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荟蘙蓊蘙丛蘙     

词语解释:荟蘙  拼音:huì yì
草木丛聚隐翳。亦指枝叶繁茂隐翳的草木。 唐 韦夏卿 《东山记》:“芟薈蘙而松桂出,夷坎窞而溪谷通。” 宋 梅尧臣 《和端武上人十咏·古木阴》:“千重叶薈蘙,谁愿憇日永。” 清 赵翼 《树海歌》:“况兹薈翳径千里,何啻澎湃重溟泻!”
词语解释:蓊蘙  拼音:wěng yì
形容草木茂密。《六韬·奇兵》:“深草蓊蘙者,所以逃遁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县有 投金瀨 平陵城 ,林薄蓊蘙,下有积水。”
词语解释:丛蘙  拼音:cóng yì
见“ 藂翳 ”。
词语解释:丛翳  拼音:cóng yì
亦作“ 藂蘙 ”。 草木繁盛貌。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临于荒野藂翳之隙,见怪石突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