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文平声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首字词组
蚊蚋蚊虫蚊烟蚊响蚊母树蚊首蚊帐蚊树
蚊虻蚊力蚊厨蚊帱蚊母草蚊蜹蚊子树蚊市
蚊雷蚊负蚊眉蚊香蚊毫蚊船蚊子木蚊烟,蚊烟香
蚊蝇蚊聚蚊幌蚊脚蚊母蚊蚁蚊麈 
蚊子蚊阵蚊蟆蚊母鸟蚊裯蚊虻负山蚊子船 
蚊睫蚊翼蚊吟蚊脚书蚊母木蚊烟香蚊思负山 

词语解释:蚊蚋  拼音:wén ruì
亦作“螡蚋”。
(1).蚊子。 唐 项斯 《遥装夜》诗:“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孙华 《秋雨不止书闷》诗:“梧竹清有声,螡蚋跡如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
(2).比喻坏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竪喣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蚊蚋亦名白鸟。 杜 寄 刘峡州 云:‘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杜修可 云:‘……﹝白鸟﹞一谓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
词语解释:蚊虻  拼音:wén méng
亦作“蟁虻”。 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 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李贤 注:“言蚊虻之暂过,未以为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信安 、 沧 、 景 之间多蚊虻。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遭时彊横,诸凶窃位,怙其势力富厚,儌一朝之幸,逞志纵欲,曾无采听,视匹夫所陈,先王之言,若蟁虻雚雀之过乎前。”《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我要让蚊虻喝光你的血,咬烂你的肉,小崽子!”
词语解释:蚊雷  拼音:wén léi
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 颜师古 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 宋 陆游 《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四:“我们常常看见‘蚊雷’的字眼,总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过火的形容词,如今身历其境,才知道它的确切。”
词语解释:蚊蝇  拼音:wén yíng
亦作“蟁蝇”。 蚊虫苍蝇。亦喻纷扰的世情。 宋 陆游 《喜雨》诗:“蚊蝇敛迹知无地,灯火於人顿有情。” 明 高攀龙 《答赵师书》之四:“世情难调,自古而然……以老师天际真人,俯视世情如蟁蝇,而能为蟁蝇相调乎?”
词语解释:蚊子  拼音:wén zi
(1).昆虫。雄蚊吸食花果液汁;雌蚊吸血,能传播疟疾、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句道兴 本《搜神记》:“小鸟者无过,鷦鷯之鸟,其鸟常在蚊子角上养七子,犹嫌土广人稀。其蚊子亦不知头上有鸟。” 唐 吴融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 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八:“某食则胀,不食则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耳。” 茅盾 《有志者》四:“现在他觉得占有这书房的,不是他而是蚊子,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
(2).蚊子船的简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现在西国水师,除寻常兵轮外,新造之大铁甲日少,而快碰、蚊子两式日多,惟其不胶成见,故能出奇无穷也。”参见“ 蚊子船 ”。
词语解释:蚊子船  拼音:wén zi chuán
即小炮艇。船身极小,故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 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
词语解释:蚊睫  拼音:wén jié
亦作“蟁睫”。 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 晋 张华 《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词语解释:蚊虫  拼音:wén chóng
(1).即蚊子。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吴猛 ﹞性至孝,小儿时在父母傍卧,时夏日多蚊虫,而终不摇扇。” 唐 元稹 《闲》诗之二:“不堪堤上立,满眼是蚊虫。”《水浒传》第一○二回:“当下妇人扶 王庆 到床上睡了……他自去拴门户,扑蚊虫,下帐子,与丈夫歇息。” 萧红 《看风筝》二:“人们散去了,院子里蚊虫四下的飞,结团的飞,天空有圆圆的月,这是一个夏天的夜。”参见“ 蚊子 ”。
