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首字词组
虱心虱官虱虫虱虱虱蛀虱蛊虱蝇 
虱处裈虱卜虱症虱虫虱目鱼虱症虱瘤 
虱虮虱子虱病虱蚁虱瘕虱建草  

词语解释:虱心  拼音:shī xīn
亦作“蝨心”。虱子的心脏。语出《列子·汤问》:“ 昌 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絶。” 张湛 注:“以彊弓劲矢射虱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后以“虱心”喻极小的箭靶中心。 宋 刘克庄 《观射》诗:“各自分牛臠,何曾贯虱心。”
词语解释:虱处裈  拼音:shī chǔ kūn
同“蝨处裈”。语出《晋书·阮籍传》:“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羣蝨之处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襠,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羣蝨处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后因以“蝨处褌”比喻身处浊世,局促难安。 汪洪度 《黄山领要录·云谷禅院》引 清 蘖庵 《黄山纪恨》:“夫人生如虱处褌,都无善状,祇有此快畅惊人,一手掌地,稍致身其上,亦足以抉磨眼眚,浣刼襟尘。” 陈三立 《高丽宗亮过访求诗因赠》:“嗟我亦如蝨处褌,何当鵠举方圆分。”
词语解释:虱虮  拼音:shī jǐ
同“蝨虮”。虱子和虱卵。泛指微小的生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不知开府爪牙威,杀人如同虱蟣。”
词语解释:虱官  拼音:shī guān
同“蝨官”。指蠹国害民的人或事。《商君书·去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蝨官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又:“国无礼乐蝨官必强……蝨官生必削。”一说,官为“害”之形误。 高亨 注:“蝨官义不可通,当作蝨害,害、官因字形似而误。蝨者害人之虫,故谓之蝨害。” 唐 杜牧 《书处州韩吏部孔子庙碑阴》:“彼 商鞅 者,能耕能战,能行其法,基 秦 为强,曰:‘彼仁义虱官也,可以置之。’”
词语解释:虱卜
以虱卜病人的吉凶
词语解释:虱子  拼音:shī zi
同“蝨子”。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浅黄色或灰黑色,有短毛,头小,无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体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体上的有头虱、体虱、阴虱等,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二折:“你且着他靠后些,饿虱子满屋飞哩。”《西游记》第七一回:“那些毫毛即变做三样恶物,乃虱子、虼蚤、臭虫,攻入妖王身内,挨着皮肤乱咬。”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浑身长满了虱子,成天和街头捡煤渣的孩子一起玩。”
词语解释:虱虫  拼音:shī chóng
亦作“虱虫”。即虱子。 杨朔 《昨日的临汾》:“ 张慕陶 是被捕了,可是小一点的 汉 奸仍然像是寄生在人体上的虱虫,无耻地蠕动着。”参见“ 蝨子 ”。
词语解释:虱子  拼音:shī zi
同“蝨子”。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浅黄色或灰黑色,有短毛,头小,无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体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体上的有头虱、体虱、阴虱等,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二折:“你且着他靠后些,饿虱子满屋飞哩。”《西游记》第七一回:“那些毫毛即变做三样恶物,乃虱子、虼蚤、臭虫,攻入妖王身内,挨着皮肤乱咬。”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浑身长满了虱子,成天和街头捡煤渣的孩子一起玩。”
词语解释:虱症  拼音:shī zhèng
指虱子在体内结块的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读《巵言》所记古今博物事,偶忆史传小説中有相类者,并疏左方…… 贾耽 知蝨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人虱》:“又有蝨癥、蝨瘤诸方法,可见蝨之为害非小也。《千金方》云:有人嚙虱在腹中,生长为癥,能毙人。”
词语解释:虱病  拼音:shī bìng
同“蝨病”。指头虱、体虱、阴虱等寄生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皮肤病。患处很痒,体虱并可为传染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的媒介。
词语解释:虱虱  拼音:shī shī
同“蝨蝨”。众多貌。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 ,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词语解释:虱虫  拼音:shī chóng
同“蝨虫”。即虱子。 杨朔 《昨日的临汾》:“ 张慕陶 是被捕了,可是小一点的 汉 奸仍然像是寄生在人体上的虱虫,无耻地蠕动着。”参见“ 蝨子 ”。
词语解释:虱蚁  拼音:shī yǐ
同“蝨蚁”。鱼身上生白点或黑点的病症。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八:“一交秋令,水自澄清,无俟添换矣。缸内不放兰草,一恐鱼虫藏匿致鱼不得食,二恐草烂水臭以致鱼生蝨蚁之患。”
词语解释:虱蛀  拼音:shī zhù
亦作“蝨蛀”。指生虱病。 清 顾禄 《清嘉录·狗靧浴》:“谚云:‘六月六,狗靧浴。’谓六月六日牵猫犬浴于河,可避虱蛀。”
词语解释:虱目鱼  拼音:shī mù yú
同“蝨目鱼”。即遮目鱼。体呈梭形,长达1米以上。口小,无牙。可食用,味美。
词语解释:虱瘕  拼音:shī jiǎ
同“ 蝨瘕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史载之 治 朱师古 之食掛, 徐嗣伯 治老姥之针疸, 贾耽 视老人之蝨瘕, 徐之才 视乘船人之蛤精疾, 周顾 知黄门腹中蛟龙,以无命门脉,而知为鬼。此以博识者也。”参见“ 蝨癥 ”。
词语解释:虱蛊  拼音:shī gǔ
同“蝨蛊”。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词语解释:虱症  拼音:shī zhèng
同“蝨症”。指虱子在体内结块的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读《巵言》所记古今博物事,偶忆史传小説中有相类者,并疏左方…… 贾耽 知蝨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人虱》:“又有蝨癥、蝨瘤诸方法,可见蝨之为害非小也。《千金方》云:有人嚙虱在腹中,生长为癥,能毙人。”
词语解释:虱建草  拼音:shī jiàn cǎo
同“蝨建草”。能除虮虱的一种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蟣虱。”
词语解释:虱蝇  拼音:shī yíng
同“蝨蝇”。一名马虱蝇。体形扁平,黄褐色,长约二分许。夏季多附于牛马的毛丛中,吸食血液。
词语解释:虱瘤  拼音:shī liú
亦作“蝨瘤”。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颊瘤巨虱》:“ 临川 人有瘤生颊间,痒不復可忍,每以火烘炙,则差止;已而復然,极以患苦。医者告之曰:‘此真虱瘤也,当剖而取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人虱》﹝集解﹞引 徐铉 《稽神录》:“ 浮梁 李生 背起如盂,惟痒不可忍,人皆不识。医士 秦德立 云:此蝨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破,出蝨斗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