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蔼蔼云蔼林蔼蓊蔼森蔼沦蔼埃蔼 
杳蔼掩蔼纷蔼亲蔼黝蔼沓蔼壅蔼 
晻蔼芳蔼和蔼隐蔼流蔼笑蔼蔼奄蔼 
瑞蔼窈蔼重蔼郁蔼懊蔼窅蔼  
幽蔼暗蔼贞蔼庵蔼慈蔼温蔼  

词语解释:蔼蔼  拼音:ǎi ǎi
(1).茂盛貌。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 龟城 蔼蔼,焕繁霞於百尺之楼。” 清 金农 《游晋祠》诗:“蔼蔼长生树,泠泠难老泉。”
(2).盛多貌。《诗·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晋 陆机 《艳歌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蔼蔼多士,发言盈庭。”
(3).(香气)浓烈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怀椒聊之蔼蔼兮,乃逢纷以罹詬。” 王逸 注:“蔼蔼,香貌。”
(4).温和貌;和气貌。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蔼蔼春候至,天气和且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遇学师 赵 ,相见蔼蔼。”
(5).云雾弥漫貌。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诗:“稍稍云木动,蔼蔼烟烽乱。”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七:“蔼蔼玉生烟,霏霏山出云。”
(6).暗淡、昏昧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李善 注:“蔼蔼,月光微暗之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司马治书同闻邻妇夜织》诗:“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 明 何景明 《白菊赋》:“簷萧萧以下月,庭蔼蔼而降霜。”
词语解释:杳蔼  拼音:yǎo ǎi
亦作“ 杳靄 ”。
(1).茂盛貌。 汉 陈琳 《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 唐 王昌龄 《山中别庞十》诗:“琼树方杳靄,凤兮保其贞。” 明 杜岕 《燕子矶眺雪》诗:“扳萝松杳靄,步壑石竛竮。”
(2).幽深渺茫貌。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而 闽 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湮云杳靄之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枫桥夜泊》词:“不管人愁,棹歌杳靄掠波去。”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雨暘寒暑之变化,草木云烟之杳靄,隐见出没,时时献纳于窗欞几席之间。”
(3).云雾飘缈貌。 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晚送门人出,鐘声杳靄间。” 宋 苏轼 《初入庐山》诗之二:“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清 曹寅 《署楼寓目成咏》:“ 顿丘 柳色乱烟鬟, 胥浦 渔帆杳靄间。”
词语解释:晻蔼  拼音:ǎn ǎi
(1).阴暗。《楚辞·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洪兴祖 补注:“晻蔼,暗也,冥也。晻,乌感切。”《宋书·谢灵运传》:“冒沉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飞。”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三女冈》:“嬋娟夜月照,晻蔼朝雾平。”
(2).盛貌。《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荣曜当世,芳风晻蔼。” 吕延济 注:“晻蔼,盛貌。”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峯峦碧参差,木树青晻蔼。”
词语解释:瑞蔼  拼音:ruì ǎi
同“ 瑞靄 ”。 清 方文 《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江天多瑞蔼,早晚赋 梁园 。”
词语解释:幽蔼  拼音:yōu ǎi
(1).亦作“ 幽靄 ”。幽深貌。 唐 李德裕 《寄茅山孙炼师》诗:“石上谿蓀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
(2).盛貌。《汉书·扬雄传上》:“既亡鸞车之幽蔼兮,焉驾八龙之委蛇?” 颜师古 注:“幽蔼,犹晻蔼也。”《文选·左思〈蜀都赋〉》:“楩柟幽蔼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峯。” 李周翰 注:“幽蔼、蓊鬱,茂盛貌。”
词语解释:云蔼  拼音:yún ǎi
见“ 云靄 ”。
词语解释:云霭  拼音:yún ǎi
亦作“ 云蔼 ”。 云气,云雾。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闻者巷泣,赴者风征……挥袂云靄,殞泪雨零。” 宋 王令 《对月忆满子权》诗:“青天豁四碧,云靄不容缘。”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观云靄之苍茫,天风海涛之浩渺。”
词语解释:掩蔼  拼音:yǎn ǎi
(1).暗淡貌。 汉 徐干 《哀别赋》:“秣余马以俟济兮,心儃恨而不尽;仰深沉之掩蔼兮;重增悲以伤情。”
(2).遮掩。 北周 王褒 《关山篇》:“关山恒掩蔼,高峰白云外。” 宋 苏舜钦 《猎狐篇》:“老狐宅城隅,涵养体丰大。不知窟穴处,草木但掩蔼。”
(3).艳丽超群。《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絶世,真灵人也。”
词语解释:芳蔼  拼音:fāng ǎi
(1).芳香而繁盛。《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躕於山隅。”
(2).指有茂德的人。 清 方文 《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浮云秋蔽日,芳蔼半凋残。”
词语解释:窈蔼  拼音:yǎo ǎi
深远;幽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窈蔼 瀟 湘 空,翠磵澹无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后眺内峡,环碧中迴,如蓉城蕊闕,互相掩映,窈蔼莫测。”
词语解释:暗蔼  拼音:àn ǎi
亦作“ 暗靄 ”。
(1).众多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儐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 李善 注:“暗蔼,众盛貌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焕兮棽离,儐兮暗靄。”