(2).比喻坏人。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臣闻大人不因蚂蚁蚊虫的伤害,就失去了威严。 勾践 这样狂妄无理,大王如果还是不忍杀他,那就更见大王仁德照天下,心广容万物。”
词语解释:蚊子  拼音:wén zi
(1).昆虫。雄蚊吸食花果液汁;雌蚊吸血,能传播疟疾、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句道兴 本《搜神记》:“小鸟者无过,鷦鷯之鸟,其鸟常在蚊子角上养七子,犹嫌土广人稀。其蚊子亦不知头上有鸟。” 唐 吴融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 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八:“某食则胀,不食则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耳。” 茅盾 《有志者》四:“现在他觉得占有这书房的,不是他而是蚊子,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
(2).蚊子船的简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现在西国水师,除寻常兵轮外,新造之大铁甲日少,而快碰、蚊子两式日多,惟其不胶成见,故能出奇无穷也。”参见“ 蚊子船 ”。
词语解释:蚊子船  拼音:wén zi chuán
即小炮艇。船身极小,故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 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
词语解释:蚊力  拼音:wén lì
比喻极其微弱的力量。 唐 冯宿 《为马总尚书谢除彰义军节度使表》:“彩章五色,虔奉璽书,赏罚二权,猥操兵柄,鸿私荐及,蚊力何堪。” 唐 李绅 《和晋公》之一:“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蚊力山难负,鵜梁翼易滋。”
词语解释:蚊负  拼音:wén fù
亦作“蚉负”。 《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后遂以“蚊负”比喻力小任重。 明 张居正 《考满谢赉银币疏》:“心虽切於葵倾,力实慳於蚉负。”
词语解释:蚊聚  拼音:wén jù
蚊群聚集。比喻人众群聚而喧杂。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辕门叛将,潢水餘兇,窃上相之旌旗,盗 晋阳 之管钥,帝怒斯赫,人心愈疑……议罢兵者蚊聚,请宥过者雷同。” 金 元好问 《前高山杂诗》之三:“蚊聚蛙喧杳不闻,已甘麋鹿与同羣。”参见“ 蚊雷 ”。
词语解释:蚊雷  拼音:wén léi
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 颜师古 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 宋 陆游 《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四:“我们常常看见‘蚊雷’的字眼,总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过火的形容词,如今身历其境,才知道它的确切。”
词语解释:蚊阵  拼音:wén zhèn
犹言蚊群。 明 杨慎 《破蚊阵露布》:“破蚊阵於乙夜,收鷏集於寅筹。”
词语解释:蚊翼  拼音:wén yì
蚊虫的翅膀。比喻极小的事物。《神异经·南荒经》:“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虫焉,目明者见之。每生九卵,復未尝有毈。復成九子,蜚而復去。” 唐 权德舆 《小言》诗:“醯鸡伺晨驾蚊翼,毫端棘刺分畛域。”
词语解释:蚊烟  拼音:wén yān
亦作“ 蚊烟 ”。 即蚊香。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作坊》:“熟药圆散,生药饮片……蚊烟,都民骄惰,凡买卖之物,多与作坊行贩已成之物,转求什一之利。” 清 顾禄 《清嘉录·辟瘟丹蚊烟》:“又谓五日午时,烧蚊烟,能令夏夜无蚊蚋之扰。”又引《昆新合志》:“五日,烧苍术、白芷、辟瘟丹并蚊烟,以袪毒虫。”参见“ 蚊香 ”。
词语解释:蚊香  拼音:wén xiāng
含有药料,燃着后可以熏死或赶跑蚊虫的香。
词语解释:蚊厨  拼音:wén chú
即蚊帐。厨,同“ 幮 ”。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五:“退红香汗溼轻纱,高捲蚊厨独卧斜。” 宋 陆游 《夏日》诗之六:“黄葛蚊厨睡欲成,高槐阴转暑风清。”参见“ 蚊帐 ”。
词语解释:蚊帐  拼音:wén zhàng
挂在床上阻挡蚊虫的帐子。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每天的晚上,他总要撒一次捕鱼网,把蚊帐放下来,四周罩起。”《收穫》1983年第6期:“从前有一种捕蚊灯,只要一凑上,蚊子就吸进去烧死了……珠罗纱的蚊帐看不清蚊子在里在外,尤其那种半透明的瘦蚊子。”
词语解释:蚊眉  拼音:wén méi
蚊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 唐 雍裕之 《细言》诗:“蚊眉自可託,蜗角岂劳争。”参见“ 蚊睫 ”。
词语解释:蚊睫  拼音:wén jié
亦作“蟁睫”。 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 晋 张华 《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词语解释:蚊幌  拼音:wén huǎng
