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唐虞嘉虞诈虞乐虞出其不虞隐虞火虞即鹿无虞
无虞黄虞外虞侵虞八虞鲜虞灭虢取虞西虞
忧虞九虞三虞猜虞驎虞东虞林虞衔橛之虞
艰虞防虞疏虞游虞韶虞边虞寡虞衡虞
不虞反虞轩虞朕虞再虞槃虞山虞渊虞
有虞自虞燕虞舟虞兽虞麟虞水虞盘虞
驺虞泽虞可虞灾虞邹虞桑虞愆虞 
多虞欢虞野虞后虞郊虞尔诈我虞形虞 
欧虞葬虞近虞贰虞二虞报虞暮虢朝虞 

词语解释:唐虞  拼音:táng yú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
词语解释:无虞  拼音:wú yú
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寧。”《晋书·陶侃传》:“ 侃 即迴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 侃 之功也。”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郑振铎 《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词语解释:忧虞  拼音:yōu yú
忧虑。《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唐 杜甫 《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珍珠;村南人食人,老父心忧虞。”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一国的政治如果真是为‘民利’设想的话,你只愁用费不够,那里会有什么浪费的忧虞。”
词语解释:艰虞  拼音:jiān yú
(1).艰难忧患。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逮 有晋 之 隆安 ,集艰虞於天步。” 唐 杜甫 《北征》诗:“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故 江 西制置招讨使侍郎 吴公 ,稟资明鋭,遭时艰虞。” 冯至 《一首陆放翁的诗》:“在抗战的艰虞中是产生能手的好机会,难道人材根本没有吗?我想绝不是。”
(2).指艰难困苦的时代。 清 朱琦 《感事》诗:“艰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词语解释:不虞  拼音:bù yú
(1).意料不到。《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南朝 梁 沉约 《刘领军封侯诏》:“及衅起不虞,咫尺宫禁,内参嘉謨,外宣戎畧。” 唐 韩愈 《泷吏》诗:“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不虞母家遘回禄,无屋可居,乃先期返。”
(2).指意料不到的事。《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西游记》第二十回:“此去倘路间有甚不虞,是必还来茅舍。” 朱春雨 《在人海里》十七:“有几个贴心后生要为他保镖,被他骂了回去,只好远远地躲在礁石后头,以防不虞。”
(3).死亡的婉词。《后汉书·周举传》:“今诸 阎 新斩,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过数日,翁益弥留。 月生 虑一旦不虞,覷无人,即牀头祕讯之。”
(4).指无凶丧之事。《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不,无也;虞,忧也。无忧,谓无死丧也。三族无死丧,则可行嘉礼,故惟用此三族无虞之时请吉日也。”
(5).不图谋;不提防。《逸周书·寤儆》:“ 周公 曰:‘天下不虞 周 ,惊以寤王,王其敬命。’” 朱右曾 校释:“虞,度也。言无叛意。”《新唐书·颜真卿传》:“﹝ 真卿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紆 禄山 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6).不惑。《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营之以物而不虞,犯之以卒而不惧,置义而不可迁,临之以货色而不可营,曰絜廉而果敢者也。”
词语解释:有虞
有误
词语解释:驺虞  拼音:zōu yú
(1).传说中的义兽名。《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毛 传:“騶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囿騶虞之珍羣,激麋鹿之怪兽。” 唐 皮日休 《相解》:“夫以凤为禽耶?凤则仁义之禽也。以騶虞为兽邪?则騶虞仁义之兽也。” 清 钱谦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騶虞之不杀,凤凰之不搏,仁也。”