(2).遥远貌。 汉 张衡 《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 张震泽 校注:“暗蔼,远貌。”
词语解释:林蔼  拼音:lín ǎi
见“ 林靄 ”。
词语解释:林霭  拼音:lín ǎi
亦作“ 林蔼 ”。 林中的云气。 唐 陆海 《题龙门寺》诗:“窗灯林靄里,闻磬水声中。”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诗:“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嵐林靄共溟濛。” 清 方文 《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僕夫归渡口,林蔼拂簷牙。”
词语解释:纷蔼  拼音:fēn ǎi
繁多。 晋 陆机 《文赋》:“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 晋 陆机 《秋胡行》:“道虽一致,涂有万端,吉凶纷蔼,休咎之源。”
词语解释:和蔼  拼音:hé ǎi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陈在衡》:“ 陈在衡 先生,和蔼有风趣。” 鲁迅 《彷徨·离婚》:“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 冰心 《张嫂》:“ 李老 夫妇是 山西 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词语解释:重蔼  拼音:zhòng ǎi
(1).指重霄,天的高处。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舍此休明,即彼重蔼。攀慕靡及,永恋光爱。”
(2).浓雾。 晋 支遁 《咏八日》之二:“八维披重蔼,九霄落芳津。”
词语解释:贞蔼  拼音:zhēn ǎi
纯一和善。 唐 玄则 《〈禅林妙记后集〉序》:“况龙宫逸宝,照烂於情田; 鹿苑 遗芳,芬葩於字叶,苟怀贞蔼,孰忘荐奉。”
词语解释:蓊蔼  拼音:wěng ǎi
形容草木郁茂。 晋 张华 《朽社赋》:“朱夏当阳,蓊蔼萧森。” 晋 潘岳 《闲居赋》:“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词语解释:亲蔼  拼音:qīn ǎi
亲切和蔼。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我们向碧桃花下游行,浴沐着那亲蔼的阳光。”
词语解释:隐蔼  拼音:yǐn ǎi
茂盛貌。《文选·郭璞〈江赋〉》:“繁蔚芳蘺,隐蔼水松。” 李周翰 注:“繁蔚隐蔼,多貌。”
词语解释:郁蔼  拼音:yù ǎi
形容草木茂盛。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桑林鬱蔼,无补柏木之凄冽。”
词语解释:庵蔼  拼音:ān ǎi
(1).茂盛貌。《文选·左思〈蜀都赋〉》:“丰蔚所盛,茂八区而菴蔼焉。” 刘良 注:“菴蔼,茂盛貌。”《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本支菴蔼,四海荫焉。”
(2).云气弥漫貌。《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荫朝云之菴蔼,仰朗日之照昫。”《梁书·张充传》:“弱雾轻烟,乍林端而菴蔼。”
词语解释:森蔼  拼音:sēn ǎi
盛貌。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词语解释:黝蔼  拼音:yǒu ǎi
树木茂盛貌。 唐 李华 《台州乾元国清寺碑》:“檉松黝蔼,下有象潭。”
词语解释:流蔼  拼音:liú ǎi
浮动的云气。蔼,通“ 靄 ”。《文选·陆机〈挽歌〉之三》:“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 李善 注:“《文字集略》曰:靄,云雨状也。蔼与蔼古字同。”
词语解释:懊蔼  拼音:ào ǎi
象声词。摇橹声。 清 沉用济 《櫂歌》:“风江潮动月茫茫,懊蔼声中夜未央。”
词语解释:慈蔼  拼音:cí ǎi
仁慈和蔼。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章:“顾吾师虽慈蔼,不足以杀吾悲。” 丁玲 《母亲》四:“他老人家有时比妈还要慈蔼,不过对儿子们是要严厉一点。” 碧野 《在葱岭下》:“他的深深凹进去的眼睛是那末慈蔼地闪着光。”
词语解释:沦蔼  拼音:lún ǎi
暗谈、萧条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李周翰 注:“沦蔼,谓失其茂盛之色也。”
词语解释:沓蔼  拼音:tà ǎi
繁盛茂密。
词语解释:笑蔼蔼  拼音:xiào ǎi ǎi
犹言笑哈哈。 董均伦 江源 《菊二娘》:“还是那样笑蔼蔼的。”
词语解释:窅蔼  拼音:yǎo ǎi
见“ 窅靄 ”。
词语解释:窅霭  拼音:yǎo ǎi
亦作“ 窅蔼 ”。 深远貌;幽暗貌。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嶕嶢高栋,窅靄修櫳。” 唐 李颀 《湘夫人》诗:“窅蔼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唐 储光羲 《舟中别武金坛》诗:“萧条风雨散,窅靄江湖昏。”
词语解释:温蔼  拼音:wēn ǎi
温和。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姊姊》:“去年年假和今年暑假,我回来的时候,总是姊姊先迎出来,那种喜欢温蔼的样子……我总不能忘记。”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大异于我们的想象,他不是一个圆头大腹的商人,却是一个温蔼清癯的绅士。”
词语解释:埃蔼  拼音:āi ǎi
灰尘和云雾。蔼,通“ 靄 ”。 晋 成公绥 《啸赋》:“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 晋 郭璞 《客傲》:“混光曜於埃蔼者,亦曷愿沧浪之深,秋阳之映乎!”
词语解释:壅蔼  拼音:yōng ǎi
见“ 壅遏 ”。
词语解释:壅遏  拼音:yōng è
亦作“ 壅蔼 ”。 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 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 宋 范仲淹 《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 清 林则徐 《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 、 肇 、 新 、 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 ,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
词语解释:奄蔼  拼音:yǎn ǎi
见“ 奄靄 ”。
词语解释:奄霭  拼音:yǎn ǎi
亦作“ 奄蔼 ”。 暗貌。 汉 王粲 《莺赋》:“日奄蔼以西迈,忽逍遥而既冥。”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载云舆之奄靄兮,乘 夏后 之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