用以阻拦蚊虫的帷幕。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词语解释:蚊蟆  拼音:wén má
蚊类小虫。色黑而小,夜伏昼飞,啮人成疮。 唐 元稹 《虫豸诗·〈蟆子〉序》:“蚊蟆与浮尘,皆 巴 蛇鳞中之细虫耳,故嚙人成疮,秋夏不愈,膏楸叶而傅之,则差。”
词语解释:蚊吟  拼音:wén yín
蚊子振翅所发出的声音。 前蜀 韦庄 《不寐》诗:“蚊吟频到耳,鼠鬭竞缘臺。”
词语解释:蚊响  拼音:wén xiǎng
蚊虫集飞发出的声音。 唐 黄滔 《工部陆侍郎启》:“ 滔 伏念聚蚊响於出震之音,其虽悬越;奔羽族於鸣岐之德,乃不参差。”
词语解释:蚊帱  拼音:wén chóu
亦作“ 蚊裯 ”。 蚊帐。《南史·崔祖思传》:“ 宋武 节俭过人, 张妃 房唯碧綃蚊幬, 三齐 苮席。” 唐 元稹 有《张旧蚊幬》诗。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二:“新缝细葛作蚊裯,簟展风漪凛欲秋。”
词语解释:蚊香  拼音:wén xiāng
含有药料,燃着后可以熏死或赶跑蚊虫的香。
词语解释:蚊脚  拼音:wén jiǎo
亦称“ 蚊脚书 ”。 书体名。古时诏版所用,形如蚊子脚,故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蚊脚傍低,鵠头仰立,填飘板上,谬起印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唐 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书》:“蚊脚书者,尚书詔版也。其字仄纤,垂下有似蚊脚。”
词语解释:蚊母鸟  拼音:wén mǔ niǎo
亦作“蟁母鸟”。 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旧时以为此鸟吐蚊,故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亦呼为吐蚊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子於丛苇间, 湖州 尤甚。” 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东有蟁母鸟,生池泽茹藘中……每鸣,吐蚊一二升。”
词语解释:蚊脚书  拼音:wén jiǎo shū
见“ 蚊脚 ”。
词语解释:蚊脚  拼音:wén jiǎo
亦称“ 蚊脚书 ”。 书体名。古时诏版所用,形如蚊子脚,故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蚊脚傍低,鵠头仰立,填飘板上,谬起印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唐 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书》:“蚊脚书者,尚书詔版也。其字仄纤,垂下有似蚊脚。”
词语解释:蚊母树  拼音:wén mǔ shù
常绿乔木名。产于我国和 日本 。树上生虫瘿,故称。
词语解释:蚊母草  拼音:wén mǔ cǎo
草名。相传此草叶中有虫化蚊,故称。
词语解释:蚊毫  拼音:wén háo
传说中一种极纤细的毛。用此毫织褥,柔软而凉爽,极为珍贵。
词语解释:蚊母  拼音:wén mǔ
亦作“蟁母”。 即蚊母鸟。《说郛》卷二引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蚊母》:“ 端新州 有鸟,类青鯢而觜大,常在池塘间捕鱼而食,每作一声则有蚊子羣出其口……《广志》云:蚊母,此鸟吐出蚊也。土人云其翅堪为扇,唯辟蚊子。”参见“ 蚊母鸟 ”。
词语解释:蚊母鸟  拼音:wén mǔ niǎo
亦作“蟁母鸟”。 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旧时以为此鸟吐蚊,故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亦呼为吐蚊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子於丛苇间, 湖州 尤甚。” 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东有蟁母鸟,生池泽茹藘中……每鸣,吐蚊一二升。”
词语解释:蚊裯  拼音:wén dāo
见“ 蚊幬 ”。
词语解释:蚊帱  拼音:wén chóu
亦作“ 蚊裯 ”。 蚊帐。《南史·崔祖思传》:“ 宋武 节俭过人, 张妃 房唯碧綃蚊幬, 三齐 苮席。” 唐 元稹 有《张旧蚊幬》诗。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二:“新缝细葛作蚊裯,簟展风漪凛欲秋。”
词语解释:蚊母木  拼音:wén mǔ mù
即蚊子树。《说郛》卷二引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蚊母》:“ 岭 南有蚊母木……不花而实,实从木皮中出,如缀珠璫。其实大如樱桃,黄即可食,过则实中化为飞蛾穿子飞出,愚验之亦为蚊子也。”参见“ 蚊子树 ”。
词语解释:蚊子树  拼音:wén zi shù
树木名。相传此树所结果实熟,蚊自中出,故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南中 又有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出而空壳矣。”《太平广记》卷四○七引《岭南异物志·蚊子树》:“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
