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末字词组
杜蘅秦蘅幽蘅荰蘅    

词语解释:杜蘅  拼音:dù héng
见“ 杜衡 ”。
词语解释:杜衡  拼音:dù héng
亦作“ 杜蘅 ”。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词语解释:秦蘅  拼音:qín héng
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
词语解释:幽蘅  拼音:yōu héng
香草名。即蘅芜。 唐 孟郊 《同年春燕》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词语解释:荰蘅  拼音:dù héng
见“ 荰衡 ”。
词语解释:荰衡  拼音:dù héng
亦作“ 荰蘅 ”。 即“杜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