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首字词组
蔑有蔑尔蔑夷蔑尽蔑污蔑须有蔑蠓蔑辱
蔑视蔑弃蔑侮蔑然蔑染蔑睨蔑蔑蔑染
蔑如蔑蒙蔑伦悖理蔑杀蔑贱蔑蒙蔑陋 

词语解释:蔑有  拼音:miè yǒu
没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国蔑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国之於人材何国蔑有。”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词语解释:蔑视  拼音:miè shì
轻视。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曹蒙 衔命察访,蔑视郡县,威令甚严。”《明史·方从哲传》:“﹝ 从哲 ﹞纵子杀人,蔑视宪典,罪五。” 鲁迅 《花边文学·过年》:“古 埃及 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
词语解释:蔑如  拼音:miè rú
(1).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汉书·东方朔传赞》:“而 扬雄 亦以为 朔 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 颜师古 注:“言辞义浅薄,不足称也。”《晋书·江灌传》:“ 灌 性方正,视权贵蔑如也,为大司马 桓温 所恶。”《明史·循吏传叙》:“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 仁 宣 之盛,邈乎不可復追,而 太祖 之法蔑如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一剑之力,即其权利,国家之法度,社会之道德,视之蔑如。”
(2).犹不如,不及。《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虽 伊尹 格于皇天, 周公 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李周翰 注:“ 伊尹 之高德上至皇天, 周公 之明德远照于四海,比之 曹公 则无如德者若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南史·齐纪上·高帝》:“高勋至德,振古絶伦,虽 保衡 翼 殷 , 博陆 匡 汉 ,方斯蔑如也。”
词语解释:蔑尔  拼音:miè ěr
(1).犹默然。《南齐书·王僧虔传》:“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稽古之谈,几乎絶侣;横经之席,蔑尔无闻。”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至於谋猷启沃,蔑尔无闻,上辜圣恩,下愧清议,人虽未责,臣岂自安。”
(2).轻慢、鄙弃的样子。《北史·张彝传》:“ 彝 爱好知己,轻忽下流,非其意者,视之蔑尔。”
词语解释:蔑弃  拼音:miè qì
亦作“ 蔑弃 ”。 轻视,鄙弃。《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包藏祸心,蔑弃顾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今不知何时何人作俑,六科都给事,俱随班骏奔于太庙中矣,此皆蔑弃旧规遗制之极。”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
词语解释:蔑蒙  拼音:miè méng
飞扬貌。
词语解释:蔑夷  拼音:miè yí
轻视。 李大钊 《青春》:“如生物家言,是为蔑夷神之功德,影响所及,将驱人类入于悲观之途。”
词语解释:蔑侮  拼音:miè wǔ
轻慢不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 宋君 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 汉 刘向 《说苑·指武》:“予闻 崇侯虎 蔑侮父兄,不敬长老。”
词语解释:蔑伦悖理  拼音:miè lún bèi lǐ
谓违背道德和伦理。《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王姬在宫数月,备闻 襄公 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
词语解释:蔑尽  拼音:miè jìn
灭尽。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三》:“ 臧孙 之恶,若躋 僖 下 展 ,尽得其一,即天理蔑尽。”
词语解释:蔑然  拼音:miè rán
(1).犹默然。《晋书·卫瓘传》:“ 瓘 女与国臣书曰:‘先公名謚未显,无异凡人,每怪一国蔑然无言。’”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蓝田 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虽羣英纷纷,俊乂交驰, 述 独蔑然,曾不慕羡,由是名誉久藴。” 唐 罗隐 《谗书·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2).空无所有。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所谓通经者,不过於覆射数字;明义者,纔至於辨析章条。是以中第者岁盈百数,而通经之士蔑然。” 宋 苏辙 《辞召试中书舍人状》:“伏念臣顷自外官擢任言责,虽继陈狂瞽,而报效蔑然。” 宋 岳飞 《奏乞解枢副第三札子》:“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
词语解释:蔑杀  拼音:miè shā
犹灭杀。《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词语解释:蔑污  拼音:miè wū
即“污蔑”例如:又投间蔑污使君。——·高启《书博鸡者事》
词语解释:蔑染  拼音:miè rǎn
遭到诬蔑牵连。《新唐书·张嘉贞传》:“帝数幸 东都 , 洛阳 主簿 王钧 者,为 嘉贞 缮第,会以赃闻,有詔杖之朝堂。 嘉贞 畏衊染,促有司速毙以灭言。”
词语解释:蔑贱  拼音:miè jiàn
犹微贱。《三国志·吴志·薛莹传》:“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託 综 遗体。”
词语解释:蔑须有  拼音:miè xū yǒu
莫须有,没有。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文章之事蔑须有,心灵之事益负负。”
词语解释:蔑睨  拼音:miè nì
犹蔑视。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蔑睨九州,羣讙以咻,凶乘祸鳩,势穷力竭。”
词语解释:蔑蒙  拼音:miè méng
亦作“ 蔑蠓 ”。
(1).指风云雾气等浮游轻扬之物。一说,指蚊。《汉书·扬雄传上》:“歷倒景而絶飞梁兮,浮蔑蠓而撇天。”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蔑蠓,蚊也。” 王先谦 补注:“案《选》作蠛蠓,皆借字。 吕向 注:‘蠛蠓,浮风也。’”《后汉书·张衡传》:“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蒙而上征。” 李贤 注:“蔑蒙,气也。”
(2).用以形容飞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纠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蔑蒙,飞扬也。”
词语解释:蔑蠓  拼音:miè měng
见“ 蔑蒙 ”。
词语解释:蔑蒙  拼音:miè méng
亦作“ 蔑蠓 ”。
(1).指风云雾气等浮游轻扬之物。一说,指蚊。《汉书·扬雄传上》:“歷倒景而絶飞梁兮,浮蔑蠓而撇天。”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蔑蠓,蚊也。” 王先谦 补注:“案《选》作蠛蠓,皆借字。 吕向 注:‘蠛蠓,浮风也。’”《后汉书·张衡传》:“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蒙而上征。” 李贤 注:“蔑蒙,气也。”
(2).用以形容飞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纠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蔑蒙,飞扬也。”
词语解释:蔑蔑  拼音:miè miè
犹默默。无声息。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 陆相 之考文章,甚详也,待 梁 与 王 如此,不疑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
词语解释:蔑陋  拼音:miè lòu
鄙小。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於蔑陋者,於音乌,叹词也。蔑陋,谓鄙小也。《汉书·韦元成传》云:‘於蔑小子。’与此‘於蔑陋’同义。”
词语解释:蔑辱  拼音:miè rǔ
鄙弃凌辱。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五:“ 洪翰真 一离去,在 廖慧君 脸上,立刻浮现起一种遭受蔑辱后用以解嘲的笑容,俯身用铁钳子拨弄着炭盆里的火。”
词语解释:蔑染
遭到诬蔑牵连。《新唐书·张嘉贞传》:“帝数幸 东都 , 洛阳 主簿 王钧 者,为 嘉贞 缮第,会以赃闻,有詔杖之朝堂。 嘉贞 畏衊染,促有司速毙以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