词语解释:蚊首  拼音:wén shǒu
亦作“蟁首”。 比喻细微的事物。《淮南子·主术训》:“夫权轻重,不差蟁首,扶拨枉橈,不失鍼锋……是任术而释人心者也。” 高诱 注:“蟁首,犹微细也。”
词语解释:蚊蜹  拼音:wén ruì
蚊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多蚊》:“ 吴兴 独 江子匯 无蚊蜹,旧传 马自然 尝泊舟於此所致。”
词语解释:蚊船  拼音:wén chuán
亦作“蟁船”。 即蚊子船。 清 张佩纶 《请设沿海七省兵轮水师折》:“即 赫德 订购之蟁船,机露炮重,底平行迟,长於守港,难於涉海,亦非水师利用。”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 俄 美 蚊船之制,復稍以铁甲护之,尤可突险进攻,此以小制大之妙用也。”参见参见“蚊子船”。
词语解释:蚊蚁  拼音:wén yǐ
蚊虫蚂蚁。比喻坏人。《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上答曰:‘欺巧那可容! 宋 世混乱,以为是不?蚊蚁何足为忧,至今都应散灭。’”
词语解释:蚊虻负山  拼音:wén méng fù shān
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长生之事,世所希闻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负山,与井蟇论海也。”
词语解释:蚊烟香  拼音:wén yān xiāng
即蚊香。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接着又拿起一盒蚊烟香。‘这是什么?’‘蚊烟香,盒子上不写着吗?’我说。” 茅盾 《有志者》四:“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他赶快朝桌子底下一看,原来蚊烟香已经被他自己踏熄了。”参见“ 蚊香 ”。
词语解释:蚊香  拼音:wén xiāng
含有药料,燃着后可以熏死或赶跑蚊虫的香。
词语解释:蚊帐  拼音:wén zhàng
挂在床上阻挡蚊虫的帐子。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每天的晚上,他总要撒一次捕鱼网,把蚊帐放下来,四周罩起。”《收穫》1983年第6期:“从前有一种捕蚊灯,只要一凑上,蚊子就吸进去烧死了……珠罗纱的蚊帐看不清蚊子在里在外,尤其那种半透明的瘦蚊子。”
词语解释:蚊子树  拼音:wén zi shù
树木名。相传此树所结果实熟,蚊自中出,故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南中 又有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出而空壳矣。”《太平广记》卷四○七引《岭南异物志·蚊子树》:“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
词语解释:蚊子木  拼音:wén zi mù
即蚊子树。
词语解释:蚊麈  拼音:wén zhǔ
驱赶蚊虫的拂子。古时以麈尾做成,故称。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关》:“我把它的尾巴割了下来,这要做我修道的人的永远的纪念呢。(听说后世修道的人手中定要拿着一只牛尾的蚊麈,便是从这儿开始的了。)”
词语解释:蚊子船  拼音:wén zi chuán
即小炮艇。船身极小,故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 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
词语解释:蚊思负山  拼音:wén sī fù shān
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酈道元 《水经注》,无有疏之者,盖亦难言之矣。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 酈 注从而疏之。”参见“ 蚊虻负山 ”。
词语解释:蚊虻负山  拼音:wén méng fù shān
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长生之事,世所希闻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负山,与井蟇论海也。”
词语解释:蚊树  拼音:wén shù
即蚊子树。《说郛》卷七五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 江夏 有蚊母鸟……又有蚊树,类枇杷,熟则皮裂,蚊纷然而去。”参见“ 蚊子树 ”。
词语解释:蚊子树  拼音:wén zi shù
树木名。相传此树所结果实熟,蚊自中出,故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南中 又有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出而空壳矣。”《太平广记》卷四○七引《岭南异物志·蚊子树》:“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
词语解释:蚊市  拼音:wén shì
蚊子于傍晚时成群集飞,如人的赶集,故称。《埤雅·释虫》:“俗云,蚊有昬市。盖蝇成市於朝,蚊成市於暮。”
词语解释:蚊烟,蚊烟香
即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