(2).天子囿中掌鸟兽的官。《周礼·春官·锺师》:“凡射,王奏騶虞,诸侯奏貍首。” 贾公彦 疏:“今《诗》 韩 鲁 説:騶虞,天子掌鸟兽官。”一说,为“騶人”与“虞人”的并称。参阅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3).古乐曲名。《仪礼·乡射礼》:“乐正东面命大师曰:‘奏《騶虞》间若一。’大师不兴。许诺,乐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墨子·三辩》:“ 周成王 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騶虞》。” 汉 张衡 《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五代 谭用之 《寄孟进士》诗:“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騶虞》海树苍。” 宋 郑樵 《〈通志〉总序》:“至 后汉 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
词语解释:多虞  拼音:duō yú
多忧患;多灾难。《左传·襄公三十年》:“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晋书·嵇康传》:“咨予不淑,婴累多虞。”《魏书·释老志》:“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
词语解释:欧虞  拼音:ōu yú
唐 代大书法家 欧阳询 与 虞世南 的并称。《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后人论书, 欧 、 虞 、 褚 、 陆 ,皆有异论。” 宋 陆游 《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 筋 柳 骨追 欧 虞 。” 清 吴嘉纪 《赠汪秋涧》诗:“ 欧 虞 及 颜 柳 ,生气盈丈尺。”
词语解释:嘉虞  拼音:jiā yú
犹欢乐。《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福滂洋,迈延长。” 颜师古 注:“虞,乐也。”《宋史·乐志十》:“光熉紫幄,神流玉房。秉文侑仪,嘉虞贰觴。”
词语解释:黄虞  拼音:huáng yú
黄帝 、 虞舜 的合称。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黄 虞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若夫君子拟人必於其伦,而 崔瑗 之誄 李公 ,比行於 黄 虞 ; 向秀 之赋 嵇生 ,方罪於 李斯 。”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 黄 虞 日已远,奰怒寻干戈。” 顾馀 《咏古》:“符命纷纷岂自诬,假皇家世忆 黄 虞 。”
词语解释:九虞  拼音:jiǔ yú
九次虞祭。古丧礼,天子九虞。 宋 王安石 《英宗山陵礼毕慰皇帝表》:“须百祀之材,已襄葬故;设九虞之主,方考祔仪。”《宋史·礼志二五》:“﹝ 真宗 崩﹞十月十三日,掩皇堂。十八日,虞主至京。十九日,群臣诣 会庆殿 行九虞祭。”
词语解释:防虞  拼音:fáng yú
谓防备不虞之患。 唐 杜甫 《龙门镇》诗:“胡马屯 成皋 ,防虞此何及。”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事起无名,众情不附,进退遑惑,内外防虞。”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帅司节制军马》:“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
词语解释:反虞  拼音:fǎn yú
虞,祭名。古代送葬返回时举行虞祭,称反虞。《孔子家语·曲礼》:“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 先反虞,门人后。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 唐 白居易 《元相公挽歌词》之三:“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駟马亦悲鸣。” 明 宋濂 《先夫人木像记》:“古者既葬而反虞,虞主用桑;期年而练祭,练主用栗。”
词语解释:自虞  拼音:zì yú
(1).自以为乐。《战国策·齐策四》:“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汉书·匈奴传上》:“陛下独立,孤僨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2).独自思忖。《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李善 注引《尔雅》:“虞,度也。”
词语解释:泽虞  拼音:zé yú
(1).古官名。负责管理沼泽地区。《周礼·地官·泽虞》:“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文选·张衡〈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 薛综 注:“泽虞,主水泽官。” 清 钱谦益 《放生说》:“ 周 官川衡,泽虞所掌,凡以供祭祀宾客丧纪之用。”
(2).鸟名。《梁书·沉约传》:“其水禽则大鸿小雁,天狗泽虞。”
词语解释:欢虞  拼音:huān yú
同“欢娱”。 《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零落悲友朋,欢虞宴兄弟。” 李善 注:“虞,与‘娱’通。”
词语解释:葬虞  拼音:zàng yú
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礼记·杂记下》:“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所称主人之辞也。而云‘葬虞’者,虞用葬日,故并言葬虞也。”
