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便蕃 拼音:biàn fān
亦作“ 便烦 ”。亦作“ 便繁 ”。 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词语解释:吐蕃 拼音:tǔ bō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 西藏 地区全部,盛时辖有 青藏高原 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 地区。其赞普 松赞干布 、 弃隶缩赞 先后与 唐 文成公主 、 金成公主 联姻,与 唐 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 政权崩溃后, 宋 、 元 、 明 史籍仍习惯沿称 青藏高原 及当地土著族为 吐蕃 ,一作 吐番 。 元 中统 间改称 乌斯藏 。词语解释:诸蕃 拼音:zhū fān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新唐书·吐蕃传上》:“且 莫贺延磧 袤二千里,无水草,若北接虏, 唐 兵不可度而北,则 伊西 、 北庭 、 安西 诸蕃悉亡。”词语解释:西蕃 拼音:xī fān
(1).特指 吐蕃 。 唐 高适 《贺哥舒大夫破九曲》诗:“遥传副丞相,昨日破 西蕃 。”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国古代对 西域 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晋书·桓伊传》:“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南齐书·周盘龙传》:“师不淹晨,西蕃剋定。”《北史·西域传序》:“ 煬帝 时,乃遣侍御史 韦节 、司隶从事 杜行满 使於西藩诸国。”《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西番即西 羌 ,族种最多,自 陕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西蕃 用贝树造成纸叶, 中华 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词语解释:骈蕃 拼音:pián fān
繁多。 明 张居正 《谢遣官郊饯疏》:“仰圣情之繾綣,荷帝賚之駢蕃。”《明史·魏元传》:“而西僧 札实巴 等,至加法王诸号,赐予駢蕃。”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旌召》:“好比似大猎 上林 ,会猎 长杨 ,射猎 蓝田 ,一霎时禽兽駢蕃。”词语解释:和蕃 拼音:hé fān
见“ 和番 ”。
词语解释:和番 拼音:hé fān
亦作“ 和蕃 ”。
(1).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后至 孝哀皇帝 ,然发使和蕃。遂差 汉 使 杨少徵 扙节和来吊。” 明 于谦 《边务疏》:“以后使臣到彼和番,又许 也先 与 中国 和亲一节。”
(2).犹和亲。 唐 李山甫 《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听说昨夜和番的诏书下后, 王待诏 的母亲悲伤得丧失了心性,已经成了狂人。”参见“ 和亲 ”。词语解释:六蕃 拼音:liù fān
唐 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唐 王建 《元日早朝》诗:“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燉煌 悬(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信》:“ 存信 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词语解释:外蕃 拼音:wài fān
谓属国。 汉 刘向 《说苑·奉使》:“彼 越 亦天子之封也,不得 冀 兖 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如輒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復何以怀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国?”《宋史·食货志下八》:“贾人由海道往外蕃,令以物货名数并所诣之地,报所在州召保。”词语解释:马蕃 拼音:mǎ fān
见“ 马粪 ”。
词语解释:马粪 拼音:mǎ fèn
(1).马屎。《后汉书·耿恭传》:“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阴乾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
(2).巷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南史·王志传》:“家居 建康 禁中里 马粪巷 ,父 僧虔 ,门风宽恕, 志 尤惇厚……兄弟子姪,皆篤实谦和,时人号 马粪 诸 王 为长者。”按,《梁书·王志传》作“马蕃”。 清 查慎行 《燕台杂兴》诗:“紫色蛙声雄八族, 乌衣 、 马粪 笑诸 王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南史》:“ 王 谢 子弟,浮华矜躁,服用奢淫,而能仍世贵显者,盖其门风孝友,有过他氏。 马粪 、 乌衣 ,自相师友,家庭之际,雍睦可亲。”词语解释:远蕃 拼音:yuǎn fān
见“ 远藩 ”。
词语解释:远藩 拼音:yuǎn fān
远方的藩国、藩镇。《魏书·太宗纪》:“夏四月庚辰,车驾有事於东庙,远藩助祭者数百国。”《北史·魏纪一》作“远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尚从优贷,俾佐远藩。” 唐 韦应物 《答僴奴重阳二甥》诗:“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词语解释:滋蕃 拼音:zī fān
滋生繁育。 宋 欧阳修 《弹琴效贾岛体》诗:“鸟兽尽嚶鸣,草木亦滋蕃。”词语解释:边蕃 拼音:biān fān
见“ 边藩 ”。
词语解释:边藩 拼音:biān fān
