嵋山 北,味美,治内热。又名冰蛆、雪蚕。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峨眉 雪蛆大,治内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此物实出 茂州 雪山。雪山四时常有积雪,弥遍岭谷,蛆生其中。取雪时并蛆取之,能蠕动。久之雪消,蛆亦消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 阴山 以北,积雪歷世不消,生蛆如瓠,谓之雪蛆,味极甘美。”
词语解释:蝇蛆  拼音:yíng qū
苍蝇的幼虫。亦谓因苍蝇污染而生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作浥鱼法﹞夏须瓮盛泥封,勿令蝇蛆。”
词语解释:人样虾蛆  拼音:rén yàng xiā qū
骂弯腰的人好似弯曲的虾和蛆虫一样。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抬起头似出窟顽蛇,缩着肩似水渰老鼠,躬着腰人样虾蛆。”
词语解释:冰蛆  拼音:bīng qū
传说雪山中所生长的一种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冰蛆飞驼》:“ 西域 雪山有万古不消之雪,冬夏皆然。中有虫如蚕,其味甘如蜜,其冷如冰,名曰冰蛆。能治积热。” 清 吴伟业 《麦蚕》诗:“仙翁蜂化饭,醉士蚁餔糟。桑蠋僵应化,冰蛆卧未逃。”
词语解释:蚼蛆  拼音:gǒu qū
一种害禾稼的虫。《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麦,不蚼蛆;先时者,暑雨未至,胕动蚼蛆而多疾。”
词语解释:螇蛆  拼音:xī qū
猿猴类猛兽。《吕氏春秋·谕大》:“山大则有虎豹熊螇蛆,水大则有蛟龙黿鼉鱣鮪。” 陈奇猷 校释引 毕沅 曰:“‘螇蛆’未详所出,或是‘猨狙’,亦可作‘虫’旁。”
词语解释:棉花蛆  拼音:mián huā qū
方言。即红铃虫。
词语解释:放蛆  拼音:fàng qū
犹胡扯。《魏书·甄琛传》:“ 琛 曾拜官,诸宾悉集, 峦 乃晚至, 琛 谓 峦 曰:‘卿何处放蛆来,今晚始顾?’虽以戏言, 峦 变色衔忿。”
词语解释:水蛆  拼音:shuǐ qū
(1).水虫的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水蛆, 南中 水磎涧中多此虫,长寸餘,色黑,夏深变为虻,螫人甚毒。”
(2).指孑孓。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蛣蟩》
词语解释:嚼蛆  拼音:jiáo qū
胡说,瞎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廝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红楼梦》第五七回:“ 紫鹃 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 沉从文 《绅士的太太》:“听到一点毫无根据的谰言,就拿来嚼蛆。”
词语解释:喷蛆  拼音:pēn qū
詈词。乱扯,胡说。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何典》第一回:“不会谈天説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 茅盾 《昙》:“你应该说不要乱喷蛆;这才是顶时髦的格言成语。”
词语解释:土蛆  拼音:tǔ qū
犹粪蛆。粪土中的蛆虫。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敢则是穷途横祸,不幸身填沟壑也。毕竟委却明珠伴土蛆。”
词语解释:碧蛆  拼音:bì qū
即玉蛆。酒面浮沫。色绿,故称。 明 徐渭 《饮枇杷园赠某君东道》诗:“红葵古碗碧蛆沉,南市青帘买却斟。”
词语解释:白嚼蛆  拼音:bái jiáo qū
讲废话;空口说白话。《红楼梦》第五七回:“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