词语解释:诈虞  拼音:zhà yú
欺骗。 明 黄淳耀 《和赠羊长史》:“七雄昔横騖,君臣相诈虞。” 清 陈维崧 《见鸟为狸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嗟尔鸟来前,贵贱理则一;尔我无诈虞,何由被覊縶。” 郭沫若 《蜩螗集·渔翁吟》:“翁言价不知,两不相诈虞。十斤对十斤,不争分与两。”
词语解释:外虞  拼音:wài yú
(1).谓对外患的防备。 晋 羊祜 《让开府表》:“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於外虞有闕。”
(2).外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外虞既殷,内难亦荐。” 唐 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将诛卒削,则外虞实生,非所以扞城而固圉也。”
词语解释:三虞  拼音:sān yú
(1).三次虞祭。《仪礼·士虞礼》:“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 郑玄 注:“虞,丧祭名。虞,安也。骨肉归於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礼记·杂记下》:“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
(2).三位掌川泽之官。《国语·齐语》:“市立三乡,泽立三虞。” 韦昭 注:“《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
(3).三条安民的禁令。《逸周书·丰谋》:“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 孔晁 注:“虞,乐也。设此三禁所以悦民。”
词语解释:疏虞  拼音:shū yú
亦作“疎虞”。
(1).疏忽,失误。 宋 范仲淹 《再奏辩滕宗谅张亢》:“至於处置边事,亦无疎虞。”疎虞,一本作“踈虞”。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传与二位用心防守,勿致疎虞。”《西游记》第十六回:“但有疏虞,尽是 老孙 管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这 扬州 乃 江 北要地,倘有疎虞,京师难保。” 欧阳山 《苦斗》六八:“ 孔明 ,这回是你的疏虞了!”
(2).稀疏破敝。《宣和遗事》后集:“篱落疎虞,不类人居。”
词语解释:轩虞  拼音:xuān yú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和 虞舜 的并称。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昔在上代, 轩 虞 篤生。” 唐 韩愈 《贺庆云表》:“德合覆载,道光 轩 虞 。” 清 汪应铨 《题读书楼》诗:“山水契动静,读书友 轩 虞 。”
词语解释:燕虞  拼音:yàn yú
宴享欢娱。《宋史·乐志七》:“嘉觴布兰,牲玉洁精。神之燕虞,肃用有成。”《宋史·乐志十二》:“卒事有严,燕虞高灵。”
词语解释:可虞  拼音:kě yú
使人忧虑。 清 恽敬 《与庄大久》:“唯有时旧疾復发,则吐如银者数声,手足战掉,胸背寒重为可虞耳。”
词语解释:野虞  拼音:yě yú
古代掌管山林薮泽的官。《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 郑玄 注:“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吕氏春秋·仲冬》:“山林藪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 高诱 注:“野虞,掌山泽之官也。”
词语解释:近虞  拼音:jìn yú
犹近忧。《新唐书·吐蕃传赞》:“ 玄宗 有逸德,而拓地太大,务远功,忽近虞,逆贼一奋,中原封裂。”
词语解释:乐虞  拼音:lè yú
欢乐。虞,通“ 娱 ”。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令此其居处乐虞、囷京之畜,皆过其故王。”
词语解释:侵虞  拼音:qīn yú
犹侵犯。 宋 苏轼 《艾子杂说》:“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復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词语解释:猜虞  拼音:cāi yú
怀疑和忧虑。《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 悦 堪为边扞,乞处以 瓜 凉 一藩。不然,则终致猜虞,於事无益。”
词语解释:游虞  拼音:yóu yú
嬉游娱乐。《管子·禁藏》:“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絶於心,未有游虞弋射之宴,诚隆於慎终追远,无穷已也。” 颜师古 注:“虞与娱同。”
词语解释:朕虞  拼音:zhèn yú
古官名。管理山泽。《书·舜典》:“帝曰:‘俞。咨 益 ,汝作朕虞。’”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 益 作朕虞,育草木鸟兽。”《汉书·地理志下》:“ 秦 之先曰 柏益 ,出自 帝顓頊 , 尧 时助 禹 治水,为 舜 朕虞。”一说“虞”为官名,“朕”为 舜 自称。参阅《尚书正义》卷三。