亦作“ 边蕃 ”。 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虽蒙褒叙,未尽才宜,并可授边藩,展其志力。”《魏书·源怀传》:“北镇边蕃,事异诸夏,往日署官,全不差别。”《旧唐书·魏少游传》:“ 少游 以 肃宗 远离宫闕,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王 卒於边藩, 卢 薨於殿帅。”词语解释:归蕃 拼音:guī fān
同“ 归藩 ”。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四国方阻,俾尔归蕃。尔之归蕃,作式下国。”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 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词语解释:储蕃 拼音:chǔ fān
分封在外的皇嗣。《南史·后妃传序》:“及 简文 、 元帝 出自储蕃,或迫在拘縶,或逼於寇乱,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閫。”词语解释:下蕃 拼音:xià fān
见“ 下藩 ”。
词语解释:下藩 拼音:xià fān
亦作“ 下蕃 ”。
(1).王公的封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功耀上代,身终下藩。”《晋书·司马攸传论》:“遂乃褫龙章於袞职,徙侯服於下藩。”
(2).指州郡。《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赞》:“ 举 升以汇,越自下蕃。”词语解释:戚蕃 拼音:qī fān
见“ 戚藩 ”。
词语解释:戚藩 拼音:qī fān
亦作“ 戚蕃 ”。 近亲藩王。 晋 刘琨 《劝进表》:“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属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 李周翰 注:“戚蕃,谓诸王也。”《南齐书·高帝纪上》:“皇室多难,衅起戚蕃。”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王頍 文章不足,武艺居多,躬诣戚藩,首阶逆乱。” 宋 苏轼 《赐济阳郡王曹佾罢散兴龙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卿宠冠戚藩,望隆旧德。”词语解释:八蕃 拼音:bā fān
(1).谓八方蛮夷之地。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
(2). 唐 代谓 高丽 、 真腊 、 波斯 、 吐蕃 、 坚昆 、 突厥 、 契丹 、 靺鞨 为八蕃。《新唐书·西域传赞》:“东至 高丽 ,南至 真腊 ,西至 波斯 、 吐蕃 、 坚昆 ,北至 突厥 、 契丹 、 靺鞨 ,谓之‘八蕃’。”词语解释:阜蕃 拼音:fù fān
繁衍生息。《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稼穡,二曰树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阜蕃谓藪牧养蕃鸟兽。”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常存乎!”词语解释:膺蕃 拼音:yīng fān
李膺 、 陈蕃 的并称。两人皆 东汉 大臣,反对宦官专政,名望甚高。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陈上舍应祥》词:“漏院霜靴,火城雪轡,得似先生败絮温?安危事,付布衣 融 泰 ,鼎足 膺 蕃 。”词语解释:南蕃 拼音:nán fān
见“ 南藩 ”。
词语解释:南藩 拼音:nán fān
亦作“ 南蕃 ”。
(1).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 漳 、 滏 之险,立长城,又取 藺 、 郭狼 ,败 林 人於 荏 ,而功未遂。”《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纔撝,兇徒粉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 唐 杜甫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2).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 有梁 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词语解释:北蕃 拼音:běi fān
见“ 北番 ”。
词语解释:北番 拼音:běi fān
亦作“ 北蕃 ”。 指北方 契丹 族及其所建之 辽国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一》:“及重围 晋阳 ,帝遣心腹 何福 径骑求援北蕃,蕃主自将诸部赴之,不以繒帛,不以珠金,若响应声。”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临行时, 萧太后 恐怕下官恋着南朝富贵,忘了北番之恩,在我这左脚板上,以硃砂刺‘贺驴儿’三个大字,下面又有两行小字道:‘寧反南朝,不背北番。’”《杨家将》第八回:“哨马报入 絳州 , 太宗 闻 辽 主出兵以援 晋阳 ,怒曰:‘ 河东 逆命,所当问罪,北番焉敢助逆?’”词语解释:车蕃 拼音:chē fān
见“ 车轓 ”。
词语解释:车轓 拼音:chē fān
亦作“ 车蕃 ”。亦作“ 车藩 ”。 车旁的屏蔽。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司空》:“及不芥车,车蕃盖强折列,其主车牛者及吏、官长皆有罪。”《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 汉 郑玄 注:“藩,今时小车藩,漆席以为之。”《后汉书·舆服志上》:“ 景帝 中元 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车轓。”《文选·张衡〈西京赋〉》“倚金较” 三国 吴 薛综 注:“黄金以饰较也……或曰:车蕃上重起,如牛角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词语解释:养蕃 拼音:yǎng fān
畜养繁殖。《周礼·天官·大宰》:“四曰藪牧,养蕃鸟兽。”词语解释:五姓蕃 拼音:wǔ xìng fān
