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丰蔀草蔀撤蔀章蔀噎蔀覆蔀  

词语解释:丰蔀  拼音:fēng bù
(1).《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 王弼 注:“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后即用“丰蔀”谓遮蔽。 唐 独孤郁 《上礼部权侍郎书》:“或諭之曰:‘今子之道尚光,子之所以不振者晦过也,子之道丰蔀也。’”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悲人生之局促,恒丰蔀以自藏。”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緜延长夜,丰蔀万刼,不闻一新理,不覩一新法。”
(2).指遮蔽光明的事物。 元 虞集 《德星堂记》:“仰而观之,天容日华,初不违於咫尺;盖尝披衡茅,廓丰蔀,而窃窥乎勾陈、太微之间,以求夫天津、析木之次。” 元 柳贯 《雪后苦寒沍》诗:“迟迟阳德际明升,杲杲天光发丰蔀。”
词语解释:草蔀  拼音:cǎo bù
有盖的草制盛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把鍥刀草蔀一撩道:‘还干那营生么?’取起五十多两一大锭在手。” 王古鲁 注:“草蔀:草製有盖的盛具。”
词语解释:撤蔀  拼音:chè bù
除去遮蔽光明之物。喻恍然而悟。蔀,蔀席。 明 宋濂 《平江汉颂》:“昔何昏迷,今始撤蔀。”
词语解释:章蔀  拼音:zhāng bù
亦作“ 章部 ”。 我国古历法名词。 汉 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冬至与月朔同日为章首,冬至在年初为蔀首。《后汉书·律历志下》:“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朔又復谓之元。”《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 唐 孔颖达 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闰餘尽,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因此可明其术数,推之而知气朔也,审别阴阳寒暑不失其时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储历,编年月,书日,史氏之世言也。”
词语解释:噎蔀  拼音:yē bù
指隐晦难通之处。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上》:“予则更廓其噎蔀,穷其閫奥,以尽发 马 、 郑 之覆而阐 西汉 伏 、 孔 、 欧阳 、 夏侯 之幽,使絶学復大光於世。”
词语解释:覆蔀  拼音:fù bù
见“ 覆部 ”。
词语解释:覆部  拼音:fù bù
亦作“ 覆蔀 ”。 覆盖。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清 钱谦益 《荷恩仰祈天鉴疏》:“愚臣覆蔀之情事,经久而愈明。”