词语解释:舟虞  拼音:zhōu yú
古代掌管船只的官。《国语·鲁语下》:“ 叔向 退,召舟虞与司马,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 韦昭 注:“舟虞,掌舟。”《吕氏春秋·上农》:“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 高诱 注:“舟虞,主舟官。”
词语解释:灾虞  拼音:zāi yú
灾祸。《全唐诗》卷八五一载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之三:“胜妙重重惟懤祝,永资军庶息灾虞。”
词语解释:后虞  拼音:hòu yú
犹后忧。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盖亦自知先题准之非,得此一解,永无后虞也。”
词语解释:贰虞  拼音:èr yú
疑忌;猜忌。语出《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 邓之诚 《清诗纪事初编·李世熊》:“虽鼠伏蝟缩,必疑为蛟变螭腾,彼此贰虞,便成矛盾,当为弟措置安稳。”
词语解释:出其不虞  拼音:chū qí bù yú
犹言出其不意。《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词语解释:八虞  拼音:bā yú
周 代八个掌管山泽的官员。《国语·晋语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 韦昭 注:“ 贾 唐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达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初学记》卷十二引 汉 胡广 《侍中箴》:“ 辛 尹 是访,八虞是询。”
词语解释:驎虞  拼音:lín yú
麒麟和驺虞。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养豺狼而歼驎虞,殖枳棘而翦椒桂。”
词语解释:韶虞  拼音:sháo yú
舜 乐名。《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张铣 注:“《韶》《虞》, 舜 乐。”按,《史记·李斯列传》作“《昭》《虞》”。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昭,一作‘韶’。”
词语解释:再虞  拼音:zài yú
古丧祭名。死者葬后于殡宫举行的第二次祭祀。《仪礼·士虞礼》:“始虞,用柔日……再虞皆如初,曰,哀荐虞事。”《新唐书·礼乐志十》:“﹝虞﹞祝跪读祝,主人哭拜,内外应拜者皆哭拜……间日再虞,后日三虞,礼如初。”参见“ 三虞 ”。
词语解释:三虞  拼音:sān yú
(1).三次虞祭。《仪礼·士虞礼》:“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 郑玄 注:“虞,丧祭名。虞,安也。骨肉归於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礼记·杂记下》:“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
(2).三位掌川泽之官。《国语·齐语》:“市立三乡,泽立三虞。” 韦昭 注:“《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
(3).三条安民的禁令。《逸周书·丰谋》:“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 孔晁 注:“虞,乐也。设此三禁所以悦民。”
词语解释:兽虞  拼音:shòu yú
掌管有关捕猎鸟兽禁令的官员。《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於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 韦昭 注:“兽虞,掌鸟兽之禁令。”参见“ 兽人 ”。
词语解释:兽人  拼音:shòu rén
《周礼》官名。掌管有关狩猎和供献兽物的官。《周礼·天官·兽人》:“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凡田兽者,掌其政令。”《左传·宣公十二年》:“兽人无乃不给於鲜。”
词语解释:邹虞  拼音:zōu yú
犹驺虞。邹,通“ 騶 ”。(1)兽名。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五·邹虞续》:“自《书大传》言 散宜生 等之 於陵氏 取怪兽白虎以献 紂 ,尾倍其身;《大宗伯》以白琥祷礼西方,而 孙炎 以为白虎,西方之义兽,白质黑文,一曰邹虞。”(2)乐名。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五·邹虞续》:“《古琴操》云:‘《邹虞》者, 邵国 女之所作也。古者役不逾时,不失嘉会, 邵国 之大夫久於行役,故作是诗也。’”(3)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五·邹虞续》:“邹者,天子之囿;虞者,掌囿之官……故《诗》 韩 鲁 説邹虞为天子掌鸟兽之官。”
词语解释:郊虞  拼音:jiāo yú
