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藐藐 拼音:miǎo miǎo
(1).幼小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
(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 孙中山 《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
(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 申伯 。” 毛 传:“藐藐,美貌。”
(4).高貌;高远貌。藐,通“ 邈 ”。《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晋 左思 《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词语解释:轻藐 拼音:qīng miǎo
小看,蔑视。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顾其时视我 中华 多歆慕艳羡之怀,而絶少鄙夷轻藐之意。”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谁道爱和同情,在生命中是可轻藐的呢?”词语解释:三藐 拼音:sān miǎo
见“ 三藐三菩提 ”。
词语解释:三藐三菩提 拼音: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三菩提 ”、“ 三藐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清 蒋士铨 《空谷香·香销》:“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把虚无打破归三藐。”词语解释:冲藐 拼音:chōng miǎo
幼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方年冲藐,怀袖靡依。”《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嗣主冲藐,未堪负荷。”词语解释:高藐 拼音:gāo miǎo
犹高深。藐,通“ 邈 ”。 明 刘凤 《严君平老子指归序》:“ 君平 生 元 成 间,与 扬子云 同时,盖隐於卜筮,其术道高藐,才智渊蔚。”词语解释:欺藐 拼音:qī miǎo
欺负藐视。《明史·杨涟传》:“即两宫圣母如在,夫死亦当从子,选侍何人,敢欺藐如此!”京剧《将相和》第八场:“这个…… 蔺相如 !竟敢欺藐孤王,武士,将璧夺回!”词语解释:庸藐 拼音:yōng miǎo
犹庸弱。《陈书·高祖纪上》:“朕虽庸藐,闇於古昔,永稽崇替,为日已久。”词语解释:孤藐 拼音:gū miǎo
(1).语本《左传·僖公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后以“孤藐”谓幼年丧父,失去依靠。《晋书·列女传·杜有道妻严氏》:“年十三,适於 杜 氏,十八而嫠居。子 植 、女 韡 并孤藐。”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孤臣不天,早失父荫,兄弟孤藐,并未成人。”
(2).泛指年幼的孤儿。 宋 范仲淹 《张公神道碑》:“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中外孤藐,一养於家。”词语解释:稚藐 拼音:zhì miǎo
幼小;弱小。《梁书·孝行传·吉翂》:“ 翂 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词语解释: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拼音:yán zhī zhūn zhūn , tīng zhī miǎo miǎo
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明 无名氏 《三化邯郸》第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亦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廖仲恺 《消费合作社概论》:“顾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词语解释: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拼音:yán zhě zhūn zhūn , tīng zhě miǎo miǎo
见“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词语解释:眇藐 拼音:miǎo miǎo
幼小。 唐 柳宗元 《叔妣吴郡陆氏夫人志文》:“顾仲父违背於岁首,而夫人捐弃於是月。遗孤眇藐,未克承绍,凡我族属,其痛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