宋 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五个部族。《宋史·蛮夷传四·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黔州 、 涪州 徼外有 西南夷部 …… 宋 初以来,有 龙蕃 、 方蕃 、 张蕃 、 石蕃 、 罗蕃 者,号‘五姓蕃’,皆常奉职贡,受爵命。”词语解释:青蕃 拼音:qīng fān
生长繁茂的青草。词语解释:面蕃 拼音:miàn fān
谓掌握一方大权。《宋书·臧质传》:“面蕃十稔,惠政蔑闻。”词语解释:还蕃 拼音:huán fān
见“ 还藩 ”。
词语解释:还藩 拼音:huán fān
亦作“ 还蕃 ”。 回到封地。《晋书·李含传》:“ 成都王 至亲,有大功,还藩,甚得众心。” 南朝 梁 沉约 《谢赐轸调绢等启》:“昔 刘氏 归国,未闻 汉 储之礼; 曹植 还蕃,非降 魏 两之赐。”《魏书·高句丽传》:“今不以一过掩卿旧款,即送还藩。” 唐 张九龄 《敕护密国王书》:“卿比者虽受册立,缘此未得还蕃。”词语解释:逆蕃 拼音:nì fān
见“ 逆藩 ”。
词语解释:逆藩 拼音:nì fān
亦作“ 逆蕃 ”。 叛逆的藩邦、藩臣。《宋书·刘勔传》:“逆蕃扇祸,逼扰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师。”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外有逆藩,内有奸相。”词语解释:住蕃 拼音:zhù fān
宋 时, 中国 人去海外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蕃”。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参见“ 住唐 ”。
词语解释:住唐 拼音:zhù táng
北宋 时,外国商人来 中国 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 唐 ,指 中国 。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 广州 ,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词语解释:孳蕃 拼音:zī fān
滋生蕃衍。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有始》:“力视损明,力听损听,疾言阻德,功伪败功,是故口以大开,耳目急张,知故并起,万物孳蕃。”词语解释:富蕃 拼音:fù fān
富足繁盛。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词语解释:启蕃
谓开拓使繁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楚元王 积仁基德,启蕃斯境,素风道业,作范后昆。”一本作“ 启藩 ”。词语解释:称蕃 拼音:chēng fān
见“ 称藩 ”。
词语解释:称藩 拼音:chēng fān
亦作“ 称蕃 ”。 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汉书·宣帝纪赞》:“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赵佗 ﹞蹶然起坐,心觉改悔,奉制称蕃。” 唐 薛道衡 《老氏碑》:“感义怀仁,称藩请朔。” 元 孟祺 《贺平宋表》:“始则有称姪纳币之祈,次则有称藩奉璽之请。”词语解释:四蕃 拼音:sì fān
见“ 四番 ”。
词语解释:四番 拼音:sì fān
(1).四方边境的藩国。《宋书·乐志二》:“訏謨定命,辰告四蕃。”《隋书·礼仪志六》:“东西南北四藩诸国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银,并方寸,龟钮。” 唐 杜甫 《客居》诗:“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番,一本作“ 藩 ”。
(2).四次。《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今被吾擒了四番,有何面目再见人耶!”词语解释:翰蕃 拼音:hàn fān
捍卫。 唐 韩愈 《守戒》:“诸侯之於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蕃之也。”词语解释:衍蕃 拼音:yǎn fān
犹蕃衍。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窈窕之仪克举,衍蕃之福大来。”词语解释:宗蕃 拼音:zōng fān
见“ 宗藩 ”。
词语解释:宗藩 拼音:zōng fān
亦作“ 宗蕃 ”。 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譎谋,禽 信 於 陈 ; 越 荆 剽轻,乃封弟 交 为 楚王 ,爰都 彭城 ,以彊 淮 泗 ,为 汉 宗藩。”《宋书·五行志二》:“后中原大乱,宗蕃多絶,唯 琅邪 、 汝南 、 西阳 、 南顿 、 彭城 同至 江 表,而 元帝 嗣 晋 矣。” 宋 苏轼 《赐皇伯祖宗晖已下罢散兴龙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卿等以义重宗藩,志存忠爱,先朝诞月,归命佛乘,迨兹法会之成,宜有分颁之宠。”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目下宗藩跋扈,阉寺弄权,指日即有萧墙之变。”词语解释:守蕃 拼音:shǒu fān
同“ 守藩 ”。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王者崩,诸侯悉奔丧何?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观君父之棺柩,尽悲哀者也。又为天子守蕃,不可顿空也。” 汉 焦赣 《易林·暌之萃》:“继体守蕃,纵欲废贤,君臣淫游, 夏 氏失身。”词语解释:土蕃 拼音:tǔ fān
即 吐蕃 。《元史·世祖纪四》:“夏四月己丑,詔於 土蕃 、 西川 界立 寧河驛 。”词语解释:睿蕃 拼音:ruì fān
皇室的屏藩。指拱卫皇帝的诸侯王。蕃,通“ 藩 ”。《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有睟睿蕃,爰履奠牧。” 李善 注:“谓诸王者蕃也。”词语解释:生蕃 拼音:shēng fān
生殖繁衍。 元 白珽 《西湖赋》:“致坤宫之孝养,据震位以生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