四郊山泽。《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盈衍储邸,充仞郊虞。” 吕向 注:“郊,四郊也。言远方所献奇禽异兽满於四郊山泽也。”
词语解释:二虞  拼音:èr yú
指 隋 虞世基 、 虞世南 兄弟。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二 贺 二 虞 ,蜚声籍籍; 吴融 十詔,成於俄刻。” 周世则 注:“ 虞世南 与兄 世基 俱善属文,时人方之二 陆 。”
词语解释:隐虞  拼音:yǐn yú
隐患。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安得再起司马登戎枢,坐紆长策销隐虞。”
词语解释:鲜虞  拼音:xiān yú
古族名。 春秋 时 白狄 的一支,常受 晋国 的侵犯。分布在今 河北 境内,以 正定 为中心。 春秋 末年建立 中山国 。《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 荀吴 伪会 齐 师者,假道於 鲜虞 ,遂入 昔阳 。”《国语·郑语》:“北有 衞 、 燕 、 翟 、 鲜虞 、 路 、 洛 、 泉 、 徐 、 蒲 。” 韦昭 注:“ 鲜虞 , 姬 姓在 翟 者。”
词语解释:东虞  拼音:dōng yú
(1).古地名。 禹 即位后封 舜 子 商均 于 虞 ,古称 东虞 ,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东 虞城县 。《穆天子传》卷五:“ 东虞 曰 兔臺 , 西虞 曰 櫟丘 。”
(2).古地名。即 虎牢 。本古 东虢国 , 春秋 时为 郑 邑,后名 成皋 。在今 河南省 荥阳市 境内。《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狩猎于此,发现有虎, 高奔戎 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 东虞 ,是为 虎牢 ”。 郭璞 注:“因以名其地也,今 滎阳 成皋县 是。”
词语解释:边虞  拼音:biān yú
(1).边衅,边患。《宋书·颜竣传》:“寇负力玩胜,骄黠已甚,虽云互市,实覘国情。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南齐书·高帝纪下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四絶长嫡,三称中兴,内难边虞,兵革世动。” 唐 于邵 《代高尚书陈情表》:“方将席卷,永息边虞,旋奉德音,遽令入奏。”
(2).边隅,边疆。《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又怨〉》:“征衣裁缝了,远寄边虞。” 宋 王珪 《赐韩绛御寒衣服诏》:“比将使指,出护边虞。” 清 蒋业晋 《北庭都护行》:“每惜游牧窥边虞,秋獮冬狩军政符。”
词语解释:槃虞
娱乐。《后汉书·马融传》:“方今 大汉 收功於道德之林,致获於仁义之渊,忽蒐狩之礼,闕槃虞之佃。” 李贤 注:“槃,乐也。虞与娱同。”
词语解释:麟虞  拼音:lín yú
麒麟和驺虞。均为传说中的仁兽。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夫梧禽不与鴟梟同枝,麟虞不与豺狼连羣。”
词语解释:桑虞  拼音:sāng yú
古代管理桑园的官员。《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作居 范宫 ,以观桑者,乃饮于桑中。天子命桑虞出□桑者,用禁暴人。” 郭璞 注:“主桑者也。”
词语解释:尔诈我虞  拼音:ěr zhà wǒ yú
互不信任,互相欺骗。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清 端方 《请平汉满畛域密折》:“其次焉者,虽幸未致国家之分裂,而国中诸族,尔诈我虞,人各有心,不能併力一致。” 毛泽东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亦作“ 尔虞我诈 ”。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七章:“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人烦恼。”
词语解释:报虞  拼音:bào yú
古时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者,须随即举行虞祭,称“报虞”。《礼记·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郑玄 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
词语解释:火虞  拼音:huǒ yú
犹伙计。随从人员。《荡寇志》第八四回:“我来做挑担的火虞,你去递手本参謁。”
词语解释:灭虢取虞  拼音:miè guó qǔ yú
鲁僖公 五年(公元前655年), 晋献公 假道 虞国 ,出师伐 虢国 。灭 虢 后,又回师灭掉 虞国 。后以“灭虢取虞”为典故,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今先定 西蜀 ,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併吞 东吴 ,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词语解释:林虞  拼音:lín yú
