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chóng 繁体或异体字:东韵

蟲 chóng
〈名〉
  •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 同本义
  •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 肉腐出虫。——《荀子》
  •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康熙字典

  •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 (尾韵)
  • 《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
  • 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 (东韵)
  •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傳》蟲蟲而熱也。
  • 又桃蟲,鳥名。《詩·周頌》肇允彼桃蟲。《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孔註》雉也。
  • 又地名。《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註》蟲,邾邑。
  • 又書名。《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 又姓。《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 又直衆切,音仲。 (送韵)
  • 與蚛同,蟲食物也。
  •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冬韵)
  •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 《韻會》俗作虫,非。
  • 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