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马蚿 拼音:mǎ xián
即马陆。《孔子家语·六本》:“ 晏子 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马蚿。中断成两段,各行而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飱饭》:“清明节前二日夜鸡鸣时,炊黍熟,取釜汤遍洗井口瓮边地,则无马蚿,百虫不近井瓮矣。” 清 李元 《蠕范·物食》:“鸡醉马蚿,鳩醉桑椹。”参见“ 马陆 ”。
词语解释:马陆 拼音:mǎ lù
节肢动物,体圆长。由20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昼伏夜出,吃草根或腐败的植物。又称马蚿、马蚰、百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马陆》。词语解释:鸣蚿 拼音:míng xián
虫名。与蝉相似。 南朝 梁 刘孝标 《山栖志》:“鸣蚿候曙,声象琴瑟。” 罗国威 注:“蚿,马蚿,善鸣。 清 钱绎 《方言笺疏》卷十一‘马蚿’条云:‘ 李当之 《本草》云:此虫长五六寸,状如大蛩,夏日登树鸣,冬则蛰,今人呼为飞蚿虫。故《宋书·王素传》云:山中有蚿虫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是又能飞能行且能鸣。’盖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