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薏苡薏米薏苡之谗薏苡之谤薏苡蒙谤薏苡明珠薏苡谤薏仁

词语解释:薏苡  拼音:yì yǐ
(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后汉书·马援传》:“初, 援 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
(2).指薏苡之谤。 宋 苏轼 《和王巩并次韵》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庾词聊復託芎藭。”
词语解释:薏米  拼音:yì mǐ
薏苡的子实,白色,可供食用及药用,亦可酿酒。 宋 陆游 《薏苡》诗:“初游 唐安 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词语解释:薏苡之谗  拼音:yì yǐ zhī chán
同“ 薏苡之谤 ”。 清 李渔 《玉搔头·拾愁》:“忠能格主,不蒙薏苡之谗;功每先人,曾最麒麟之强。”
词语解释:薏苡之谤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 援 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 援 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譖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旧唐书·王珪杜正伦等传论》:“ 正伦 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 承乾 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梧桐夜雨词凄絶,薏苡明珠谤偶然。”
词语解释:薏苡蒙谤  拼音:yì yǐ méng bàng
同“ 薏苡之谤 ”。 《明史·项忠传》:“昔 马援 薏苡蒙谤, 邓艾 槛车被徵。”
词语解释:薏苡明珠  拼音:yì yǐ míng zhū
见“ 薏苡之谤 ”。
词语解释:薏苡之谤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 援 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 援 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譖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旧唐书·王珪杜正伦等传论》:“ 正伦 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 承乾 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梧桐夜雨词凄絶,薏苡明珠谤偶然。”
词语解释:薏苡谤  拼音:yì yǐ bàng
同“ 薏苡之谤 ”。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词语解释:薏仁
薏苡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