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唐 李白 《大猎赋》:“徵水衡与林虞,辨土物之众寡。” 王琦 注引 张晏 曰:“《周礼》有山虞、泽虞,皆掌山泽之官,今称林虞者,变文言之也。”
词语解释:寡虞  拼音:guǎ yú
谓忧虑少。《文选·陆机〈辩亡论〉下》:“贤人之谋,岂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 李善 注:“言少有虞度之事也。” 李周翰 注:“疆界少其虞备也。”
词语解释:山虞  拼音:shān yú
《周礼》地官的属官。掌管山林的政令。《周礼·地官·山虞》:“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 贾公彦 疏:“此山林并云者,自是山内之林,即山虞兼掌之。”后亦借称掌管山林的官署。 汉 马第伯 《封禅仪记》:“车驾十九日之山虞,国家居亭,百官布野。”
词语解释:水虞  拼音:shuǐ yú
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 韦昭 注:“水虞,渔师也。掌川泽之禁令。”
词语解释:愆虞  拼音:qiān yú
过失和忧虑。 汉 扬雄 《太玄·乐》:“嘻嘻自惧,亡彼愆虞。”
词语解释:形虞  拼音:xíng yú
即阿魏(源于吐火罗语ankwa)。一种可起解毒、通经、祛痰等作用的药用植物。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药材下·木》:“《正字通》:阿魏, 波斯国 呼为阿虞, 天竺国 呼为形虞,《涅槃经》谓之央匱。”
词语解释:暮虢朝虞  拼音:mù guó zhāo yú
虢 和 虞 都是 春秋 时的小国。 晋国 假道于 虞 以灭 虢 ,归而又灭 虞 。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暮虢朝虞”比喻覆灭变迁之迅速。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二:“ 洛阳 城闕变灰烟,暮 虢 朝 虞 只眼前。”
词语解释:即鹿无虞  拼音:jí lù wú yú
《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孔颖达 疏:“即,就也;虞,谓虞官。如人之田猎,欲从就於鹿,当有虞官助己,商度形势可否,乃始得鹿;若无虞官,即虚入于林木之中。” 高亨 注:“即鹿,犹言从鹿,逐鹿耳。”后因以喻条件不具备而盲目从事,徒劳无功。《后汉书·何进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今欲凿空寻访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徒劳,必大烦扰。”
词语解释:西虞  拼音:xī yú
古国名。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东北。 周武王 封 虞仲 于此, 春秋 时为 晋 所灭。《管子·小匡》:“西服流沙、 西虞 ,而 秦 戎 始从。” 尹知章 注:“ 西虞 ,国名。”
词语解释:衔橛之虞  拼音:xián jué zhī yú
亦作“ 衔橛之虞 ”。同“ 衔橜之变 ”。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竟无衔橜虞,圣聪矧多仁。” 明 何景明 《功实篇》:“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一旦有触藩之变、衔橛之虞……京师岂復有可存之地哉!”
词语解释:衡虞  拼音:héng yú
守护山林的官。《汉书·食货志上》:“若山林藪泽原陵淳卤之地,名以肥磽多少为差。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国语·周语下》“林麓散亡” 三国 吴 韦昭 注:“谓无山林衡虞之政也。”《宋书·明帝纪》:“古者衡虞置制,蝝蚳不收,川泽产育,登器进御。” 宋 王浍 《感遇》诗:“两虎鬭中野,利乃归衡虞。”参见“ 衡鹿 ”。
词语解释:衡鹿  拼音:héng lù
亦作“ 衡麓 ”。 官名。守护山林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孔颖达 疏:“《周礼》司徒之属,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说为古代的宰相。 章炳麟 《官制索隐》:“《左传》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鹿即麓也。衡麓在后世祇为虞衡之官,而古代正为宰相。如 伊尹 官阿衡,亦名保衡,犹是衡麓之故名也。”
词语解释:渊虞  拼音:yuān yú
古代传说中太阳戌时经过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 暘谷 ,浴于 咸池 ,拂于 扶桑 ,是谓晨明……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 高诱 注:“ 渊虞 ,地名。高舂,时加戌,民碓舂时也。”按,《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 宋 洪兴祖 补注引《淮南子》作“渊隅”。
词语解释:盘虞  拼音:pán yú
娱乐。《后汉书·马融传》:“方今 大汉 收功於道德之林,致获於仁义之渊,忽蒐狩之礼,闕槃虞之佃。” 李贤 注:“槃,乐也。虞与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